2025年大阪馬拉松賽後回顧

2025年大阪馬拉松,是我第20場馬拉松、也是我第3場大阪馬拉松,也是我第一次在下雪天跑的馬拉松。

我曾經跑過2012年和2013年的大阪馬拉松。雖然時間久遠,但是每一場比賽都有特別的回憶。當時外國人如果要跑東京或大阪馬拉松,只要有報名,幾乎都能參賽。我也有理所當然能跑東京和大阪的錯覺。但是到了2010年代後半,外國人跑者的報名競爭開始變激烈。東京和大阪不再是理所當然能報得上的比賽。當我想再跑大阪時,報名競爭已經相當激烈,我也一直沒有中籤。

疫情過後,大阪馬拉松改在2月舉行,和京都馬拉松差了一週。這兩個比賽我都想跑,但是考量交通、住宿、經濟狀況,我只能從中擇一。結果我就選了我比較熟悉、報名成功率較高的京都馬拉松。我很喜歡京都馬拉松。但是2025年的京都馬拉松的報名費暴漲,漲到讓我不得不放棄報名。我的代替方案就是改報大阪馬拉松。這次非常幸運,我中籤了。心裡頭真的非常高興。

◆◆◆

我在2024年10月跑完橫濱馬拉松後不久,就開始準備2025年的大阪馬拉松。11月的練習重點是短距離的高強度間歇跑,12月之後的練習重點則是長跑。

當初我覺得準備時間充裕,可以把速度和體力練好。但是事與願違,我在12月、1月、2月,各得了一次感冒。好不容易練出了一點成果,就因為感冒而大打折扣。結果這三個月的練習狀況像是前進了三步,又後退了兩步,沒有達到我的預定目標。特別是2月的感冒是在比賽的10天前發病,讓我一度有放棄比賽的覺悟。不過還好這個感冒的發病期間不長,氣喘也沒有發作。但是我的練習計畫完全被打亂,而且我明顯感受到感冒造成的全身疲累。

我雖然知道自己跑得完大阪馬拉松,但是我是在練習狀況不佳、信心不足下面對這場比賽。

◆◆◆

由於我已經很久沒有來過大阪,所以該選什麼地點的飯店住宿,相當迷惘。大阪馬拉松的起點和終點都在大阪城公園,所以最後我就索性選了大阪城公園附近的飯店。實際到了飯店,再確認比賽集合地點的地圖,我才發現我的飯店離比賽的集合地點非常近。在大阪城公園附近住宿,才知道大阪城公園是大阪人跑步的聖地,地位和東京的皇居差不多。走在大阪城公園周圍的人行道上,要隨時留意跑者通過。

由於飯店離比賽的集合地點非常近,所以比賽當天早上,我臨時決定不寄物,在飯店換裝完畢後就直接到集合地點。

比賽當天早上的氣溫只有攝氏2度。這是我參加過的最冷的一場比賽。以往我跑二月的比賽時,我的服裝都是一件緊身防寒運動內衣和一件防寒運動外套。外面再加一兩件用完即丟的雨衣。這次因為比較冷,所以我再多加了一件緊身防寒的運動內衣。由於這一天早上出了太陽,再加上我的衣服保暖效果還好,所以我並不覺得冷。

起跑前40分鐘,我排隊上廁所。上完廁所時,離起跑時間只剩8分鐘。我匆匆忙忙地趕到我的跑者區塊。可能是因為寒冷加上緊張,我的脊椎兩側的肌肉開始劇痛,像是閃到了腰,差點站不起來。不過還好一分鐘左右就恢復正常了。

最近幾年的馬拉松,我全部都沒有跑進5個小時內。這次賽前準備的狀況也不理想,所以我不敢奢望自己的成績,但是至少希望自己能跑進晶片時間5小時內。我的策略是只管配速。只要我能達到自己設定的配速目標,就能跑進晶片時間的5小時內。

◆◆◆

大阪馬拉松從2019年開始,採用分區起跑的方式。我的區塊是第二波起跑。當我看到起跑線時,我就忘記緊張,全力集中跑步前進。我一邊調整呼吸、一邊要求自己控制好配速。

在擁擠的跑者群當中,要控制自己的速度並不容易。到了2k左右的櫻宮橋前的上坡,跑者們開始大塞車,我沒辦法照著預定的配速前進。在櫻宮橋上,我比自己設定的目標時間慢了將近1分半,心裡頭開始有壓力。我只能要求自己之後要努力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

到了6k的第一個供水地點,我沒有看到供水地點的預告牌,影響了我吃能量膠的時間,心裡頭有點慌亂。過了7k之後,我才覺得跑者間的距離漸漸拉開,比較能用自己的速度跑。但是要追回2k地點損失的時間,並不容易。

跑到9k左右的御堂筋,天空開始飄雪。在雪中跑馬拉松,心裡頭有一點小小的感動。我的衣服沒有濕,我也不覺得冷。到了14k左右的大阪巨蛋一帶,天空又再度開始飄雪。在飄雪的同時,偶爾還能看到一點陽光。到了17k左右,開始下起了霰。這場比賽是我跑得比較專心的比賽。我一直前進,一直告訴自己要努力把失去的時間慢慢補回來,所以我沒有太多時間去看賽道兩旁的風景。但是雪、霰、陽光會自然映入我的眼簾。對我來說,這些自然現象的變化就是這場比賽的風景。

到了27k左右,我漸漸感受到雙腿疲勞,但是沒有抽筋,而且還能保持一定的速度。我也儘可能調整自己的跑步姿勢,減輕雙腿的壓力。到了32k千日前通的上町台地的上坡,我數著拍子,保持一定的速度,通過了這場比賽最大的難關。過了難關後,幾乎都是下坡,心裡頭的壓力變小了。但是我在爬坡時花了太多力氣,所以我在33k地點附近,右大腿和左小腿開始抽筋了。我再度試著調整姿勢,前進了幾百公尺後,抽筋的症狀消失,讓我鬆了一口氣。

34k之後,我的雙腿不再抽筋,但是已經相當疲勞。如果我稍微加速,可能又會開始抽筋。我和我設定的目標時間差了將近5分鐘,所以我也不能放慢速度。我一直努力保持速度,同時不讓雙腿的肌肉負擔太重。我撐到40k左右,就確定自己可以跑進晶片時間的SUB5了。

最後我在晶片時間4h56m56s通過終點線。達成了SUB5的目標。

◆◆◆

這次我的比賽策略是只管配速。用稍快的速度起跑,每公里略降一點速度。這樣在後半疲勞時,壓力也比較小。只要能達成配速的目標,就可以確實跑進SUB5。我在10k之後就幾乎一直處於落後狀態,到終點都沒有追回損失的時間。但是我有預留備用的安全時間,所以還是達成了SUB5的目標。為了努力追回損失的時間,也讓我的配速意外地安定。結果這場馬拉松是我速度最安定的一場比賽。我通過起跑點時,是在第二波跑者的末段,順位是10XXX。到了終點,順位爬到了5XXX。整場比賽追過了五千多名第二波跑者,相當有成就感。

過了終點,領了完賽紀念品後,天空又開始飄起雪來。我直接走回飯店洗澡換裝。事後我才知道大會的寄物服務發生大混亂,有不少前段跑者等了一兩個小時才拿回自己寄放的物品。有些完賽跑者排了40多分鐘還上不到廁所。這次賽前集合時,我自己也感受到大會準備的廁所不夠多。賽道途中設的廁所也過少,我還聽到有賽道旁的大會志工大喊「廁所要排15分鐘」。我自己非常幸運,在起跑時間前8分鐘上完廁所。比賽時,我也有適度控制飲水量,所以沒有上廁所的壓力。因為飯店離大阪城公園很近,所以我也沒有向大會寄物。一切都非常順利。

來大阪比賽,我的心態和去京都一樣,會找好吃的拉麵店、漢堡店用餐。吃拉麵,要找雞白湯拉麵或是有濃郁骨髓味的豚骨拉麵。吃漢堡,要吃肉排夠厚、可以追加各種食材的高級漢堡。吃自己喜歡的東西,在比賽前可以放鬆心情,在比賽後可以補充體力。這是我一個人到遠方比賽時的樂趣之一。

◆◆◆

這場比賽,有日本友人在網路上幫我加油。

兩年前,我在東京馬拉松的賽道旁幫三個人加油過。一個是我台灣的大學同學,另外兩個人就是這次幫我加油的日本友人。其中一名日本友人,是去年和我一起跑橫濱馬拉松的超馬友人。去年的橫濱馬拉松,我和超馬友人合作,帶一名初馬的友人完賽,那是我跑得最快樂的一場馬拉松。

這次的比賽,我跑得非常專心,沒有時間確認APP,但是我知道日本友人在網路上看我比賽,幫我加油。這也是我在比賽時一直保持速度、堅持下去的動力。我通過終點線後,找了一個不擁擠的地方打開APP,看到友人給我的加油留言。心裡頭非常高興。

這次來大阪比賽,我領到了我很喜歡的金肉人運動T恤(大會義賣商品),也領到了大阪馬拉松漂亮的完賽獎牌,吃到了好吃的拉麵和漢堡,收到了友人溫馨的加油留言。人生第20場馬拉松,非常有意義。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