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本來是充滿希望的一年。日本舉辦奧運、發展觀光、振興經濟。不過這些希望因為肺炎疫情變成了泡影。
受到疫情影響,我的收入減少,不過幸運的是經濟上還過得去,只是無法回台探親,而且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台灣。
我本來每年會利用連假期間在日本國內旅行。泡泡溫泉、散散心、吃美食,忘掉生活中的煩惱。但是疫情狀況讓我打消了出遠門旅遊的念頭。結果今年我只踏出東京兩次:一次是去京都跑馬拉松,一次是到東京旁邊的川崎。
今年能跑得成京都馬拉松,算是非常幸運。兩週後的東京馬拉松就因為疫情的關係取消了市民跑者的賽事。我在京都的期間,雖然也有放鬆心情,吃美食,但是去京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跑馬拉松,休閒只是附加價值而已。所以對我而言,去京都不是「純旅行」。而且因為疫情的關係,今年在京都多少也是戰戰兢兢。
我到川崎,是日本政府推動「新型態生活」的一個月後(9月)的事。我是因假日休閒而跨出東京到川崎,不過川崎不是目的地。我只是想騎單車沿著東京灣看羽田機場的飛機,一時借道路過川崎市,本質上還是在東京活動。假日騎著單車看海、看飛機,非常愜意。不過回到市區後,東京有不少餐廳受疫情影響,週末暫停營業,少了用餐的樂趣。
日本政府為了救經濟,推動了「Go To Eat」、「Go To Travel」等方案。一方面是為了保住餐飲業和觀光業的命脈,也算是「新型態生活」的大規模的社會實驗的一環,目的是為了摸索出外出自制和社會經濟活動間的平衡點。我和朋友見面聊天時,也少不了「Go To Eat」和「Go To Travel」的話題,因為大家真的都悶壞了。日本政府用呼籲取代懲罰主義來防疫,就某種意義而言也是為了減輕社會壓力,因為過去的日本社會已經吃過太多懲罰主義的苦果。
「Go To Eat」方案要事前訂位或取得實體優惠券,和我的生活習慣不合,結果我只有在10月底用過一次。雖然只用過一次,但是有吃到比較高階的美食,我也算是心滿意足了。
「Go To Travel」方案的確刺激了日本民眾的國內旅遊活動,不過當我有空利用這個方案時,日本的第三波疫情已經升溫,到了不適合出遠門的狀況。最後我在12月中旬用這個方案在東京中心地帶的飯店投宿一晚。幾天後,東京的「Go To Travel」就因為疫情的關係暫停實施。我的「Go To Travel」在驚險中過關。
我在東京住了十幾年,但是還是有很多地方不常去或是沒去過。我的「Go To Travel」正好讓我有重新認識東京的機會。我曾經在六本木看過電影、看過展覽,也和友人吃過飯,但是並沒有深入了解這個地方的地理交通。我的「Go To Travel」的白天,就是用自己的腳熟悉六本木、麻布十番、芝公園一帶的地理關係。晚上再沿著反方向重走一次,然後欣賞六本木一帶的街頭燈海。
六本木的夜景非常漂亮,不過在這裡我也感受到了防疫的溫度差。夜晚的六本木街頭的人非常多,雖然大部分的人有戴口罩,但是並沒有保持社交距離,而且有人已陷入「忘我」的狀態。這和我平常看到的東京非常不一樣。見識了六本木夜晚的街頭,就會覺得東京的疫情狀況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儘管夜晚六本木街頭的氣氛有讓人不安的一面,但是我只是個逛街的過客,不會和街上的人近距離社交,我的目的就只是欣賞夜景,熟悉地理環境而已。逛完街,回到飯店後,在房間落地窗邊欣賞東京大都會的夜景。由於飯店附近沒有其他高樓,視野遼闊,所以晴空塔、日本電波塔、高樓群的美麗燈火盡收眼底,讓我暫時忘記各種煩惱。看到窗外都會的夜景會覺得感動,代表我還不夠都會化。
雖然是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雖然是在東京,雖然只住一個晚上,但是這趟「Go To Travel」終於讓我嘗到了「旅行」滋味。
2020年的最後一天,東京疫情的感染人數破千。這代表日本社會還是有很多人在社交場合中忘我、或是屈服於這些忘我的人。對某些人而言,社交誘惑力或壓力可能比防疫的壓力大。東京的感染人數增加,主因是有人在社交場合感染,回家後把病毒擴散給自己家人。當感染的人越多,莫名其妙被感染的機會也會增加,我自己也必須小心。
最近兩三年,我每年都會得好幾次感冒,生病不好受的體驗非常強烈。2020年,由於疫情的關係,我常戴口罩常洗手,過了一個沒有感冒的一年,算是意外的收獲。希望在新的一年能繼續保持自己的健康。也希望所有的人能過得平安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