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外國人觀光客特徵

以前,我曾經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宣稱可以從外表分辨台灣人、日本人、中國人、韓國人。

當時的我已經在日本生活,而且在我的經驗中,憑外表分辨台灣人、日本人、中國人、韓國人並不容易。所以我對這種說法多少抱持懷疑的態度。

後來我到觀光服務檯工作,工作時要統計到服務檯諮詢的遊客人數,還要區分日本人、華人、韓國人、東南亞人、歐美人等。結果分辨遊客是哪裡人,就變成我的職場的必須業務。

日本人來觀光服務檯一定是用日語問問題,來日本旅遊的外國人大多會拖著行李箱,所以判定日本人和非日本人並不難。東南亞人和歐美人的外表和東亞人的差異比較大,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真有可能從外表分辨出台灣人、中國人、韓國人嗎?

如果把外表侷限在容貌的話,頂多只能粗略分辨某些特徵特別明顯的例子而已。實際上我在工作時,不能只憑容貌判斷遊客從哪裡來。容貌只能當推論的起點。開始推論後,還要和對方對話,聽對方的口音才有可能得到結論。當然,結論也不可能100%正確。但是多方面綜合判斷的精度遠高於只看外表。有時候我還要直接向遊客確認對方從哪裡來。

剛開始,來觀光服務檯諮詢的外國遊客大多是用英文問問題,少部分台灣人、中國人、韓國人會用日文問問題。我就是從遊客的英文和日文口音來判斷對方是台灣人、中國人、韓國人。有時候會遇到英文發音很漂亮,但是卻是亞洲面孔的人,這時候我就會詢問對方是從哪裡來。有時候對方是香港或新加坡人,也有不少是歐美國家的亞裔人。

我剛在觀光服務檯工作時,第一個留意到有明顯外表特徵的東亞遊客是韓國女生。韓國女生的皮膚非常白,然後會塗鮮紅色的口紅。由於台灣人、日本人、中國人、香港人比較不會這樣化妝,所以當我看到皮膚很白,嘴唇很紅,而且拖著行李箱的女生,就會推論對方可能是韓國人。不過這只是韓國女生比較常見的特徵而已,並不是所有韓國女生都這樣。其實我在日本也看過韓國式化妝的日本女生,只是沒有那麼常見。

韓國女生的另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徵是穿著相當時髦。時髦到不像是來旅行的人。事實上,日本政府的觀光統計指出,亞洲國家的遊客當中,對日本文化最不感興趣的就是韓國人。從這裡可以推論韓國遊客到日本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體驗文化,而是逛街。韓國女生的打扮時髦,正好反映了這個現象。在服裝特徵上,有不少韓國女生喜歡戴棒球帽,也有不少韓國女生喜歡穿闊腿褲,還有一些韓國女生會穿短裙然後外面披一件大衣。

除了韓國女生以外,中國女生的穿著也多半相當時髦。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韓國女生的化妝特徵非常明顯,中國女生的服裝則比較花俏,而且穿裙子的比較多。日本政府的觀光統計中,中國遊客對日本文化也不感興趣。中國女生穿著時髦,恐怕也是因為她們是想到主要景點打卡,然後購物。當然,也可能是旅行經驗不多,所以穿的服裝不適合旅行。

至於台灣、香港、東南亞、歐美的女生的穿著,大多都是適合戶外活動的服裝。從服裝可以看出,到日本的台灣、香港、東南亞、歐美的遊客顯然比較習慣旅行。在這些族群當中,喜歡穿粉紅色系的衣服的多半是台灣人,喜歡穿顯露腰部以下曲線的緊身褲的多半是東南亞人。

我本來對遊客服裝並沒有特別感興趣,不過我的職場同事都是女的,上班時會和我聊衣服的事情。在聊衣服的話題時,由於男性遊客的服裝比較沒有非常明顯的特徵,所以話題焦點就落在女性遊客的服裝上。

那麼日本人的服裝呢?

有些台灣人可能覺得日本女生很時髦,其實日本女生的穿著意外地「普通」。由於我的工作地點不是走在流行前端的地區,所以來觀光的日本人大多不會穿得太時髦。穿得比較時髦的日本人都是一些偶然路過的人。而且服裝的花俏程度不如韓國或中國的女生。有不少韓國和中國的女性遊客會穿短裙,日本女生會穿短裙的大多限於少數路過的高中生和大學生。一般日本女生大多穿一些比較寬鬆的服裝,顏色大多是樸素的黑色、灰色、白色。這些服裝大多不是名牌,不過有經過搭配。除了觀光服務檯,我自己搭飛機回台灣時看到的赴台旅遊的日本女性的服裝也幾乎都相當內歛而不花俏。所以在台灣的街頭如果看到服裝相當時髦花俏卻又不是台灣人的東亞女性,對方是韓國人或中國人的可能性恐怕遠高於日本人。

我的同事告訴我,大部分的日本女性在選購衣服時,會選寬鬆的服裝,目的是不讓腰部和腿部的曲線外露。當她們看到東南亞的女性觀光客穿著凸顯腰部以下曲線的緊身褲時,會覺得這些東南亞女性非常大膽而且非常有自信。事實上,這幾年我看的一些日本的購物型錄或是電視購物頻道的女裝,大部分的賣點就是隱藏腰的位置,同時讓腿看起來比較修長。

在觀光服務檯工作,有時候還可以直接體感流行的動態。例如2017年年初,有同事告訴我最近常常看到一種藍白紅的三色背包。結果那一天上班時,真的有好幾個路人背著那款背包。查了一下,才知道那種背包的牌子是「阿捏囉」。當我們開始留意到「阿捏囉」時,日本在賣這種背包的店還不多,不過幾個月後,東京很多店都看得到這種背包,而且款式也不只藍白紅了。再過一陣子,連一般超市的服飾區都開始賣了。

◆◆◆

我的觀光服務檯要統計華人、韓國人、歐美人、東南亞人。根據這幾年的實際經驗,來服務檯諮詢的外國人是華人、歐美人、東南亞人三足鼎立。韓國人最少。華人當中,台灣人最多,其次是香港人和中國人。觀光服務檯的主管單位並不要求我們區分台灣人、香港人、中國人。其實就算想區分,也沒有能力實施。因為服務檯能分得出台灣人、香港人、中國人的只有我而已。我的同事當中雖然有人懂中文,但是沒有能力分辨口音。工作時,如果我沒有特別告訴同事哪個遊客是台灣人、哪個遊客是中國人,她們可能會把所有講中文的遊客當成中國人。其實來觀光服務檯的講中文的遊客當中,中國人最少。

我在日本認識不少懂中文的日本人,當中也有不少中文表達能力相當高的人,但是我還沒有遇過能分辨台灣、香港、中國口音的人,而且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台灣和中國的用詞差異。這就是懂中文的日本人的現狀。

到日本旅遊的中國人和韓國人雖然多,但是多半不會來觀光服務檯索取資料,這也反映了這兩個國家的遊客對日本當地的文化比較不感興趣。中國遊客和韓國遊客最大的差異是中國遊客非常喜歡購物,韓國遊客在日本的消費額則是所有外國觀光客中最低的。2019年下半年,由於日韓關係不佳,我自己明顯感受到韓國遊客減少。同一時期,香港遊客也明顯減少,這可能和香港的反送中運動有關。不過11月開始,香港人遊客又開始增加了。

我剛在觀光服務檯工作時,發現有不少外國遊客不敢來問問題。原因是這些遊客不會講日文,又不確定服務檯人員能否用英文溝通。後來我加了中文和英文標示後,狀況就有明顯改善。其中,台灣遊客大多是用中文問問題,其他國家的遊客則是用英文問問題。

中國遊客雖然會講中文,但是大部分來服務檯問問題的中國遊客劈頭就是講英文。我向這些中國遊客確認後,才知道他們用英文問問題,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看說明標示,就只是憑直覺來試試能不能溝通。

中國遊客不看說明標示,並不是觀光服務檯特有的現象。我有一名友人在日本管理民宿,專門做華人生意。友人花了很多心思製作了精美的住宿說明書、實用的日本生活及觀光景點資訊等,放在房間裡供住宿客參考。但是很多中國住宿客還是會特地花時間把友人叫出來問一堆房間資料裡早就寫得清清楚楚的問題。也就是說,中國住宿客根本沒看友人製作的資料。他們不看資料,可能是旅行經驗不足,不知道旅遊住宿時房間常常會擺放相關資料。當然,也可能是他們從小到大日常生活周遭的各種文字標示沒有實質意義,看了也是白看,結果很多人就養成了不看說明標示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