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之旅的前三天主要是重遊四年前去過的福島沿海地區。第四天則是探訪自己沒有去過的地方。
旅行的第四天,天氣好轉,早上先在住宿地點的「村民の森あいの沢」(村民之森愛之澤)一帶散步。
「村民之森愛之澤」本來是古代留下來的農業灌溉用的蓄水池。後來飯館村為了發展觀光,就把蓄水池周邊整備成公營渡假設施。這裡除了有住宿設施、人工湖(蓄水池)以外,還有森林、露營場等。住宿設施有人工溫泉澡堂,有開放給非住宿客付費使用。
2011年,福島核電廠事故後,飯館幾乎全村避難,結果村民之森愛之澤也暫時關閉。
2017年,飯館村大部分的區域解除管制,村民之森愛之澤的住宿設施恢復營業,但是不提供住宿客餐點(災害前的住宿設施有提供晚餐和翌日早餐)。住宿客可以自備飲料和食物,但是最後必須把垃圾帶走。這恐怕是災後復興克難時期不得已下的臨時規則。我準備的晚餐和早餐是在南相馬的超市以及飯館村的公路驛站買的麵包和飲料。
我住宿的這一晚,似乎還有其他住宿客(不知道是一個人還是一組人)。由於我完全感受不到對方的存在,所以在我的感覺中,這一天的住宿設施就像是被我包下來一樣。
飯館村是「日本最美麗的村莊聯盟」的成員之一。加盟「日本最美麗的村莊聯盟」就是日本地方的少人口自治體推動觀光時做政績、打廣告、找機會和其他自治體交換心得經驗的手段。不論「日本最美麗的村莊」是本質是什麼,飯館村的村民之森愛之澤的風景的確很美。美到讓人忘掉一切煩惱。
當我來到飯館村時,第一個印象就是路旁的除染廢棄物相當多。到了村民之森愛之澤後,又發現環境輻射線量計也很多。我在住宿設施至少看到兩個桌上型的小型線量計,室外區域也至少看到兩個大型線量計。
村民之森愛之澤的室外大型環境輻射線量計。0.5μSv/h是我這次來到福島看到的環境輻射線量的最高數值。
在0.5μSv/h的環境下持續生活一年身體承受的輻射線量,還不如在醫院做一次胸部電腦斷層掃描。事實上,村民之森愛之澤一帶的環境輻射線量一直在變。只是偶然這一天的這個時間點是0.5μSv/h,然後因為是我目前看到的最高數值,所以特別拍下照片。幾分鐘後,這個線量計的數值就掉到0.5μSv/h以下了。
村民之森愛之澤附近的櫻花。東京在四月中旬就幾乎看不到櫻花了。飯館村的緯度高,而且地勢也高,所以五月初還看得到櫻花。
看完櫻花,就朝福島中通地區前進。沿途不時可以看到環境輻射線量計。這些線量計除了可以讓相關單位蒐集環境線量資料,還有一個意義是讓這裡的民眾安心。當然,就算有線量計,還是會有人不安。因為有些人從根本就選擇性地不相信線量數值。這樣的人在任何社會中都佔了一定的比率。
從飯館村向西行駛約二十分鐘,就是川俣町的道の駅川俣(公路驛站川俣)
這一天本來打算在公路驛站川俣吃午餐,不過這裡的公路驛站的飲食區不大,而且遊客非常多,所以就放棄用餐,直接前往下一站的伊達市的公路驛站「伊達の郷りょうぜん」(伊達之鄉靈山)。
公路驛站伊達之鄉靈山。伊達之鄉靈山是2018年開始營業的公路驛站。是福島最新的公路驛站。來到這裡時,遊客相當多。
由於餐廳客滿,所以只有在小吃部門買烤牛舌、牛舌香腸、牛舌絞肉柳條。口味都不錯。
伊達之鄉靈山精品區的「令和」商品。這一天是令和時代的第二天。
離開伊達之鄉靈山後,往北行駛約二十多分鐘,就是國見町的公路驛站「あつかしの郷」(阿津賀志之鄉)。
公路驛站阿津賀志之鄉。阿津賀志之鄉是在2017年開始營業,也算是福島比較新的公路驛站。
由於中午只在伊達的公路驛站吃了一點小吃,而且國見的公路驛站的餐廳也客滿。所以就在物產區的攤位買了煎餃和肉丸來果腹。
在日本的鄉下旅行,如果沒有特別的計畫,或是不知道該去哪裡玩,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逛公路驛站。有些公路驛站是設在主要觀光地區附近,到公路驛站就等同到觀光景點。至於附近沒有觀光地的公路驛站,至少也會提供當地的觀光資料,可以當作旅遊的中繼休息站。
逛過三個公路驛站後,就是去這次福島之旅的最後一站:福島市。
福島市是福島的行政中心都市,但是並不是福島的最大都市。福島的最大都市是濱通地區南部的いわき(磐城)。磐城是工業城,雖然人口最多,但是面積很大,所以有點鬆散。第二大城則是中通的商業都市郡山。之後才是福島市。
福島市內有個私人開設的花見山公園,是福島花季時的一大觀光地。2011年核電廠事故發生後,花見山公園遭受輻射汙染,成為福島市內高輻射線量地區。由於輻射汙染的關係,2011年花季來賞花的遊客少了很多,但是估計還是有九萬多人。當地的志工也多次在這裡除染及整備環境。
雖然花季已經過了,但是花見山公園還是看得到花,而且還是有不少遊客來這裡。遊客雖然並不少,但是並不擠。花見山是座山,每走一段路就會遇到其他遊客,讓我覺得爬這座山並不孤獨,而且有一種假期行樂的充實感。
看完花見山,回到福島市區還車,第三次福島之旅就在福島車站畫下了句點。
2011年福島發生核電廠事故時,我自己一度以為福島完了。不過現實中,福島並沒有完了。這次福島之旅看到的種種變化,是很多人在這災後花了很多精力與時間的努力成果。福島雖然有很多沒有解決的問題,而且有些問題非常棘手,但是狀況在一步一步地改善中。
福島的災害造成了一些弱勢悲劇,這是事實。但是有些報導或言論的姿態是用這些弱勢悲劇否定整個復興狀況,或是把災後復興描述成一種欺瞞,講得好像是揭露了大弊案一樣。關心弱勢不是問題,但是自封為弱者的代言人,然後利用弱者當擋箭牌來攻擊他人的魔人級的行為,實質上是在消費弱勢族群。日本的社會評論家佐佐木俊尚用「弱者鬼上身」來譬喻這種日本的奇妙社會現象。目前日本的一些媒體或是言論界還是可以看到消費福島議題的弱者鬼上身的魔人。
其實,真正的現實是弱勢悲劇和復興兩者可以同時存在。就算福島沒有發生災害,日本社會還是會有弱勢悲劇。而且很多社會的弱勢悲劇是從以前就一直存在。不論社會再怎麼進步,新社會還是會出現新的弱勢族群。這是因為社會資源有限,制定社會政策必須要設定範圍。只要有範圍,就會有範圍外的問題。範圍外的問題是在社會政策成立的同時形成的。
福島的復興作業最後到底會怎麼樣,沒有人知道。這種感覺就像是我沒有辦法預測我住的地方十年後會變成什麼樣子。但是至少很多人為了復興努力過,而且復興作業是現在進行中的事實。
第三次福島之旅第四天GPS路線圖。
(背景地圖:© OpenStreetMap contribu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