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福島之旅(3)

福島之旅的第三天,是令和新時代的開始。

這一天的第一站是原釜尾濱海水浴場。原釜尾濱海水浴場就在松川浦北面的海岸。四年前我來到這裡時,霧氣非常重,一直到中午左右才放晴。這次來到這裡,也一樣遇到了霧,而且這一天早上還下著小雨。


原釜尾濱海水浴場的展望台(2015年)。展望台雖然還在,但是海嘯後傷痕累累,一部分金屬護欄被海嘯扯斷,周圍一帶完全變成荒地。


原釜尾濱海水浴場的展望台(2019年)。展望台已經完全修復,周圍種了新的草皮和樹木。


原釜尾濱海水浴場的步道(2015年)。海嘯後的步道千瘡百孔,甚至一部分地基被掀翻。


原釜尾濱海水浴場的步道(2019年)。步道完全修復,還有供遊客休憩的座椅。

這一天因為霧氣及天空飄下的小雨的關係,視野不算好。不過四年前的滿目瘡痍的海水浴場已經確實完全修復。原釜尾濱海水浴場旁邊是笠岩公園。相馬市的海嘯傳承鎮魂祈念館及罹難者的慰靈碑就在公園內。


笠岩公園的遊具(2015年)。公園內的滑梯、鞦韆、座椅全部被海嘯破壞。


笠岩公園的遊具(2019年)。公園內的滑梯、鞦韆、座椅全部修復完畢。


笠岩公園停車場(2015年)。斜坡及台階的護欄全部被海嘯破壞。


笠岩公園停車場(2019年)。斜坡及台階的護欄全部修復完畢。


傳承鎮魂祈念館(2015年)。當時祈念館才開館一個多月,周邊環境還相當荒涼。


傳承鎮魂祈念館(2019年)。四年後,祈念館周邊環境整已經備完畢。祈念館旁的小樹的枝葉也比四年前茂盛。

傳承鎮魂祈念館有展示相馬地區受災前相馬市民眾日常活動的照片,以及311災害後的相關照片及影片。另外還展示了從海嘯災區發掘出來的民眾生活照。這些生活照雖然已經修復,不過多少還留有海嘯後的傷痕。由於這些照片無人認領,所以失主可能已經不在世上了。

參觀完傳承鎮魂祈念館後,從松川浦大橋經由大洲地帶向南前進。


松川浦大橋入口(2015年)。當時松川浦大橋只讓修復大洲地帶的工程車輛進入,一般車輛不能通行。大橋的入口還設了管理崗哨。


松川浦大橋入口(2019年)。松川浦潟湖外圍的沙洲的修復工程完工,完全開放通行。

從松川浦大洲沿著海岸附近的縣道往南行駛約十幾分鐘,就是南相馬鹿島地區海岸地帶。


南相馬鹿島地區海岸地帶。四年前這個地方還是荒地。當時海岸一帶還在蓋新堤防。現在堤防已經蓋好,堤防內是風力發電和未來的新防潮林的苗圃。


南相馬鹿島一本松(2015年)。311災害時,鹿島地區有幾顆保安林的松樹耐過了海嘯,不過之後因為鹽害的關係陸續枯死。最後一顆松樹就是「鹿島一本松」。2015年我到福島旅行時,由於災區的資料不多,所以不確定能不能找到一本松。來到鹿島地區時雖然有濃霧,不過一下子就找到了一本松。因為這個地區就只剩這顆樹而已。


南相馬鹿島一本松的位置(2019年)。由於四年前來到這裡時,一下子就找到了一本松。所以這裡也用同樣的心態來這裡找一本松。不過來到這裡,只看到堤防、保安林苗圃、風力發電的大電風扇而已。一本松不知去向,也沒有任何標示。查了資料才知道一本松已經枯死,木材被製成門牌,分給當地的民眾。最後是用寶可夢的資料定位找到一本松的原址。一本松的位置已經變成培育防潮林的苗圃。
(※事後對照衛星照片,苗圃的正中央就是一本松的原址。)

找到一本松的原址,有一台車開到附近停下,然後有兩個民眾下車。由於這個地方就只有堤防、保安林苗圃、大電風扇而己,沒有別的東西。所以會到這裡的恐怕都是想找一本松的人。簡單問候了一下對方,果然他們也是來找一本松。

看完鹿島地區,沿著海岸附近可通行的道路南下約四十分鐘,到達浪江町的請戶地區。

四年前我來到福島時,請戶地區還不能通行,海岸地帶也還沒開始動工。

2015年6月,這一帶的海岸開始動工。2017年2月,漁港設施完工。翌月,這一帶的道路解除管制。


請戶漁港的臨時展望台。漁港和臨時展望台都在防潮堤外。


從請戶漁港展望台眺望遠方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因為這一天天氣不好造成視野不佳,所以只能隱約看到核電廠內起重機的影子。


請戶漁港的防潮堤工程。以可以看到建設中的新防潮堤的斷面。

請戶地區本來是個漁村。311災害時,漁村的房舍被海嘯沖毀。由於浪江町的管制期間比較長,海岸附近的復興工程開工比較晚。漁港附近還留有一些被海嘯造成的民宅廢墟。

請戶漁港以南約不到一公里處,有個請戶小學校。這所學校也是海嘯受災學校。

311地震後,請戶小學校得知有海嘯警報,於是老師就帶著學生往內陸方向的大平山避難。避難途中經過縣道時還遇到了想要接小孩的家長,而且家長的車流還發生堵車。校方考量到情況警急,決定不要把學生交給各個家長,讓學生集體避難。結果師生避難後不久,海嘯就湧到山腳下。請戶小學校師生全員生還。

311的災害後,日本東北各地有很多震撼人心的受災建築。很多人覺得應該把這些象徵海嘯破壞力的物證保存下來,當作教育後代子孫的材料。但是由於有些人主張看到房舍的廢墟會聯想到罹難者,所以日本很多地方就遷就這些人,把海嘯的受災建築都拆掉了。

由於請戶小學校的師生全員生還,並不是悲劇的象徵,所以浪江町在考慮保存請戶小學校時,並沒有遇到反對的聲音。另一方面,浪江町的管制時間比較長,復興工程開工得比較晚,這也是讓民眾有時間冷靜思考這個「巨大教材」的意義。目前請戶小學校已經成為日本各地災害考察團的必看聖地。


請戶小學校。這一天,我來到這裡時,已經有一台遊覽車停在這裡。遊覽車載的就是考察災害建築的團體。


請戶小學校的海嘯傷痕。

請戶小學校西邊1.5公里處是當年學校師生一起避難的大平山。大平山的山腰有個新墓園。實質上是把請戶地區的墓遷到這裡。墓園旁有311罹難者的慰靈碑。


大平山。


大平山靈園前的慰靈碑。這個地方整備得相當漂亮,不過草皮上卻密布著地雷。這個地區不像是民眾遛狗的地方,而且地雷的密度可能會讓遛狗的人敬而遠之,所以草皮上的地雷有可能是野生動物布的。而且不是草食動物。

太平山靈園在震災之前本來是山腰的農田。農田被海嘯沖毀後,這裡在重建時改成了墓園。當年請戶小學校的師生是在靈園背後的更高的山上避難。

這次來到太平山靈園,並不是為了體驗避難的感覺,而是想找一個高的地方眺望福島第一核電廠。不過這個地方看不到福島第一核電廠,所以當初有點失望。不過事後查了資料,才知道這個地方是請戶小學校師生避難的地方。算是意外地來到一個有意義的地點。


從大平山靈園眺望遠方的請戶小學校。

看完浪江町的景點,再度北上到南相馬找地方吃午餐。

浪江町雖然部分區域在兩年前解除管制,但是可以消費的商業設施不多。所以午餐必須要到南相馬吃,這也反映了災後復興時的課題。


道の駅南相馬(公路驛站南相馬)。這一天的午餐在公路驛站的餐廳解決。


公路驛站南相馬的石椅。認真的馬頭造形配上無辜的眼神的不協調性,讓人萌翻天。

四年前,我也在公路驛站南相馬買過東西吃。南相馬當然也有災區,但是也有不是災區的地方。非災區的民眾還是過著像平常一樣的生活。福島的災區當然有很多還沒有解決的問題,但是福島的範圍很廣。災區只是福島當中的一小部分。福島除了要面對現實中的災區問題以外,還要面對連不是災區一切都要被外人貼上災區標籤的問題。

被貼上標籤,並不只是產業問題。就連一般想過平凡生活的人,只要被人得知是來自福島,就可能要面對不請自來的「同情」。社會上出現沒有同理心的人是一大問題。但是出現「自以為有同理心的人」是更大的問題。因為前者可以簡單回避,但是後者因為帶了善意,所以反而很難對應。

離開公路驛站南相馬後,就朝這一天的住宿地點的飯館村前進。
(※飯館村的「館」其實應該是「舘」。這裡姑且用「館」這個字。)

2011年福島核電廠事故後,飯館村受害相當嚴重,幾乎全村避難。不過隨著環境輻射線量降低,2017年4月,飯館村大部分的區域已經解除管制。


沿著福島縣道12號向飯館村的住宿地點前進,路旁的田地隨處可見除染廢棄物。

我對飯館村的第一印象就是除染廢棄物比別的地方多。仔細想想,這並不奇怪。因為到飯館村之前,我到的地方大多是四年前已經可以去的地方。飯館村由於狀況比較嚴重,嚴重到四年前還在管制中,所以這裡的除染廢棄物比我去的其他地方多。


飯館村的「道の駅までい館」(公路驛站MADEI館)。

公路驛站MADEI館是飯館村主要區域解除管制時新開的觀光購物設施,算是這個地區的復興象徵。MADEI館有精品專區、物產專區、便利商店等。


從門外看MADEI館的內部。店內布置得像百貨公司一樣。

這一天的住宿地點是飯館村的「村民の森あいの沢」(村民之森愛之澤)的住宿設施。由於飯館村還在面對很多問題,所以住宿設施無法提供餐點。這一天的晚餐是在南相馬市內超市的烘焙區買的麵包。不過離開南相馬市後,才驚覺自己只準備了這一天的晚餐,忘了考慮翌日的早餐。來到公路驛站MADEI館,早餐的煩惱就完全解決了。


第三次福島之旅第三天GPS路線圖。
(背景地圖:© OpenStreetMap contribu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