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天皇(2)

2019年4月30日,日本的天皇明仁退位,平成時代結束。翌日的5月1日,天皇德仁即位,令和時代開始。

對很多日本人來說,換新天皇和新元號是很新鮮的事。因為這種機會不多。上一次換新天皇和新元號是1989年,上上一次則是1926年。換新天皇和新元號象徵日本進入新的時代,日本各地也舉辦了很多慶祝活動,感覺就像過新年一樣。

以前換新天皇和新元號的另一個意義是日本人要面對國喪。由於日本充斥著很多極端的道德魔人,在國喪期間,如果有人表達出不符哀傷的舉動,就會被魔人攻擊。所以1989年平成時代開始時,日本從媒體到一般民眾個人都不太敢用快樂的氣氛迎接新時代。

日本人快樂地慶祝2019年的時代轉換,完全是新的體驗。這個新體驗的背後的推手,是天皇明仁的退位願望。

2016年7月,日本的媒體報導了天皇明仁有意退位的消息。翌月,天皇明仁透過電視向日本民眾發表感言。天皇在電視感言中提到自己的年事已高,擔心今後很難繼續勝任天皇的工作。也提到天皇如果到死才能卸任,新天皇即位時的工作會非常重,而且天皇的死也會壓抑日本社會在新時代中的活力。

天皇的感言暗示了日本天皇制度缺乏人性。天皇沒有退休制度,就算過了八十歲還是要從事繁重的工作,而且要做到死為止。

日本是民主主義國家,國家制度的基礎在民意。天皇制度不人性,本來可以透過民主主義的過程來修改。但是日本民眾大多只關心皇室的八卦,幾乎不關心天皇制度。日本的政治家雖然比民眾了解天皇制度,但是政治家也不太敢觸碰天皇制度。所以不人性的制度一直沒有修正。

由於民主主義失調,所以日本的宮內廳就想到讓天皇向民眾發表感言,讓民眾了解天皇制度的問題。

在日本,天皇不能干涉國家制度,而且天皇也不適合公開表達私人意見。天皇在電視上發表感言暗示現行天皇制度的問題,其實是非常不得已的做法。如果不這麼做,日本的天皇可能要永遠受到不人性的制度支配。天皇明仁表達感言時,用詞相當慎重。因為他的立場不能影響政治,而且不能否定國家制度,甚至還要尊重國家制度。

天皇發表感言後,日本政府的對應也相當小心。因為如果政府立即著手修改制度的話,會讓天皇背上干政的違憲問題。日本政府是先確認輿論後,再找專家學者來討論制度。最後決定用特例法來個別處理天皇明仁退位。特例法只適用於天皇明仁一代,意味著日本政府的決定和天皇明仁的願望保持了距離。

◆◆◆

日本的憲法規定天皇是國家、國民的象徵。但是沒有人知道憲法條文中的「象徵」到底是什麼。天皇明仁在任內每天都在摸索如何當好憲法規定的「象徵天皇」。當然,摸索憲法規定的「象徵天皇」的不只是天皇明仁,昭和天皇也摸索過。因為昭和天皇是第一個面對「象徵天皇」制度的天皇。

昭和天皇從戰前就有憲法制度下的天皇的自覺。很多華人以為戰前的日本天皇權力很大,其實在大日本帝國憲法下,天皇的權力相當有限。天皇雖然有重要的人事權,但是實質上這些人事權是由元老或內閣決定,天皇只是被動地認可而已。天皇雖然有統帥權,但是軍事決策是由軍部自行決定。天皇無權變更法律,也不能否決政府的決議。明治天皇對發動甲午戰爭的態度消極,而且反對日俄開戰,但是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都發生了。在美日開戰前的御前會議中,反對戰爭的昭和天皇心中也相當無奈,因為當時憲法下的天皇不能否決政府的決定。實質上就是天皇不能過問政治。

昭和天皇雖然摸索過「象徵天皇」的角色,但是昭和天皇在位的前期是帝國的統治者,而且還是二十世紀世界史級的人物。儘管戰後昭和天皇在詔書中明確否認天皇的神格,但是他強烈的人物色彩還是蓋掉了「象徵天皇」的形象。相較之下,天皇明仁從一開始就必須在國民的注視下當符合國民期待的完完全全的「象徵天皇」。天皇明仁是用傾聽民眾的聲音、為民眾祈福的方式來實踐象徵天皇的工作。

昭和天皇在戰後到日本各地訪問時,地方大多是安排首長或訪問設施的主管等有力人士和天皇見面。昭和天皇的發言大多不針對個人,形式上有點類似「大家辛苦了」、「大家多保重」等公共性問候。這是因為過去的日本不容許天皇對個別民眾表達關心,而且昭和天皇不擅社交也不擅言辭。由於日本的宮廷教育有留意這個問題,所以明仁接受的宮廷教育把明仁導向成比較外向積極的人。明仁在皇太子的時代,經常和皇太子妃美智子一起下鄉訪問。訪問對象多半是地方的無名年輕人。明仁皇太子夫妻到地方傾聽年輕人的想法、和年輕人對話,就某種意義而言,算是日本宮廷教育培育未來親民的象徵天皇的成果。

除了宮廷教育以外,皇太子時代的明仁也受到美智子很大的影響。以前明仁和美智子訪問老人院時,明仁是站著問候和室裡的老人,但是美智子是主動坐在榻榻米上用對等的高度近距離問候老人們。耳濡目染下,幾年後,明仁皇太子夫妻到地方的殘障兒童設施訪問時,明仁也開始主動蹲下,用對等的高度近距離鼓勵兒童。

1991年6月,長崎的雲仙普賢岳發生火山碎屑流災害。翌月,當時已經當上天皇的明仁和皇后美智子一起到長崎慰問受災民眾。天皇明仁和過去皇太子時代一樣,主動在民眾面前蹲下,用對等的高度鼓勵民眾。天皇明仁的行動上了媒體,讓不少日本人受到震撼。因為以前的天皇不可能這麼做。

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震災時,天皇明仁也用同樣的方式以對等的高度親切地慰問受災民眾。另一方面,當時的日本首相村山富市比天皇早一步到避難所視察時,並沒有像天皇明仁一樣表現出關心民眾的樣子。由於村山富市的視察態度和天皇慰問災民的樣子形成強烈的對比,所以村山富市遭到批判。之後村山富市再度到避難所視察時,面對災民的態度就變得比較親切了。

◆◆◆

「象徵天皇」的「象徵」意義,就像哲學問題一樣,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但是有實踐方向。日本政府沒有設計今後日本天皇退位的制度,是因為天皇退位會牽涉到很多複雜的問題。但是日本政府用特例法讓天皇明仁退位,就是因為明仁的象徵天皇的實踐受到日本國民的肯定。

對日本民眾而言,現代的天皇就像個國家級的大明星一樣。有人很喜歡大明星,有人不喜歡大明星,有人崇拜明星,有人覺得明星也是人。不論個別民眾的感觀如何,大明星的對社會的影響力相當大是不爭的事實。2011年,日本發生東日本大震災。災害發生的第五天,宮內廳透過媒體播放天皇明仁的談話。天皇明仁在談話中表達出對受災者的關心,也期待日本能早日復興。天皇的談話遠比當時日本政府的言論深入民心。1980年代,日本國內反對天皇制的人在集會時多達數千人,不過2019年天皇明仁退位時,發動集會反對天皇制的人士剩不到百人,而且已經高齡化。這意味著明仁擔任的象徵天皇沒有讓民眾失望,大部分新一代的日本民眾沒有理由反對天皇制。

現代的日本保留天皇制,就經濟角度來看,是用有限的預算來維持相當高規格而且非政治性的國際交誼資源。不過現在日本皇室少子化造成皇室不安定,過去的歷史傳承規則很難讓轉型成現代家庭的日本皇室繼續維持下去。而且天皇制度無法保障天皇的人權。天皇明仁在1989年即位時是55歲,當時日本的上班族大多是55歲退休,所以明仁是在一般人退休的年齡才開始面對正式的繁重公務。明仁退位後,天皇德仁即位的年齡是59歲。結果天皇德仁也是在一般人退休的年齡才開始面對正式的繁重公務。而且依然要受到不能退休的天皇制度支配。但是天皇德仁即位時的狀況比以前天皇明仁即位時好。天皇明仁即位時,除了要從事繁重的天皇公務以外,同時還要面對負擔相當重的昭和天皇的喪禮。由於天皇明仁是圓滿退位,所以天皇德仁即位時只要專心從事天皇的公務即可,而且還可以接受日本社會喜悅的祝福。另一方面,天皇德仁今後可以借重自己父親的經驗和智慧來面對工作的挑戰。

明仁天皇的圓滿退位,帶來了很多意外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