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女性與相撲

2018年4月4日,日本大相撲的京都舞鶴市地方巡迴賽中,舞鶴市長在土俵上致詞時突然倒下。周圍的工作人員見狀後立刻上台察看狀況,不過這些工作人員真的就只是「察看狀況」而已,完全沒有實施救護。結果台下有醫療專業的女性觀眾衝上了土俵,支開了這些只看不動的圍觀者,立刻幫舞鶴市長急救。日本相撲協會則在女性實施急救時,在會場內廣播「女性請下土俵」、「女性請下土俵」。

相撲協會用廣播要求急救中的女性離開土俵,是因為相撲協會認為「女人不能踏上土俵」是重要的傳統。這件事在日本社會受到相當的關注。

其實日本相撲協會基於維護「傳統」,不讓女人踏上土俵的問題很早以前就發生過,而且不只一次。

1978年,東京的小學生相撲比賽的荒川區預賽中,有個五年級的小女生獲得晉級東京大賽的資格。東京大賽是在國技館舉行,不過由於日本相撲協會認為「女人不能踏上土俵」是重要的傳統,所以就不讓這名小女生踏上國技館的土俵。當時日本的勞働省的女性官僚森山真弓認為日本相撲協會歧視女性,於是就向相撲協會抗議,但是相撲協會無視抗議。

森山真弓是日本中央機關任用的第一個女性高等文官。她在1980年辭掉了公務員,轉戰政界,參選國會議員。之後在1989年成為日本第一個女性的內閣官房長官。內閣官房長官的主要工作是協助日本首相指揮內閣,分擔首相的工作。森山真弓成為內閣官房長官後,想在1990年的大相撲初場所代表日本內閣上台頒發內閣總理大臣杯,不過被相撲協會拒絕。因為日本相撲協會認為「女人不能踏上土俵」是重要的傳統。

2000年,類似的情形又發生在大阪。每年三月,大相撲會在大阪舉行春場所比賽。因為是在大阪舉行,所以優勝力士會獲頒大阪府知事賞。2000年的大阪府知事是全日本第一個女性知事太田房江。當時太田房江想親自頒發大阪府知事賞給三月場所的優勝力士,不過被相撲協會拒絕了。因為日本相撲協會認為「女人不能踏上土俵」是重要的傳統。由於太田房江當了八年知事,所以被拒絕過多次。

由於相撲協會拒絕女性官房長官和女性知事上台的事情相當有名,所以一般稍微有常識的日本人都知道大相撲不准女人踏上土俵。只是一般日本男性平常也沒有上土俵的機會,所以大部分的日本人不覺得這種觀念有什麼問題。反而是一些喜歡相撲的人覺得森山真弓和太田房江在做秀,甚至一些喜歡「傳統」的日本女性也不支持森山真弓和太田房江。結果現代日本女性不只會受傳統的男性壓抑,也會受到傳統的女性壓抑。其實日本很多女性的社會權益問題,例如結婚時的姓氏問題、兼顧育兒與工作的問題等,壓抑女性最露骨、最兇狠的還是女性(有些日本人把這種打壓女權的女性稱作「名譽男性」)。

日本的大相撲從2017年11月開始接連傳出了暴力傷害、性騷擾、無照駕駛等醜聞,形象嚴重受損。2018年4月的舞鶴市的「女性請下土俵」事件,更讓相撲協會的形象雪上加霜,也讓不少日本人對大相撲的「傳統」產生反感。

日本的大相撲在比賽時,不當裁判的行司要輪流擔任會場的廣播員。舞鶴市長的土俵急救事件中,廣播「女性請下土俵」的人就是相撲協會的行司。在這個事件中,其實不論行司怎麼做,可能都不會有好結果。行司廣播「女性請下土俵」,會傷到相撲協會的社會形象。事後相撲協會雖然在媒體面前指出行司還年輕、經驗不足,算是保護了行司,但是實質上行司還是會承受相當大的壓力。如果當時行司不這麼廣播,事後還是可能受到相撲協會的「內部指導」,因為日本相撲協會認為「女人不能踏上土俵」是重要的傳統。當事人的行司可能非常懼怕相撲協會的「內部指導」,所以廣播了「女性請下土俵」來保護自己。

所以問題根源是在日本相撲協會的「傳統」。如果沒有這個「傳統」,行司就沒有該不該廣播的問題,相撲協也不會遭受「輕視人命」的社會批判。

其實,相撲本來並沒禁止女人上土俵的規矩。在江戶時代,有女人對盲人的相撲比賽。女性對盲人的相撲當然是在土俵上對戰。到了明治時代,日本還有人籌備「女相撲」的比賽。女相撲當然也是在土俵上對戰。

現在的大相撲禁止女性上土俵,是早期相撲協會為了提升相撲的價值,於是恣意地把神道信仰的要素帶入相撲,把相撲的土俵塑造成神聖的場所。在日本的民俗信仰中,經血是不乾淨的東西,結果就有人把這種觀念推廣成女人不乾淨、女人會污染神聖的領域。最後就變成「女人不能踏上土俵」。

相撲界想自抬身價,是因為近代之前的相撲沒什麼身價。就只是一般人比力氣的餘興節目而已。由於相撲是比力氣的膊鬥,會吸引暴力分子參加,所以江戶幕府曾經因此禁止過相撲比賽。另一方面,日本在明治時代之前的主流信仰是佛教,神道只是附屬在佛教之下的民間信仰。到了明治時代,新政府為了和舊時代切割,塑造新時代的形象,於是就排斥佛教,提升神道的地位。日本的相撲界借用神道要素來自抬身價,是明治時代神道地位提升後的事情。

其實不只是相撲,日本的很多近代才出現的武術為了自抬身價,也會借用神道的要素。只要有神道要素,不知情人就會把這些武術誤認成「日本的傳統文化」。

另外,相撲的「國技」形象其實也是近代相撲界為了自抬身價而自封的稱號。時間久了以後,很多人就會誤以為相撲從以前就是「國技」。

我自己在中二時期非常迷武士道,也對日本的武道感興趣。我非常憧憬這些日本的「傳統文化」。不過實際到了日本,見識到現實中日本的武道文化後,心裡頭多少有點毛毛的,因為日本很多打著「傳統」旗號的武道多少都帶了一些怪怪的宗教體質。

相撲協會不准女人踏上土俵,只是恣意解釋神道來自抬身價的結果。不過這種自抬身價的行為,卻因為舞鶴市長的急救事件中傷害了相撲協會的形象。日本的網路上也出現了「『人命』與『傳統』孰者為重?」的批判。其實在「人命」與「傳統」相比較之前,「傳統」是不是真傳統,本身就是個大疑問。

現在的日本社會仍然充斥著很多不合理的規則。日本人不論是在學校、公司,或是自己住的社區,都逃不出這些不合理的壓抑。很多不合理的規則沒有修正,是因為有一部分日本人認為「傳統」非常重要,不能破壞「傳統」。而且日本社會一直有「忍耐是一種美德」的觀念,所以很多受到壓抑的日本人不敢聲張。這次日本民眾批判相撲協會,實質上算是日本人在長期壓抑下終於找到機會向「傳統」洩憤。

不過在洩憤過後,日本的民眾可能幾天後又不在乎了。如果相撲協會沒有爆發後續的問題,日本人可能一個月後就會忘記這件事。

由於這次出狀況的是年輕的行司,相撲協會的高層只要形式上在媒體前面道個歉,然後要大家包容年輕的行司,就可以全身而退。相撲協會可能依然會走自己的「傳統」路線。由於一般日本民眾平常也沒有上土俵的機會,所以今後大部分的日本人可能還是不會在乎「女人不能上土俵」的「傳統」,因為這是相撲協會這個民間組織的信仰自由,而且事不關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