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東京馬拉松賽後回顧

今年跑完京都馬拉松後,隔了一週我又跑了東京馬拉松。

三年前我也做過相同的事,而且當時東京跑得比京都好。

這次京都賽後三天左右,我的雙腿肌肉就不再酸痛,但是左腳背還是有疼痛的症狀。由於左腳背的疼痛,所以兩場馬拉松之間我沒有練跑。我的主要運動就是上下班時走五十分鐘的路。

東京馬拉松在這幾年的入場安檢變得嚴苛。狀況如下:
2013年,只要有號碼布就能進場。
2014年,受前一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影響,大會開始檢查跑者的攜帶物品。
2015年,禁止跑者攜帶雨傘及瓶罐類飲料入場。非瓶罐類飲料只能帶小包裝,總量不能超過400cc。入場時要過金屬安檢門。由於這一年比賽當天的早上有下雨,很多跑者不得不撐著傘到會場。結果這些跑者在安檢門外被迫丟棄自己的雨傘。
2016年,由於2015年不准帶傘的措施罔顧人性、安全理念本末倒置,可能會害成千上萬名參賽者感冒,所以這一年大會容許跑者帶折疊傘入場(長傘不可)。非瓶罐類小包裝飲料的總量開放到500cc。大會也容許跑者攜帶小容量的鎮痛或冷卻噴劑。
2017年,除了延續2016年的安檢措施外,這一年跑者報到時會被裝上印有安全條碼的手環。比賽當天入場時要掃描手環上的條碼。而且規定要戴到完賽(如果是星期四報到,手環就要連戴三天)。
2018年,延續2017年的安檢措施。

這次2018年的大會有新的寄物方案。不向大會寄放行李的跑者在完賽後可以領到一件簡易的防寒塑膠風衣。發放防寒塑膠風衣本身不是新創意。我的友人在10年前跑完東京馬拉松時,就領過類似的東西,而且當時是人人都有。這次大會是讓完賽風衣有條件重新復活,只發給不寄物的完賽者。

對我來說,從東京馬拉松的終點回家的感覺就像平常到皇居練跑完畢回家一樣,是我熟悉的路線,所以我選了不寄放行李的方案。我自己也在京都馬拉松確立了精簡比賽裝備的方法。

◆◆◆

比賽當天,我起床後給了自己半小時用餐及一小時整裝的時間,然後就出發前往會場。


京王廣場飯店附近。已經有一堆人聚在會場入口外。

起初我很擔心要花很多時間排隊過安檢門。不過我到無寄物組跑者的安檢門行列時,才發現無寄物組是最順暢的一組。擠在這裡的人大多是搞不清楚狀況走錯路的人。過了安檢門後,就是零食和廁所時間。然後到指定區域等起跑。

這次東京馬拉松的路線是2017年開始實施的新路線。這個新路線刪掉了皇居北面和東面,以及佃大橋到台場的區間。然後加了神保町、神田、日本橋、藏前、兩國、清澄通、丸之內等。新路線的景點比舊路線多,更能凸顯東京的特色。另外,新路線的起伏比舊路線少,少了佃大橋到台場的孤獨區間會讓大會更熱鬧。

我自己當然很期待跑這個新路線。不過我有留意到隅田川東岸的清澄通一帶除了江戶東京博物館和富岡八幡宮以外,也就只是普通的現代都市幹線道路而已。日本的現代都市幹線道路的特色就是「單調」。這段路要怎麼跑得快樂,是我這次馬拉松的一大課題。

起跑後,從新宿到飯田橋一路都是下坡,跑得還算輕鬆。神保町、神田、日本橋、淺草橋、淺草、藏前、兩國都是我熟悉的地方,所以跑得很快樂。到了兩國以南的清澄通,路線真的就變單調了。一直到門前仲町的富岡八幡宮一帶,氣氛才變得有趣一點。


富岡八幡宮。富岡八幡宮是東京下町的著名神社,也是東京馬拉松新路線的重要景點。去年12月這裡發生神官姐弟爭奪利權的家族殺人血案醜聞。雖說是醜聞,但是這赤裸裸地反映出大眾生活中大家都見識過但卻不敢講出來的寫實面。這反而增添了富岡八幡宮的庶民性格。

過了中間點後,我的兩個小腿的腓腸肌開始出現抽筋徵兆。然後我就覺得路面越來越硬,跑起來越來越不舒服。這可能是小腿的肌肉出問題,影響到跑步姿勢的結果。接下來,我的右腳的腳底也出現了抽筋徵兆。雖然我的呼吸、心跳完全沒有問題,關節也沒有疲勞的感覺,但是肌肉卻出狀況了。

我每次比賽都會隨身攜帶補充能量炮兒膠。這次為了保險,我還特別多帶了好幾顆補充鹽分的口含錠。而且這些補給品全部都在中間點之前確實攝取。另外,我在每個供水站也都有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但是這些措施還是防不了抽筋。而且這是我跑馬拉松以來最早出狀況的一次。這可能是京都馬拉松的疲勞沒有完全消除,外加天氣太冷,我的跑速無法讓自己的雙腿變暖所致。

這次賽前,我當然希望能跑得比一週前的京都馬拉松好,但是我也有告戒自己,自己的左腳背發炎,萬一有狀況,絕對不能勉強自己。結果狀況不是出在左腳背,而是兩個小腿和右腳底。

跑到23k左右,由於狀況實在不妙,我就捨棄了「全程一定要用跑的」的自尊,走了一下。這一走,讓我體驗到了馬拉松賽中在不得已的狀況下走路前進的跑者的心境。我走不到一分鐘,又重新跑了起來。因為我發現用走的完全不會讓自己變舒服,痛苦幾乎沒有任何變化。我感受不到任何休息的效果,反而是重新起跑時非常辛苦。

走路不但沒有改善我的狀況,走下去反而會讓我怯懦、讓我想放棄比賽。這樣的感覺非常恐怖。恐怕很多不得已而走路前進的跑者的內心都有這種矛盾與掙扎。這就是我以前不知道的「走路背後的真相」。


橫網町公園前。大會的收容車已經到達對面的賽道。對後段的跑者來說,收容車就像恐怖的外星人飛碟,會把跑者吸走。跑在賽道最後的人非常零星,這些跑者都在努力和自己的極限交戰,不讓自己被吸走。我附近的跑者當中有人大聲鼓勵對面賽道的跑者。我雖然也想出聲鼓勵,但是我自己的狀況相當糟,所有的力氣都要用來控制自己的步伐,所以只能在心裡頭期待對面的跑者能逃過收容車的追捕。

回到隅田川西岸地區後,我繼續和雙腿的狀況交戰。真的受不了時,就走幾步路。走路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雙腿完全爆掉、抽筋到無法動彈。但是走路會拉長我的比賽時間,而且只能讓我的雙腿「暫時不會完全爆掉」。並不會改變雙腿處於危險邊緣的事實。而且一但用走的,我就要面對重新起跑時的痛苦。

撐過了30k,到了日比谷通和晴海通的路口,我的心情才稍微開朗。因為這個地方是我常常練跑的地方,而且之後都是我熟悉的路線。不過我的雙腿依然還是在危險邊緣。在日比谷通,我曾經試著停下來拉筋,不過拉筋的效果幾乎等於零。結果我還是只能儘量放鬆慢慢跑,設法和疼痛共存。真的受不了時,才走幾步路,來避免雙腿完全爆掉。

在20k到30k之間,我心裡頭多少有點難過。因為我的雙腿太早出狀況,我確定這場馬拉松無法跑得好了。不過在30k之後的品川折返賽道上,我漸漸想開了。雖然這次跑得並不好,但是這個不順利的過程讓我有機會想像其他苦戰中的跑者的心境,也可以讓我重新思考這個路跑的意義。我會羨慕那些跑進sub5、sub4、sub3的跑者,但是我自己也可能是被別人羨慕的對象。因為我比一般日本人容易參加東京馬拉松。另外,那些拼命想擺脫收容車追捕的跑者也會很羨慕像我這種有能力在時間內完賽的人。如果這次我跑得太順利,我可能就沒有沒有機會思考這些狀況,我甚至可能會迷失在虛幻的自我滿足中。

回程通過增上寺後,我就一直望著遠方的日比谷公園,一步一步慢跑前進。到了最後的丸之內仲通,道路兩旁站滿了熱情的加油群眾,這是東京馬拉松舊路線終點附近不可能出現的景象。在熱情的加油聲中,我的雙腿變得比較不痛了。這些加油聲顯然比走路、休息、拉筋的止痛效果好多了。

最後我在大會時間5:28:17通過終點。

這一天的天氣非常冷。我的身體雖然沒有失溫,但是雙腿一直熱不起來。無寄物組的人完賽後雖然可以領防寒風衣,但是我還是會擔心風衣的防寒效果不足。不過實際開始領完賽物品時,我才發現自己多慮了。這次大會對無寄物組的跑者相當貼心。無寄物組在領風衣之前,會先領一件刷毛的防寒外套。這個刷毛外套真的是全身濕透的無寄物跑者的救星。脖子上圍著紀念浴巾,再穿上刷毛外套,外面再加一件防寒塑膠風衣。保暖效果相當好。


東京馬拉松的刷毛外套和防寒塑膠風衣。這兩樣東西雖然不算精美,但是對我而言有特別的意義。

這一天,我從終點會場搭地鐵回家的感覺,真的就像是皇居練跑完後回家一樣,有一種說不出的安心感。42.195k的艱苦過程完全被完賽的快樂掩蓋掉了。

回家途中,我到我家附近的越南三明治店買了兩客三明治,當作這一天慰勞自己的特別獎品。

◆◆◆

我在跑京都馬拉松的時候,GPS錶(GARMIN fenix 5)的計測出了問題。所以跑完京都後我就把手錶重設成出廠時的狀態。這次跑東京時,GPS錶的計測誤差比京都還大。讓我相當失望。由於日本網站的GPS錶的資訊幾乎全部是垃圾,所以我只能去找英語圈的討論網站。看了一些英語圈的討論,發現有不少使用fenix 5的跑者懷疑手錶可能有先天的瑕疵。例如跑步經過橋下時,手錶測到的數值會發生異常。這種問題我也遇到過。

這幾個月,我在東京散步時,也發現fenix 5在高樓群中的測位能力並不好。這兩次馬拉松,我的GPS錶測到的距離都超過44公里。其實國外也有人在比賽時,發現fenix 5測到的距離遠超過比賽里程。

fenix 5的功能很多,是不錯的訓練輔助工具。但是在馬拉松實戰中,測位能力不佳是非常致命的弱點。因為里程、配速全部沒有參考價值。由於兩次馬拉松的樣本太少,所以無法看出問題在哪裡。或許是我設的「每秒記錄」太敏感,稍微一動就列入計算,造成誤差過大,也可能真的是產品先天的問題。下次跑馬拉松時,或許要試一下「聰明記錄」,甚至該試一下GPS+GLONASS。

◆◆◆

馬拉松大會有快樂的部分,當然也有讓人失望的部分。這次東京馬拉松讓人失望的部分是跑者禮節和一直沒有改善的外語標示問題。

跑者禮節問題:

我這次的起跑區在J區,是馬路上列隊的最後一區(後面還有兩區要在公園裡面等前面的列隊騰出空間後才能到馬路上)。等待起跑的感覺非常高興,不過起跑槍聲響起後,得到的卻是失望。因為列隊前進的速度非常慢。

從我排隊的地方到起跑線大約500公尺。起跑時,就算大家用超慢的跑步速度前進,也花不了10分鐘。我用平常的走路速度走1公里也不過13分而已。但是我到起跑線時已經過了17分39秒。列隊龜速前進,是因為有一堆人在起跑線之前不前進,慢慢拍照,擋住了後面的人。

我跑2012年的東京馬拉松時,大家在槍響後都是用小跑步前進,列隊前進得非常順。當時我只損失了10分37秒。而且這還包含我去排隊上廁所的時間。不過從2013年開始,列隊起跑時的速度就變得異常地慢。原因是很多人不想跑。當時我並不知道這些人為什麼不想跑。

我這次留意到這個問題,是因為今年我的京都馬拉松的起跑區也相當後段,但是花不到10分鐘就通過起跑線了。京都馬拉松的跑者只有東京的一半,但是起跑區的賽道寬度還不到東京的一半。如果東京馬拉松的跑者像京都馬拉松那麼守秩序的話,大概不到15分鐘所有的跑者都能通過起跑線。

事實上,有問題的不只是後段的跑者。日本的跑步網站上有B區的跑者也在抱怨起跑時被一堆停下來照相的跑者擋住了。這反映了最近幾年東京馬拉松跑者禮節的問題。


起跑線風景的照片。在日本,只有非常幸運的人才有機會跑東京馬拉松,大家把握機會拍照留念是情有可原。但是起跑線風景可以邊跑邊照,根本不用停下來。特別是前段跑者的身手靈活,更不需要停下來拍照。

除了起跑線的跑者禮節問題以外,大會的前幾個照相點附近,也有一些跑者突然停下來擺姿勢霸佔鏡頭。由於前幾個照相點是位在還沒跑開的密集區,所以一有人突然停下來,會讓後方「連環撞」。這次我也有遇到這個問題。

外語標示問題:

從2013年到2018年,東京馬拉松的外籍參賽者中最大的族群一直都是傳統漢字圈出身的人。不過東京馬拉松在準備外語資訊時,並沒有顧慮外籍參賽者的需求,就只是照著以前日本的外語標示慣例,形式上地設了日文、英文、中國字、韓文四種標示而已。

傳統漢字圈的跑者是最大族群,但是大會就是無視這個族群。今年泰國和印尼的跑者比韓國跑者多,但是大會也無視泰國和印尼的跑者的需求。這次東京馬拉松的主辦單位在開賽前的致詞還提到「東京馬拉松不是日本的馬拉松,而是世界的馬拉松」。這句話和東京馬拉松的外語標示相對照,無疑是一大諷刺。這凸顯了東京馬拉松主辦單位的傲慢與怠惰。


2018年東京馬拉松主要外籍參賽者人數。今年的最大外籍參賽族群依然是來自台灣的跑者。而且連續六年都是最大的外籍族群。中國的跑者也不少,和台灣相差不多。但是就文字文化圈來看,台灣加香港的傳統漢字圈的跑者明顯多於使用「中國字」的跑者。如果要針對外籍參賽者製作外語標示的話,需求度的排行應該是:英文>傳統漢字>中國字>泰文>印尼文>韓文。

 
2018年東京馬拉松外語版參賽者通知(左)、EXPO選手報到入口標示(右)。

從上面兩張照片可以看出東京馬拉松的主辦單位沒有顧慮外籍參賽者實際的外語需求,就只是比照「日本以前的慣例」,形式上地提供日文、英文、中國字、韓文四種資訊而已。這個自稱「世界的馬拉松」的大會主辦單位的視野顯然還停留在「日本以前的慣例」。

 
2018年京都馬拉松選手報到入口標示(左)、報到會場用的號碼布說明資訊(右)。

京都馬拉松也有不少外籍跑者。當然也有不少台灣和香港的跑者。從上面兩張照片可以看出京都馬拉松有研究過外籍參者的文字需求。他們知道台灣和香港的跑者非常多,所以從跑者報道的入口到會場內都有提供傳統漢字的標示。到京都觀光的韓國人並不少,但是京都馬拉松的韓文需求並不大,所以沒有使用韓文標示。這表示京都馬拉松是用務實的角度營運。


2018年東京馬拉松終點之後的動線標示。標示上用的外語當然沒有顧慮到最大的外籍跑者族群,也沒有照顧到比韓國跑者多的泰國和印尼的跑者。這就是自稱「世界的馬拉松」的主辦單位的世界觀。

台灣跑者不但是東京馬拉松的外籍參賽者中的最大族群,就連這次東京馬拉松的前日祭,台灣的交通部觀光局也有捧場參展。而且還是參展團體中唯一一個官方級的組織,就連台灣的駐日代表也有到場,算是相當捧東京馬拉松的場。不過非常可惜,東京馬拉松在製作外語標示時,並沒有顧慮外籍跑者的實際需求,對最大族群的台灣跑者並不友善。不知道在前日祭參展的交通部觀光局是否有看到這個問題。

2018年京都馬拉松賽後回顧

2018年京都馬拉松是我第12場馬拉松。

以前我跑馬拉松,只是純粹想給自己具體的目標,讓自己比平常更努力地保持身體健康而已。現在我跑馬拉松,除了為了保持身體健康以外,也是努力不讓自己的精神狀態惡化的手段。

這一年間,我因為台灣的家務事問題(主要是精神暴力問題),受到相當大的傷害。現在一個人獨處時,常會出現不自覺地自言自語和狀況想像的症狀。這對我而言就像做不完的惡夢。我從岩手回到東京後,去看了精神科門診。醫師要我儘可能不要去想台灣的家務事問題,以免狀況惡化。當然這並不容易,因為不自覺的行為無法控制。跑馬拉松多少是讓我暫時轉移思考焦點的手段之一。醫師也對我自己的自助自救措施給了正面評價。

這一次,我是在極度自信不足下面對馬拉松賽事。因為我太久沒有跑馬拉松,而且我的上一場馬拉松跑得非常糟。

我這一年間為了改善善練跑的品質,開始練習漸速跑。去年夏天和秋天,由於東京的雨下得特別多,多到我無法安排時間練跑,所以9月我去報名健身房。天氣不好的時候就在健身房練3k~5k的間歇跑來強化跑步用的肌肉兼訓練心肺,另外也有做重量訓練強化體幹肌肉的肌耐力。我從這些新的練習得到了相當的成就感。但是在京都賽前四週,我得了感冒,訓練停擺了10天左右。接下來我一直苦於咳嗽的後遺症。這場感冒和後遺症讓我過去幾個月的努力打了折扣,所以我在賽前還是沒有自信。

◆◆◆

<賽前兩天>
中午從東京搭新幹線到京都。我在車上看了好幾次京都馬拉松的賽道影片。一到京都,我就直接到京都市勸業館報到,然後去飯店辦入住手續。

京都雖然是日本頂尖的觀光都市,但是一個人到京都跑馬拉松,必須顧慮身體狀況,無法盡情觀光。就連找個吃飯的地方都不太方便。到了京都,總是會想吃一些和平常不太一樣的東西,所以比較不會想去日本到處都看得到的連鎖店用餐。京都當地的日本料理店和居酒屋又不適合一個人入店消費,所以我只能到京都車站大樓的拉麵小路吃一些平常吃不到的拉麵。


這一天晚上,我選了九州的一幸舍。湯頭可以比美當年全盛期的赤阪拉麵的口味,非常合我的胃口。

<賽前一天>
上午我在飯店附近散步,去了本能寺、六角堂,以及本能寺古時候原來的地點,當作‌這次京都之行的小小的回憶。中午去拉麵小路吃拉麵。由於前一天的一幸舍豚骨拉麵太合我的胃口,所以吃別家拉麵時就覺得有點平凡。


吃完拉麵後,我拿著這兩天拉麵店發的摸彩券參加京都車站大樓的抽獎,中了1000日元禮券。算是這次京都之行的意外驚喜。

吃了兩次拉麵後,實在有點膩了,而且可能會有鹽分和脂質攝取過量的問題。所以這一天晚上改吃「一人燒肉」。


本來我對一人燒肉的印象是簡易廉價燒肉店,不過我去的這家店提供的牛肉肉質相當好,但是如果要吃得滿足,會相當傷荷包。

吃完燒肉後,我去京都車站後站買麵包當作比賽當天的早餐。晚上聽著喜歡的廣播錄音來放鬆心情入睡。

<比賽當天>
天氣雖然冷,但是偶有陽光,非常適合跑馬拉松。我的起跑區雖然在後段,不過京都馬拉松的參賽人數不多,所以我通過起跑線時損失的時間不到10分鐘。

我的上一場馬拉松跑得很糟,主要原因是配速不當,造成後半程的體力不繼。這一年間,我透過漸速跑練習找出了屬於自己的配速方法。這次我通過起跑點後,我就照著自己的配速方法確實管理體力。

太久沒有跑馬拉松的我在面對京都馬拉松賽道的感覺就是「怎麼這麼難跑~~」「怎麼又是上坡~~」。在起伏的賽道上,我不能讓自己的速度掉太多,也不能讓自己體力消耗太多。速度控制得相當辛苦。大腿的股四頭肌也跑到快抽筋,一直到17k之後的賀茂川才讓我鬆一口氣。


過了20k之後,又要跑一段又直又長的北山通。北山通雖然可以看到妙和法兩個大字,但是這只有在五山送火時才好看,這個時候當然沒有什麼絕景。而且越往東加油的民眾就越少,而且路線單調,跑起來很孤獨。一直到植物園區間才變得比較熱鬧。


出了植物園後,是4k的賀茂川河濱道路。有些跑者可能覺得賀茂川河濱道路的區間太長,而且又窄又不平坦,跑起來非常辛苦。不過我非常喜歡京都的河濱道路這一段,因為賽道沒有柏油路硬,跑起來非常舒服。途中還和代言京都馬拉松的搞笑藝人森脇健兒擊掌。

離開賀茂川河濱道路,通過京都御所的折返點後,我漸漸感到疲勞。馬拉松最艱苦的部分到來。我很久沒有體驗到這種「想用力但是力氣卻快用光了」的感覺。腰部以下的關節非常酸,好像要逼我休息一樣。我能做的就是咬緊牙關,儘可能保持我的雙腿擺幅、保持速度。然後心裡頭開始倒數里程來鼓勵自己。

跑到了只剩5k的地點,我發現只要配度如果能保持7:30/km,我就跑得進sub5。這對我來說是有可能做得到的。儘管髖關節已經疲勞到很難出力,但是我還是努力擺動雙腿,要求自己不要慢下來。這時候,每一步都要花比平常多好幾倍力氣才能動得起來。當時我左手的GPS錶已經失靈,所以我是靠戴在右手的備用普通手錶來把握狀況。


到了最後2k的地點,我遇到大阪每日電視台的外景隊。他們在製作關西落語家藝人跑京都馬拉松的特別節目。製作單位可能是找學生時代是運動健將的員工來組外景隊,所以這個隊員們能一邊拍片一邊跑馬拉松。落語家藝人身上的號碼則是跑者名單上沒有的備用號碼。由於每日電視台的外景隊的人數多、卡在並不算寬的賽道上,而且集團速度比我慢一點點,多少影響了我的步調。

之後,在東大路通上,有一組美女軍團在路邊熱情地為跑者加油,而且還要和跑者擊掌。美女軍團看到我時就大喊我的綽號,然後還和我擊掌,這是我在京都馬拉松賽道上最感動的一刻。有了美女們的鼓勵加持,我找到空隙追過了電視台的外景隊,順利地抵達終點。

我的每5k的分段時間及配速分別是:
35:07(7:01/km)
34:01(6:48/km)
33:09(6:38/km)
33:07(6:37/km)
33:31(6:42/km)
33:54(6:47/km)
34:24(6:53/km)
35:40(7:08/km)
14:51(6:46/km)

我在大會時間4:56:33通過終點,跑進了sub5。

這幾個月雖然有花不少心力練習,不過感冒對我身體的影響太大(健身房的練習數值大退步外加咳不完的嗽)。能跑出這樣的結果,我自己相當意外。

這一天,雖然我有準備防寒用的衣服,不過我沒有設想到全身濕透的問題,所以我是冒著寒冷回到飯店。還好最後沒有感冒。

這次我的GPS錶在30k左右開始失靈,測到了我不可能跑到的配速,結果30k之後完全是「憑感覺」來跑步。到了40k左右,手錶才恢復正常。但是里程數已經完全沒有參考價值了。之後把資料上傳,發現GPS錶測到的位置都有問題。讓我相當失望。


跑完馬拉松,回到飯店整裝後,就到附近的牛排店大吃一頓。

◆◆◆

這次京都馬拉松在報名時,可以申請在號碼布上加印自己的綽號。讓加油的民眾能針對個人跑者加油。只要綽號的用字不要太難識別,在42.195km的路程當中,總有可能成為加油的對象。我自己跑到京都的植物園時,就有人喊我的綽號幫我加油。接近終點的東大路通上也有美女軍團喊我的綽號幫我加油。有人特地為自己加油,真的會讓人振奮。我打從心裡頭非常感激這些幫我加油的民眾。

這次京都之行,我的驚喜排行如下:
1.跑進sub5。
2.跑到終點後,和穿和服的京都市的門川大作市長擊掌。
3.東大路通的路旁美女軍團幫我加油、和我擊掌。
4.賀茂川河濱道路上和森脇健兒擊掌。
5.植物園中有人幫我加油。
6.參加京都車站大樓抽獎活動,中了1000日元禮券。

我來過京都好幾次,每次都有不錯的體驗,但是我的內心一直覺得自己和京都這個地方格格不入。這可能是我以前從日本人那裡聽說了太多關於京都人的態度問題。這次我在京都又遇到這麼多意外的驚喜。這些經驗或許會縮短我和京都之間的距離感吧。

再訪豪雪小鎮雪燈大會

今年二月日本的三連休,西和賀的友人邀我去當地擔任翻譯。因為有台灣的旅行團在這段期間到西和賀賞雪、看雪燈。

我在去年和前年的二月都有造訪西和賀,也有見識到當地的雪景。不過在當地人的感覺中,前兩個冬天的雪量其實並不多,算是例外狀態,不過還是讓我大開眼界。

這個冬天,日本很多地方都下了大雪,西和賀的友人告訴我,這次西和賀的雪量比前兩年多,要我到當地時務必一看「正常狀態」的雪景。我自己當然也很期待這個岩手之行能見識到真正的雪國風貌。

我在台灣團抵達的前一天搭新幹線到岩手。西和賀觀光協會的一位新朋友到北上車站接我。這位朋友是岩手縣縣北出身,在西和賀任職不到一年。我們在路上聊得非常投機,我和他都一致認為西和賀的風景壯麗、觀光潛力十足。

西和賀位在岩手縣邊緣地帶的山區,這裡大部分的居民只覺得自己住在窮鄉僻壤,每天冬天還有令人頭痛的大雪,完全沒有魅力。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家鄉在外部人的眼中是雄偉的奇景。由於我和這位新朋友都不是當地人,所以能發現當地人看不到的驚奇。新朋友還讓我看他上班時在路上用手機拍下的西和賀美景。

到了西和賀之後,我的任務是確認翌日的工作內容、簡單參觀町內的設施,然後和幕後工作人員交換意見。


清運積雪的特殊卡車。在西和賀町內不時可以看到清運積雪的特殊卡車往來。


上了雪鏈的大型除雪車。路旁的積雪已經達一層樓高,而且這裡不是荒郊野外,是有人居住的小鎮。

今年冬天,日本很多地方都發生雪災。有些豪雪地帶的城市要處理超過1公尺的積雪就已經手忙腳亂。相較之下,西和賀町非常強韌,因為他們每年理所當然要面對可能超過2公尺的積雪。

◆◆◆

第二天,一名澤內地區出身的朋友帶我參觀町內的設施和風景,並預習第三天的景點。


滑雪場。這裡的斜坡可以練普通的滑雪,平坦地帶可以練越野滑雪。


左草地區。道路兩旁的「雪牆」上已經挖了雪燈的洞。

我第一次造訪西和賀時,就覺得這裡的河川景色美不勝收,但是每次到這裡的工作行程都相當緊湊,所以經過橋梁時都只能從車窗中一瞥,無法盡情欣賞。由於這次時間比較充裕,所以我特別拜託友人在有橋的地方停留一下,讓我下車用相機記錄和賀川附近的美景。


山室橋雪景。


辯天橋下和賀川雪景之一。


辯天橋下和賀川雪景之二。


辯天橋旁的嚴島神社。由於這裡沒有除雪,所以積雪封住了整個辯天島,神社鳥居的下半部完全被雪埋住,當然也無法接近神社。

台灣的旅行團在這一天傍晚抵達西和賀。西和賀町特別在台灣團投宿的溫泉旅館辦了一場歡迎會。我的工作是口譯,把西和賀町的謝意傳達給台灣的客人。這個歡迎會還有安排當地的傳統表演「鬼劍舞」以及當地特產的點心實做表演。

最近兩年間,都有幾百名台灣觀光客造訪西和賀。這次西和賀町特別為台灣團舉行歡迎會,是因為這個旅行團指名要到西和賀看雪燈,而且接洽的旅行社主管正好也是西和賀出身,所以當地就傾全力招待台灣來的客人。

歡迎會結束後,台灣旅行團的成員繼續在旅館享用豐盛的晚餐,當地的友人則邀我到町內的飲食店吃飯。在飯局中,我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知識。

◆◆◆

第三天,我的工作是台灣團的隨行翻譯。

台灣團上午到滑雪場旁的雪國文化研究所聽研究員講解多雪地帶的自然及人文故事。然後讓大家穿上傳統的雪上步行裝置「樏」,體驗雪地健行。大部分的團員從來沒看過這麼多雪,所以大家都玩得很高興。有人吃雪,也有人把積雪當成天然的柔軟床墊,整個人就躺在積雪中,享受完全放鬆的感覺。另外也有人堆雪人、滾雪球。雪球真的是越滾越大,大到要好幾個人合力才推得動。

我在日本住了十幾年,但是我住的東京看不到壯觀的雪景,當然也沒機會玩到這麼多的雪。我在冬天曾經去過北海道的札幌,也去過岩手的安比高原滑過雪。札幌這種大都市玩雪的空間不多。安比高原雖然空間大,但是人多,而且有很多事情要顧慮,所以比較無法做滑雪以外的事情。西和賀的雪量多、滑雪場的人少、地方大,而且有山林也有平地,所以可以盡情享受玩雪的樂趣。結果我自己也玩得很高興。

下午,台灣團回到旅館,在宴會廳體驗日本的摺紙。摺紙看似簡單,很多人小時候都玩過。但是很多大人太久沒玩,忘記了。現在的小朋友因為娛樂多樣化,而且要學的東西也比以前多,所以玩摺紙的機會變少了。所以體驗摺紙其實意外地有趣。

這個摺紙體驗是從紙鶴入門。紙鶴對太久沒玩摺紙的人而言並不簡單,所以這個活動對台灣團而言算是動腦遊戲。由於時間有限,而且後續教的內容越來越高階,所以大家沒有學完預定的內容。摺紙老師最後向大家展示本來預定教大家的壓軸作品時,台灣團的成員驚豔到直呼可惜。

這一天傍晚,台灣團到溫心湯田(ほっとゆだ)車站旁的會場體驗製作雪燈,然後預定一起看雪燈大會的點燈儀式。原先的預定就只是讓大家玩一下雪,然後看一下點燈的樣子而已。不過雪燈大會的營運委員會臨時突發奇想,想讓台灣團的團員當點燈儀式的主角。結果我就意外地成為營運委員會和台灣團之間的協調人。由於台灣團的配合能力相當高,所以這個意外的即興節目在大雪中順利完成。我非常欽佩這個台灣團的帶團老師的管理能力,也很羨慕這些團員彼此之間深厚的信賴關係。


台灣團的成員在大雪中製作雪燈的樣子。


雪燈點燈。西和賀這個遠在日本岩手縣山中的小鎮也非常擔心台灣花蓮的地震。這次雪燈大會的主會場特別製作了為台灣和花蓮加油的雪燈。這些雪燈就是由台灣團的團員們點燈。點燈時,還有居民表達了對台灣的謝意。因為台灣在311震災時有支援日本、支援岩手。

這一天最後的節目是讓台灣團在晚餐後搭遊覽車觀賞雪燈夜景。由於有不少觀光客湧進西和賀,所以這個平常不塞車的小鎮在這一天晚上發生了塞車。這天晚上有一輛當地巴士因為沒有裝雪鏈,在結冰的山路上動彈不得,造成左草地區堵車。台灣團的遊覽車也受到牽連,在車陣中卡了半個小時左右。雖然這個行程最後還是照原訂路線完成,不過時間已經相當晚,成員也相當疲累,多少影響到賞雪燈的興致。

◆◆◆

台灣團在翌日的一早就向岩手縣海岸地帶出發。我的西和賀任務結束。

這次台灣團在西和賀的活動相當濃密。大家有看到雪,而且是看到大部分的日本人也很難看得到的豪雪地帶風景。大家不但看到雪,而且還在遊覽車上見識到了刮風加上大雪的情景,而且白天和夜晚兩種動態雪景全都見識到了。左草地區的大塞車也是雪國生活最真實的體驗。

我在回東京之前,有和幾名當地人聊了一下,我發現所有的人都聽說了前一晚左草大塞車的事情。這就是日本鄉下的資訊傳播效率。闖禍的巴士業者恐怕非常難堪。

這次接待台灣團的活動對西和賀町來說算是觀光實驗。我的工作除了翻譯以外,也要以台灣人的角度告訴西和賀町台灣遊客的感受。

西和賀是日本的祕境,只有行家級的個人遊客才會到這裡「探險」。由於以前這裡的民眾不知道當地有觀光的潛力,所以小鎮的硬體設施並沒有考量到觀光客。硬體設施不足並不影響行家級的個人遊客,因為行家級的遊客可以用經驗和知識解決問題。但是團體遊客造訪小鎮,就會出狀況。這次台灣團遇到的一大問題就是廁所不足。遊客在投宿的旅館不會有如廁的煩惱,但是一出門觀光,就要面對廁所太少的問題,因為西和賀很多地方真的就只有「自然」而已。而且這不是幾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團人的問題。

我有向當地的友人反映廁所不足的問題。友人允諾向相關單位反映。我也相信他們會設法改善這個問題,因為他們真的非常重視台灣人的觀感和意見。對這個小鎮而言,台灣人是他們的恩人,也是最特別的客人。


橋梁的除雪作業。回程途中,看到了西和賀川尻橋的除雪作業。除雪並不是只除路上的雪,橋的上方的鋼梁積雪也要清除,以免雪塊掉落砸毀通行車輛。

日本人與論語

有不少日本人喜歡「漢文」。日本人聽到「漢文」這個詞時,直覺上會聯想到漢詩和論語。漢詩是指李白、杜甫、蘇東坡等古代著名詩人的詩。論語就是論語,不用多解釋。由於日本學校的國語課都會教學生漢詩和論語,所以一般日本人多少對漢詩和論語有點概念。

漢詩和論語並不是日本的作品,不過日本人有把這些作品譯成日語。一般日本人在朗讀漢詩和論語時,並不是讀原文,而是讀翻譯的日文(課本還是會列出原文)。這些作品翻成日文後,當然就失去了原文的鏗鏘特性。不過日本人在朗讀這些古典詩詞名言時,還是會覺得很美、很有意境。而且他們覺得學唐詩和論語可以修身養性。特別是論語是思想著作,長期以來對日本人的道德觀、社會觀、政治觀的影響相當大。

日本有不少地方有紀念孔子的設施。例如東京的湯島聖堂、長崎的孔子廟等。十九世紀的日本首相山縣有朋的名字顯然有受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段論語名言的影響。有些辦學的日本人受到論語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影響,於是就把學校名稱叫作「學習院」、「學習館」、「時習館」等。另外,日本的大型書店三省堂的名稱,也是來自論語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從這裡都不難看出孔子和論語對日本的影響。

◆◆◆

幾個月前,我住的地方的社區大學開了論語課,我心血來潮去報名參加。結果我是這門課唯一的外國人。

我去報名論語課,主要目的不是想從論語中學到什麼,而是想親眼見識一下日本人學論語的樣子。

論語課是開在週末,去聽課的大多是一些老先生老太太。從他們的言行舉止可以看出他們真的非常喜歡漢文,因為他們有自己去買參考書來讀。而且這些老先生老太太上課還會呼朋引伴、幫朋友佔位子。說實在,幫朋友佔位子的行為有點自私,不符論語的道德觀。不過換個角度來看,這些人年紀已經這麼大,還有這麼高的學習意願,而且還能結交一同學習知識的朋友,真的相當不容易。

論語課的教材是老師整理的講義。包括相關的理論知識和論語名言節錄。理論知識主要是一些介紹時代背景的資料,論語名言節錄則是原文和日譯的對照。

在日本,日常環境中看得到的中文資訊大多是簡體字。我上的論語課的兩名老師都是曾經留學中國,然後在日本的大學教課的學者。不過他們準備的講義中的漢文原文卻是不折不扣的傳統漢字。這一點讓我相當高興。

老師上課的方式,就是先用日語把論語的名言(日文的翻譯文)朗讀一次,然後要全班跟著一起複誦,再來就是解釋句子的意思。最後再讓全班跟著一起朗讀一次。氣氛就像是華人教小朋友背唐詩一樣。

由於老師曾經到中國留學過,所以在課堂上有表演「用中文朗讀論語原文」。雖然教室裡的老先生和老太太不懂中文,不過大家聽得非常滿意。

◆◆◆

在台灣,國中高中的國文古文教育非常教條死板,文章只能有一種解釋,而且不容懷疑,甚至還逼學生死背書。所以有不少學生對古文教育反感。由於我自己也對這種教育方式反感,所以我高中的時候把論語全部放棄了。

我上了大學之後,因為對「思想」領域感興趣,所以大一國文選了蔡振豐老師的「儒道思想概說」。這門課不用背書,只學觀念,讓我學會了初步的思考事理的方法,也改變了我對古文的印象。我到日本後,曾經偶然遇過喜歡漢學的日本人想和我聊儒家和道家思想,還好當年在大學有學到一點東西,所以我可以和日本人聊得很愉快。

這次我在日本上的論語課,也算是另一種有趣的文化體驗。老師讓大家從論語的名言內容想像孔子的時代背景可能的樣子,也有為詞句留下開放自由的解釋空間。當講到孔子生氣的論語內容時,老師也完全不避諱地把情緒失控的孔子和現在日本社會中的「暴走老人」相比擬。這門課並不是把論語當成不容懷疑的教條鐵律,而是透過論語讓大家學習思考歷史、思考人生。

來聽論語課的老先生老太太們雖然有豐富的人生經驗,而且他們年輕時也都學過論語,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自滿。他們在上論語課時還是一樣積極學習、勤抄筆記。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對我而言是相當大的刺激。

這門論語課的最後一堂,有上到鄉黨的「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我以前在高中時代讀到這段話時,只覺得好笑。不過這次的論語課讓我驚覺到我自己也是「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的人。因為我在日本吃回轉壽司時,就是這種態度。其實一般日本人在吃壽司時,也是「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日本的壽司以及其他餐飲業界恐怕都認為「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是理所當然的飲食文化。這也算是論語精神在日本的另類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