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一些內容離譜的e-mail。種類如下:
1.不知所云、長篇大論的信
2.先侵權、後耍賴的信
3.用聊天軟體或短訊的感覺寫的伸手要答案的信
不知所云、長篇大論的信
我讀了大約五行左右,覺得對方怪怪的。
為求慎重,我還特別在網路上查了一下。結果發現這個人多次在某網路討論區張貼不知所云的長篇大論洗板。於是我就把信刪了。
先侵權、後耍賴的信
這封信似乎是位學生寫的。內容大致是這位學生的學校作業是建立維基條目,他要參考我的著作,並強調會註明參考資料連結。
這封信看起來似乎是寫作業時要引用資料,所以事前向我報備。不過信中最重要的部分卻語焉不詳。
「維基」是什麼?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維基」平台。例如Wikipeida(維基百科)就是一種維基平台。學校也可能為了教育學生而使用內部網路的維基平台。
由於「維基」有很多種,所以我回信時花了時間在信中設授權條件,以免發生不測。不過這位學生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信了。
事後我一查,才發現這位學生早就擅自把我的著作改製成維基百科的內容。只是條目一建立,就有維基百科的編輯發現條目內容侵權。維基百科的編輯就把這個條目刪除,然後向這位學生確認著作權的問題。
這位學生為了保住他的「作業」,才寫信給我。
結果這位學生的信不只是語焉不詳,而且還避重就輕。信中只提到要「參考」我的文章,會貼上原文連結,完全沒有提到條目因為侵權而遭到刪除的事情。
也就是說,這位學生想用「參考」、「連結」來騙我點頭。如果我回答「我知道了」的話,這位學生可能就會向維基的編輯人員說:文章已經取得原作者授權。
這位學生還在信的最後提到「感謝您分享這麼好的文章 謝謝你」來拍我馬屁。完全是先侵權、後耍賴。
如果信的內容全部是事實的話,可以發現以下的新事實:
1.有學校把中文維基百科當成學生實習用的玩具。
2.這個學校沒有教學生尊重別人的著作。
3.這位學生用了多種取巧手段來處理他的作業的問題。
學校把中文維基百科當成學生實習用的玩具,是資訊倫理的負面示範。學校不教學生尊重別人的著作,是教育機能失調。學生用多種取巧的手段來處理作業問題,是活生生的教育失敗的例子。
這個結果就是維基百科的編輯要花時間向這位學生確認著作權的問題。我也花了時間向這位學生確認信中語焉不詳的部分。結果維基百科的編輯的確認得不到回應,我的確認也得不到回應。為了這個學生,維基百科的編輯和我都白白浪費時間了。
所以教育失敗不是個人的問題,其他不相干的人也要為這種失敗付出代價。
用聊天軟體或短訊的感覺寫的伸手要答案的信
這樣的信並不是最近才有,而是從以前就已經存在。具體而言,就是信中沒有稱呼、沒有問候、沒有署名。內容是只有一兩行的伸手要答案的信。
這種沒有稱呼、沒有問候、沒有署名的信,有點像是用聊天軟體或是寫手機的短訊。其實我和友人聯絡時也會用這種感覺寫信,但是這只限於和非常熟識的友人做私人聯絡的信件而已。
我和職場的同事用e-mail聯絡時,還是會確實寫稱呼、確實問候、詳細寫明主旨、最後當然會署名。因為這關係到職場的信用問題。我寫給同事的信會反映我的工作態度。
同樣地,如果我因為某些事情要寫信給不認識的人時,我也會確實寫好稱呼、問候、內容主旨、署名等,而且會留意分段、改行等細節。因為對方不認識我,對方只能從我的信來判斷我。我的信就代表我的人。對方除了信以外,沒有其他能用來判斷我的材料。如果我的信寫得非常隨便,對方就會認為我是非常隨便的人。如果我的信的內容莊重,對方就會比較放心。由於我的信關係到我的社會信用,所以我寫信時當然必須慎重。
自從我公開信箱之後,就不時有那種沒有稱呼、沒有問候、主旨不明確、內容只有一兩行、也沒有署名的來信。由於我不認識這些人,所以我只能從這些人的e-mail內容來判斷這些人而己。
有些一兩行的信沒有稱呼、沒有署名,但是信中帶了明確的善意問候。我覺得這樣的信沒什麼不好。收到這樣的信,就像是在外面遇到了親切的路人一樣。所以我不會完全否定這樣的信。
但是如果是要討論事情或是問問題,信中沒有稱呼、沒有問候、主旨又不明確、內容只有一兩行、也沒有署名的話,我會非常為難。因為我實在不知道對方是否帶有善意,也無法得知對方是否真的想討論事情、是否真的想問問題。
寫信給不認識的人時,不稱呼對方、也不問候、也不署名,就只是用一兩行文字伸手向人要答案,這樣的人是什麼樣的人呢?
這樣的人可能沒有思考過自己的行為會帶給別人什麼樣的感觀,而且無法想像讀信的人的感受。這樣的人的生活周遭可能也沒有人教他們這些做人做事的方法。所以這些人寫信給不認識的人時,不知道要表達善意,也不知道要用稱呼、問候、明確的內容、署名來表達自己的莊重。
每次我收到這樣的信時都很為難,因為我實在不知道該不該告訴對方這種信的問題。我自認為自己沒有指正別人的立場,而且別人來信的目的不是為了聽我對信件格式指指點點。如果我告訴對方「這種信很沒禮貌」,對方可能會覺得我的態度高高在上。如果我不理這些來信,對方也可能會覺得我的態度高高在上。如果我不指正對方,對方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問題,今後可能繼續用這種態度寫信。所以我真的非常為難。
◆◆◆
前一陣子,友人和我聊到他的公司委託外部業者製作評鑑系統的事情。業者製作的評鑑系統品質非常差,印出來的表格配置難讀、非常不人性化,而且還有一堆錯字。這種粗製濫造的系統當然被友人打了回票。
其實這也是缺乏想像力造成的問題。業者製作的評鑑系統品質差,表格配置難讀、非常不人性化,而且還有一大堆錯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業者(工程師)沒有思考過自己的作品會帶給別人什麼樣的感觀,也完全不會去思考客戶需要什麼樣的系統,也完全沒有思考自己製作的系統介面是否人性化。這些工程師恐怕也不知道很多軟體有拼字檢查功能,可以找出可能有問題的拼字。而且這些人的生活周遭可能也沒有人教他們這些做人做事的方法,所以他們才敢拿出離譜作品交差。也就是說,這個問題不是一兩個工程師的問題,而是這個系統業者全體的問題。
友人恐怕也非常為難。因為如果指出業者工作態度的問題的話,業者可能會覺得友人是個態度高高在上的傲客。如果一一指出系統和表格設計上的問題的話,業者可能會覺得自己遭到刁難。但是如果不告訴對方問題,對方也沒有能力自我修正,因為系統在最根源的部分就已經非常離譜,而且對方沒有想像力。
我遇到的e-mail的問題,和友人遇到的評鑑系統業者的問題,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已。這些問題根本原因就是很多人在受教育的階段沒有學會思考事理的方法,也沒有從他人角度看事情的想像力,而且這些人周遭也沒有適切的做人做事的型範。有指導立場的人沒有教他們做人做事的方法,或是這些人的周遭有指導立場的人也不會思考事理。所以大家無法成長。這就是集團性的「知的停滯」。
台灣社會很多怪現狀,就是來自這種缺乏想像力、無法成長的「知的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