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羽山脈小鎮「西和賀」之旅

去年12月左右,岩手的日本友人聯絡我,提到可能會找我到當地演講。我接到消息時,受寵若驚。心裡頭也非常感激友人願意牽線來提供我這個特別的工作機會。不過友人之後的聯絡非常零星,而且充滿不確定性。岩手之旅是否能成行,完全無法預料。一直到今年2月中旬才確定計畫成功。我的出差地點是「西和賀町」。

西和賀是座落在日本奧羽山脈地帶的溫泉小鎮。日本的奧羽山脈就相當於台灣的中央山脈。這個神祕的山地溫泉小鎮其實和台灣有一段緣。因為台灣的財團法人大河文化基金會幫這個小鎮保住了一棟面臨拆除危機的傳統茅葺民宅。這件事在當地是不得了的大事,這個小鎮的民眾當然非常感激台灣。

我在出差前,好奇地查了一下網路上的中文資訊。我發現大部分的資訊不是剪貼就是廣告。少部分的資訊是有人真的去過這個地方,只是這些資訊多半只談路過的「點」。去過這些「點」的人恐怕不知道自己去的地方是西和賀。不過這並不奇怪,因為很多日本人也不知道這個地方。我另外也查過Google的街景資料和當地的網站。Google的街景照片非常平庸。自治體和觀光協會網站上的照片雖然漂亮,但是看不到決定性的地方特色。

結果我就只知道這個地方在山裡頭,然後有湖、有溫泉,然後冬天可能很冷,而且可能有很多雪。就只是這樣而已。我是在資訊不足的狀況下啟程前往這個謎一般的山地溫泉小鎮。

◆◆◆

2月22日,我搭東北新幹線YAMABIKO,從東京的「上野」到岩手的「北上」。然後再「北上」轉搭JR北上線列車到西和賀中心部的車站「ほっとゆだ」(Hotto-Yuda/Hot-Yuda)。

從新幹線的車窗向外看,沿途的景色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郡山、福島、仙台,完全看不到積雪。一直到過了水沢江刺後,才出現了一點點零星的殘雪風景。和我想像的日本東北的冬季風景完全不一樣。

到了「北上」後,我轉搭JR北上線列車向內陸前進。起初我以為沒什麼人會搭這種開往人口過疏地帶的列車。不過狀況出乎我的意料,車上有不少當地學生。車廂內還算熱鬧。列車越往西行,窗外風景的積雪就越多。


過了「橫川目」後,窗外已經一片雪白。


過了「和賀仙人」後,從列車正面的擋風玻璃可以看到明顯的上坡。列車開始駛入奧羽山脈地區。接下來就是好幾條隧道。


列車出了隧道後,風景一變,猶如到了異世界。車窗外有高山、湖泊,湖面還有結冰積雪。用「壯麗」一詞來形容這裡的風景一點也不為過。這個地方就是「西和賀」。

 
過了「ゆだ錦秋湖」後,車窗外的風景越來越壯觀。


ほっとゆだ車站。ほっとゆだ車站本身是個溫泉設施。車站二樓是休息室。泡完溫泉的人可以在二樓休息、看風景。

從「北上」到「ほっとゆだ」的車程總共42分鐘。前半段我一直在觀察鐵路沿途的積雪量。後半段我則是被車窗外的白雪、山林、湖泊的壯麗景觀深深吸引。這42分鐘一點也不無聊。

到了西和賀後,我先做文化取材。到「雪國文化研究所」聽豪雪地帶生活文化的解說,然後體驗了雪上步行裝置「樏」。之後又去體驗當地的熱砂浴,然後去當地的酪農商品門市品嚐當地的乳製品。

Google的西和賀街景照片的景觀非常平庸。我實地到現場一看,感覺完全不一樣。因為Google的街景照片是死的,現實的街景是活的,而且隨時都在變化。這個雪國山地小鎮內有高低起伏的地形,還有河谷,再加上橋梁、房舍、積雪,有三度空間之美。是個非常有味道的北國鄉村。


ほっとゆだ站前的雪國鄉村風景。如果街上沒有日文標示,我看到這樣的風景時可能會誤以為是歐美的某個山林的小鄉村。


路旁的礦山遺蹟。

由於取材行程緊湊,所以我沒有機會停下來拍小鎮街頭的雪景,非常可惜。

取材完畢、到旅館時已經是晚餐時間。旅館的晚餐相當豪華。包括西和賀町當地的物產以及岩手縣的海鮮。種類豐富。我也吃得相當飽。

吃完飯後,我回房間整理了一下資料,然後就去泡溫泉。由於翌日要演講,所以多少有點緊張,也有點興奮。這種感覺有點像馬拉松大賽前夜的氣氛。如果拿出資料準備的話,我可能會更緊張。所以我就索性聽著我喜歡的廣播入眠。由於緊張的關係,我的睡眠並不深。我在深夜3:30左右又去泡了一次溫泉來放鬆心情。早上6:00左右,我又再去泡了一次溫泉。早上泡溫泉時,才發現浴室窗外的雪山景色非常漂亮。

旅館準備的早餐也很豐盛。除了日本溫泉旅館典型的白飯、煎鮭魚、海苔等之外,還附上了當地酪農業的牛奶和優格,還有一碗當地的傳統鄉土料理「納豆汁」。


納豆汁。納豆汁就是納豆味噌湯。因為含有納豆,所以多少有發酵食品的氣味。不過納豆汁喝起來不沾口,而且有納豆的穀氨酸的鮮味。

上午演講完後,和當地的友人在「ほっとゆだ」車站對面的物產店的食堂用餐。由於當地是蕎麥產地,所以我就點了一客蕎麥麵。


西和賀當地的蕎麥麵。和日本拉麵相比,蕎麥麵既不放肉,也沒有配料,也沒有濃郁的湯汁。就只是用麵沾調味汁來入口而已,似乎有點單調。其實吃蕎麥麵就是要細細品嚐麵條本體和調味汁的風味。日本拉麵如果麵質不佳,還可以用叉燒、配料、湯頭來遮掩。不過蕎麥麵就只有麵條和調味汁而已,完全沒有掩飾的空間,所以品質假不了。

用完餐後,當地的友人就開車送我到「北上」車站。

在國道107號線的「子規LINE」路段沿途,我再度看到了這個地方的壯麗景觀。


橫越錦秋湖的北上線鐵橋。


錦秋湖與奧羽山脈。


雪中的湯田水庫。水庫下方的和賀川表面已經結冰積雪。


從湯田水庫眺望和賀川的河谷。

由於今年是暖冬,西和賀町的積雪比往年少很多,只有70cm左右。所以我並沒有見識到這個山地溫泉小鎮真正的冬季風景。當初準備的禦寒衣物也沒有派上用場。服裝感覺就和寒流到來時的東京差不多。

西和賀的風景不只是山、湖的雪景而已。秋天時,錦秋湖周圍一帶滿山紅葉,是賞楓的好地方。不過由於這個地方在奧羽山脈當中,日本的主要旅行社的東北旅遊企劃多半沒有開發這個區域。結果來這個地方的人多半是旅行家、登山家、鐵道迷。所以這個地方算是不折不扣的祕境。

雖說是山中祕境,不過這裡的海跋不到300公尺,所以不是高山地帶。前往當地的公共交通手段其實也還好。北上線的列車班次不算多,但是也沒有少到不方便的程度。除了賞楓、賞雪以外,還可以泡溫泉。當地當然也有基本的生活設施,有一間便利商店和一間超市。想吃甜點的話,物產店有賣酪農產品的點心,當地的和菓子店也有挑戰製作西點。所以祕境小鎮並非一無所有。在非寒冷季節時,觀光協會有出租腳踏車的服務。有了腳踏車,就可能玩遍整個小鎮,還可以騎到岩手和秋田的縣界。以前這一帶發生乾旱時,錦秋湖底的舊火車站曾經完全重見天日。非常有趣。

比較可惜的是,當地的觀光協會網站的視覺設計太含蓄,沒有把小鎮的壯麗感表現出來。另外,這個小鎮的鐵路車站站名對華人而言並不顯眼。北上線最有特色的站名是「和賀仙人」。光看站名,好像是仙境般的地方。其實「和賀仙人」只是平地和山地的交界地帶。真正的仙境,要入山之後才看得到。不過入山之後的車站名稱都帶了平假名。「ゆだ錦秋湖」、「ほっとゆだ」、「ゆだ高原」,這種平假名站名在日本人眼中可能很有特色,但是非漢字的名稱很難留在華人的印象中。去過的人恐怕只會記得「錦秋湖」和「○×高原」而已。重點地帶的「ほっとゆだ」可能一下子就忘記了。

◆◆◆

西和賀町一帶在近代之前是好幾個山村。近代之後,這些山村逐一和併,2005年整併成西和賀町。山村本來就是人口過疏的地帶。這一帶在冬天有大雪,積雪會影響到交通。交通不便,就會影響到地區的醫療衛生環境。1950年代後半,這裡的村長深澤晟雄設法處理村子的積雪問題,然後改善了山村的醫療環境,讓當地的嬰兒死亡率降到0%。所以這個地方的民眾非常感激深澤晟雄村長。

當時深澤晟雄的得力助手之一是衛生行政職員的高橋清吉。高橋清吉的家是20世紀初期的日本山村傳統茅葺建築。當地人把這棟建築叫作「清吉稻荷」。1970年代初期,當地在整備公共環境時,讓散居各地的村民遷入新規劃的住宅區,結果「清吉稻荷」就變成了空屋。當時的行政單位努力保存了這棟傳統建築,還把這個房子規劃成住宿設施。

不過維護巨大的茅葺傳統建築並不容易,住宿設施也無法幫這棟建築有效地創造維持費用的財源,所以房子就漸漸劣化。之後,2011年1月的大雪壓傷了「清吉稻荷」的屋頂。

由於這個人口不滿1萬人的山地小鎮無法幫「清吉稻荷」創造出有效的活用方式,原來的屋主也想不出活用方法,再加上建築物本體的狀況越來越糟,為了顧及安全,行政單位和原來的屋主協調後,決定忍痛拆除「清吉稻荷」。台灣的財團法人大河文化基金會得知這個消息後,及時向西和賀町伸出援手,協議讓這棟傳統山村茅葺建築在台灣重生。

2016年現在,「清吉稻荷」已經在台灣了。不過在台灣重新組建這棟茅葺建築可能還有很多課題有待解決。

對當地人而言,台灣不單單只是幫忙保存當地重要象徵建築的恩人,東日本大震災的台灣捐款也幫西和賀町所屬的岩手縣及早復興,所以當地人非常感激台灣。

由於當地人關心台灣、想了解台灣,所以我才有機會到當地演講。我的工作就是向當地的人介紹台灣的事情和文化上的留意事項。我介紹的內容主要是以前日本人常常問我的事情,以及我在這十幾年間觀察到的日本在對待台灣或香港遊客時的缺失。

很多台灣人到日本旅遊時會感受到日本的服務非常親切。不過看到當地的中文導覽資料時,可能會發現有很多資料的字體和內容完全沒有顧慮台灣或香港遊客的需求。因為很多日本人不知道華語圈的複雜文化。即使是學過中文的日本人也多半不知道這些問題,因為教日本人中文的人本身也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我自己在東京很多地方都看過異文化知識不足造成的語言和文字的缺失。

東京在對待外國遊客時就算發生缺失,大家還是會去東京觀光。所以東京往往不知道自己有什麼缺失,也沒有這方面的自覺。所以很多中文資訊對台灣人或香港人並不親切。相較之下,日本的地方反而非常小心。因為地方有不能犯錯的自覺。岩手的友人牽線找我去西和賀演講,就是想要讓當地業者能理解非當事人不易得知的文化事情。

我在西和賀的兩天,和當地人交流時,可以明顯感受到當地人非常掛念「清吉稻荷」。因為這棟建築在當地有非常特別的意義。如果「清吉稻荷」順利在台灣重生的話,不但是文化保存的良性示範,台灣民眾也可以多一個理解異國文化和異國民俗的教材。所以我也衷心希望「清吉稻荷」能在台灣順利重建。

<附錄>
日本的地方鐵路交通乘客不多,營運收入不高,所以無法投資高額的設備,有些車站也沒有配置人員。由於列車停靠的各個車站的狀況不同,所以搭車規則有點複雜。
2016年現在JR北上線的搭車方式如下:

有人車站搭車:事先買票
有人車站下車時,由車站人員收票
無人車站下車時,由列車司機收票(前門下車)

無人車站搭車:事後收費
※從第一節車廂的後門上車,上車時要在門口抽一張證明搭車地點的號碼券。
有人車站下車時,持號碼券向車站人員付費
無人車站下車時,持號碼券向列車司機付費(前門下車)

由於事先買票和事後收費的原理從根本上完全不同,所以用文字整理規則時,意外地複雜。
另外,日本的寒冷地帶的鐵路車輛為了防止車內暖氣流失,靠站時車門不會自動打開。乘客出入車廂時必須按車門旁的開門按鈕。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