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甘酒

日本在新年期間,很多民眾會到神社佛寺許願拜拜(初詣)。有不少神社佛寺會在這個時期供應民眾「甘酒」。有些地方則是神社佛寺附近的商家在這個時期賣甘酒和點心給民眾。所以日本民眾對新年的印象是:去神社佛寺拜拜許願時可以喝到熱烘烘甘酒。


新年時期,日本的神社附近商家賣的甘酒和饅頭(豆沙包)。

日本的甘酒和華人世界的酒釀非常相似。製造方法是在白飯裡面加麴。麴會把飯糖化,一兩天就可以完成。只是華人的酒釀的原料是糯米飯,現在日本的甘酒原料主要是普通的白飯。華人世界的酒釀多半可以看到明顯的糯米顆粒,所以華人會把酒釀當成食品。不過日本人在做甘酒時多半會把飯煮成粥,原料的米會碎掉,所以日本人把甘酒當成飲料。

甘酒的別名叫醴或一夜酒。「醴」的名稱是來自古代大陸的典籍,意思是釀一個晚上的甜酒。因為一個晚上就能做出來,所以又叫「一夜酒」。

西元720年完成的《日本書紀》中,卷第十的應神紀有提到「十九年冬十月戊戌朔、幸吉野宮。時國樔人來朝之、因以醴酒獻于天皇」。
這段話的意思是:應神天皇在19年10月到吉野宮巡視。有國樔村的人把醴酒送給天皇。

文中「醴酒」可能就是甘酒。《日本書紀》的歷史描述未必正確,不過至少可以推論《日本書紀》編成時,日本已經有類似甘酒的飲料。

古時候的酒本來是祭神用的飲料,只有在祭典才有機會喝到酒。當時由於麴的品質不安定,所以會影響到製酒的品質。到了室町時代,有人開發出了比較安定的麴的培養法。有了品質安定的麴,就可以造出品質安定的酒。所以日本的甘酒可能是在室町時代普及。

現在一般日本民眾多半是在新年時期參拜神社佛寺時喝到甘酒。由於新年時期是冬天,喝甘酒可以祛寒,所以現在的日本民眾印象中的甘酒是冬天喝的祛寒飲料。

不過江戶時代記錄風土文化的書籍《守貞漫稿》中,有提到江戶一帶全年都有人賣甘酒,京坂地帶的甘酒小販則是夏天的晚上做生意。夏天晚上賣甘酒,可能是日本人覺得喝甘酒可以增強體力,如果發汗的話,也可以避免中暑。所以在日本的俳句文化,甘酒是夏天的季語。如果俳句中提到了甘酒,日本人就會聯想到夏季風情。


《守貞漫稿》卷六的京坂甘酒小販的插圖。

在1911年出版的《職業案内全書》中,也提到甘酒小販做生意的時期是春季到秋季。其中6、7、8、9月的生意最好。工作時間是朝十晚五。也就是說,在明治時代的人印象中,甘酒還是夏天的飲料。

那麼為什麼現在的日本人多半是冬天喝甘酒呢?

有可能是20世紀之後清涼飲料越來越普及,再加上冷藏技術越來越進步。夏天的時候有太多種飲料可以喝,所以甘酒的商家改在冬天做生意。

甘酒雖然名稱帶了「酒」,不過在日本法律中,甘酒不算酒類,而是一般飲料。

日本法令規定未成年不能喝酒類飲料。日本的法令對酒後駕車或是帶著酒氣駕車的處罰非常嚴。日本在這方面的執法也非常嚴。一般民眾也認為這是理所當然。

由於甘酒不算酒類,所以未成年的人在新年喝甘酒完全沒有問題,開車的人喝甘酒之後駕車也沒有問題。

為什麼甘酒不算酒類呢?

因為日本人製造甘酒用的麴只會讓原料糖化,不會進一步把糖轉換成酒。不過如果麴裡面混入了酵母的話,就會把糖轉化成酒。另外,日本法令的「酒」的定義是「酒精成分一度以上的飲料」(酒稅法第二條)。只要甘酒製造過程中沒有出太大的差錯,酒精含量不太可能超過一度。

本來日本很多神社在祭神時會用到自己釀的酒,不過日本實施酒稅法之後,民眾不能私自釀酒。所以有不少神社就改用甘酒來代替真的酒。所以很多神社在新年會供應甘酒給參拜的民眾。

現在日本民眾如果要喝甘酒的話,除了新年時期去神社佛寺以外,有些可以賞花的觀光地區也可能有賣甘酒的商家。以前江戶時代民眾賞花時,就可能在觀光地附近的茶屋買飲料和點心,當時的茶屋就有供應甘酒。現在在觀光地區賣甘酒的商家其實就是「現代茶屋」。

另外,有些業者有生產瓶裝的甘酒飲料。也有業者有販賣大包的沒有稀釋過的甘酒。


瓶裝的甘酒飲料和沒有稀釋過的甘酒。瓶裝的甘酒飲料可以直接飲用,沒有稀釋過的甘酒要加水稀釋後再飲用。

日本很多超市有賣製酒過程濾出來的酒粕。有些民眾會用酒粕、砂糖、水來自己沖製甘酒。不過口感可能就不如真的甘酒,而且酒粕調製的甘酒的酒精含量可能比較高,飲用後開車時可能會有觸法的風險。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