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之旅第三天,大致的預定目標是從仙台經由石卷到牡鹿半島。晚上回仙台市內。
第一站是鹽竈港。三年前,我從鹽竈港搭船到桂島。由於就只是為了搭船而已,所以在鹽竈港停留的時間並不長。這次比較有時間仔細看一下鹽竈港的風景。
現在鹽竈港北岸同一個地點的岸壁已經進入重建工程。將來這一帶可能會變成海濱公園。
看完鹽竈港之後,沿著海岸附近的公路往石卷方向前進,到了松島一帶。
三年前來松島時,已經從松島海岸、遊覽船、桂島看過松島一帶的風景。這次有自備交通工具。所以可以做深度旅遊。
日本在平安時代就有很多作品提到松島。到了17世紀,江戶的學者林鵞峰在著書中把松島列為日本的三大奇觀之一。這三大奇觀就是後來的日本三景。之後,松尾芭蕉旅行時,也路過松島。到了19世紀,仙台藩的學者舟山萬年在著書中把松島灣附近的四個高台列為【松島四大觀】。
現在松島的觀光資訊幾乎都會列出【松島四大觀】。
我自己在工作之外的時間,在東京的下町擔任歷史文化的導覽志工,偶爾也要做導覽企劃。當我看到觀光景點的「三大~」「四大~」「△大~」這種號稱時,就會去思考這些號稱的由來。
這些「△大~」的是當然人們恣意造出來的東西。雖然是恣意造出來的東西,不過恣意創造並不是偽造。「△大~」是前人根據他們的經驗和感性造出的詮釋。如果沒有這種感性詮釋沒有流傳下來的話,人們可能會失去很多體驗【美】的機會。從歷史文獻資料來看,松島在資訊不發達的古代,就已經相當有名了。舟山萬年【松島四大觀】讓很多人體驗了松島的【美】。
松島町的扇谷。扇谷是松島四大觀的【幽觀】。【幽觀】就是舟山萬年從扇谷欣賞松島景觀的感性詮釋。從停車場爬三分鐘左右的台階後,就是扇谷的高台。從這個高台可以眺望松島灣的西面的樣子。由於我是上午到這裡,正好是逆光方向,景色打了折扣。不過在這裡看風景的確非常愜意。這裡的理想觀景時期是秋天紅葉時期的下午。
離開扇谷後,國道45號線松島海濱公園附近新設了海嘯浸水的道路標示。從這個標示可以知道四年前的海嘯把松島海濱公園全部都淹沒了。
過了松島海岸的精華地段後,從國道45號線轉宮城縣道27號線(奧松島Park-Line)。道路兩旁都是普通的農田,這一帶完全沒有松島海岸附近的觀光地的氣氛。過了農田地帶,在一座山丘旁找到了【富山】的入口。
松島町的富山。富山是松島四大觀的【麗觀】。這裡的視野遼闊,景色非常漂亮。事後查證,這裡白天是散步、健行、看風景的好地方。不過夜晚的氣氛非常恐怖,還有流傳鬼故事。有些對靈異現象感興趣的人晚上會來這裡探險。仔細想一想,這一帶人煙稀少,除了幾座小山以外就只有農田而已,附近的縣道沒有路燈。在昏暗無人的夜晚看到山頂的紅色的觀音堂,的確非常恐怖。
JR仙石線野蒜車站前。野蒜地區在東松島市內。東松島市位於仙台和石卷兩大都市之間的住宅都市。這一帶的郊外房價比較便宜,有些民眾在這裡買房子,然後到在仙台和石卷上班。
野蒜一帶有農田、森林、海水浴場,車站附近則是住宅區。本來是非常舒適的郊外地帶,不過這裡的地勢不高,所以海嘯來襲時,把住宅區沖毀了。現在野蒜車站前已經完全看不到住宅。因為住宅全部都拆除了。看到海嘯過後的住宅廢墟當然會很難過,對受災的當事人而言可能會更痛苦。海嘯的傷痕雖然很恐怖,不過當住宅廢墟完全消失時,感覺會更恐怖。因為在海嘯之前,這些地方還有很多快樂的回憶。當這裡的人文景觀完全消失時,就代表這個地區文化完全消滅。連懷念的對象都沒了。
相較之下,岩沼市的【千年希望の丘】至少還留下地基和圍牆廢墟。這些地基和圍牆至少還可以當成回憶的對象。
JR仙石線野蒜車站。JR仙石線和野蒜車站兩者都遭到海嘯重創。野蒜車站的大廳已經完全修復,而且還有法米馬進駐,可供民眾休憩購物。車站大廳裡展示了海嘯的災害記錄,還有提供觀光資訊,另外也有擺放【野蒜復興新聞】。
【野蒜復興新聞】是當地居民自治會發行的簡易月報,是用普通的A4紙兩面印刷的資料。由於當地的生活系統沒有完全恢復到日常安定狀態,隨時會發生變化。這種月報有提供當地居民臨時巴士的時刻表,也會提供受災民眾的醫療、住宅方面的資訊。有了這些資訊,民眾就不會迷惘。這樣就不會出現流言或謠言。
四年多前大災害發生後,有不少災區的公務人員在非常克難的環境下主動發行地區的簡易報紙,然後設法分送給各個避難所。讓避難民眾知道行政單位處理災害的最新進度,同時提供民眾最新的交通、醫療服務資訊。這種公共簡易報紙可以讓民眾公平得到最新資訊、減輕避難民眾的不安,也可以抑止謠言。
如果這些基層公務員沒有主動發行報紙的話,災區可能就會發生謠言,謠言會讓社會陷入危險狀態,而且社會要浪費很大的能量去澄清事實。
日本的地方行政人員的業務非常繁雜,但是這些行政人員都很有使命感。日本很多想當公務員的人是出於社會使命感,而非為了混飯吃。所以日本的公務員做事非常積極,不會推諉塞責。從簡易報紙的事例就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的基層公務員並不是只做自己業務內的工作,也不是等問題發生後才來善後。他們要主動預測問題,然後預防問題。要預測和預防問題,要有相當多的知識。所以日本的常識人對公務員的評價相當高。
野蒜車站的月台。雖然野蒜車站的大廳已經完全修復,不過車站已經轉型成臨時公車站,不提供鐵路運輸服務。
新的野蒜車站。現在JR正在重建仙石線。仙石線的鐵軌已經往內陸高台移動,新的野蒜車站在舊車站背後的小山上。
午餐過後,南下到宮戶島。
東松島市宮戶島的大高森。大高森是松島四大觀的【壯觀】,也是宮戶島的最高峰。在大高森可以從西向東眺望松島灣,松島灣的景色的確非常「壯觀」。
看完了「壯觀」的松島灣風景後,開始向石卷市方向前進。
2012年2月19日的舊石卷赤十字病院。醫院的遮雨棚上的白色物體是「紙」。海嘯來襲後,海水把一公里外的日本製紙石卷工廠生產的紙捲到十字病院一帶。
日本製紙石卷工廠。石卷市是東日本大震災的罹難者最多的都市。日本製紙石卷工廠就在海邊。海嘯來襲時,這裡的員工避難得當,所以全員平安無事。工廠在重建時,還幫當地消化了一些海嘯造成的木頭廢棄物。現在工廠的生產力已經完全恢復。
三年前看到的舊石卷赤十字病院以及護理人員的宿舍廢墟,現在已經完全拆除,只剩下空地和重建工程用的土堆而已。這種感覺非常複雜,不過這是重建時的必然過程。
從日和大橋看石卷漁港一帶。三年前這個地方還堆了不少廢棄物,不過現在廢棄物幾乎已經清除完畢,路邊多了不少新的建築。
過了石卷漁港地區之後,就是萬石浦。
萬石浦。萬石浦是個潟湖,位於石卷市和女川町之間。這個地方有很多養殖戶。海嘯來襲時,很多海苔和牡蠣的被沖走。不過現在已經回復生產。
本來這一天預定去牡鹿半島南端,然後在下午五點左右回到仙台市內。不過途中的交通狀況並不算順暢,為了在下午五點左右回到仙台市內,所以取消牡鹿半島之行,反時鐘方向繞過萬石浦回航。
為了趕回仙台市區,回程時走【三陸自動車道】。在高架路旁看到了石巻市新蛇田C街區的復興住宅。這些新住宅主要租給一些無力再建家園的受災戶。這些復興住宅落成後,臨時住宅的居民就會搬到這裡。
這一天最後的任務就是看棒球。因為要看球,所以必須在下午五點左右回到仙台市內。
我自己曾經到東京巨蛋、明治神宮球場、千葉海洋球場、西武巨蛋、橫濱球場、横須賀球場看過球賽。每個球場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每個球場都花了很多心思讓觀眾喜歡球場、讓觀眾願意再到球場看球。這幾年,這種感受越來越深。這次旅行中,正好仙台有比賽,所以就決定親身體驗東北球賽的觀戰感覺。
以前我對宮城球場的印象是不准球迷演奏樂器、氣氛不夠熱鬧。這次事前查了一下球場規則,發現宮城球場禁止觀眾攜帶外食和飲料,這些規則多少影響到我看球的興致。
KOBO球場(宮城球場)。一到球場,就有一種到了主題樂園的感覺。
雖然球場禁止觀眾攜帶外食和飲料,但是這不是單方面的獨善規則,球場本身也做了很多努力,讓觀眾覺得球場內的食物值得消費。事實上,球場內的店家品質的確不錯。我買了兩個豪華的漢堡,口味完全沒有讓我失望。
雖然球場禁止球迷演奏樂曲,不過觀眾們還是非常熱情地幫球隊加油。現場的氣氛遠比電視轉播熱鬧。
看完球賽後,逛了一下球場內的球團周邊商品專賣店。專賣店的賣場面積相當大,賣場裡的商品基本上都是會讓人想買的良質商品。
以前日本職棒的周邊商品不外乎是球團的球衣和球帽。日本的球迷雖然會買自己喜歡的球隊的球衣和球帽,但是球迷們平常在休閒時不會穿戴這些東西。因為在日本人的感覺中,職棒的球衣球帽並不時髦。球迷只有到球場看球時,才會穿球衣、戴球帽。甚至有些球迷是到了球場後才換穿加油用的球衣。
近幾年,各球團花了很多心思設計周邊商品。服飾內的周邊商品不再限於球衣球帽。球團找專門業者來設計時髦的衣服、帽子、裝飾品。讓民眾能在休閒時穿戴。KOBO球場的商品專賣店中就陳列了很多時髦的周邊商品。我自己買了一頂帽子,當作這次東北之行的紀念。
離開球場後,散步回仙台車站,結束了這一天的旅程。
※三年前的鹽竈、石卷之旅記錄,可以參考本站的「二度重訪東北(1)」和「二度重訪東北(2)」這兩篇文章。
東北之旅第三天的GPS路線及主要通過地點:
(作成ソフト:白地図Ken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