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的日本,戴口罩的民眾變多了。
夏天的時候,這種狀況還不明顯,不過在冬天和春天,走在日本街頭,或是在電車裡面,都可以看到有戴口罩的民眾。搭公車或是計程車時,偶爾也可以看到戴口罩的司機。在日本的公司行號或是個人商店,也不難看到戴口罩的人。甚至有時候路過交番時,還可以看到戴口罩的警察。
以前日本也有人戴口罩。不過以前戴口罩的人非常零星。不像最近幾年,在公共場所經常可以看到戴口罩的人。
在台灣,也有很多民眾戴口罩。走在台北的街頭,如果去留意一下那些在等紅燈的機車騎士,也不難發現有人有戴口罩。台灣民眾戴口罩,主要是因為空氣品質不好。特別是在車陣中等紅燈時,狀況非常惡劣,不戴口罩對健康影響非常大。
日本的空氣狀況沒有台灣那麼糟,冬天的時候,如果天氣晴朗,在東京的高樓窗口還可以清晰看到100公里外的富士山,不過還是有很多民眾戴口罩。日本民眾戴口罩的原因,一方面是為了降低感冒傳染的機率,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降低花粉症的機率。
得了感冒的人,在說話、咳嗽、打噴嚏、流鼻水時,如果沒有戴口罩的話,很可能會把感冒傳染給別人。至於沒有得感冒的人,戴口罩就等於是在自己的口鼻部分加一層防護罩。避免病源直接進入口鼻。同樣地,戴口罩也可以防止花粉直接進入口鼻,這樣多少可以減少花粉症的發生機率。
由於冬天是感冒的多發季節,春天是花粉擴散的季節,所以很多日本民眾會在冬天和春天戴口罩。
日本早期的口罩是用黃銅網加上布料製成的硬口罩,當時只有工廠的工人才會用這種口罩。不過到了1918年11月,西班牙流感在日本大流行。之後的三年間,大約半數的日本人罹患了西班牙流感。當時的日本人口大約5666萬人,其中約有40~50萬人因為流感而死。從那個時候開始,日本民眾就開始用口罩來預防傳染病。也有一些民眾買口罩備用。之後,日本有流行感冒的時候,就會有民眾買口罩。
到了戰後,有業者把以前軍用的醫療紗布改成口罩,結果紗布式的口罩開始普及。當時的口罩除了用在醫療面以外,也有人買來防寒。不過原則上,走在路上會戴口罩的民眾多半是生病的人。不過生病的人未必會戴口罩。結果真的在用口罩的人多半是因為工作需要才戴口罩。
到了1990年代,由於工業技術愈來愈進步,有業者開發了不織布的口罩。不織布的口罩比紗布式的口罩便宜,而且便宜到可以用完即丟,以用完即丟的結果就是衛生狀況大幅改善,結果紗布式的口罩就漸漸淘汰。不織布口罩很便宜,所以一般家庭也可以大量購買來備用。又由於日本民眾的健康及衛生意識提升,所以在感冒多發的冬季,或是花粉大量擴散的春季,有些民眾就開始戴口罩來預防萬一。1990年代之後,得了感冒或是有花粉症的民眾,戴口罩漸漸變成一種常識。
戴口罩除了可以降低病源擴散的機率,減少花粉症發作的機率外,也可以讓周遭的人安心。例如在電車或是其他公共場所中,如果有人咳嗽或是打噴嚏,而且這個人沒有戴口罩的話,周圍的其他人心裡頭一定會不安。因為大家不知道咳嗽或是打噴嚏是否帶有病源。
口罩雖然不能保證100%隔離病源,但是多少是一層保護。結果戴口罩效果不只可以確保衛生,也是一種對周圍的人表現善意的方法。而周圍的人也會理解戴口罩的人的處境。
到了2005年,這一年花粉的飛散量特別多,所以日本的口罩大賣。2009年,H1N1新型流感在世界上大流行,結果這一年日本的口罩又大賣。2009年日本的口罩市場的規模是2008年的1.8倍。
2009年H1N1新型流感爆發時,日本很多學校宣布停課,很多職場有提供口罩。結果很多沒有得流感的人,為了避免直接吸入病源,在通勤及工作時都一直戴著口罩。結果戴口罩不再是感冒或是花粉症的人的專利,一般民眾為了確保健康,或是為了讓自己安心,戴口罩一點也不奇怪。
日本的業者在調查民眾對口罩的感觀時,發現在2009年H1N1新型流感爆發之前,有些民眾覺得沒事戴口罩很丟臉。不過H1N1新型流感爆發之後,這種人變少了。
由於戴口罩不再是病人或是特殊職業人士的專利,結果口罩不再是單純的保健衛生用品。也可以算是一種裝飾品,或是保護自己的工具。例如有些人可能覺得自己的嘴巴或是鼻子不好看,不過眼睛和眉毛還不錯,戴口罩就可以只露出自己的好看的部分。另外,有些女性覺得戴口罩可以省掉化妝的時間。有些忘了刮鬍子的男性也會用口罩來遮掉鬍渣。也有一些不擅長聊天的人覺得戴口罩可以讓自己少說一點話,因為大家看到戴口罩的人時,直覺上不會想強迫對方發言。另外,口罩也有破壞輪廓的效果,假日走在路上如果遇到不太熟的職場同事,可以讓自己避開尷尬的應酬。這種感覺就像是有些名人在出門時,會刻意戴眼鏡來破壞自己的輪廓,避免被別人認出來。
這些人如果沒有口罩的話,會非常不安。所以最近幾年有人把這種現象稱作「マスク依存症」(口罩依存症)。
日本的口罩。日本的口罩需求量非常大。每年冬季到翌年春季,日本很多藥妝店都有設口罩專區。現在主流的口罩不外乎是褶型口罩和立體口罩。褶型口罩的缺點是戴久了耳朵後方會痛。新式的立體口罩的耳帶比較寬,比較柔軟。
謝謝您的分享,我剛從日本旅行回來,也對口罩的問題很感興趣,
自己也買了點回來,帶口罩有時真的可以免卻化妝的麻煩(笑)。
其實不論是從NASA的pm2.5濃度值分布圖還是個人的在台日兩地的體驗而言,台灣近年來的空氣品質並不如此文作者瑣臆想得如此糟糕,而日本的空氣品質也沒有其所想的這麼良好,至少跟我所居住的北美比起來,台日兩處的空氣品質實在是都不怎麼樣,畢竟在北美,口罩是只有病人才戴的東西.再來,文章中所提及的冬天天氣晴朗時,可從東京的大樓的看到百公里外的富士山此類風景其實在臺北不論一年四季天氣晴朗時也都能看得到,只不過遙望的對象是換成比富士山高的雪山山脈主峰-雪山,以及中央山脈北一段的第一高峰南湖大山罷了.作者文章中的風景,其實也不過是別人所熟悉的常識,並非是值得特別提及的大事.
http://aqicn.org/map//
另外要奉勸作者,有些事情若是只有自己的主觀感受而沒有客觀的數據資料來印證,那還是別提及的好,要不然只怕好好的一篇文章淪為被作者本身欠缺足夠見識所導致的偏見所挾持的誤導文,畢竟並不是所有的讀者都有足夠的能力辨別作者所提供資訊的真實以及客觀度.
謝謝作者的分享, 撇開內文的內容都是常識這件事, 作者願意花時間分享出來讓我們免費看這件文章, 這一件事, 請GIANT 先生/小姐最低限度也要尊重一下.
但我認為每件事情都要拿客觀數據去引証的話, 其實會使人不願意發文分享, 現在又不是法院審案.
而如果你想補充本文作者資訊的真實以及客觀度, 你怕一篇好的文章變成誤導文的話, 你大可以在這裡留言補充, 就像你第一篇留言.
而且過多的數據也只會讀者卻步, 老實說你說的NASA的pm2.5濃度值分布圖我完全聽不懂也不打算知道是甚麼, 但我聽得懂你說的兩處的空氣品質實在是都不怎麼樣.
道理就正如我懂得如何撥打電話, 但我沒有需要懂得如何修理電話.
我認為讀者不會想知道這些數據, 只想知道兩處的空氣品質實在是都不怎麼樣.
不好意思, 上文與口罩這題目不相關.
To GIANT
您說作者這篇文章沒有客觀的數據資料來印證,然後便丟了一個什麼都沒說明的連結。
然而當我點進去看發現,其實確實台灣普遍的數值皆比日本高:
台灣:http://i.imgur.com/LYRnp5l.jpg
日本:http://i.imgur.com/dW8pN8t.jpg
由上兩張圖可以發現,日本多在是100以下的黃色綠色級別;然而,台灣則多落在50~150間的黃色橘色級別。我想這與作者文章中的「台灣民眾戴口罩,主要是因為空氣品質不好。」與「日本的空氣狀況沒有台灣那麼糟」是相符的。倒是您曲解了作者的語意,變成「台灣如此糟糕,日本很良好」。我想就如同您所說的,若讀者沒有辨別資訊的真實以及客觀度,很可能便掉入您話術的陷阱了。
若是照個人感觀經驗,台灣「都市」普遍空氣品質尚稱不上良好,原因為台灣都市有為數龐大私人運具,即使是大家喻為大眾運輸發展最為成功的台北,大眾運輸使用率也僅有近40%左右,遠低於東京的87%及香港的92%(數據網路上皆有)。我想,漫步於街頭上對於空氣品質的感受,最直接相關的就是身旁汽機車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