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消費稅(3)

台灣人在購買日常生活用品時繳的間接稅叫作營業稅。台灣從1950年左右,營業稅的稅率就大致定在5%。

日本人在購買日常生活用品時繳的間接稅叫作消費稅。日本是在1989年4月才開始徵收消費稅。當時的稅率是3%。在1989年4月之前,日本並沒有類似消費稅這種普遍性的間接稅。以前日本人的觀念中,繳稅是以直接稅為主。在沒有消費稅的時代,日本人到超市買食物、買衣服,或是到電車站搭電車,都只要照著定價付費即可。並沒有的含稅價或是未稅價的概念。

台灣的營業稅和日本的消費稅都算是一種「增值稅」。

日本的消費稅制度是參考法國在1954年實施的增值稅制度。1960年代,日本大藏省(現在的財務省)的官員內海孚派駐到比利時的時候,寫了一篇關於法國增值稅的報告給日本政府。不過當時日本的主流稅制是直接稅,所以沒什麼人關心那篇報告。後來到了1970年,自民黨的政調會長水田三喜組團訪歐,而內海孚正好也在團中。內海孚就把增值稅的好處介紹給水田三喜。這時候,日本的政治家才稍微了解間接稅的好處。

不過對政治家而言,增稅是賭命的政策。因為增稅會引起民怨,引起民怨的話,選舉就可能落選。落選的話,就會失去政治地位,所有理想都會灰飛煙滅。所以當時的普遍性間接稅的關念只留在政治家和財政專家的心中。

當然,1989年之前的日本並不是完全沒有間接稅。雖然民眾買日常生活用的食物和衣服不用特別繳稅,不過買特定的物品還是要繳間接稅。這種間接稅叫作「物品稅」。

例如:
買寶石、貴金屬飾品、毛皮製品等,要繳20%的物品稅。
買車子也要繳物品稅。機車的稅率是5%,一般五人以下乘坐的汽車則要繳15%的稅,六人以上乘坐的休旅車則是30%。大型車或是排氣量在3000cc以上的高級車的稅率則是40%。
買大型的快艇或帆船要繳40%的物品稅。小型的快艇或帆船,或是小橡皮艇、公園的小船的稅率是10%。
買高爾夫球球具(包含球桿袋)也要繳40%的物品稅。買撞球台、球桿、球的稅率則是30%。大型彈珠台、保齡球的球瓶和球的稅率是20%。
冷氣機、暖氣機、大型家用冰箱、熱水器、家用烤箱、瓦斯爐、果菜榨汁機、洗碗機、吸塵器、洗衣機等的稅率是20%,小型冰箱、電扇的稅率是15%
大型電視的稅率是20%。小型電視、電唱機的稅率是15%。收音機則是10%。
傳統樂器和電子樂器、攝影器材、底片的稅率是15%。
衣櫥、櫃子、床、桌椅的稅率是20%。
高級時鐘和手錶的稅率是40%,一般的時鐘和手錶的稅率是10%。
煙具、皮包、公事包的稅率是20%。
香水的稅率是10%。口紅等其他化妝品的稅率是5%。
果汁、碳酸飲料、沖泡式飲料的稅率是5%。

以上是1966年的物品稅的例子。物品稅的特色就是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的稅率特別高。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衣櫥、櫃子、床、桌椅是生活必需品。不過事實上,傳統的日本居家生活,不太需要衣櫥、櫃子、床和桌椅。因為榻榻米的和室不需要床和桌椅。一家人吃飯時,只要有個茶几就可以了。日本的住宅都會預留堆放被服的空間。就台灣人的感覺來看,這種空間叫作壁櫥。傳統的日本人並不是把衣服掛在衣櫥裡,而是把衣服疊好,放在箱子裡,然後再收到壁櫥內。所以日本人也不用特別去買衣櫥和櫃子。只有想要體驗時髦的西式居家生活的人才會去買衣櫥、櫃子、床和桌椅。

至於家電類,在1960年代當然是奢侈品。上面列的飲料類物品中,有果汁、碳酸飲料、沖泡式飲料,但是卻沒有酒。這是因為買酒本來就會課稅,所以沒有必要再去課物品稅。

從上面列出的物品可以解讀出1960年代的日本大眾心目中,什麼樣的東西算是奢侈品。

◆◆◆

日本是從1978年大平正芳內閣時代開始認真思考消費稅政策的問題。

為什麼大平正芳想要徵收消費稅呢?

大平正芳是大藏省的文官出身,踏入政壇之後曾經擔任過大藏大臣。大藏省是掌管日本國家財政的機關,現在已經改名叫財務省。在日本,頭腦最優秀的人不是躲在研究室當學者,而是去當文官。能在大藏省擔任文官的人,是日本文官當中頭腦最優秀的菁英。講到大藏省的文官,日本漫畫家ちばてつや的漫畫《おれは鉄兵》(好小子)的設定中,主角的父親上杉廣美是大藏省主計局的文官出身,是大藏省文官當中的菁英。

回到正題。

大平正芳在大藏大臣任內,日本正好受到石油危機的衝擊,造成稅收減少,國家財政出現赤字。大平正芳覺得日本的財政非常脆弱,也覺得政治家讓國家財政發生赤字是重罪。另一方面,當時的日本經濟從成長期走向安定期,如果只靠當時的財政狀況,可能無法支撐將來的社會福利支出。當時日本政界也覺得日本應該要設計出普遍性的間接稅制度。大平正芳當上首相之後,為了改善日本的財政體質,於是計畫在1980年實施「一般消費稅」。

當時大平正芳有徵詢過身邊的祕書官以及其他政治家的意見。不過大部分的人的意見都是:最好不要這樣做,因為這樣會影響到選舉。

對政治家而言,增稅是賭命的政策。

不過大平正芳最後還是決定要試試看。結果一般消費稅政策還在自民黨內討論階段,工商業界以及主婦就開始抗議。當時自民黨內200多名議員組了反對陣營。在議院內閣制的國家,政治對決的方法就是解散議會,重新選舉。看看民意站在哪一邊。於是大平正芳在1979年9月解散眾議院,利用選舉活動向選民說清楚一般消費稅的政策目的。不過狀況並不如預期,反對聲浪非常大。結果大平正芳在選舉活動中撤回一般消費稅的構想。而自民黨在選舉大敗,議席未過半。(※關於政治對決的方法,可以參考本站的「日本的政治(4)」這篇文章)

自民黨大敗的結果,就是黨內出現反對大平正芳的勢力。1980年5月,當時最大的在野黨日本社會黨趁自民黨內部不和,在眾議院成功通過內閣不信任案。結果第二次大平內閣解散。之後大平正芳在眾議院選舉活動中病倒,在投票日的前十天辭世。一般消費稅成了未完成的夢。

不過由於大平正芳把消費稅的議題講出來,所以日本政界也開始認真思考設計出新的稅收制度來重建財政。

註:
可能有不少台灣人以為戰後日本的經濟一帆風順。如果去讀日本的戰後經濟史的話,會發現日本從戰後到高度經濟成長期,財政一直在赤字和黑字之間振盪。狀況並沒有那麼順利。一直到1980年代汽車和電器輸出成功後,日本才有很長一段時間維持黑字狀態。即使是在黑字期間,經濟財政官員也是想破頭在處理新的問題。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