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與鐵路(1)

日本的大都市的鐵路網非常發達。

到日本旅遊的外國人觀光客,不論是在都市內移動,或是在都市間移動,大多都會把鐵路當作最主要移動手段。因為日本的大都市的鐵路交通發達,所以只要靠鐵路就可以到達大部分的觀光景點。

第一次到日本旅遊的人,看到東京近郊的鐵路地圖時可能會嚇到。因為東京近郊的鐵路網非常密,鐵路公司多達十幾家。由於鐵路地圖上的資訊密度非常高,所以第一次看到這種地圖的人可能消化不良。

第一次到日本旅遊的外國人可能會很不適應日本的大都市的鐵路交通。那麼日本人對自己國家的大都市鐵路交通有什麼感覺呢?

其實一般日本民眾已經習慣這樣的大都市交通。由於大部分的民眾對自己都市中的知名地點多少有一點地理概念,看內鐵路地圖時,大概也知道什麼地點應該在地圖上的什麼位置,所以看地圖時比較不會混亂。

不過,如果如果到自己不熟悉的大都市的話,還是一樣要重新適應。

例如第一次到大阪的東京人也會不適應大阪的鐵路交通系統。大阪人第一次到東京時也一樣會不知道該選搭哪一條路線。

這是因為日本大都市的鐵路網真的非常複雜。雖然業者在製作鐵路地圖時花了很多心思,讓地圖看起來簡潔易懂,不過因為資訊量實在太龐大,所以沒有基本地理位置概念的人真的不容易消化。

◆◆◆

由於日本的大都市鐵路網發達,所以多數民眾是搭電車上班上學。由於電車裡面會貼鐵路路線圖,所以經常搭電車的話,就會累積這個都市的鐵路的地理知識。所以住在東京的人看東京的鐵路地圖時,不會混亂。

由於大都市的民眾多半是利用鐵路交通移動,所以鐵路車站對日本民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活動據點。

在台灣,除了台北車站可以算是商圈中心以外,其他主要城市的鐵路車站和城市的商圈都有一段距離。也就是說,台灣的鐵路車站本身只是單純的交通建設而已。其實台北車站在台北地下街成立之前,也只能算單純的運輸設施而已。雖然台北車站大樓內有商店,不過台灣民眾並不覺得那些商店是理想的購物地點,也不會覺得在那些商店可以買到所有的東西。

在日本,主要的鐵路車站多半都是都市商圈的中心。車站大樓本身就是購物中心或是百貨公司。這是因為日本很多鐵路企業都有百貨業的關聯企業。

例如東武池袋站有東武百貨、西武池袋站有西武百貨(西武的鐵路和百貨業在1971年完全分離,但是還是有合作關係)、小田急新宿站有小田急百貨、京王新宿站有京王百貨、東急澀谷站有東急百貨等。東海地區的遠州鐵道有遠鐵百貨、名古屋鐵道有名鐵百貨。西日本的阪急電鐵有阪急百貨、阪神電鐵有阪神百貨、近畿日本鐵道有近鐵百貨、京阪電鐵有京阪百貨。除了私鐵以外,JR東日本有LUMINE百貨,JR東海有東海高島屋,JR西日本有西日本伊勢丹等。
(※企業會隨時代變化分離、統合,或是消滅,以上提到的企業關係是本篇文章發表時的狀況。)

有百貨公司或是購物中心的話,幾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可以買得到。民眾只要在車站大樓內部搭電梯或是電扶梯就可以到百貨公司或是購物中心消費,完全不用走出建築物。而且日本的民眾覺得車站的百貨公司或是購物中心是理想的購物地點。

結果車站外部的商店必須絞盡腦汁引誘民眾走出車站大樓,過馬路來購物。

大都市的市中心地帶有很多買東西的地方,所以民眾買東西未必一定要在車站的百貨公司或是購物中心。不過日本的鐵路車站的百貨公司或是購物中心是很有魅力的購物地點。

至於大都市的近郊地帶,由於住宅區比較多,商業區比較少,所以大都市近郊的主要鐵路車站就是非常重要的商圈。住在郊區的人如果要去市區上班上學,一定會用到鐵路車站。如果要買生活用品或是逛街,也是到車站。對這些住在大都市近郊的人而言,只要去鐵路車站,就可以移動到想去的的地方。只要去鐵路車站,就可以買到想買的東西。

如果離開大都市圈,到地方的小城鎮的話,鐵路車站就變成單純的交通設施了。

在1970年代之前,日本的地方城鎮的大部分的路都是沒有鋪設柏油的碎石路。現在的台灣人可能無法想像當時日本的狀況。日本在1964年代舉辦東京奧運,而且開通了東京和大阪之間的新幹線,而且當時的新幹線是世界最快的列車。看起來非常進步繁榮。其實當時日本的公路交通非常落後。歐洲的德國、義大利等國在二戰之前就已經有相當成熟的高速公路。日本是在1963年才蓋出第一條高速公路,而且不是在東京,而是在關西。當時日本很多地方的公路都是碎石路,甚至很多國道也都是沒有鋪柏油的碎石路。這是因為當時的日本並不重視公路交通,甚至還有政府官員覺得日本不需要發展汽車產業。

日本政府是在1970年代才在各地大興土木,鋪設公路。結果1970年代日本的各個地方都市從鐵路社會轉型成汽車社會。汽車社會的餐廳、超市等商業設施是設在公路沿線,民眾都是開車去消費。結果平常只有不會開車的人才去車站搭電車,鐵路車站不再是重要的生活據點,所以日本很多地方都市的鐵路車站的商圈都衰退甚至完全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