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稍微有點規模的車站附近都有商店街。其中,位在車站前的商店街叫「駅前商店街」,意思就是站前的商店街。站前商店街通常是這個地區的重要商圈。
川越車站附近的新富町商店街。新富町商店街是典型的日本地方都市車站附近的商店街。商店街內有飲食店、雜貨店、服飾店、文具店、書店、運動用品店、美容院、診所、藥妝店、金融機構等。日本的地方都市的主要車站附近都不難發現類似的商店街。
外國人到日本觀光,大多是利用鐵路移動。如果去地方都市旅遊,觀光的起點就是當地的主要車站,所以站前商店街實質上就是這些地方都市的門面。由於商店街大多是由個人小賣店組成,所以和均質化、系統化的百貨公司、大賣場、量販店相比,商店街比較可以看到當地的特色,也相對容易觀察到當地小市民的日常。
不過商店街不只是站前商店街而已。日本也有不少離車站有一段距離的商店街。這些商店街多半在住宅區,而且性質和站前商店街不太一樣。
本來,日本的商店街概念是源自日本的官員和學者整頓都市個人小賣業者的構想。當時日本的小商店無法和百貨公司、消費合作社、公設市場競爭。所以就有人想到讓小商店組成商店街來提升競爭力。
一開始,都市計畫的官員和學者構想中的商店街形態是地區的核心繁華商圈。例如10萬人的都市可以規劃到兩個商店街,20~30萬人的都市可以規劃到四到五個商店街、100萬人的都市則可以規劃到十個商店街。現在日本的各主要車站附近的商店街就是這種「中央商店街」概念的實踐。
不過日本學者奧井復太郎覺得這種商店街的概念太狹隘。10萬人的都市如果只有兩個商店街的話,大部分的小商店無法編入商店街系統。這樣無法保障多數個人小賣業者。另外,中央商店街的概念沒有考慮到民眾的日用品消費。民眾如果為了買一瓶醬油、一包砂糖,或是一袋衛生紙,要特別搭車到市中心商圈的商店街去的話,會很不方便。比較理想的狀態是讓民眾走10~15分鐘就能買到日用品。如果要買特別的東西,才搭車到市中心去。都市的繁華商圈的主要功能不是為了讓民眾買醬油、砂糖、衛生紙,而是讓民眾享受比較高級、比較特別的非日常消費的地方。
為了解決小商店及民眾購買日用品的問題。奧井復太郎在1930年代後半提出了「地域商店街」的概念。地域商店街就是一般民眾住家附近的商店街。一般民眾如果想要買生活雜貨的話,只要出門走個10~15分鐘就能買到東西。
1930年代後半的日本正在面對戰爭。由於當時日本的物資不足,所以日本政府就立法管制物資,走向計畫經濟。日本政府本來打算整頓小賣業者,讓效率不佳的小賣業者退出市場。不過奧井復太郎的地域商店街概念幫個人小賣業者開了一條活路。日本政府可以借重各地的小商店整備配給物資的末端通路,同時也可以保障這些業者的生計。一舉兩得。這就是地域商店街的雛形。
現在日本很多住宅區裡的商店街就是奧井復太郎的地域商店街概念的實踐。
根據2013年6月東京的商店街調查,東京一共有2625個商店街。其中站前商店街屬性的商店街佔38.3%,車站大樓內的商店街佔0.5%。也就是說,不在車站內,也不屬於站前商店街的商店街大約佔了六成左右。另外,調查中大約半數的商店街的商圈半徑在1公里以內。商圈半徑在1公里以內的意義就是客人是走路到商店街買東西。如果客人是搭車購物的話,商圈半徑就不只1公里了。1公里正好就是走路10~15分的距離。這些商店街完全符合奧井復太郎提出的地域商店街的條件。
由於一般民眾是在這些地域商店街買日用品,所以地域商店街會比站前商店街更能觀察到小市民的日常。
☆
你好!看了这三篇文章之后,我还是不太明白日本商店街的商店与一般街道的临街商铺有什么区别,请问可以解释一下吗?
To yjcoshc:
謝謝您的回應。
您問到商店街和臨街商鋪的差別。
「臨街商鋪」恐怕是現代中國的不動產業者在販賣物件時新造的詞彙。傳統的中文國語辭典並沒有收錄這個詞彙。「臨街商鋪」是不動產業者的商品之一。不動產業者用「臨街商鋪」這個詞彙和「非臨街商鋪」「臨街非商鋪」「非臨街非商鋪」區隔,強調「臨街」及「商鋪」兩種價值,如此而已。
至於「商店街」這個詞彙在日本的國語辭典中幾乎都查得到。對日本人而言,商店街是一種生活系統。從日本法律的角度來看,商店街可以擁有法人地位,可以和其他百貨、超市等零售企業法人平起平坐。中國的臨街商鋪不見得都能擁有法人地位。
在日本,有些商店街的「街」的部分,就中國人的感覺而言可能根本不算「街」,而是小巷子。有些商店街甚至是在大樓內部,或是地下道當中,而且通路不只一條。就中國的不動產業者的標準來看,這些商店街恐怕不能算「臨街商鋪」。
今後歡迎您繼續指教。
☆
感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