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日本的時代劇創作雖然一度被GHQ壓抑過,不過還是製作出世界級水準的時代劇作品。
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1950年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
講到《羅生門》,有些人可能會聯想到芥川龍之介的小說。其實黑澤明的《羅生門》就是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作品。只電影《羅生門》並不是單純地把小說《羅生門》改拍成電影,而是把芥川龍之介的《藪の中》及《羅生門》這兩部小說的故事融合後,再加上黑澤明自己的詮釋的作品。電影《羅生門》的故事其實是以《藪の中》的設定為主軸。
許多華文翻譯把芥川龍之介的《藪の中》的「藪」譯作竹林。其實芥川龍之介的《藪の中》的「藪」指的是草叢密林。故事中的草叢密林裡雖然也有竹子,但是並不是「竹林」。《藪の中》的事件發生地點在草叢密林當中,而讀者在看完這部作品之後也會有進入草叢密林當中的感覺。華文翻譯版把「藪」譯作竹林的原因,恐怕是翻譯人員用的字典只把「藪」解釋成竹林,再加上翻譯人員並沒有理解標題的涵義,結果翻譯版的意境就和原作產生了落差。
回到正題。
一些喜歡看日本時代劇的台灣人對日本時代劇的印象可能多半是武士伸張正義的動作片。很多人雖然聽過黑澤明的《羅生門》,但是可能不會把《羅生門》聯想成時代劇。然而從日本的時代劇的發展史來看,黑澤明的《羅生門》其實是不折不扣的時代劇。只是電影《羅生門》的光環太亮,結果大家是以世界電影名作的角度來看這部作品,而不是從日本的時代劇的角度來看這部作品。
從故事內容來看,電影《羅生門》算是懸疑推理型的時代劇。在GHQ統治的時代,用武士刀殺人的作品很難通過電影審查,所以當時許多時代劇改走懸疑推理路線。從這個角度來看,《羅生門》其實多少反映了那個年代時代劇的創作環境。
《羅生門》雖然不走武打路線,但是劇中還是有武士和強盜對戰的情節。一般日本時代劇的時代設定多是戰國或是江戶時代,武士腰間配的是「打刀」,對戰時是用雙手握刀。不過《羅生門》的背景既非江戶亦非戰國時代,劇中的武士身上帶的不是「打刀」,而是「太刀」(關於打刀及太刀的差異,可以參考本站的「日本的武士刀」這篇文章)。劇中的武士和強盜決鬥時,一直都是單手持刀。事實上,太刀本來是騎馬的人用的刀,騎馬的人用刀時其實也只能單手持刀。從這個小細節的部分來看,《羅生門》製作得一點都不馬虎。
本來日本的時代劇受到歌舞伎的影響,作品內容非常光鮮亮麗。時代劇中的人物穿著以及場景都非常乾淨漂亮,劍客們格鬥時的刀法也非常華麗。不過黑澤明的《羅生門》的情境和多數時代劇完全相反。故事中沒有英雄,而且主要角色都有道德瑕疵。劇中的武士和強盜的武藝平庸,兩個人在對決時都非常怯懦。另外,大多數的人物的衣裝非常破爛,劇中人物用來躲雨的羅生門城門也是廢墟,完全沒有大眾時代劇中的美感。所以從電視時代劇入門的時代劇迷不太容易把《羅生門》聯想成時代劇。
到了1954年,黑澤明又製作出了一部在世界上知名度相當高的時代劇電影《七人の侍》。
《七人の侍》的故事內容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某個山村為了抵禦野武士的入侵,於是到附近的小鎮找了七名武士(浪人)來保護村子。《七人の侍》的故事本身是虛構的,但是黑澤明用非常寫實的手法來敘述這個故事。
《七人の侍》當中,除了兩名年輕的男女主角以外,其他所有的人物穿著都非常骯髒破爛。一般日本電視時代劇中男性人物的髪型就只有武士型和町人型兩種,而且兩種看起來都很乾淨,因為拍攝時代劇用的頭套就是那幾種而已。不過《七人の侍》當中每個人的髪型都不太一樣,而且看起來都很不乾淨。一般日本電視上的時代劇的布景多是乾淨漂亮的和室,普通百姓的家或許不華麗,但是也不會有骯髒的感覺。然而《七人の侍》的所有室內場景都非常簡陋破舊。事實上,如果去思考古代日本貧窮的山村的生活樣式,這樣的設定的確比較寫實。
《七人の侍》雖然是虛構的戰爭故事,但是卻用非常寫實的方法來描寫戰爭情節。不論是野武士或是山村的人,都有合理的作戰邏輯。這部電影並沒有因為野武士是反派,就把野武士描述成驕縱、自大、輕敵的人。野武士和山村的作戰方式都是儘量把自己的損傷減到最小,同時儘量打擊對方脆弱的部分。七武士雖然對村民實施了軍事訓練,但是村民並沒有變得神勇,大家包圍野武士時還是一樣非常笨拙。七名武士雖然優秀,但是他們也是普通人,他們在作戰時都非常小心。這就是寫實。這部電影沒有以一當十、英勇無敵的誇大情節,因為這種情節會讓作品失去寫實性。
劇中武士的魅力並不是來自高超的武藝,而是溫厚的人情。這七名武士了不起的地方他們待人和善、有人情味,而不是他們在戰場上英勇無敵。電影作品的本質是電影監督的感官投射,從《七人の侍》的表現手法可以看出黑澤明在1954年在塑造寫實的戰爭作品的人物魅力的著眼點是在人物日常的善良與人情味的部分,而不是虛幻的神勇。這就是國際頂級導演製作戰爭名作的視野。如果這部電影把人物塑造得過度神勇,反而會讓作品失去寫實性,甚至讓作品變得空洞。《七人の侍》這部電影的長度將近三個半小時,但是並不會讓觀眾覺得冗長。電影中,該敘述的事情都確實敘述,沒有累贅的部分。三個半小時並不是湊出來的,而是這個故事必須要用三個半小時來陳述。
在1950年代,日本的東映、松竹、大映、東寶、新東寶等電影公司製作了很多時代劇電影。其中1949年成立的東京映畫配給(東映)旗下擁有許多戰前時代劇的大明星,東映在當時掌握的時代劇資源最豐富,所以當時的東映有「時代劇的王國」的稱號。當時這些電影公司拍攝的時代劇作品大多都是歌舞伎型的華麗時代劇。黑澤明的《七人の侍》這種寫實型的時代劇在1950年代的時代劇電影當中其實算是異類。雖然黑澤明打破了歌舞伎型時代劇的框架,創出了寫實路線,不過當時大部分的時代劇作品並沒有跟著走向寫實,還是維持華麗的時代劇世界觀(之後日本大部分的電視時代劇其實也是走華麗的世界觀)。
由於1950年代日本的時代劇電影數量暴增,因此1950年代可以算是日本時代劇電影大流行的年代。由於時代劇電影拍得太多,所以日本大眾也就漸漸對時代劇失去興趣,到了1960年代,東映漸漸把製作題材轉向黑社會電影,時代劇電影也就漸漸沒落了。
七人の侍後來被多次改成不同背景翻拍過,最有名的是尤伯連那主演的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香港也曾經翻拍過,鄭少秋主演的,好像叫七福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