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對日本事物感興趣的人可能會喜歡逛日文書店。
逛日文書店不只是單純的逛書店,也是另類的日本觀光。不用花太多交通費,也沒有繁雜的出入境手續。但是卻可以體驗「疑似日本的空間」,而且可以發掘到很多新奇有趣的東西。
日文書店賣的雜誌的封面的圖案文字設計精緻美觀,給消費者一種走在時代前端的感覺。哪怕看不懂日文字,就算只是欣賞雜誌裡的照片、圖片、表格,也可以樂在其中。日文書店中的漫畫架區可以找到台灣出版社沒有代理的作品。由於漫畫的圖形比重比雜誌大,所以看不懂日文的人,還是可以從圖畫部分約略掌握作品內容。其他如兒童書、圖鑑、畫冊、卡通或電玩的設定資料集等,都製作得非常精美。除了欣賞照片圖案以外,看日文書的文字排版時,也可以想像日本人在翻閱這一類書籍的感覺。甚至可以想像日本人家中的書架上可能放了什麼樣的漫畫或雜誌。
稍有規模的日文書專賣書店除了雜誌、漫畫、畫冊、圖鑑以外,也會擺放一般書籍。在一般書籍中,剛出版的書通常會放在書店裡最顯眼的地方。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些書就會歸類到各架區。例如政治經濟的書籍會歸類到政治經濟架區、自然科學類的書籍則歸到自然科學的架區、生活實用書籍會放到生活實用類的架區、運動類書籍則是放到運動類架區。這種商品的陳列方式並不特別。
日文書的專賣書店除了一般書、雜誌,圖畫類書籍外,通常還會有個不怎麼華麗的架區。這個架區所有書籍的書背顏色幾乎一模一樣,而且這些書大約只有手掌那麼大而已。如果稍微仔細看一下的話,可以發現這些書不一樣的地方就只有書名和作者名而已。這些書的書背設計幾乎相同,比一般書籍樸素,而且書背上的書名文字又小又難讀。而且這樣的書通常是上百本集中在一個架區。由於日文書店裡光鮮亮麗的寶藏太多,光是挑新刊雜誌和畫冊,荷包就快吃不消了,所以尋寶的人可能會直接省略這個平凡的架區。
那麼這些不起眼的書到底是什麼書呢?誰會買這些書呢?
由於這些書只有手掌那麼大,可以放在口袋中,所以有些台灣人把這種書叫作口袋書。這種小小的口袋書在日本其實有專門的稱呼。一種叫「文庫」,一種叫「新書」。一般而言,稍微有一點常識的日本人都知道「文庫」和「新書」是什麼。
文庫:105mm×148mm(A6)左右的小型書
現在日本的文庫型書籍是源自1927年岩波書店的「岩波文庫」。當時岩波文庫是參考德國的雷克拉姆(Reclam-Verlag)出版社的小型書設計,推出一系列A6大小的廉價版古典名著,然後把這一系列的書籍品牌命名為「岩波文庫」。之後,其他出版社也開始推出這種A6大小的書,品牌名稱多半是「○○文庫」。結果日本大眾就把這種A6規格的書通稱作「文庫」。
新書:105mm×173mm左右的小型書
現在日本的新書型書籍也是源自岩波書店。岩波書店在1938年時參考英國的企鵝書籍(Penguin Books)的小型書品牌鵜鶘叢書(Pelican Books),推出了一系列現代人應有的基礎教養知識書,然後把這一系列書籍的品牌命名為「岩波新書」。早期岩波新書的大小並不是105mm×173mm,不過後來經過種種摸索嘗試後,最後書的大小差不多固定在105mm×173mm左右。後來日本的其他出版社也開始推出類似大小的書,而且品牌名稱多半是「○○新書」。結果日本大眾就把這種規格的書通稱作「新書」。
◆◆◆
日本的書店的「文庫」最多的是小說和文藝創作類的書。這一類書通常是出版社把過去暢銷的單行本重新排版後,以文庫規格販賣。如果單行本版沒有絕版的話,在書店中可能可以同時發現同一個作品的單行本版和文庫版。在日本,很多暢銷的漫畫也會推出文庫版。文庫版漫畫的頁面大小當然和一般書籍的文庫版一樣。至於2000年代成為話題的「輕小說」,有很多是從一開始就直接用文庫書的規格發行。
在台灣,很多書在重版時,初版的錯誤可能根本沒有修正,就只是形式上重新排版,換個書皮發行而已。不過日本的單行本如果要出文庫版時,多半都會修正單行本版的錯誤,甚至會請原作者專門為文庫版的書加入新資訊。從這裡可以看到兩個地方的出版業者對作品及消費者的態度。什麼樣的出版業界造就出什麼樣的資訊生態。
除了文藝創作、漫畫、輕小說以外,文庫版書籍當中也有不少生活常識的雜學書和學術論文級的書。至於歷史最久的岩波文庫系列主要是以古典作品為主。在台灣,有不少生活小常識的書籍其實就是譯自日本的雜學類的文庫。由於這一類雜學書沒什麼深度,所以比較好翻譯。出版業者的眼界也就只是停留在這個層次而已。
日本的「新書」大多是評論、報導、學術入門書。題材主要是當代社會比較新的話題資訊。舉例來說,如果社會上流行漫畫方面的話題時,可能就會有出版社推出談論漫畫、分析漫畫文化的新書。如果流行音樂成為社會話題的話,出版社可能就會推出分析流行音樂文化的新書。如果新聞上有一些關於非洲時事的話題時,出版社可能就會推出介紹非洲最新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新書。
新書通常是由學者或各種領域的專家用一般大眾比較易懂的敘述方式寫成,題材包羅萬象。用比較具體的方式來譬喻的話,新書的內容有點像是大學的通識課程。讀一本新書就像在大學修一門通識課一樣。當然,大學的通識課程當中,有些教授可能教得很認真,學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有些教授可能教得又混又爛,學生根本學不到東西。其實新書也一樣。有些書寫得很淺,沒什麼內容,但是也有一些書的內容相當豐富,可以讓讀者學到很多新知識。
雖然新書的路線是把知識簡化到大眾能讀得懂,不過內容豐富的新書的資訊強度其實不輸給專業的學術書。很多人從學校畢業,到社會工作後,知識可能就一直停留在畢業當時。如果平時沒有吸收有意義的資訊的話,知識就會退化。在日本,懂得選書而且經常讀新書的人就算已經離開學校很久,知識還是可以一直更新,一直保持在大學以上的程度。學歷只有高中畢業的日本人如果勤讀新書的話,知識也可以達到大學以上的程度。所以就某種意義而言,新書算是讓日本社會人維持一定知識水準的媒體。
講到「新書」這個詞,可能有些台灣人會覺得有點怪。如果對日本人提到「新書」這個詞時,有常識的日本人腦中不會浮現最近新出版的書,而是浮現大小為105mm×173mm左右,品牌為「○○新書」的書籍。
那麼二十年以前出版的「○○新書」系列的書還能叫「新書」嗎?
二十年以前出版的「○○新書」系列的書當然還是可以叫「新書」,幾乎不用擔心會造成誤會。
一般日本人在稱呼新出版的書籍時是用「新刊」,而不是「新書」。現在日語中的「新書」這個詞基本上指的就是大小為105mm×173mm左右,品牌為「○○新書」的書籍。即使是二三十年前出版的「○○新書」,還是叫新書。
新書與文庫。照片中左邊的三冊是新書,右邊的三冊是文庫。新書和文庫的頁面寬度幾乎相同,不過新書的縱長比文庫多2.5公分左右。這張照片中的新書當中,最左邊的日本歷代首相經濟政策資料是屬於報導型的書籍,左邊第二本反民粹主義論則是屬於現代社會評論型的書,左邊第三本心的情報學則是通識類的學術書。至於文庫書中,最右邊的萬博與戰後日本算是學術論文級的書,從右邊數來第二本的自我論集也可以算是學術論文,至於第三本的遠野物語則是岩波文庫的古典作品。
日本車站月台上的書籍自動販賣機。這個自動販賣機賣的全部是文庫。由於學術類的文庫書比較不夠大眾化,所以這種販賣機主要是賣平易的小說和雜學書。
由於文庫和新書的價格便宜,而且書本小,拿起來不會累,在擁擠的電車中閱讀時不太容易碰撞到他人,所以一般日本人如果在電車裡讀書的話,多半是讀文庫或新書。如果在日本的電車上看到有人在讀文庫或新書的話,大概也可以推測這個人的讀書趣向:讀文庫的人可能是為了娛樂,讀新書的人則是在充實新知。
一般而言,一本普通的新書內容大約10~12萬字左右。一般日本人大概花五六個小時就能讀完一本。淺一點的書可能兩三個小時就能讀完一本。至於深一點的書可能要一兩天才能讀完。不過一般日本大眾通常是在通勤通學的電車中讀書,一次讀書的時間可能半小時到一個小時不等,所以一本書可能要花一兩個星期,難一點的書則可能要花一個月才能讀完。不過長期累積下來,知識量其實非常可觀,而且這些知識都是最新的知識。
至於文庫書的資訊量則是看內容而定。有些輕小說可能根本不到10萬字,一下子就可以看完了。學術論文的書可能多達15~20萬字,而且非常難消化,如果只用通勤通學的搭車時間來讀的話,可能要花幾個月。
根據2012年的出版統計,日本在這一年間新推出的書籍作品總數是78349種,其中文庫有8452種,新書有3216種。雖然文庫和新書是比較特殊的書籍,但是在新發行的書籍種類當中還是佔了將近15%。這表示這些書有相當的市場。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個國家一年間生產出了多少新資訊,而且這些新資訊大多是這個國家的人自行生產的。文庫當中當然有翻譯書,不過數量比較少。翻譯書數量少,並不是日本不接受國外資訊,日本翻譯的外國作品其實相當多,而且翻譯來源也非常廣,並不限於英語圈。文庫中的翻譯書較少,只是因為有太多日本人自己有生產新資訊的意願。有些人可能認為日本的網路資訊豐富,其實日本部分傳統媒體的資訊深度和鮮度並不輸給網路。新書和文庫就是典型的例子。這些書中有很多網路上沒有的新資訊。所以就某種意義而言,在這個國家只看網路資訊而不看書的人其實算是資訊來源比較貧乏的人。
文庫和新書在書店的架上或許並不亮麗,但是還是有很多日本人會在這些樸素的架區發掘有趣的新知識。
☆
好文章!
最近在瀏覽日本出版社網站
看到[書籍] [新書] [文庫]的選單
只直覺[新書]就是所謂的新書
而[文庫]就是某種叢書
看了你們的說明後
才知道原來如此!
那麼
再請教一下
那[近刊]與[新刊]又何有不同呢?
不好意思
上文的字句打錯了
我是想問
那[近刊]與[新刊]有何不同呢?
To 汪倫:
謝謝您的回應。
如果用書來說明的話,新刊指的是新書,近刊指的是快出版的書。
這兩個詞的意義不同,但也不互斥,所以兩者之間有模糊地帶。
今後歡迎您繼續指教。
☆
您好 最近再寫出版業的報告,想介紹一下日本的文庫書
能否借用上面的兩張圖片做呈現
會標示來源滴~~~
感謝您
To 小真:
謝謝您留言知會。
如果照片對您的報告有幫助的話,您可以使用。
也祝您報告製作順利。
今後歡迎您繼續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