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蔬菜與水果(3)

日本每年有相當多的蔬菜和水果沒有送到市場,直接在產地廢棄。這些廢棄的蔬果當中,有些是遭到病蟲害、或是受到損傷的產品,也有一些是形狀大小不符市場規格的產品。

其實,產地廢棄有一個非常重要背景就是:平時農家供應給市場的蔬果量已經相當足夠,日本大眾買得起這些蔬菜水果,完全不覺得蔬菜水果不夠。這些蔬菜水果的銷售利潤也可以讓農家長期經營下去。供給與需求之間達到平衡。所以剩下蔬果如果廢棄的話,並不會傷害到民生經濟。如果硬是把規格外的蔬果送上市場,其實也很難賣得掉。因為現實中符合規格的蔬果的供應量已經相當足夠。

如果全日本的農家的農作物栽培量不變,而栽培技術有辦法讓所有栽培的蔬果100%完美無缺、完全符合市場規格的話,那會怎麼樣呢?

答案是農家還是一樣要進行產地廢棄。而且這種產地廢棄會做得更難過。因為在這種狀況下丟掉的是非常漂亮、精緻、美味的「農業藝術品」。

為什麼要廢棄呢?因為不廢棄的話,市場供需會失衡。

如果過量的優質蔬果進入市場,會造成蔬果的價格暴跌,這個結果就是蔬果的販賣所得無法填補農家付出的成本。

本來日本市場上的蔬果有分好幾種等級。品質非常好的蔬果價格高一點,平凡一點的蔬果價格就稍微便宜一點。至於20%~40%的規格外蔬果,農家可以自己找管道銷售,可以賣得更便宜一點,這樣多少可以補貼一點損失。然而過去的次級品或是規格外商品如果全部變身成優質品的話,本來的主力優質品就會全面喪失原有的價值。這種狀況下損失的不是20%~40%的規格外產品的問題,而是100%所有產品的問題了。

對以前的人而言,「豐收」是好事,因為在資源不足的時代中,大家平時可能根本吃不飽。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豐收的意義就是大家終於有機會填飽肚子,可以暫時不用擔心挨餓的問題。這是物資不足的時代的經濟觀。

在物資過剩的時代中,已經沒有「豐收」的觀念,只有【生產過剩】的問題而已。當農家發現全村的蔬果的栽培狀況都超乎預期地好的話,對農家而言其實是惡夢。因為過剩供給會造成商品價值變低,造成投資完全無法回收。

為了預防果菜價格暴跌造成農家全滅,日本有成立一些調整蔬果供需的法人。當蔬果的產量超乎預期時,這些法人會請當地農家限制出貨量,以確保蔬果價格穩定。這個結果就是大批優質蔬果會直接在產地廢棄。

現代農家在栽培作物時,並不是市場需求有多少就種多少,而是要種得比市場需求多。這是因為調整農作物生長狀態並不容易,農家再怎麼小心,難免會種出一些失敗的作品。農家為了確實履行契約,所以會增加栽培量。在這種狀況下,就算部分的作物栽培失敗,農家還是有辦法交出契約要求的作物量。在現代經濟體系下,農家必須要用這種方式來生存。如果狀況普通的話,就是符合規格的蔬果送上市場,不符規格的蔬果則廢棄。不過如果農家栽培狀況超乎預期地順利的話,商品就會有供過於求的危險。為了防止農家血本無歸,結果就只能限制出貨量,然後一堆優質蔬果就直接在產地廢棄。如果因為天候問題造成栽培狀況不佳的話,就會造成果菜供應量減少,進而造成果菜價格攀升。

對日本人而言,日本的蔬菜水果的價位其實並不便宜。日本的低價位的外食產業所提供的菜單幾乎都是以肉食為主,蔬菜特別少,這是因為業者要壓低成本。儘管蔬菜水果並不便宜,但是日本大眾還消費得起。不過如果菜價格攀升的話,就會壓迫到大眾生活。在這種狀況下,農林水產省會協調全農讓各地的規格外的蔬菜水果通流。這樣的事其實已經發生過好幾次,所以日本大眾其實多少都知道規格外蔬果的事情。

近幾年,日本的部分小賣業者也會販賣規格外蔬果。不過要注意的是,日本在正常狀況下,規格外的蔬果不會送入批發市場,所以一般到批發市場批貨的小賣業者其實進不到這些規格外蔬果。販賣規格外蔬果的店家是除了去批發市場以外,另外還再透過一些人際關係來和某些地區的農家訂定合約,所以才能取得規格外的蔬果。由於規格外蔬果是特殊商品,因此也不會和一般蔬果放在同一區域,而且價位也會不同,所以消費者一看就知道何者為一般商品,何者為規格外商品。基本上,只要購買一般商品區的蔬果,就沒有「挑」的問題。另外,日本各地的公路休息區「道の駅」中也擺了不少當地農家栽培,但是沒有送到正規管道流通的蔬果,就某種意義而言,也可以幫忙農家消化一些規格外的蔬果。

由於產地廢棄的行為在過去曾經受到相當的批判,因此日本的農林水產省在2007年曾經向日本社會公開招募蔬菜產地廢棄的解決方式,看看有沒有人能想得出既不用廢棄作物,而且還能確保經濟體系健全運作的辦法。想得出辦法的人可以透過網站、電子郵件、一般郵件,或是傳真方式提案。這個公募活動在當時上了媒體。

農林水產省公開招募民眾意見的本質其實是一種另類的宣導手法。由於一般日本的民眾並不信任政府,政府如果只是花錢買廣告進行單方面的宣導或政策辯護,效果其實很有限。所以農林水產省是以公募意見的方式來代替單方面宣導,同時也可以讓民眾認真思考問題。

那麼過多的蔬菜到底該怎麼處理呢?

有些人可能會想到免費分發給民眾,有些人則可能會想到提供給學校、社會福利機構、或是動物園,也有些人可能會想到把蔬菜提供給糧食不足的國家的國民。

其實,大部分的人一開始都會朝這些方向思考。倒不如說想不到這些方法的人反而比較奇怪。不過對現代社會經濟體系有點常識的人在想到這些方法的一瞬間,就會知道這些方法不切實際。所以有常識的人不會去提這些方法,因為這些方法在想到的一瞬間就直接在腦內否決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些方法只想到怎麼處理過剩的蔬菜,完全沒有顧慮到成本問題,也沒有考慮到對經濟健全性的影響。這些方法只會造成更多的浪費,完全解決不了問題。

農林水產省在招募民眾意見的文件中,就列出了幾種一般人一定想得到,但是實際上無法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同時也明確指出了這些方法的問題點。

免費分發給民眾
本來民眾是透過正常的經濟活動來獲得蔬菜,如果把蔬菜免費分發給民眾的話,只會阻礙本來健全的經濟活動,菜價還是會暴跌。因此這個方案無法解決問題。同時採收及運輸都要花成本,也沒有人能負擔這些費用。

讓蔬菜上市,然後用稅金補貼農家的損失
這個方案仍然沒有解決採收及運輸的財源問題。而且這種方案可能會造成農家去種一些市場需求根本不大的作物,然後請領補助金的問題。這會影響到經濟健全性,同時也會造成稅金的浪費。

免費提供給學校、社會福利設施、動物園
本來學校、社會福利設施、動物園是透過正常的經濟活動來獲得蔬菜,如果把蔬菜免費分發給這些設施的話,會阻礙本來健全的經濟活動,菜價還是會暴跌,因此這個方案無法解決問題。同時採收及運輸都要花成本,也沒有人能負擔這些費用。

把過剩的蔬菜製作成可以長期保存的加工品
食品加工業者本身有自己的生產計畫排程,所以業者不見得能及時處理這些計畫之外的大量原料。加工本身要花成本,而且沒有人能保證加工品一定能賣得掉。

提供給糧食不足的國家
蔬菜的保鮮期間很短,如果要把蔬菜送到糧食不足的國家的國民手中,而且還要保持新鮮的狀態要花非常多的成本。而且沒有人能負擔這些費用。當然,在日本國內採收及運輸都要花成本,也沒有人能負擔。

從這裡可以看出,農林水產省在公募意見時,已經先預料到有人可能會提出邏輯單純到像是「1+1=2」這種等級,但是實際上無法實行的提案。本來一般人也都想得到這種簡單的提案,不過有常識的人只要稍微再想一下就知道不可行,所以不會在這一類提案上打轉。只有沒常識的人才會以為這是可以完美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官員為了防止議題被沒有常識的人拉回原點,所以才會公募意見時特別列出說明,並同時指出:這些方法早就有人提過,但是這些方法有這些問題。非常歡迎民眾能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結果農林水產省公開招募意見之後,還是沒有人想得出具體的辦法來解決生產過量的問題,所以產地廢棄是目前最不浪費,而且能確保經濟健全運作的方法。

從這個公募的例子還可以看到日本的國家文官處理事情的能力。當一般人的思考能力想到一步時,這些文官已經先把後面幾十步都想完了。有些民眾可能以為把過剩的蔬菜捐給社會福利設施是妙案。事實上,這些文官其實早就想過這種事,而且早就發現這種事情背後的問題,同時也確定這些背後的問題無法解決。這些文官當然也知道民眾不相信政府,他們也知道單方面的政策辯護無法說服多數民眾,所以採公募意見的形式來變相教育民眾,讓民眾知道當前社會的問題。從一個公募意見的活動中,可以看到這些縝密的考量與布局。這個例子是只是農林水產省的例子。日本最優秀的文官是集中在財務省及經濟產業省,這些文官的分析及辦事能力當然又比農林水產省的文官更強。日本的國家長期政策就是由這些思考及辦事能力超越常人的文官設計出來的(關於這一點,可以參考本站的「日本的政治(5)」這篇文章)。

其實,蔬菜水果的產地廢棄問題並不是只有日本才有的問題,只是日本政府願意把這些問題公布給大眾,所以規格外蔬果及產地廢棄才會成為話題。如此而已。政府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大眾能多思考、多理解現代經濟體系中的種種深層問題,這也算是一種社會自省的機制。如果身處於政府和媒體都不想讓大眾知道太多現代社會原理的環境中的話,大眾恐怕永遠看不到自己社會裡的深層問題,甚至還可能會以為自己從來沒有問題,只會把他人自省的材料當成只有他人才會發生的問題。

※關於本篇文章的基礎知識,可以參考本站的「日本的蔬菜與水果(1)」「日本的蔬菜與水果(2)」這兩篇文章。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