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申奧雜感

今天早上醒來,上網確認公司的SNS最新留言時,看到同事留言提到東京奧運的話題。看了這個留言,我立刻開了網路新聞,2020年奧運確定在東京舉辦。

七年後,奧運將在自己非常熟悉的城市舉行,這種感覺很不可思議。

七年後,我不知道我會在哪裡,我無法預測這個網站會變成什麼樣子。但是我卻可以想像:我曾經路過、去過的地方的景觀會在這七年之間發生變化,而且我很有可能親眼目睹這種變化。我完全無法想像自己的未來,但是我卻能明確地想像東京這個城市七年之間可能會發生什麼變化,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地方。

東京在2006年開始計畫申辦2016年奧運,不過2009年的IOC投票中,東京敗給了里約和馬德里。當時我並沒有特別深的感受,就只是覺得:如果申辦成功,我可能有機會親自體驗奧運城市的氣氛。如果申辦失敗,我還是一樣要過日子。如此而已。當時東京將近半數的居民的反應比我這個旁觀者冷淡。

當日本要申辦奧運時,華人世界的一些媒體或是網路論壇,就開始按捺不住。要做「民族性」的玄談。講到日本,華人世界就一定會談到「民族性」,然後還要做「民族性」的分析比較。

華人世界很流行「民族性」這種信仰。這種信仰的本質就是喜歡用「民族性」來解釋世界。華人喜歡談民族性,但是卻很少人去追究民族性是什麼、民族性的「民族」的本質是什麼。其實華人口中的「民族」,是華人近代國家觀念成立時的產物,而且是主張者在獨善利己觀念下,把問題強制自我合理化的政治產物。當華人發現外部世界和自己的世界不同時,不去理解這些差異背後的過程因果事實,就直接把問題歸咎民族性,用這種信仰來合理化一切。

然而,民族能決定人的本質嗎?如果把新幾內亞熱帶雨林中的生活與世間隔絕民族的嬰兒帶到美國,提供這名嬰兒最好的成長環境、最優秀的倫理與知識教育,就算這名嬰兒的祖先、所屬的民族在過去一萬年間沒有發展出高度的數學、物理學等知識,也不知道怎麼和外界社會相處,只要這名嬰兒的生理機能發展上沒有大問題,一樣有機會成為待人和善有禮,而且具有高度專業知識的科學家。結果對人影響最大的不是民族,而是現代教育。

本來健全的現代教育是在教大家怎麼去理解這個世界的因果事理,不過華人的教育長期以來並沒有確實教大家怎麼理解世上的因果事理,而是有意無意地把問題推給「民族」。結果華人口中的民族性只是一種不願理解因果事理的避難所,講得好聽一點就是精神寄託,而精神寄託就是信仰。然後不論談什麼事情都離不開「民族」。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類似的例子。相信有不少人遇過那種信教信得很入迷的人吧!信教信得很入迷的人的特徵就是,不論談什麼事情,都離不開「教義」。這種人硬是要用「教義」來解釋事情,硬是要用「教義」來穿鑿附會。講到周圍的人都很煩,講到大家對這個人敬而遠之。華人世界的「民族」概念其實就是一種「教義」。

也就是因為華人的信仰太深,所以日本申辦奧運時,就難免會有華人用「民族性」大作文章,談日本的民族自尊、談日本的民族團結等。民族自尊講得好像非常神聖、把民族團結講得非常壯烈。講得好像日本人或是全世界的人都像華人一樣在意民族、在意自尊。當人們對某些事情信仰太深的話,視野就會侷限在這種信仰當中。

在現實的日本社會中,民族主義和自尊都是非常負面的東西。日本大眾看到日本街頭宣揚民族主義的政治團體時,只會感到害怕而已。當日本人用「自尊」來評價他人時,這種評價通常是負面評價。這就是現實中的日本。

奧運是每四年一次的國際大型體育盛會,申辦奧運成功的國家有機會讓全世界見識到自己國家的辦事能力成熟。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1960年的羅馬奧運、1964年東京奧運,以及1972年慕尼黑奧運。三個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用奧運證明自己已從戰爭的破滅當中走出來。

由於奧運的行事規模相當大,需要相當多的硬體設施,所以主辦奧運可以創造出許多就業機會,還可以為自己國家宣傳。不過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主辦奧運要花費相當龐大的資金。

2009年2月,IOC在調查申辦奧運的都市的民眾態度時,東京民眾對東京都申辦奧運的支持率為56%。也就是說,四成以上的東京民眾對東京申辦奧運根本不感興趣。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許多日本民眾覺得辦奧運是浪費的象徵。如果有辦奧運的財力,應該把這些錢拿去做其他更迫切的事。更何況日本政府負債相當多,辦奧運只會擴大國家赤字而已。這些不支持奧運的民眾顯然是以經濟財政的角度來思考事情。也就是說,這些人對自己國家的財政經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這些人知道國家花錢大興土木不見得是好事。他們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國家」要辦奧運,就迷失在「民族」的邏輯當中。因為日本人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中,並沒有「民族團結」這種扭曲的全體主義思想。

那麼這些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其實就只是一般大眾而已。在日本的大眾當中,有人支持申辦奧運,有人不支持,如此而已。不支持奧運的民眾覺得世間還有很多事情比奧運重要,就只是這樣而已。

東京申辦2016年奧運失敗,並沒有舉國哀傷,許多日本民眾其實還覺得理所當然。這就是日本大眾的思維。

其實,日本大眾的思維一點都不特別。如果今天事情發生在其他國家,其他國家當中也一樣會有類似的想法的人。民眾從國家財政經濟狀況來思考國家政策,一點都不奇怪。反而是不這麼想的人比較奇怪。如果某個國家的大眾在檢視政策時完全不考量經濟財政狀況,而是用情緒來看事情,這才不正常。

那麼為什麼東京還是要繼續申辦奧運呢?

有些不明事理的人可能會覺得這是東京都知事企圖增加政治聲望的手段。其實,申辦奧運並不是由東京都知事一個人說了就算,首長一個人無權擅做主張。東京都知事想申辦奧運,必須要經過東京都議會核准。東京都知事必須要用明確的資料說服東京都的議員們才行。東京都議會核准後,東京都知事還要設法說服東京都的職員,讓職員積極辦事。其實,這也不是什麼特別的規則。在行政制度成熟的國家,這樣的行政程序非常理所當然。不知道這種基本行政程序的人的反而比較奇怪。

如果東京都申辦奧運的動機是基於首長的私利的話,根本就過不了都議會這關。因為大部分的議員都是常識人。就算萬一過了議會這關,職員也不見得會積極配合,因為東京都的職員也是常識人,而且是有相當的專業知識的常識人。申辦奧運這種大事,只要團隊的人稍微不積極配合,事情就做不成。

所以東京申辦奧運的動機,並不是單純地想靠大興土木來振興經濟,也不是為了「民族自尊」問題,當然也不是為了首長的私利,所以東京都議會才會核准,所以東京都的職員才會動起來。

那麼東京申辦奧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簡單地說,就是為了宣傳「東京」這個品牌而已。

舉例來說,東京的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這種公共自來水系統就是一種品牌。想確保自己國家國民飲水安全的國家就會對這種品牌感興趣。當東京的民眾在看世界盃足球賽時,中場休息時間整個東京可能有幾十萬甚至百萬民眾在同一時間喝水或上廁所,這時候自來水的管線必須要有足夠的水壓才行,否則大家喝不到水,或是沒辦法沖馬桶。當民眾喝完水、上完廁所後,自來水的水壓必須馬上降低,否則管線會破裂。目前許多發展中國家的都市自來水漏水率高達30%甚至40%以上,歐美國家的大都市的自來水漏水率也多在10%甚至20%以上,德國柏林的情況比較好,大約在5%左右。至於目前東京的自來水的漏水率不到3%,非常低。這種可以及時對應一千兩百多萬民眾生活需求的高度服務系統就是一種強力的品牌。

除了水以外,東京的大眾運輸系統、日本的治安、日本的服務品質、生活環境等,都是強力的品牌。想要改善千萬人等級的大都市交通問題的國家、想要改善治安問題的國家、想要改善服務品質的企業都會對這些品牌有興趣。

因此東京申辦奧運並不是基於膚淺的民族自尊問題,也不是單純想透過大興土木來製造景氣,而是想要摸索東京品牌的可能性。讓全世界的選手、職員及觀光客來到東京,實際體驗東京的生活環境空間。讓這些選手、職員、觀光客知道,只要在東京,就可以享受這種生活環境。如果這些選手、職員、觀光客覺得東京提供的生活系統值得自己國家參考,東京就算達成目的了。

也就是因為東京提出的概念並不是膚淺的民族自尊或是大興土木的舊時代經濟概念,而是想向世界示範現代都市的環境系統,讓世界各地有機會參考東京經驗,所以東京都議會才會核准,所以東京都的職員才會積極行動。

當然,東京動了起來,並不代表日本舉國都動了起來。因為日本民眾基本上不相信自己的政府,所以東京都要說服民眾支持其實非常不容易。結果IOC在2013年春天做的民調中,東京民眾支持東京奧運的比率僅70%。也就是說,還是有三成民眾對東京奧運不感興趣。在網路上,譏諷東京申辦奧運的日本民眾比率更高,因為網路會放大激烈言論的能見度。東京申辦奧運的幕後工作人員就是在這種外界冷嘲熱諷的環境下做事,非常不容易。

馬德里在爭取奧運主辦權時,西班牙王室成員特別出面為自己的國家宣傳,很理所當然。不過在日本,日本的天皇或是皇太子不會這麼做。就算他們心裡頭支持東京申辦奧運,他們不但不能出面為日本宣傳拉票,就連在日本國內,皇室成員也不能公開表態支持。因為東京申辦奧運是東京都的政策,日本皇室不觸碰政策面的事情,這個倫理界線分得非常清楚。

2020奧運確定由東京主辦的瞬間,工作人員非常欣喜若狂。這些反應可以看出這些工作人員在這幾年間承受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壓力。當IOC宣布結果時,這些工作人員總算可以從不確定當中解脫,而且是正面的解脫。所以壓抑在心靈深處的感情在這一瞬間全部釋放出來。日本主要媒體雖然有祝賀東京,但是並沒有關於「民族」的報導,只有華人世界才會過度執著「民族」這種信仰。日本媒體倒是做了不少今後執行層面上的問題分析報導。今後東京奧運的工作人員的壓力不會變小,但是至少會變得明確。

而個人也預測今後華文媒體會繼續用「民族性」這種意義不明確的信仰來談日本或是世界。

東京在今後的七年間,許多地點會發生變化。我也要找機會和老朋友重跑一次東京蓋特橋,因為蓋特橋附近的許多現有景觀以後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想知道日本人的國家觀的人,可以試著讀一下本站的「貢獻國家與貢獻社會」這篇文章。
※對分析異文化的思考方法論感興趣的人,可以試著讀一下本站的「觀察異文化的視野」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