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和購物中心還不發達的時代,台灣民眾是在傳統菜市場買菜。對台灣人而言,菜市場不只是買菜的地方,也是小市民的社交空間。到菜市場買菜的民眾都是平凡的大眾,每個人都穿得自然輕鬆。在菜市場可以看到台灣的小市民平常吃的食物、穿的衣服、日用品等。這個消費空間反映了台灣庶民的日常。
由於在台灣傳統菜市場可以看到台灣大眾的日常,所以對日本人的日常感興趣的人可能會想見識日本的傳統市場。不過這種想法很難實現。因為日本沒有類似台灣的普遍性的傳統市場文化。
日本雖然有傳統市場,不過大部分的傳統市場在都市發達後就消滅了。
石川縣輪島朝市。在日本的部分地方都市還是可以看到「近似」傳統的市場的市集。由於這些市集販賣的商品種類不多,不足以支撐大眾的日常生活,所以和台灣人眼中的傳統市場不太一樣。當地的民眾雖然會到這些市集購物,不過購物的目的是為了休閒,而不是為了生活。
在日本當然還是可以找得到傳統市場。到這些傳統市場當然可以看到當地民眾的日常。不過由於這種傳統市場不多,所以在這些傳統市場只能看到這個地方民眾特有的日常,不能代表普遍的日本。
由於一般日本民眾平常沒機會看到類似台灣菜市場般的庶民生活消費空間,所以很多來台灣旅遊的日本人看到台灣的菜市場會覺得新鮮有趣。
那麼在超市和購物中心還不發達的時代,日本民眾是到哪裡買菜呢?
答案是傳統的商店。
一般日本人買菜是到賣菜的店(八百屋/青果店),買衣服是到服飾店,買日用品則是到雜貨店。
在日本,這些賣菜、賣衣服、賣日用品的店家通常會集中在同一個區域,這個區域就叫「商店街」。
如果硬是要在日本找出類似台灣菜市場的傳統、普遍的小市民日常消費空間的話,商店街勉強算是個答案。
這裡強調「勉強」,是因為商店街是現代都市的產物,歷史並不長。如果百貨公司算是現代化商業設施的話,日本的商店街其實也差不多。不過商店街的歷史比超市、購物中心長,所以商店街勉強算是日本小市民的傳統消費空間。
都電荒川線三輪橋車站旁的「ジョイフル三ノ輪」商店街。商店街名稱的「ジョイフル」的語源是英文的joyful(高興、喜悅),「三ノ輪」則是地名。ジョイフル三ノ輪是典型的東京下町商店街,但是卻有個洋派的名稱。照片中,左邊可以看到魚店,右邊是米店。這裡的居民平常就是在這裡買日常生活用品。這一天正好是商店街的公休日,所以商店街看起來並不熱鬧。
有些喜歡到日本旅遊的台灣人可能去過京都的錦市場或金澤的近江町市場。其實錦市場和近江町市場也是商店街。只是商店街的名稱用了「市場」而已。另外,東京淺草寺雷門裡的仲見世也是很有名的商店街。
在現代超市和購物中心成立之前,大部分的日本人都是到商店街買生活用品。由於錦市場、近江町市場、淺草的仲見世相當有名,而且這些地方都有相當的歷史,所以有些日本人誤把商店街的歷史和這些地域的文化史混為一談。其實錦市場和近江町市場以前不是商店街,而是市場。淺草仲見世則是賣茶水、零食、紀念品起家,並不賣日常生活用品。這些地方都是在二十世紀商店街文化成立之後才變成商店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