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電視字幕的主要功能是輔助觀眾理解電視節目的內容。有了字幕,民眾就能看得懂外語節目。另外,聽不懂國語的民眾可以透過字幕理解國語節目的內容,聽不懂台語的民眾則可以透過字幕理解台語節目的內容。字幕看久了之後,觀眾多少可以理解一點自己不熟悉的語言。不識字的民眾如果有心的話,也可以從電視字幕來認識字。所以早期台灣的電視字幕對民眾最大的影響就是教育。
早期日本的電視台沒有提供字幕服務,是因為日本的電視製作單位和民眾不覺得少了字幕會有什麼問題。由於一般日本民眾都聽得懂電視節目的內容,完全沒有理解上的問題,所以沒有字幕不會造成收視障礙。而且大部分的日本民眾都識字,所以日本的電視台也沒有特別的理由花錢花時間製作字幕。
日本的電視台是從1983年開始實施字幕訊號實驗,然後從1985年正式提供電視節目的對話和旁白的字幕訊號。不過一般日本民眾並沒有感受到電視節目發生變化。因為大部分的民眾家裡面的電視無法接收字幕訊號。如果要接收字幕訊號,必須另外購買字幕機才行。
那麼買了字幕機是不是就可以看到電視字幕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由於當時日本的法律規定要有特別的電波執照才能發射字幕訊號,所以1985年當時只有少數大城市的電視台才有能力提供字幕訊號。而且只有極少數的節目有製作字幕。所以就算住在大城市、就算家裡裝了字幕機,如果收看的節目本身沒有製作字幕的話,還是看不到字幕。
對當時的日本大眾而言,電視台開始提供字幕服務後,實質上能感覺到的就是極少數有提供字幕的節目片頭會出現幾秒鐘的「字幕放送」的文字標示,然後報紙的電視節目表會在這些的節目名稱旁邊加註字幕服務的符號。如此而已。
另一方面,當時的字幕機的價格高達十萬日元以上。買一台字幕機的價錢就相當於再買一台電視機。非常昂貴。由於一般民眾就算沒有字幕機,也不會有收視上的問題,所以一般民眾也沒有購買字幕機的動機。
那麼日本的電視台提供字幕服務的目的是什麼呢?
日本的電視台提供字幕服務的目的純粹是為了服務聽障人士。如此而已。這個方針非常明確。當時字幕機的主要消費者就是聽障人士。儘管當時只有少數地區的電視台的極少數節目才有提供得到字幕,但是對聽障人士而言,只要有節目有字幕,意義就完全不同。
在NHK實施字幕訊號實驗之前,日本的聽障人士能收看的電視節目只有極少數有提供手語服務的節目而已。然而日本的聽障族群中懂手語的人是少數派,所以電視的手語服務只對少數聽障人士有意義而已。其他多數的聽障人士根本看不懂。另外,手語不太適合表達時間、空間、因果關係、抽象概念等,所以手語傳達有很多限制。另一個問題則是並非所有的節目都適合提供手語資訊。如果節目要提供手語資訊,必須在節目畫面上另外騰出空間讓手語翻譯者表達手語。由於戲劇節目的畫面全部是經過計算的構圖,如果在畫面上安插手語服務的話會破壞構圖,所以手語服務只適合用在那些可以犧牲掉部分畫面的新聞及談話節目,所以1983年之前的聽障人士實質上能從電視獲得的資訊量及娛樂非常有限。不過當電視字幕服務上路後,聽障人士只要有字幕機,就有機會從電視上得到比手語更精確、更有深度的資訊,而且還可以開始觀賞電視劇。這是以前聽障人士無法享受的收視樂趣。儘管只有幾個零星的節目有提供字幕服務,不過對聽障人士而言,狀況已經比以前好太多了。
從這裡可以知道,日本的聽障人士當中,雖然只有少數人懂手語,但是大部分的人都識字。由於大部分的人都識字,所以電視台提供字幕的意義並不是教這些人識字,而是讓這些人能從字幕內容吸收有深度的知識,讓這些人也能體驗觀看電視劇的樂趣,大幅改善聽障人士的資訊及娛樂環境。
然而,實際狀況並沒有那麼理想。
雖然聽障人士可以透過電視字幕得到許多新資訊,而且還可以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收視樂趣,但是當時字幕機的價格非常昂貴,大部分的聽障人士根本買不下手。一直到了1994年,日本政府開始提供聽障人士字幕機的補助費後,才減輕了聽障人士的經濟負擔。這個福利政策多少提升了字幕機在聽障族群中的普及率。
◆◆◆
在1994年當時,日本大多數的電視節目還是沒有提供字幕服務。當時提供字幕的節目當中,比較著名的節目包括NHK的《連続テレビ小説》(連續電視小說)以及TBS的《水戸黄門》。對台灣的日劇迷而言,看《連続テレビ小説》和《水戸黄門》其實很正常,日劇迷之間聊天時聊到這一類節目也一點都不奇怪,完全不會排斥這些節目。因為這些節目日劇迷體驗異文化的手段。不過對日本人而言,《連続テレビ小説》是設定給主婦看的節目,《水戸黄門》則是設定給老人看的節目。當時比較時髦的年輕人之間如果要聊電視節目的話題,基本上會對這種主婦或老人節目敬而遠之。當時的年輕人比較感興趣的是時髦的偶像劇。不過當時的偶像劇幾乎都沒有提供字幕服務。日本的電視字幕服務在當時已實施了將近十年,不過由於電視製作單位沒有積極製作字幕,所以聽障人士在娛樂方面還是相當弱勢。這時候,另一個媒體意外為這個問題提供了解決之道。這個媒體就是BBS。
談到日本的BBS,有些比較留意日本次文化動向的台灣人可能會聯想到「2ch」。其實「2ch」是1990年代日本BBS文化衰退之後出現的「後BBS文化」。在「2ch」之前,日本曾經有過一段非常繁盛的BBS文化。繁盛到當時日本上班族的名片上會印BBS的聯絡用ID。
在1994年當時,日本的BBS文化正走向顛峰期,當時一些比較時髦的聽障人士的娛樂就是玩BBS。當時日本的大型BBS的構造其實就和當年台灣學術網路的各大BBS站相似。有各種各類的討論區,也有聊天室,網友之間也可以互通電子郵件,操作上就和台灣人熟悉的BBS系統差不多,完全是純文字介面,只用鍵盤,不用滑鼠。
當然,日本的BBS和台灣的BBS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日本的BBS發展得比台灣早,當日本人開始流行玩BBS時,台灣學術網路BBS其實還是極少數人玩的東西。當時台灣大部分的大學生根本不知道怎麼上網,DOS、WINDOWS、OFFICE是少數人才聽得懂的偏門詞彙。另外,台灣的BBS是從學術網路帶動大流行,日本的BBS完全是民間自行發展出來的。日本的大型BBS的討論區板主並不是隨便找人充當,而是去請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來擔任。例如醫療議題的討論區是請醫師擔任管理人,人文領域討論區的板主則是找文化界的人士,營運BBS的企業會支付這些專家薪水。因為這些人有薪水拿,所以他們有營運責任。因為有實質責任,所以在處理討論區的種種事務或是爭議時,考量會比較慎重。
由於BBS是純文字的視覺媒體,和聽覺完全無關,只要會打字就可以和別人聊天,所以BBS意外成為聽障人士和非聽障人士的交流平台。如果聽障人士在BBS上聊天時沒有特別自我介紹的話,別人根本就不會知道對方是聽障人士。完全是平等的交流平台。當時,就有聽障人士在BBS上聊到電視劇的話題。本來一般網友對電視劇這種通俗話題不太感興趣,不過後來有人發現發言的是聽障人士,結果就引發網友們的關注。
當時就有網友突發奇想:「如果電視台提供的帶字幕節目太少的話,就集結網友的力量,在BBS上輪流打字來提供即時字幕」。這樣聽障人士的網友在看電視時,只要連線上BBS看網友們打的即時字幕,就可以看懂以前看不懂的電視節目。結果日本的BBS上就出現一群邊看電視邊為聽障人士網友打字幕的志工。由於在BBS上提供電視字幕來支援聽障人士是一種創舉,所以後來日本的一些聽障者字幕的相關研討會也開始邀請這些志工參加,讓他們提供經驗和意見。這群支援聽障人士的BBS字幕志工在社福領域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
另一方面,由於日本的電視台提供的字幕服務太少,所以支援聽障人士的社福團體要求電視台加強字幕服務的聲浪也越來越大。結果日本政府在1997年開始要求各個電視台在10年內把字幕提供率提升到100%。日本國會也修法讓電視台不需額外的電波執照就能提供字幕訊號。至於電視台方面,由於大部分的電視台沒有專業的字幕人員,而且電視台認為讓網路志工製作字幕,可以不用花成本,也可以讓自己輕鬆一點。所以電視台就直接把劇本提供給這些字幕志工,讓他們在BBS上幫聽障人士提供日劇的字幕。
不過這麼一做,問題又來了。腳本家團體認為這樣的行為涉及劇本的重製,會侵害腳本家的著作權。腳本家團體認為如果要重製劇本,必須付出對等的代價。這樣子才公平。一開始,營運BBS的企業想要出面支付劇本重製費,不過支援聽障人士的社福團體認為這筆錢不應該付。因為製作字幕本來應該是電視台的責任。電視台既然佔用了公共電波,就應該確實服務視聽大眾。後來到了1998年,日本國會修正了著作權法,讓支援聽障人士用的字幕製作除罪化,這才解決了聽障者的字幕的觸法問題。
從這一段日本電視字幕的發展歷程來看,可以發現日本的BBS文化其實扮演了關鍵的推手。就是因為有BBS這種交流平台,所以聽障者才有機會讓一般大眾理解他們的困擾和不便。就是因為當時BBS的網友自發性地提供電視台沒有的即時字幕服務,所以聽障人士才有機會享受收看日劇的樂趣。當支援聽障人士的人變多之後,政府和業者也才注意到電視字幕的重要性,進而讓電視字幕普及化。
很多台灣人只知道日本有個「2ch」,其實在「2ch」出現之前,日本有個一段非常繁盛的BBS時代。1990年代的日本BBS文化對當時的日本社會有很多影響,也是很多次文化發展的推手。而且當時日本的一些人文社會領域的學者專家和網路服務企業的研究員也對當時的BBS文化做過不少研究。這些研究雖然已經過了十幾年,不過有不少研究結果還是可以解釋現在2010年代的種種網路文化現象。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當時日本的網路文化研究的強度。
両国のテレビ文化が理解できるのに、本当に役に立った!
我想到日劇夏之雪中小栗旬飾演的那位弟弟,他應該也是透過BBS交網友吧
謝謝回應
To notme:
謝謝您的回應。
很高興這裡的文章對您有幫助。
今後歡迎您繼續指教。
☆☆☆
To 小羊:
謝謝您的回應。
其實,您提到的日劇並不是透過BBS來通信。在這部日劇中,小栗旬和国仲涼子是透過潛水網站認識。交換e-mail時,小栗旬是透過普通的電子郵件軟體,至於国仲涼子則是用特殊的攜帶式的電子郵件系統。這種系統我們以前曾經介紹過,有興趣的話請參見:
「日本的手機文化 (7)」
http://umesakura.jp/20060618223853.html
以前日本的BBS的使用者多半是上班族,這種BBS文化在1990年代後半就走向下坡。這部日劇是2000年的作品,當時日本已經很少人玩BBS了,大家比較喜歡瀏覽各式各樣的網站。這部作品中的人物是透過網站來認識朋友,確實反映了當時的網路文化。
雖然您提到的這部日劇和BBS無關,不過這部日劇卻忠實地描寫了聽障人士的生活。聽障人士透過網路交朋友,而網友根本就不知道對方是聽障人士。小栗旬的家中的電話外接了回轉警式燈,有人打電話來時,回轉燈就會開始閃爍,日本許多聽障人士的家中的確有這種裝置。這部作品雖然賣的是偶像,但是考證並不馬虎,的確反映了當時日本小市民的生活環境。
今後歡迎您繼續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