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5日,我參加了大阪馬拉松。如果把馬拉松當成一種學歷的話,這場大賽算是一年生後期的活動。
我選擇參加大阪馬拉松,主要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只能從這種非常照顧入門跑者的大會開始。另一方面,大阪是西日本的代表都市之一,西日本的風土民情和東京非常不同,因此個人也想利用這個機會來趁機體驗一下西日本的文化,順便用自己的腳來實際理解大阪市的地理。
我的馬拉松一年生前期的活動是2012年2月的東京馬拉松。當時賽前三週扭傷了腰,賽前一週得了感冒,在練習停滯外加身體還沒完全復元的情況下出賽,最後硬是咬緊牙關花了六個多小時跑完全程。雖然跑完全程很有成就感,但是事後冷靜地回想,在這種準備不良的狀態下跑完全程其實是奇蹟。如果要我再跑一次的話,我完全沒有自信能跑完全程,因為42.195K真的很長,而且後面四個小時雙腿的疼痛真的非常難熬。
馬拉松一年生後期的目標就是好好準備第二場馬拉松,而且賽前不能受傷、不能生病,而且千萬不能期待奇蹟發生。
東京馬拉松過後一個半月,身體的狀況完全回復。4月到6月的練習還算充實。不過到了夏天,室外運動異常艱辛,在大熱天練跑的狀況非常糟,糟到自己覺得整個春季的練習完全歸零了。直到10月天氣轉涼後,才開始重新練習。10月中旬開始把慢跑距離漸漸拉長到20K以上,結果到11月上旬為止,總共做了五次30K長跑練習。能把練習距離拉長到30K,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
11月中旬後,就只是隨興做一些10K左右的慢跑,一方面讓自己的身體不要忘記跑步的感覺,另一方面要讓身體從30K長跑練習的疲勞中回復。然後每天提醒自己:要注意安全及健康、不要受傷、不要生病。
11月23日,抵達大阪後,搭電車到小宇宙廣場報到。在會場購買補給品後,到旅館休息。
11月24日,這一天的任務是觀光,讓緊張的心情放鬆。
日本郊外的街景。由於郊外的建築物密度不高,也沒有巨大的高樓,所以行道樹看起來格外顯眼。秋天時,樹葉變成紅色或黃色,非常漂亮。雖然路上有許多落葉,但是看不到任何垃圾。在這個環境靜靜地散步的確可以讓心情放鬆。
吉志部古墳。這個古墳的外觀就只是一個小山坡上立了一個現代的小石碑而已。不過從發掘調查報告來看,這個古墳留有石室,可能是圓墳,只是因為年代久遠,整個墳體構造已經崩壞。因為每次發掘調查之後,都會把狀態還原,因此從現場來看就只是一個平凡無奇的小山坡而已。看到無形的古墳之後,心情又更加放鬆。
從高台上眺望團地。照片中央一群四四方方的房子是千里青山台團地。千里地區是日本第一個巨大新市鎮區域(1958年計畫、1962年民眾開始遷入),這個高台正好位於千里地區的中心部可以看到各種各式各樣的團地建築。
團地散步。照片中的團地是千里古江台團地,樓高五層,是非常典型的傳統團地建築。
從高台眺望了各種各式各樣的團地,又從近距離欣賞了傳統的團地建築,這趟郊外散步比預期充實,心情非常愉快。當然,這次的觀光不只是走馬看花而已,也確實在當地收集了一些資料。
公園中的瀑布與紅葉。我對秋天紅葉的印象主要是來自旅遊業的廣告或是電腦素材集,實際上沒有真正看過大片紅葉的風景。這次終於親眼看到漂亮的紅葉,而且公園裡的人不算多,不用擠來擠去,算是順利完成了一樁心願。
這趟郊外之旅非常充實,也達到了放鬆心情的目的。基於體力溫存的考量,我看完紅葉之後就回旅館休養。剩下一部分個人非常感興趣的地方則等下次有機會來大阪時再補完。
大會當天,早上六點整起床。上回東京馬拉松大約在15K左右開始出現飢餓感,嚴重打亂了步調,所以這次早餐吃得比上次多,而且另外準備了集合時間及前20K用的補給食品。吃完早餐、整理好裝備後,向會場出發。
早上7:25,JR大阪城公園車站的月台上擠滿了準備出站的參賽者。這個車站是JR大阪環狀線的車站之一,不過就東京的感覺來看,這種月台和電車樣式看起來倒像是郊外私鐵。
大阪城公園(棒球場)。球場上已經聚集了許多參賽者。氣溫約攝氏五度。天氣非常好。
從大阪城起跑的氣氛當然非常好。不過這個比賽的唯一的缺點是:最後寄物時間為8:00,起跑時間為9:00。
就常識上而言,一般人會在8:00之前就完成寄物,因為8:00整寄物太冒險。寄物完畢後就只是到指定區域集合等著出發而已,這個結果就是參賽者起碼要等一個小時以上。一般人在攝氏五度的室外等一個小時的結果就是會出現尿意,這是非常特殊的環境狀況。不過大會似乎是以平時一般大型活動的觀念來設置臨時廁所,這個結果就是廁所數量不足,所有的臨時廁所都大排長龍。
大會起跑點。上回東京馬拉松起跑時,我周圍的人全部都是用小跑步前進。不過這次大會宣布起跑後,我周圍的人全部都沒有跑,就只是慢慢走到起跑點而已,結果我通過起跑點時已經損失了11分54秒,個人是覺得有點可惜。
上一次因為20K以上的長跑經驗不足,所以我的策略是儘量放慢速度,留給自己後半程用的體力。這一次因為練過幾次30K長跑,所以這次的策略是不做任何修飾,完全用自己的感覺跑。
左邊的照片為10公里附近地點,右邊的照片為20公里附近地點。大阪馬拉松的路線的比東京馬拉松的路線寬而且直,而且偶爾有一些微妙的高低起伏,視野非常好。某些路段可以看到非常前面的跑者群,場面非常壯觀。
上次東京馬拉松時,我在15K時開始感到飢餓、17K時雙腿開始抽筋,這種經驗難免會成為心中的陰影。不過這次按預定計畫進行補給,所以前20K非常平順。這次我的前四個5K所花的時間分別為33m36s、33m52s、34m39s、33m52s,配速非常平均。途中追過了大會安排的5h30m級配速跑者。
第五個5K時,體力稍稍下降,花了36m11s,不過這個速度還是比我預期要快。
到了26K左右,雙腿的四頭肌開始出現異狀。這26公里間超出我自己的預期,消秏了這麼多能量,所以雙腿在這時候抽筋並不奇怪。和上次東京馬拉松相比,這次抽筋的狀況並不嚴重,雖然前進速度變慢,但是沒有上次那麼艱苦。結果第六個5K花了39m18s,仍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30公里附近。個人感覺大阪馬拉松最熱情的加油民眾是25K到30K間的民眾。這個區間正好是大阪西成區,算是大阪的老街地帶。這個地區不像大阪其他地區那麼繁華,但是這些民眾的加油聲讓我感受到這裡的人情味。由於我的體力在這段路上已經漸漸接近極限,所以26K之後已經沒有餘力和路旁的民眾擊掌。
過了30K之後,身體狀況完全到極限狀態,步幅只剩下原來的一半。回想上次東京馬拉松的30K附近的情況,當時我周圍已經有一半的人已經到了極限,改用走的。不過這一次,我看了一下四周的人,大部分的人都繼續向前跑,大約只有一成的人用走的。當然,我也要求自己繼續跑下去,並想辦法把步幅跨大。第七個5K,我花了45m38s。
南港大橋。東京馬拉松最大的難關是35K左右的佃大橋。大阪馬拉松的最大難關則是37公里的南港大橋。就難度而言,南港大橋的難度比佃大橋要高。由於這一段路非常直,所以我在36公里多時,就已經遠遠看到南港大橋上密集的跑者。這種感覺其實非常難過。因為36K左右時自己的體力已經到了極限,不知道自己還能跑多久,在這種狀態下看到前方的南港大橋的坡度,這種視覺效果真的是最後致命的一擊。
不過這個大會非常照顧跑者,在南港大橋上用擴音器播放音樂來鼓舞跑者的士氣。我上橋時,正好播到《Gonna Fly Now》最熱血的一段,聽到這個音樂非常感動。結果我用了比一般平坦路面快的速度衝上橋,追過了不少跑者,通過橋上的最高點時,感動也達到最高點,淚腺也開始大量分泌。
過了南港大橋之後不久,後方突然有人大喊:「現在繼續跑下去的話,可以在5h30m內跑完全程!」
原來是大會安排的5h30m級配速跑者。這名配速跑者真的非常貼心。
由於我在前段途中誤觸馬錶的暫停鈕,所以總時間記錄大亂,只能約略掌握每5K的間隔時間。這名配速跑者的鼓勵真的是給我非常大的力量,因為我在賽前預估的成績就是5h30m,只要保持在配速跑者的前方,就可以跑進5h30m。
我的第八個5K花了42m30s,比第七個5K快了三分鐘。
40公里附近。身體狀態雖然已經到了極限,不過看到遠方的「南港ひかりの団地」,就覺得有一種安祥感。
最後的一段路,配速跑者依然不斷向大家喊「現在繼續跑下去的話,可以在5h30m內跑完全程!」,周圍的參賽者也開始出聲呼應配速跑者,整個氣氛熱了起來。
終點前。我拍完這張照之後,就用全力衝刺到終點。完成了人生第二場馬拉松。最後的2.195K花了16m37s。平均速度比第八個5K快。
我的大會成績為5h28m07s,晶片成績為5h16m13s。這次的成績比東京馬拉松進步了50多分鐘。在我之前,已經有一萬八千多人到達終點。就整體而言,自己還是市民馬拉松後段班。不過雖說是後段班,我周圍的大部分的跑者都確確實實地跑完全程。對我而言,這是非常大的刺激,因為周圍的人都非常努力,而且有韌性。
這次跑完之後,雙腿雖然疼痛,不過比上次東京馬拉松結束時要好很多,當天趕搭電車時還可以小跑步一下,只是這次右腳小指起了個水泡。當我在寫這篇文章時,雙腿的肌肉疼痛已經緩和了許多,水泡也消了。
對我而言,馬拉松是一種特殊的旅行方式,同時也是一種維持身體健康的手段。我對大阪並不熟悉,不過跑了這個馬拉松後,多少對大阪市內地理有了一點概念,而且是非常具體的概念。當然,這次的大阪之旅也從各方面觀察到了一些東京看不到的文化。這次的馬拉松留下了非常好的回憶,不過就目前自己的能力來看,我能報名的比賽還是非常有限,而且我也無法保證自己下次一定能跑得完全程。今後的目標是讓自己更健康一點,這樣才有機會從事這種特殊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