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河童(4)

古時候的交通不發達,大部分的日本人一輩子就住在自己的村子裡。不過日本各地都有河童的民間傳說。

已故的日本民俗學家柳田國男認為日本各地都有河童傳說,可能和上古時代的水神信仰有關。

古時候,每到夏天時期,日本各地就常常發生小孩、婦女,或是家畜墜河溺死的事件。由於古時候科學不發達,所以當時的人就把這種事件解釋成水神生氣或是水妖作怪。有些地方把水神(水妖)叫作「みづち」,即水蛟(山中的大蛇則叫作「おろち」)。

人們為了求平安,於是就想辦法討好水神。討好的水神的方式就是每隔一段時間提供水神家畜或是活人。這就是古代用家畜或是活人祭神信仰的起源。至於不想犧牲人命的村子可能就只用家畜(主要是馬匹)來祭水神,祈禱村民不要發生水難。後來,這種水神或是水妖傳說又發展成英雄現身幫村民除去「みづち」的傳說,「みづち」的問題解決之後,村子就不再需要用牲畜祭拜水神了。

大家不再拜水神,水神信仰開始衰退,人們求平安的方法也開始發生變化。例如有些地方發展出了農家在每年的某個時期把牛馬帶到河邊遊憩的習俗。這種習俗可能是把牛馬帶到河裡戲水,或是就在河邊玩一整天,來祈禱今後的一年間不要有任何災害。有些地方在祭神時,不用真的牲畜,而是用圖畫來代替牲畜來祭神,這就是繪馬的起源。柳田國男認為,河童的傳說就是水神信仰衰退後,人類在處理過去殘留的記憶時的產物,所以才會出現河童把家畜拖下水的傳說。

同樣地,日本有些地方的【河童喜歡相撲】的傳說,也可能是相撲的神聖地位衰退後的結果。古代的相撲並不是單純的膊鬥競技,而是祭神的儀式,儀式型的相撲並不限於宮廷貴族的世界,一般農村也會用相撲儀式來預測這一年是否會豐收。後來相撲漸漸失去了神聖性,變成單純的運動,於是就出現了河童和人比相撲的傳說。

在日本的九州地方還有河童遷徙的傳說。有些傳說指出河童在夏天時會從海邊遷徙到山裡,到了秋天時,則從山裡回到海邊。也有一些傳說是河童夏天在水邊生活,冬天的時候則在山裡頭生活。

有些人認為河童遷徙的傳說也和信仰衰退有關。例如某些山神信仰是源於山中的妖怪山童。當山神信仰衰退時,就發生山童就離開山區,到水邊生活的傳說。於是就發展出河童的民間傳說。河童遷徙到山裡則是因為懷念以前的生活。這種解釋的出發點就是山神信仰,河童傳說是山神信仰的衍生物。

由於每個地方的風俗民情不同,因此到底是先有山童傳說還是先有河童傳說每個地區可能都不一樣,這種傳說的先後不會有一定的答案。

◆◆◆

一般日本人對河童的食性認知是喜歡吃黃瓜。

為什麼河童喜歡吃黃瓜呢?其實這也是民間信仰穿鑿附會下的結果。

河童喜歡吃黃瓜的傳說可能和「祇園信仰」有關。日本的祇園信仰是拜牛頭天王的信仰。牛頭天王本來是印度的守護神。牛頭天王信仰傳到日本之後,融合了日本陰陽道的觀念,有人把牛頭天王解釋成「行疫神」。也就是災難之神。如果民眾去拜牛頭天王的話,就不會遇到災難。有些地方的祇園信仰還融入了一些水神信仰,這個地方就河童沾上邊了。


木瓜紋。祇園神社的神紋就是木瓜紋。木瓜紋的「木瓜」並不是指台灣人平常吃的木瓜,而是貼梗海棠的果實。如果把海棠的果實橫切開來的話,剖面就和木瓜紋差不多。不過木瓜紋的由來未必真的是參考木瓜的剖面,可能只是參考了古代大陸文化的幾何花紋,後來有人覺得這種花紋看起來像是海棠果實的剖面,於是就取名作木瓜紋。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織田信長的家紋也是木瓜紋。

 
博多櫛田神社中的木瓜紋。左邊的照片中,手水鉢上的圓形圖案就是木瓜紋。照片中,門上面的布簾上有三個圖案,左邊的員形圖案也是木瓜紋。在右邊的照片中,山車人偶上方的布簾也有一對木瓜紋。

由於祇園神社的木瓜紋看起來就像是瓜類的剖面,而且「木瓜」可以讀作「きうり」,和日語的黃瓜的音相近。所以以前有一些民眾以為這個神紋和黃瓜有關,於在祇園祭的期間不敢吃黃瓜,因為他們覺得吃黃瓜會冒瀆神明。除了不吃黃瓜以外,有些民眾還會用黃瓜來祭拜神,祈禱不會發生水難。這種信仰和河童傳說結合後,就變成用黃瓜來祭拜河童,最後又演變成河童喜歡吃黃瓜得傳說。

由於河童喜歡吃黃瓜,所以黃瓜的海苔卷壽司稱作「カッパ巻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