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国のOPENちゃんテーマパーク化 その2

小人国のOPENちゃんテーマパーク化 その1」を書いてから、随分時間がたってしまったんだけど、
いまだに小人國はOPENちゃん推しを継続しているようなので、このトピックもまだ古くなっていないのかな。

実は、小人國はOPENちゃん推しの前は、ドラえもんランドをやっていて、
私はドラえもんについてのトピックを用意していたんだよね。

入場券もドラえもんだったし、展示物もあったし、場内の鉄道はドラえもん、物語館もあったし、ドラえもんショーもあった。
  
 
場内には日本語の「夢をかなえてドラえもん」という歌が必要以上の大音声でエンドレスで流れていて、
ここの従業員は間違いなくこの歌に洗脳されているだろうなというほどだったんだよね。

でも、翌年、それが全部OPENちゃんになったわけだよね。
  
 
ドラえもんは期間限定だったのかもしれないけれども、その痕跡はどこにもないわけで……
日本のものよりも、台湾のオリジナリティーを導入できたのは結果オーライだったわけだけど、
この、何とも変わり身の速さというのか、これが小人國クオリティーなんだろうなと思ったので、紹介しておくね。

2012年大阪馬拉松賽後回顧

2012年11月25日,我參加了大阪馬拉松。如果把馬拉松當成一種學歷的話,這場大賽算是一年生後期的活動。

我選擇參加大阪馬拉松,主要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只能從這種非常照顧入門跑者的大會開始。另一方面,大阪是西日本的代表都市之一,西日本的風土民情和東京非常不同,因此個人也想利用這個機會來趁機體驗一下西日本的文化,順便用自己的腳來實際理解大阪市的地理。

我的馬拉松一年生前期的活動是2012年2月的東京馬拉松。當時賽前三週扭傷了腰,賽前一週得了感冒,在練習停滯外加身體還沒完全復元的情況下出賽,最後硬是咬緊牙關花了六個多小時跑完全程。雖然跑完全程很有成就感,但是事後冷靜地回想,在這種準備不良的狀態下跑完全程其實是奇蹟。如果要我再跑一次的話,我完全沒有自信能跑完全程,因為42.195K真的很長,而且後面四個小時雙腿的疼痛真的非常難熬。

馬拉松一年生後期的目標就是好好準備第二場馬拉松,而且賽前不能受傷、不能生病,而且千萬不能期待奇蹟發生。

東京馬拉松過後一個半月,身體的狀況完全回復。4月到6月的練習還算充實。不過到了夏天,室外運動異常艱辛,在大熱天練跑的狀況非常糟,糟到自己覺得整個春季的練習完全歸零了。直到10月天氣轉涼後,才開始重新練習。10月中旬開始把慢跑距離漸漸拉長到20K以上,結果到11月上旬為止,總共做了五次30K長跑練習。能把練習距離拉長到30K,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

11月中旬後,就只是隨興做一些10K左右的慢跑,一方面讓自己的身體不要忘記跑步的感覺,另一方面要讓身體從30K長跑練習的疲勞中回復。然後每天提醒自己:要注意安全及健康、不要受傷、不要生病。

11月23日,抵達大阪後,搭電車到小宇宙廣場報到。在會場購買補給品後,到旅館休息。

11月24日,這一天的任務是觀光,讓緊張的心情放鬆。


日本郊外的街景。由於郊外的建築物密度不高,也沒有巨大的高樓,所以行道樹看起來格外顯眼。秋天時,樹葉變成紅色或黃色,非常漂亮。雖然路上有許多落葉,但是看不到任何垃圾。在這個環境靜靜地散步的確可以讓心情放鬆。


吉志部古墳。這個古墳的外觀就只是一個小山坡上立了一個現代的小石碑而已。不過從發掘調查報告來看,這個古墳留有石室,可能是圓墳,只是因為年代久遠,整個墳體構造已經崩壞。因為每次發掘調查之後,都會把狀態還原,因此從現場來看就只是一個平凡無奇的小山坡而已。看到無形的古墳之後,心情又更加放鬆。


從高台上眺望團地。照片中央一群四四方方的房子是千里青山台團地。千里地區是日本第一個巨大新市鎮區域(1958年計畫、1962年民眾開始遷入),這個高台正好位於千里地區的中心部可以看到各種各式各樣的團地建築。


團地散步。照片中的團地是千里古江台團地,樓高五層,是非常典型的傳統團地建築。

從高台眺望了各種各式各樣的團地,又從近距離欣賞了傳統的團地建築,這趟郊外散步比預期充實,心情非常愉快。當然,這次的觀光不只是走馬看花而已,也確實在當地收集了一些資料。


公園中的瀑布與紅葉。我對秋天紅葉的印象主要是來自旅遊業的廣告或是電腦素材集,實際上沒有真正看過大片紅葉的風景。這次終於親眼看到漂亮的紅葉,而且公園裡的人不算多,不用擠來擠去,算是順利完成了一樁心願。

這趟郊外之旅非常充實,也達到了放鬆心情的目的。基於體力溫存的考量,我看完紅葉之後就回旅館休養。剩下一部分個人非常感興趣的地方則等下次有機會來大阪時再補完。

大會當天,早上六點整起床。上回東京馬拉松大約在15K左右開始出現飢餓感,嚴重打亂了步調,所以這次早餐吃得比上次多,而且另外準備了集合時間及前20K用的補給食品。吃完早餐、整理好裝備後,向會場出發。


早上7:25,JR大阪城公園車站的月台上擠滿了準備出站的參賽者。這個車站是JR大阪環狀線的車站之一,不過就東京的感覺來看,這種月台和電車樣式看起來倒像是郊外私鐵。


大阪城公園(棒球場)。球場上已經聚集了許多參賽者。氣溫約攝氏五度。天氣非常好。

從大阪城起跑的氣氛當然非常好。不過這個比賽的唯一的缺點是:最後寄物時間為8:00,起跑時間為9:00。

就常識上而言,一般人會在8:00之前就完成寄物,因為8:00整寄物太冒險。寄物完畢後就只是到指定區域集合等著出發而已,這個結果就是參賽者起碼要等一個小時以上。一般人在攝氏五度的室外等一個小時的結果就是會出現尿意,這是非常特殊的環境狀況。不過大會似乎是以平時一般大型活動的觀念來設置臨時廁所,這個結果就是廁所數量不足,所有的臨時廁所都大排長龍。


大會起跑點。上回東京馬拉松起跑時,我周圍的人全部都是用小跑步前進。不過這次大會宣布起跑後,我周圍的人全部都沒有跑,就只是慢慢走到起跑點而已,結果我通過起跑點時已經損失了11分54秒,個人是覺得有點可惜。

上一次因為20K以上的長跑經驗不足,所以我的策略是儘量放慢速度,留給自己後半程用的體力。這一次因為練過幾次30K長跑,所以這次的策略是不做任何修飾,完全用自己的感覺跑。

 
左邊的照片為10公里附近地點,右邊的照片為20公里附近地點。大阪馬拉松的路線的比東京馬拉松的路線寬而且直,而且偶爾有一些微妙的高低起伏,視野非常好。某些路段可以看到非常前面的跑者群,場面非常壯觀。

上次東京馬拉松時,我在15K時開始感到飢餓、17K時雙腿開始抽筋,這種經驗難免會成為心中的陰影。不過這次按預定計畫進行補給,所以前20K非常平順。這次我的前四個5K所花的時間分別為33m36s、33m52s、34m39s、33m52s,配速非常平均。途中追過了大會安排的5h30m級配速跑者。

第五個5K時,體力稍稍下降,花了36m11s,不過這個速度還是比我預期要快。

到了26K左右,雙腿的四頭肌開始出現異狀。這26公里間超出我自己的預期,消秏了這麼多能量,所以雙腿在這時候抽筋並不奇怪。和上次東京馬拉松相比,這次抽筋的狀況並不嚴重,雖然前進速度變慢,但是沒有上次那麼艱苦。結果第六個5K花了39m18s,仍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30公里附近。個人感覺大阪馬拉松最熱情的加油民眾是25K到30K間的民眾。這個區間正好是大阪西成區,算是大阪的老街地帶。這個地區不像大阪其他地區那麼繁華,但是這些民眾的加油聲讓我感受到這裡的人情味。由於我的體力在這段路上已經漸漸接近極限,所以26K之後已經沒有餘力和路旁的民眾擊掌。

過了30K之後,身體狀況完全到極限狀態,步幅只剩下原來的一半。回想上次東京馬拉松的30K附近的情況,當時我周圍已經有一半的人已經到了極限,改用走的。不過這一次,我看了一下四周的人,大部分的人都繼續向前跑,大約只有一成的人用走的。當然,我也要求自己繼續跑下去,並想辦法把步幅跨大。第七個5K,我花了45m38s。


南港大橋。東京馬拉松最大的難關是35K左右的佃大橋。大阪馬拉松的最大難關則是37公里的南港大橋。就難度而言,南港大橋的難度比佃大橋要高。由於這一段路非常直,所以我在36公里多時,就已經遠遠看到南港大橋上密集的跑者。這種感覺其實非常難過。因為36K左右時自己的體力已經到了極限,不知道自己還能跑多久,在這種狀態下看到前方的南港大橋的坡度,這種視覺效果真的是最後致命的一擊。

不過這個大會非常照顧跑者,在南港大橋上用擴音器播放音樂來鼓舞跑者的士氣。我上橋時,正好播到《Gonna Fly Now》最熱血的一段,聽到這個音樂非常感動。結果我用了比一般平坦路面快的速度衝上橋,追過了不少跑者,通過橋上的最高點時,感動也達到最高點,淚腺也開始大量分泌。

過了南港大橋之後不久,後方突然有人大喊:「現在繼續跑下去的話,可以在5h30m內跑完全程!」

原來是大會安排的5h30m級配速跑者。這名配速跑者真的非常貼心。

由於我在前段途中誤觸馬錶的暫停鈕,所以總時間記錄大亂,只能約略掌握每5K的間隔時間。這名配速跑者的鼓勵真的是給我非常大的力量,因為我在賽前預估的成績就是5h30m,只要保持在配速跑者的前方,就可以跑進5h30m。

我的第八個5K花了42m30s,比第七個5K快了三分鐘。


40公里附近。身體狀態雖然已經到了極限,不過看到遠方的「南港ひかりの団地」,就覺得有一種安祥感。

最後的一段路,配速跑者依然不斷向大家喊「現在繼續跑下去的話,可以在5h30m內跑完全程!」,周圍的參賽者也開始出聲呼應配速跑者,整個氣氛熱了起來。


終點前。我拍完這張照之後,就用全力衝刺到終點。完成了人生第二場馬拉松。最後的2.195K花了16m37s。平均速度比第八個5K快。

我的大會成績為5h28m07s,晶片成績為5h16m13s。這次的成績比東京馬拉松進步了50多分鐘。在我之前,已經有一萬八千多人到達終點。就整體而言,自己還是市民馬拉松後段班。不過雖說是後段班,我周圍的大部分的跑者都確確實實地跑完全程。對我而言,這是非常大的刺激,因為周圍的人都非常努力,而且有韌性。

這次跑完之後,雙腿雖然疼痛,不過比上次東京馬拉松結束時要好很多,當天趕搭電車時還可以小跑步一下,只是這次右腳小指起了個水泡。當我在寫這篇文章時,雙腿的肌肉疼痛已經緩和了許多,水泡也消了。

對我而言,馬拉松是一種特殊的旅行方式,同時也是一種維持身體健康的手段。我對大阪並不熟悉,不過跑了這個馬拉松後,多少對大阪市內地理有了一點概念,而且是非常具體的概念。當然,這次的大阪之旅也從各方面觀察到了一些東京看不到的文化。這次的馬拉松留下了非常好的回憶,不過就目前自己的能力來看,我能報名的比賽還是非常有限,而且我也無法保證自己下次一定能跑得完全程。今後的目標是讓自己更健康一點,這樣才有機會從事這種特殊的旅行。

お得なお買い物の言葉を理解する

漢字だから読めそうではあるんだけど、なかなかうまく読み切れないものに、ショッピングの表示というのがあると思う。
何かお買い得そうなんだけど、よくわからないということはないだろうか。

例えば、観光客がよく見るものとしては――
買1送1というのがあるよね。1つ買えばもう1つということだよ。
買2送1とか買2送2とか、バリエーションがあって、よく見るものかな。
「送」というのはただでプレゼントということかな。

第2件半價とかいうのもある。2品目は半額ということだ。
第2件3折とか第3件6折とか、バリエーションはさまざまだよね。
この「折」というのは、割引ではなく掛けのことなので、計算の構造がいつもと違うことに注意してね。
台湾の掛け、日本の割引」も見てね。

滿千抵百というのもある。これだけだとわかりにくい言葉みたいなので、
そのそばに解説もついていたりする言葉みたいなんだけれども、
要は、お買い上げ額が1000元になったら100元値引きすること。1割引きということかな。
滿千折百とか、滿千送百とか、滿千贈百みたいなバリエーションもあるみたいだ。

いずれにしても、こういうお買い得な販売戦略というのは、
どれも基本路線として、たくさん消費することでお得感をあおるということは共通して言えるかな。
日本人はそれほどたくさん買わないと思うけれども、日本でもこういう国民の消費をあおるやり方がふえていってもいいのかもね。

日本的河童(4)

古時候的交通不發達,大部分的日本人一輩子就住在自己的村子裡。不過日本各地都有河童的民間傳說。

已故的日本民俗學家柳田國男認為日本各地都有河童傳說,可能和上古時代的水神信仰有關。

古時候,每到夏天時期,日本各地就常常發生小孩、婦女,或是家畜墜河溺死的事件。由於古時候科學不發達,所以當時的人就把這種事件解釋成水神生氣或是水妖作怪。有些地方把水神(水妖)叫作「みづち」,即水蛟(山中的大蛇則叫作「おろち」)。

人們為了求平安,於是就想辦法討好水神。討好的水神的方式就是每隔一段時間提供水神家畜或是活人。這就是古代用家畜或是活人祭神信仰的起源。至於不想犧牲人命的村子可能就只用家畜(主要是馬匹)來祭水神,祈禱村民不要發生水難。後來,這種水神或是水妖傳說又發展成英雄現身幫村民除去「みづち」的傳說,「みづち」的問題解決之後,村子就不再需要用牲畜祭拜水神了。

大家不再拜水神,水神信仰開始衰退,人們求平安的方法也開始發生變化。例如有些地方發展出了農家在每年的某個時期把牛馬帶到河邊遊憩的習俗。這種習俗可能是把牛馬帶到河裡戲水,或是就在河邊玩一整天,來祈禱今後的一年間不要有任何災害。有些地方在祭神時,不用真的牲畜,而是用圖畫來代替牲畜來祭神,這就是繪馬的起源。柳田國男認為,河童的傳說就是水神信仰衰退後,人類在處理過去殘留的記憶時的產物,所以才會出現河童把家畜拖下水的傳說。

同樣地,日本有些地方的【河童喜歡相撲】的傳說,也可能是相撲的神聖地位衰退後的結果。古代的相撲並不是單純的膊鬥競技,而是祭神的儀式,儀式型的相撲並不限於宮廷貴族的世界,一般農村也會用相撲儀式來預測這一年是否會豐收。後來相撲漸漸失去了神聖性,變成單純的運動,於是就出現了河童和人比相撲的傳說。

在日本的九州地方還有河童遷徙的傳說。有些傳說指出河童在夏天時會從海邊遷徙到山裡,到了秋天時,則從山裡回到海邊。也有一些傳說是河童夏天在水邊生活,冬天的時候則在山裡頭生活。

有些人認為河童遷徙的傳說也和信仰衰退有關。例如某些山神信仰是源於山中的妖怪山童。當山神信仰衰退時,就發生山童就離開山區,到水邊生活的傳說。於是就發展出河童的民間傳說。河童遷徙到山裡則是因為懷念以前的生活。這種解釋的出發點就是山神信仰,河童傳說是山神信仰的衍生物。

由於每個地方的風俗民情不同,因此到底是先有山童傳說還是先有河童傳說每個地區可能都不一樣,這種傳說的先後不會有一定的答案。

◆◆◆

一般日本人對河童的食性認知是喜歡吃黃瓜。

為什麼河童喜歡吃黃瓜呢?其實這也是民間信仰穿鑿附會下的結果。

河童喜歡吃黃瓜的傳說可能和「祇園信仰」有關。日本的祇園信仰是拜牛頭天王的信仰。牛頭天王本來是印度的守護神。牛頭天王信仰傳到日本之後,融合了日本陰陽道的觀念,有人把牛頭天王解釋成「行疫神」。也就是災難之神。如果民眾去拜牛頭天王的話,就不會遇到災難。有些地方的祇園信仰還融入了一些水神信仰,這個地方就河童沾上邊了。


木瓜紋。祇園神社的神紋就是木瓜紋。木瓜紋的「木瓜」並不是指台灣人平常吃的木瓜,而是貼梗海棠的果實。如果把海棠的果實橫切開來的話,剖面就和木瓜紋差不多。不過木瓜紋的由來未必真的是參考木瓜的剖面,可能只是參考了古代大陸文化的幾何花紋,後來有人覺得這種花紋看起來像是海棠果實的剖面,於是就取名作木瓜紋。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織田信長的家紋也是木瓜紋。

 
博多櫛田神社中的木瓜紋。左邊的照片中,手水鉢上的圓形圖案就是木瓜紋。照片中,門上面的布簾上有三個圖案,左邊的員形圖案也是木瓜紋。在右邊的照片中,山車人偶上方的布簾也有一對木瓜紋。

由於祇園神社的木瓜紋看起來就像是瓜類的剖面,而且「木瓜」可以讀作「きうり」,和日語的黃瓜的音相近。所以以前有一些民眾以為這個神紋和黃瓜有關,於在祇園祭的期間不敢吃黃瓜,因為他們覺得吃黃瓜會冒瀆神明。除了不吃黃瓜以外,有些民眾還會用黃瓜來祭拜神,祈禱不會發生水難。這種信仰和河童傳說結合後,就變成用黃瓜來祭拜河童,最後又演變成河童喜歡吃黃瓜得傳說。

由於河童喜歡吃黃瓜,所以黃瓜的海苔卷壽司稱作「カッパ巻き」。

台湾のコンビニシール

台湾のコンビニで買い物をすると、レシートのほかにシールをくれることがある。
こういうシールは、ためておくと、何かもらえる。

 
ちょっと写真が古くなってしまったけれども、これはセブンイレブンのもの。

シールはキャンペーン中のみ有効なものなので、去年もらったものを今年使えるというわけではないよ。
形状も微妙に変わっているので、台紙にうまく貼れないからわかると思う。
あるいは、こういうキャンペーンはセブンイレブンだけではなくほかのコンビニでもやっているけど、
シールはデザインだけでなく形状も若干異なっているので、よくよく見ずとも違いはわかると思う。
とはいっても、財布に一緒くたに入れておくと、どれがどれで、いつのものやらわからなくなりそうなので、管理がそれなりに必要かもしれない。

シールをためてもらえる一番の目玉は、恐らくコンビニが企画したキャンペーングッズとの交換だよ。
このブログを書いている今現在でセブンイレブンでやっているのは、ワンピースのキャラクターのスマホ充電器&ライト(ペンライトorレーザーポインターorブラックライト(紙幣真贋確認用途向け))で、
マクドナルドのハッピーセットよりもおおっ!と思うようなものではある。
どのキャラクターをもらえるかはお楽しみ!ということで、コレクター熱をあおるわけだ。
もしワンピースのキャラクターに興味がなければ、指定された商品や他業種の店舗のサービスや割引券としても使える。

観光客として台湾に行く場合、大してコンビニで買い物しないとも言えるけど、
逆に、コンビニのものをお土産にということで大量に買うかもしれないので、こういうシールも集めておくのもいいのかもしれない。
台紙はレジのところとかにあると思うので、それを目ざとく見つけてゲットしてみてね。
台紙は「集點卡」(ji2dian3ka3)というよ。
この単語は、もともとはポイントカードとかスタンプカードのようなものを指す言葉らしいね。

台湾のレシート その1」「台湾のレジ袋」も見てね。

觀察異文化的視野

以前在台灣,我喜歡看電視、報紙、雜誌上的日本報導,也喜歡在網路上搜尋日本方面的資訊,想透過這些資訊來知道日本人在想什麼、日本人怎麼看外國、日本的社會現狀。這些資訊是我理解日本的入口。

不過實際到日本生活、和日本人接觸之後,我才發現很多資訊和現實的落差非常大。我在來日本之前雖然已經做了不少功課,但是這些預習的知識中,其實有不少資訊在後來反而成為我理解異文化時的障礙。

為什麼會這樣呢?

簡單地說,就是華文資訊的生產過程有很多問題。很多資訊是由事實和虛構巧妙地交錯結合而成。所以一般人在吸收事實的部分時,也會同時吸收虛構的部分。這些虛構的部分,可能是源自於生產資訊的人對異文化的誤解,當然也可能是有人刻意把虛構的東西綁在事實當中。

由於我以前對日本的認知和我實際到日本後觀察到的狀況落差非常大,所以我在觀察日本、思考日本事物時的基本態度是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感覺、懷疑自己的經驗、懷疑自己的常識、懷疑我在台灣學到的所有日本資訊。我在日本實際體驗到的種種現象也是我懷疑的對象,因為人在認識事物時,必然會用到過去的經驗。當然,我回顧自己過去寫的文章時,也一樣要懷疑。結果在觀察異文化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面對【過去】。

日前讀了日本的哲學家永井均的短文〈解釈学・系譜学・考古学〉。這篇短文是借用童話《青鳥》來談三種對面【過去】的視野,內容非常有趣。

《青鳥》是比利時詩人梅特林克所寫的童話劇。內容是講一對貧窮人家的小兄妹尋找「青鳥」的故事。故事中,青鳥會帶來幸福。這對小兄妹到很多地方去找青鳥,可是每次都在最後關頭失敗。最後這對小兄妹回到家後,看到自己家中的養的小鳥就是青色的。原來真正的青鳥就在自己的身邊。

《青鳥》這個故事的啟示是:人們可能會為了尋找幸福而到遠方,但是真正的幸福其實是在自己的身邊。
這個故事當然也可以解釋成:人們拼命在追求幸福時,會忽略自己其實本來很幸福。

小兄妹發現原來自己家裡養的鳥就是青鳥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幸福是在自己的身邊,原來自己本來就很幸福,只是以前沒有意識到而已。

這樣的故事情節乍看之下非常自然,不過仔細去檢視故事設定的話,會發現事情並不單純。

◆◆◆

故事中,小兄妹的家境非常貧窮。貧窮人家在生活上一定有很多煩惱,一定有很多願望無法順利達成。假設小兄妹出生在生活安定、家庭成員和睦的小康或富裕家庭的話,童年時光應該會更幸福。就故事的讀者來看,小兄妹過去的生活可能根本不能算幸福。不過從小兄妹的觀點來看,原來自己家中的鳥就是青鳥,所以自己本來應該很幸福才對。

事實上,讀過這個故事的人都知道,一開始小兄妹家中的小鳥並不是青鳥。而是小兄妹經歷一段旅程,回到家之後,才發現自己家中的小鳥是青鳥。小兄妹的幸福感不是回到家看到青鳥的一瞬間突然出現的幸福。而是覺得自己以前就很幸福,只是過去沒有意識到而已。本來就很幸福的意義就是:家中的小鳥本來就是青鳥,所以過去的生活本來就很幸福。

在這個構造當中,對一般讀者而言,小兄妹家裡的鳥本來只是普通的鳥。這隻普通的鳥在某個時間點上變成青鳥了。但是對小兄妹的而言,他們發現自己本來就很幸福,所以家中的小鳥其實本來就是青鳥。在這個時間點上,故事的讀者和小兄妹之間的認知就出現落差了。這裡的讀者觀點和小兄妹的觀點都是【解釋學】的觀點。

永井均在這篇短文當中對解釋學觀點的定義是:「影響我們人生成立的種種因素當中,我們現在相信的事物觀點」。

換一種方式來說明的話,解釋學觀點就是把我們當前的記憶整理成我們可以接受的因果關係的觀點。

為什麼是「當前的記憶」呢?

因為記憶會變化,而且會在不知不覺中產生變化。這種解釋學觀點的大前題是當事人完全不會懷疑自己的記憶,而且當事人完全看不見自己記憶之外的事物。解釋學觀點的當事人當然懂得自省,不過這種自省的行為完全在自己的記憶中、在自己相信的事實中完結。

用實例來解說的話,讀者完全可以從《青鳥》的故事前段確定小兄妹家中的鳥是普通的鳥,讀者也可以從故事後段確定小兄妹家中的鳥是青鳥。從這兩個記憶整理出來的結果就是:普通的鳥在某個時間點上變成了青鳥。這是讀者角度的解釋學觀點。

小兄妹相信青鳥可以帶來幸福,而且他們相信自己其實很幸福。從這對小兄妹的記憶整理出來的結果就是家裡的小鳥其實本來就是青鳥。他們童年的快樂回憶就是青鳥帶來的。這就是小兄妹角度的解釋學觀點。

對旁觀者而言,小兄妹的過去可能並不算幸福。小兄妹在過去的人生當中,一定有快樂的時光,也一定有不快樂的經歷。不過青鳥出現後,把小兄妹注意力轉向記憶中的幸福的那一部分,讓小兄妹忽略了過去不快樂的部分。結果過去不快樂的部分就在小兄妹的記憶中消失了。所以小兄妹對過去的觀點和旁觀者出現了落差。對小兄妹而言,鳥本來就是青鳥,他們以前的確很幸福,一點都沒有問題。他們相信這個結果。他們的思考及反省的過程是在自己的記憶、自己相信的事物中完結。

如果跳出讀者和小兄妹的層級來看問題的話,問題的核心其實不是「鳥在某個時間變青鳥」,也不是「鳥本來就是青鳥」。而是鳥一開始不是青鳥,但是在小兄妹開始覺得過去其實很幸福的那一瞬間,鳥的本質也就突然變成「本來就是青鳥」。這個觀點就是【系譜學】觀點。

永井均對系譜學觀點的定義是:「影響我們人生的種種因素當中,我們現在不相信的事物觀點」。這個定義也非常詰屈聱牙。

換一種方式來說明的話,系譜學的觀點就是去發掘我們記憶中遺忘,或是我們沒看到,但是實際上卻深深影響我們的事物,來重建因果關係的觀點。

《青鳥》的讀者只看到故事中青鳥的變化,但是無法意識到小兄妹記憶的變化。小兄妹在不自覺的情況下修飾了自己的記憶,所以也忘記了本來小鳥並不是青鳥。把兩邊的解釋學整合起來的話,就是本來普通的小鳥在某個時間點上變成「從以前就是青鳥」。

用這種系譜學的觀點來看華人的歷史觀的話,其實相當悲哀。因為華人的歷史教育的出發點是解釋學觀點的歷史。從系譜學的角度來看,在華人近代國家成立的時間點上,很多事物是「開始時不是這樣」、「本來不是這樣」,但是在某個時間點上忽然變成「從一開始就是這樣」、「『自古以來』就是這樣」。這種感覺就像是小鳥在出生時不是青鳥,而且和青鳥完全無關,不過從某個時間點開始突然變成「『自古以來』就是青鳥」。舉實例來說的話,目前台灣用的標準字體是1982年制定的,不過在21世紀初期,這個1982年的產物就忽然變成「祖先傳下的正統字」。從N次作品直接晉升成一次作品。解釋學觀點在無意識中抹消了「本來不是這樣」的部分,讓人們的記憶在某個時間點上忽然變成「『自古以來』就是這樣」。華人大眾談的歷史,是自己的記憶、自己相信的觀點構成的歷史,而不是屬於歷史本身的歷史。

同樣地,在異文化理解方面,即使是對異文化感興趣的人,還是有不少人是用解釋學的視野來看異文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民族性」去解釋一切。華人非常相信「民族性」的概念。用系譜學的觀點來看這種認知過程的話,就是本來異文化不是這樣,本來異文化在形成過程中很多複雜但又合理的因果關係,可是當華人大眾相信了「民族性」這種說法時,異文化在一瞬間突然變成「○○文化本來就是這樣」「○○人的本性就是這樣」。真正的因果關係全部被「民族性」這種單純的解釋學信仰掩蓋掉了。

雖然用系譜學觀點可以發現解釋學觀點看不到的「過去」,不過系譜學的視野還是非常狹隘。系譜學觀點的「過去」和解釋學觀點的「過去」都侷限在「影響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判斷,或是影響我們人生的『過去』」。這種過去其實只是真正的過去當中非常特殊的一小部分而已。

「過去」並不是為了影響我們而存在的。「過去」的本質是獨立的,和現在完全分離的。我們只是偶然受到「過去」當中的一小部分影響而已。只是我們用解釋學或是系譜學的觀點看過去時,把「對我們有影響的過去」的意義放大了而已。結果我們用解釋學或是系譜學觀點所建立的特殊的「過去」,反而讓我們無法認清真實的「過去」。

要探索真正的過去,就要用【考古學】的觀點。

永井均在短文中提到的考古學觀點的「過去」,指的是我們不相信、我們的記憶和歷史中不存在的「過去」,而且這種「過去」本質上對我們幾乎沒有影響。

用《青鳥》的故事來說明的話,小兄妹家中的鳥到底是不是青鳥,小兄妹過去的生活是否真的幸福,其實都是《青鳥》的故事開始後才發展出來的情節。小兄妹和故事讀者的視線都集中在「鳥」和「幸福」這兩個問題上。

過去的鳥到底是什麼顏色呢?
過去小兄妹到底是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

用考古學的觀點來看的話,過去的鳥其實沒有顏色,過去的小兄妹也沒有幸福與否的問題。「沒有顏色」並不代表鳥是透明的,而是小兄妹過去可能從來沒有想過鳥的顏色,所以「鳥的顏色」的概念本來並不存在。至於「沒有幸福與否的問題」的意思則是小兄妹以前可能根本沒有特別想過自己是否幸福。這才是比較接近真實的「過去」。一切的變化其實都是在「青鳥」這個偶發事件後才產生的。當讀者和小兄妹得知青鳥的意義的一瞬間,所有的目光全部都集中在青鳥的意義上,所有的觀點都是以青鳥為中心發展出來的。結果大家完全忘記「青鳥」其實只是一個偶發事件而已。小兄妹在知道青鳥之前的人生,其實由其他無限多種的因果關係構成。小兄妹過去的人生,也只是整個「過去」世界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可能是非常偶然、非常特殊的一小部分。小兄妹的特殊的過去不能代表「普遍的過去」。

這裡提到的「偶發」「偶然」「特殊」是怎麼回事呢?

簡單地說,「青鳥」和小兄妹的過去不是歷史的全部,「青鳥」和小兄妹的過去也不是歷史的中心。這個世界有無數的事情在發生中,每件事都有各自的意義,每件事都有各自的偶然性,每件事都有各自的特殊性。青鳥和小兄妹只是無數種偶然特殊的事件當中的一種而已。這種個別事件當然不能代表「普遍的過去」。

同樣地,我們在歷史課本中看到的歷史也不是普遍的歷史。因為歷史課本的內容過度集中在過去掌權者身上。其實掌權者只是無數歷史人物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的人都沒有出現在歷史課本中。這些歷史課本沒有提到的人當然也是歷史的一部分。掌權者的人生和其他過去大多數的人的人生相比,掌權者的人生一點都不具普遍性,而且異常特殊。內容過度集中在過去掌權者的歷史課本中的歷史,當然不是普遍性的歷史。

以前我在日本漫畫或卡通裡看到一些日本神話的設定要素,覺得非常有趣。不過到了日本後,和日本人聊天,聊到日本古代神話時,才發現根本聊不下去。因為日本神話、傳說對日本大眾而言其實是非常偏門的話題。其實日本漫畫或卡通裡的神話要素也非常膚淺,就只是借用神話裡的名稱而已。這種感覺就像是借用三國時代或是日本戰國時代的人名創作出來的美少女動漫畫一樣,就只是借用幾個要素而已,創作者就算不知道原著內容也不會影響到創作。戰後日本的歷史教育的本質是捨棄所有神話傳說的部分,一切從考古學的視野出發。簡單地說,就是不再用解釋學的歷史來教育大眾。學校教育不會教學生的神話,也沒有時間教這種東西(因為一般科目的上課時間都不夠用了)。所以一般日本大眾沒什麼機會去理解日本古代神話與傳說。

這裡要注意的是,日本的歷史教育雖然是從考古學出發,但是教科書其實還是解釋學。這是因為考古學觀點本身無法構成結論。在考古學的視野中,歷史有無限多種可能性,這種無限多的可能性就是【普遍性的觀點】。當考古學的思考整理成結論時,普遍性就會收束成另一種「新的解釋學結果」。儘管最後的結果是解釋學,但是教育的本質是從考古學出發,所以解釋學結果隨時可能被更新的解釋學結果取代,這種觀察視野多少可以讓學生在不自覺當中建立起考古學式的人文觀。

相較之下,目前華人的歷史教育從出發點就一直停留在非常原始的解釋學觀點。而且這種解釋學的觀點不容其他觀點挑戰,是「不容懷疑」的觀點。這個結果就是華人大眾的人文觀一直停留在非常原始的解釋學世界中。所以華人大眾還沒有接觸到異文化、還沒理解現代世界的運作原理時,就先用自己的解釋學信仰下了結論。而且是「自古以來」「不容懷疑」的結論。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即使華人世界政治民主化,歷史人文教育也不見得能脫離狹隘的解釋學觀點。

如果把華人世界的歷史人文教育從解釋學觀點切換成考古學觀點的話,恐怕會傷害到很多人。因為很多過去解釋學觀點中大家理所當然深信不疑的真理,在考古學觀點的檢視下可能根本是虛構的。面對這種事非常殘酷。當然,過去用解釋學觀點寫歷史教科書的人也可能會被追究責任。所以過去華人世界的權力機器製造出來的解釋學思維會成為華人自己非常難處理的包袱,也會成為華人大眾理解異文化、理解世界的障礙。

永井均的解釋學、系譜學、考古學都是哲學的觀念。〈解釈学・系譜学・考古学〉這篇短文,就算沒有任何哲學基礎,只要能用心思考,也一樣可以看得懂。永井均的這篇短文還成為2002年東京大學入學考試國語科閱讀測驗的試題。雖然這篇文章不用哲學基礎也能看得懂,但是說實在,不太好讀。因為邏輯有點複雜,而且寓意非常深。這裡提到的內容只是永井均文章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也就是因為邏輯複雜、寓意深,所以可以測得出考生的程度。當然,看得懂這篇短文的考生,在作答完的同時,對歷史或是過去的人文思考能力會更上一層樓。至於2002年之後想要挑戰東京大學的日本的高校生在練習考古題時,當然也有機會透過這篇短文建立人文思考能力。

其實,不只是日本人的大學入學考試,外國人考的日本語能力試驗、日本留學試驗的日文閱讀測驗也常常會節錄一些有趣的文章。這種做法可以讓考生在考試的過程中學到東西。不過日本語能力試驗和日本留學試驗會顧慮到考生的語言能力,所以選用的文章可能會比較短、比較簡單一點。永井均的〈解釈学・系譜学・考古学〉由於邏輯複雜、內容環環相扣,也不容易節錄,所以設計成外國人用的考題的機會恐怕不高。

從永井均的文章的文脈來看,這個網站中的文章當然全部都是解釋學觀點的文章。個人在寫文章的主題通常是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出發點則是懷疑自己,所以思考方式其實比較接近系譜學觀點,至於在思考人的問題時,則偶爾會帶入一點考古學的觀點分析。不過當系譜學或是考古學的觀點整理成文章時,文章只會成為另一個新的解釋學的結果而已。為了避免自己的思維落到解釋學的境地,我能做的就是繼續懷疑自己的認知,設法找出過去自己沒有看到的事實。當然,自己以前所寫的文章也會成為我的懷疑對象之一,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文章中一定有很多不成熟、不正確的地方。我過去寫的文章頂多只能代表我在那個時間點上的學到的知識而已。對我而言,文章只是那個時間點上的小記錄,並不是最終的結論。

台湾の花輪

このブログも、新装開店したばかりなので、きょうは花輪の話題にするね。

台湾にももちろん花輪というのがあるよ。
お店が開店するときにこういうのを飾ったりするみたいだ。
 
台湾の花輪は生花ではなくて造花でつくられたもので、
関係者などからプレゼントされるものらしい。
大きさは、日本のものより随分小振りな気がする。

よくよく見ると、これらの花輪はそれ以外の用途にも使われている気がするんだけど――
今回は開店の話で終わりたいので、これでいいかな。

それから、花輪のほか、赤いつるしものを飾るというのもあるよ。
これは彩球というもので、パイナップルみたいな形になっているんだけど、
それは、パイナップルの台湾語の音と商売繁盛をかけているからみたいだよ。

梅與櫻網站轉移感想

2012年11月1日,梅與櫻網站從gooブログ轉移到現在的新的網址。

我們本來預定10月初全部轉移完成,不過由於有很多事情要忙,所以網站一直沒有辦法完成。一直到11月1日晚上,把新網站調整到可以公開的狀態後,才總算鬆了一口氣。

由於gooブログ和中文的相容性並不佳,所以我們從以前就有轉移網站打算。我們曾經試用過很多種免費網誌系統,不過由於最後的結論還是gooブログ的操作介面最人性化,沒有多餘、華而不實的設計,對我們而言是非常有效率的作業環境,所以我們一直將就使用gooブログ。

不過到了2012年5月左右,gooブログ更動了部分設定,造成我們網站裡面的中文留言中的部分文字變成「&#XXXXX;」的亂碼。在2012年5月之前,部分中文留言的確會有一點亂碼的問題,不過頂多就一兩個字而已,而且多半是語尾助詞,所以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不過2012年5月之後,「&#XXXXX;」的問題層面擴張到中文的核心文字,不知情的中文留言者在留言之後,再回顧自己的留言時,恐怕會覺得非常錯愕。

由於亂碼問題嚴重影響到瀏覽環境的舒適度,因此我們不得不將網站轉移。

2012年5月當時,梅與櫻總共有一千四百多篇文章、兩千八百多篇留言,以及三千件以上的圖片。要完全轉移、重新整合這些資料是個大工程。另外,為了讓瀏覽網站的人不要有太大的負擔,把舊網站的外觀樣式重現在新網站也要花不少時間。

由於轉移網站要花很多時間進行前置作業,因此真正開始動工時已經是9月初,這時候網站文章已經增加到1511篇,留言和圖片當然也都增加了。

轉移網站時最大的工程就是亂碼修正。網站的全文備份檔中,總共有18560個「&#XXXXX;」亂碼(總計604種)。處理這種亂碼其實還好,因為有規則可循,寫個不到三十行的小程式,花不了幾分鐘,18560個亂碼就可以全部修正完畢。真正最大的難關是有些亂碼不是「&#XXXXX;」這樣的形式,而是以「問號」的形態出現。這種亂碼只能靠人力慢慢校對修正。我們估計這種亂碼超過一千個,而且這一千多個亂碼全部出現在中文留言裡。

用人力慢慢修正這些亂碼非常花時間。當然,那些用惡毒的言詞攻擊我們的留言當中的亂碼,我們也一一校對修正,讓這些留言保持本來應有的樣子。我們在修正這種留言中的亂碼時,心情當然非常不好。

除了修正亂碼以外,整理圖片及連結當然也要花時間,只是這些資料有規則可循,可以自動化作業。

這兩個月間,除了用空閒時間重整網站以外,還有很多非日常的特別事務要忙,所以吸收新知識的時間變得非常少,現在網站已經轉移完成,終於有比較多的時間來充實自己了。

其實個人對目前新網站的外觀樣式以及操作管理介面仍然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個人還是覺得gooブログ的介面最好。不過由於gooブログ和中文的相容性惡化,所以不得不捨棄gooブログ系統。現在的新網站應該不會再出現中文文字亂碼的問題,而過去部分中文文章的標題的設定也可以不必再遷就文字亂碼而拐彎抹角。

新網站在設計上並沒有考慮傳統手機及智慧型手機的瀏覽環境,一方面是使用傳統手機來瀏覽我們網站的人本來就不多,另一方面則是智慧型手機在瀏覽電腦網頁的適應力夠強,所以我們沒有在這方面花時間。我們在製作網站時,也放棄顧慮IE6的介面,因為我們真的沒有時間及餘力為IE6特別設計介面。如果用IE6瀏覽我們的網站的話,網站的樣子可能會變得非常奇怪。

目前新網站有幾個地方做了調整:

一、過去留言中可能涉及隱私的部分全部抹消。過去留言系統中的【タイトル】欄位,這個欄位本來是用來填寫留言的主旨。不過有些不諳日文的網友誤填了自己的e-mail。由於行為可能會造成個人隱私保全上的問題,因此我們把這種誤填的e-mail全數抹消。另一方面,過去曾經有網友在留言時用了「疑似」真實姓名,由於這也可能造成個人隱私保全上的問題,因此原則上這些「疑似」真實姓名的部分也全部變更。不過如果我們發現留言者的「疑似」真實姓名和該留言者平時在網路上活動時用的名稱一致時,我們則暫不更動。

二、一般文章和文章分類目錄完全分離,文章分類目錄轉到另外的空間。

三、「リンク集」廢止。關於這一點,我們要向過去「リンク集」當中的友站的營運者說聲抱歉。在網路服務不發達的時代中,「リンク集」是用來強化個人網站周邊相關資訊的手段。不過現在一般人使用網路的習慣已經變了很多,過去的確也沒什麼人去點閱我們網站中的「リンク集」,因此「リンク集」本身並沒有發揮任何功能,所以我們決定廢止。

四、「梅與櫻寫真」廢止。可能有部分網友會對這個項目感興趣,因為看照片以及照片解說也是一種體驗異文化的方式。不過由於展示介面設計不易,再加上我們在寫文章之餘,沒有太多時間去更新照片及解說,所以這個項目也廢止。

五、中文文章下方的關鍵字簽名檔全數刪除。梅與櫻網站的標題和副標題是用日文漢字構成,為了讓搜尋引擎可以抓得到網站的中文名稱,所以過去梅與櫻的中文文章最後都會加一段關鍵字簽名檔。不過現在基於瀏覽介面舒適性的考量,中文文章之下不再加這種關鍵字簽名檔。這個結果是今後如果有人在網路上搜尋「梅與櫻 ―日本台灣年輕人的事情―」這個中文字串時,搜尋結果可能不會連到這裡,而是連到舊網站,或是過去一些熱心的網友幫我們舊網站宣傳的文章中。說實在,這個調整當然不利於新網站發展,不過為了讓頁面乾淨一點,讓瀏覽環境舒適一點,我們不打算再加關鍵字簽名檔。

六、部分中文文章當中的著作權聲明全數刪除。我們過去曾經在90篇中文文章當中加入過著作權聲明來防止文章或是圖片遭到盜用。基於瀏覽介面舒適性的考量,我們今後也不打算在中文文章中加入這種著作權聲明。其實這個調整對網站著作權的保全非常不利,我們當然非常擔心移走所有著作權聲明後,又會發生文章遭到盜用的問題。不過為了讓頁面乾淨一點,讓瀏覽環境舒適一點,我們不打算再加著作權聲明。關於這方面的理念,可以參考網站標題下方黑色選單中的「關於著作權」這篇文章。

除了著作權的理念以外,網站標題下方黑色選單還設了「關於本站」「網站作者」「關於留言」等頁面,網友們可以透過這些頁面中的資訊理解這個網站。

其餘一些細部的調整就不贅述了。

網站在轉移後,最大的課題就是一切要從零做起。這種感覺就像是調職、換工作時,又要在新環境當一次菜鳥一樣。新網站雖然完全繼承了舊網站的資訊,但是無法繼承舊網站過去從google得到的積分。對google而言,這裡是個沒有任何實績的新網站,這個問題在網站轉移之前就已經預見了。失去舊有的積分多少會有一點失落感,不過換個角度思考,我們營運網站的目的本來就不是為了求google的積分,而是為了自我學習。事實上,這種虛擬積分也沒有改變我們的人生,我們反而覺得這七年間學到的東西對自己的做人做事的態度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有明顯的影響。

由於目前舊網站的能見度比較高,因此我們會把舊網站保留幾個月,當作新網站的入口。梅與櫻網站現在已經營運了七年多了,如果我們沒有發生任何意外的話,我們打算至少營運到滿十年。那麼,滿十年之後該怎麼辦呢?到時候就看當時的狀況再進行打算。

現在時代變化非常快,幾年後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根本不可能預測。我們能做的就是把眼前該做的事做好,努力把網站維持下去,如此而已。

最後,謝謝各位網友們光臨梅與櫻網站。

移転のごあいさつ

これまでgooブログでブログを続けてきたんだけど、ブログを移転することにしました。
こういう展開に驚いた人もいるのかな……

gooブログの仕様の変更により、中国語入力環境が劇的に悪化したことが理由です。
こちらでは中国語についてのバリアはなく、安心して投稿もコメントもできるかな。

今回のブログ移転のやり方は――
gooブログに投稿されているトピック全部(本文のタグによる装飾、絵文字、写真を含む)、コメント全部を抽出、
移転するプロセスで、コメントに書かれた、例えばリンク切れになっているホームページとか個人のメールアドレスなどを、こちらのおせっかいな感覚で適宜削除、
それらデータすべてをこのブログに流し込んだ――というものです。

大体想像つくかもしれないけれど、
これまでつくり出したコンテンツは1500件以上あるため、
もちろん、これら移転プロセスでおかしなことが発生しているかもしれない。

だから、何か問題点がある時は、遠慮なく、ここがおかしいと教えてね。
ちなみに、こちらのコンテンツがおかしいときは、オリジナルであるgooブログのものを見てね。
そういうふうにgooブログも活用していくので、しばらくgooブログのデータ自体はそのまま残していくつもりです。(でも、「梅與櫻寫真」はなくなっちゃうと思うけど)

いずれにしても、基本的にはこれまでと変わらないやり方で続けていくので、
興味があったら、のぞきに来てください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