さよならを表現する

台湾人と会って、別れるときにどう言うかなんて、
多分こんなの、このブログで紹介せずともわかることだろうと思うけど、
一般的には「再見」(zai4jian4)だよね。
これとは別に、親しい人に言う言葉としては「拜拜」もあるよ。
「拜拜」は声調としてはbai4bai4だろうけど、日本人と同じ感覚で発音される。
フォーマルではないイメージでは日本語と同じだろうけど、
日本語のバイバイよりも幅広く使える気がする。

もちろん、「再見」「拜拜」ではないやり方もあるよ。
例えば、「我回家了」「我回去了」「我先走了」とか言って手を振れば、
それだけでお別れのあいさつになるわけで、
その後さらに「再見」と言うまでもないみたいね。

あるいは、時間+「見」という言葉を中国語の授業とかで講師は使わないだろうか。
これはいろいろバリエーションをつくれて、
「明天見」「後天見」「下週見」「下個月見」「明年見」などなど、挙げていくと切りがない。
授業ではきっと「再」を省略して説明するんだろうけど、
実は「下個月再見」「明年再見」というふうに、実際には入れても構わない。

ここまで書いておいてだけど――
「さよなら」という音自体は台湾でも有名で、この音でも通じる。
これは台湾語に「さよなら」があるということもあるけど、
台湾で有名な「莎喲娜拉.再見」という小説の影響もあるかな。
この小説に出てくる日本人は売春目当てで台湾に来ているという設定なので、このブログを見ている人が読むような内容かはよくわからない。
いずれにしても、「さよなら」の漢字の当て字は幾つか候補があるんだけど、
この小説の影響で、「莎喲娜拉」という当て方はよく知られるようになっているよ。

台湾にある日本語からの外来語」「さよなら (再見)」(中国語)も見てね。

日本的河童(3)

日本的河童傳說主要是由古代村落附近的水邊發生的不熟悉的怪現象,加上村民在水邊看到不熟悉的野生動物,以及一些來自大陸的水神、水妖傳說的聯想所構成。古時候日本人之所以把河童定位成妖怪而非野生動物,主要是因為河童和怪現象有關,而且河童有類似人的特質,懂得人類的語言。

在日本的傳說中,河童會把在水邊活動人以及家畜 (特別是馬) 拖下水。把人或是馬拖下水的目的是為了拿「しりこだま」。しりこだま,指的是位於肛門裡的一種球狀的東西,是古時候科學不發達時的想像的東西。這種東西可以解釋成元神,當人或是動物的しりこだま被河童拿掉的話,就會虛脫。也有些傳說指出,河童拔掉しりこだま後,會開始吃內臟。其實這一類傳說可能是源自古時候的人或是動物因為不慎溺水死亡,肛門括約肌因為死後變化而鬆開,內臟可能是被其他動物吃掉。由於古時候的人由於沒有現代的科學知識,所以就把這種異常現象解釋成河童抽走了しりこだま,或是吃了內臟。

由於有這種河童抽取しりこだま的傳說,因此日本也發展出了河童會在人如廁時摸人的屁股的傳說。

這一類傳說再發展下去,就是河童的手被切斷的傳說。有些傳說是人在如廁時河童伸手摸屁股,被摸的人一氣之下,可能自己拿出刀子或是找人拿刀子把廁所裡的「怪手」砍斷。也有些傳說是河童想把馬匹拖下水,馬匹在掙扎時被馬匹的主人發現,於是馬匹的主人就把河童的手打斷。

河童的手被人切斷了之後,就向人類求情,想要回自己的手。在這種傳說的設定中,河童擁有功效非常強的傷藥,而河童的手斷了之後,仍然可以自由活動,只要在幾天之內把手接回身體,然後塗上河童的傷藥,就可以完全回復。在這種傳說中,人類會要求河童今後不要再惡作劇,河童答應之後,人就原諒河童,把切下來的手還給河童。河童為了感謝人,就定期送魚給人 (河童是捕魚高手)。也有些傳說是河童把傷藥的配方送給人,而得到這個配方的人就靠河童的傷藥行醫助人。

由於有這種河童藥的傳說,因此以前日本有許多私人的祖傳藥會打著河童藥的名號販賣。不過後來日本制定了藥事法之後,不符合日本藥局方的規格的祖傳藥全部都不得以藥品的名義販賣,這種賣河童藥的文化也就消失了。

1965年,日本漫畫家水木しげる在貸本漫畫《忍法秘話》中也畫了一部有關河童藥的短篇作品〈ろくでなし〉。這部短篇作品的設定是河童頭上的盤子可以製成傷藥,故事的主角就是採集河童的盤子的人。這部短篇漫畫中的河童是一種非常善良生物,如果看到有人溺水,就會去救人。救了人之後還會熱情地招待人。然而,河童頭上的盤子的採集方法是用酒把河童灌醉,等河童醉倒之後,用刀子把河童頭上的盤子割下來。這個結果就是會要了河童的命。這部短篇漫畫就是在描述主角在人情和工作之間的矛盾與掙扎。

水木しげる本身是靠妖怪漫畫走紅,現代日本人對妖怪的形態認知多少有受到水木しげる的漫畫的影響。〈ろくでなし〉這部短篇漫畫中的河童非常善良、有人情味,可以和人溝通,這個設定繼承了水木しげる的另一部漫畫《河童の三平》的河童性格。至於河童頭上的盤子可以製成傷藥的設定則是故事的原創設定,不過這種設定的背景是受了民俗傳說中的河童藥的影響。除了河童藥以外,水木しげる把河童描述成一種笨拙的失敗者:救了溺水的人,而且還請對方吃飯,結果自己全家被灌醉,頭上的盤子被割去當藥材,當然命也沒了。

在日本傳統的民俗傳說中,河童雖然有把人畜拖入河中的恐怖的一面,但是也有不少關於河童笨拙失敗的傳說。例如河童在陸上和人比相撲,河童一行禮,頭上盤中的水就潑了出來,結果力量變小,相撲輸給人。又例如上述的河童在廁所惡作劇不成功,結果被人砍斷手,又或是想把馬拖到河裡不成功,結果被人打斷手的傳說,也是一種典型的笨拙失敗的例子。水木しげる把河童描述成一種笨拙的失敗者,其實多少也呼應了民俗傳說中的河童笨拙失敗的部分。

雖然水木しげる在〈ろくでなし〉這部短篇漫畫中把河童塑造成笨拙而且失敗的形象,不過這種表現手法並不是在批判河童,而是在批判為了錢而失去人性的狡詐的人類。〈ろくでなし〉中的主角其實也是一個笨拙的失敗者,因為有良心,無法欺騙河童,所以採不到河童的盤子,結果被藥店開除,回到家後又被妻子數落。在這部短篇作品中,主角表面上一無是處,不過看清人世一切的養生所的醫生卻給他最健全的評價。至於主角的妻子、藥店老闆,以及騙殺河童的藥店員工這些金錢奴隸就顯得非常醜陋難看。

水木しげる的〈ろくでなし〉就某種意義而言算是繼承了芥川龍之介的小說《河童》,以河童為寓言題材批判現代社會的作品。

台湾の嘉義で北回帰線の記念オブジェを見る

写真も古くなってきたんだけど――
嘉義にある北回帰線公園まで行ってきたので、紹介してみるね。

ここの自慢は、世界で初めて北回帰線の記念碑を建てたということみたいなので、
今回はこれを紹介するよ。

公園内の目ぼしいものとして、塔のような記念碑と展望台があるから、多分観光客はこれを写真におさめるよね。
 

こう見ると、この大きな塔が記念碑かなと思うよね。
確かにそうだけど、
よくよく見ると、その横に何やら記念碑がたくさんあるんだよね。
一代目、二代目、三代目、四代目のレプリカが並んでいて、
この大きい記念碑は五代目の記念碑ということみたい。

そして、記念碑とともに展望台があるのかなと思いきや、
確かにこれは展望台や展示館ではあるんだけど、
よくよく見たら、この建物が六代目記念碑という位置づけらしい。

こういう解説は園内の沿革という石に刻まれていて、それによると――
記念碑自体は1908年に一代目をつくったけど、1917年に壊れ、
1921年に二代目完成。その後1923年の皇太子行啓をきっかけに、
1926年に三代目完成。
その後の四代目の経緯は謎だけど、1941年の地震で壊れ、
1968年に五代目完成。
1995年に太陽館も建て、五代目と合わせて記念碑とする
――みたいな感じらしい。

多分、この場所での楽しい観光とは、この六種類の記念碑を見て、
その記念碑の変遷から歴史に思いをはせるということなのかもしれない。

ちなみに、私はわかりやすいように「記念碑」と書いているけど、
台湾現地では「標誌」なので、何かシンボルとして象徴するものということであって、記念碑とは若干ニュアンスは違うのかもしれない。
ついでに、「「記念」と「紀念」」も見てね。

日本的警察(7)

曾經去過日本,而且利用過成田機場的人,會發現成田機場內有很多警察在巡邏。如果拿日本的其他國際機場或是地方機場來比較的話,會發現成田機場的警察特別多,氣氛非常不一樣。其實成田機場的這些警察多半都是「機動隊」的警察。

什麼是「機動隊」呢?

簡單地說就是可以自由調度運用的警察部隊。

如果用台灣的警察來譬喻的話,日本的警察的機動隊的性質有點類似台灣保安警察部隊。

一般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警察不外乎是交番的警察或是交通警察,這些警察的工作地點是各自【警察署】的轄區內,任務就是負責警察署轄區的公共安全秩序。各個警察署的交番的警察和交通警察有一定的人數,這是一般狀況下的警力配置。如果轄區內有特別的狀況時,這種一般編制的警力就可能不足。

例如轄區內如果舉行花火大會或是一些大型慶祝活動時,就需要很多警力來維持秩序以及疏導交通,然而如果把轄區內的各個的交番執勤員警或是交通警察調到活動現場支援的話,轄區的其他地方的治安就會出現漏洞。機動隊就是專門支援這種特例狀況下的警力編制。當某個地方要舉辦大型慶祝活動時,機動隊就會來這個地方支援,這樣轄區的警力就不會空洞化。下次別的轄區舉行特別活動時,機動隊就會到那個轄區支援。

日本的警察機動隊是由管區警察局或是都道府縣警察本部管轄。

管區警察機動隊的執勤範圍是好幾個縣,都道府縣警察機動隊則是在自己所屬的都道府縣執勤。

機動隊除了支援大型慶祝活動以外,某些警察署如果臨時需要人力來協助辦案的話,也可以請機動隊來支援。舉例來說,日本有些小的警察署的刑事課編制可能只有五個人,如果當地發生了刑事案件,而案件的證物可能掉在一條河裡或是一座山裡,只靠刑事課的警力的話,可能永遠都找不到證物,這樣會嚴重影響到警察署的正常業務。在這種狀況下就可以找機動隊出來支援。因為機動隊的人手多,所以可以進行地毯式搜索。

除了上述的支援地區大型活動警備,或是支援刑事搜查以外,日本國會附近常常有社運團體、勞工組織、右翼團體的政治活動,只要有這些活動,機動隊也會到場支援、維持秩序。如果情勢緊張的話,機動隊員會穿上護具、拿起盾牌戒備。

  
日本國會附近的機動隊車輛。左圖為警視廳第一機動隊現場指揮官車,中央為警視廳第七機動隊現場指揮官車。右圖為警視廳第五機動隊的遊擊車及大型輸送車。

日本在舉行重要的國際會議時,全日本各地的機動隊也會集結到舉行會議的城市。例如2010年日本APEC在橫濱市舉行,當時全日本各地的警察機動隊就到橫濱支援,確保都市安全,結果這些來自日本各地的警察以及警用裝備意外成為APEC期間橫濱市的觀光焦點之一。

東日本大震災發生之後,日本全國各地的機動隊又在東北受災區大集結了一次。由於災區沒有電、沒有路燈,而且交通號誌多被海嘯沖毀,因此需要大量人力來維持秩序。機動隊就是在當地警力不足的特殊情況下提供及時支援的警察組織。

 
支援日本東北災區的機動隊。九州管區機動隊宮崎第一小隊大型輸送車。左邊的照片攝於岩手縣宮古市。右邊的照片攝於岩手縣山田町。兩張照片中的大型輸送車其實是同一輛。本人在東北旅行時,正好和這組機動隊警員在同一個地方投宿,隔天到山田町取材時,非常巧地又遇到這組機動隊。

 
支援日本東北災區的機動隊。左邊的照片可能是九州管區機動隊的另一個部隊大型輸送車。右邊照片的大型輸送車也可能是來自西日本。


千葉縣警察成田國際空港警備隊。曾經在日本利用過成田機場的人會發現警察特別多,這是因為當初機場興建及啟用時,發生過多次大規模的民眾激烈抗爭事件,而且抗爭過程中還發生過非常悲慘的死亡事件。由於有這個歷史背景,因此成田機場的警備規格遠高於日本的其他機場。一般觀光客頂多是在機場大廳或是地下的電車站附近看到警察,這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已,其實機場外有更多警察在巡邏戒備。這些警察是由日本各地的機動隊員借調編成的成田國際空港警備隊。成田國際空港警備隊的規模和管區級的警察機動隊相當。

雖然現在的成田機場其實不太可能再發生以前那麼大規模的激烈抗爭事件,不過這些警察還是非常注意自己的執勤態度。從這些機動隊員警的一舉一動中可以看出他們非常謹慎,因為機場是國家的門面。相較之下,個人在桃園機場多次看到警察在執勤時間斜靠著櫃檯和同事大聊私事,聊得非常忘我,而且就在旅客集結的地方。兩個機場的公務員執勤態度真是非常鮮烈的對比。

目前日本地方警察機動隊當中,規模最大的是警視廳的機動隊,包括九個機動隊和一個特車隊。其次是千葉縣警察和大阪府警察的機動隊,各有三隊。千葉是日本首都的門戶,大阪則是西日本的最大都市。這些機動隊除了在特殊狀況提供警力支援以外,也有能力處理山難、水難、暴動等事件。不過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機動隊員都有能力處理山難、水難這些需要高度專業的事件。體能平庸,完全沒有救難知識的警察編入機動隊後,也不會變成救難專家。機動隊之所以能處理山難及水難事件,純粹只是日本的警察行政把能處理這些事件的部隊編到機動隊而已。由於機動隊的訓練時間比其他編制的警察多,所以可以確保救難技術的熟練度。至於機動隊編制較小的其他地方警察在特殊狀況發生時,會另外成立臨時編組的機動隊。

另外,日本的警察在柔道界和劍道界的勢力非常大,這是因為機動隊裡有很多有柔道和劍道的專家。日本的警察學校的學生一定要修柔道或劍道其中一種。不過這並不代表在警察受訓之後,就會變成柔道或劍道高手。在警察學校才開始接觸柔道或劍道的人,任官後如果分發到機動隊,也不會變成柔道或是劍道高手。機動隊的柔道和劍道的專家多半是在學生時代時代就已經在柔道或劍道方面有一定的實績的人。這些人如果想繼續在柔道或劍道方面方面深造,就可能去考公務員,然後當警察。這些人成為警察後,就會被分發機動隊中。而機動隊本身有提供這些人練習柔道或是劍道的環境。

近幾年日本的柔道強化選手雖然多不是警察體系的人,不過如果去檢視全日本柔道選手權大會的出場者資歷的話,還是可以看到不少警察選手。至於全日本劍道選手權大會的選手大多都是警察體系。這些警察選手幾乎都是機動隊員。

對日本警察而言,機動隊其實只是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過程而已,由於機動隊多半是執行要體力的任務,因此機動隊的成員主要是徵調年輕的警察來擔任。這些人在機動隊待個兩三年左右,又會調回原來的轄區工作。另一方面,由於機動隊在沒有特殊任務時,上班時間比其他警察部署規律,因此比較有上進心的警員會在分發到機動隊的期間進修或是準備升等考試。


警視廳第一機動隊出入口。在皇居慢跑時,跑到皇居北端,通過竹橋後,向右手邊的馬路對面一看,就可以看到警視廳第一機動隊的出入口。這個出入口非常不顯眼,不過出入口的幹線道路路面上有「緊急車出入口」的文字標識。以前皇居還沒成為大眾慢跑聖地時,在這裡跑步的多半是一些學生、慢跑社團,以及警察。警察之所以會在這裡跑步,是因為第一機動隊的基地就在這裡。

台湾ファストフードのストローサービス

台湾のファストフードに行って、日本と違うことの一つに
ストローを自分で取るということがあるよ。
これまでうまく写真が撮れなかったけど、さすがに空港の店舗では写真が撮れたので、紹介するね。
 
これは箱の下の部分から取るんだよ。

飲み物を注文したら、自分の好きなだけストローを取ればいいんだけど――
これは、普通の人はストローを使わないという前提でのサービスなのか、
1人で複数使うということが前提のサービスなのか、
あるいは、1つの飲み物を複数人でシェアしてもいいという暗黙の了解があるのかな。

日本と同じようにストローをくれる店もあると思うけど、
いずれにしても、
注文後に渡される商品の中にストローがなかったら、店員に聞く前に、
カウンターのところにストローを取る場所があるかどうかを見て、
ストローを取るのを忘れないでね。

ファストフードのコンテンツを書きにくいせいもあって書いていないけど、過去には「台湾マクドナルドの骨つきフライドチキン」とか「台湾のファストフード店」をつくったことがあるので、見てね。

日本的河童(2)

一般日本人看到「河童」這兩個字時會聯想到出沒在水邊、頭上有盤子、背上有殼的妖怪。其實「河童」是現代資訊發達之後才普及的詞彙,在「河童」這個詞彙大眾化之前,日本每個地方對這種妖怪的稱呼都不一樣。

古時候的日本人多半是透過村中的長輩的口耳相傳來理解河童這種妖怪。口耳相傳的特性就是只用聲音及聽覺來交換資訊,這個過程並不需要文字與視覺,因此不會用到「河」與「童」這兩個文字。「河童」其實是後世研究博物學的人在記錄這些傳說時所產生的文字名稱,而且不是唯一的名稱。

現代日文中的「河童」這個文字名稱如果換成聲音語言的話,就是「カッパ」。現在的日本人都聽得懂「カッパ」,不過古時候「カッパ」是關東和東北一帶的方言。就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古代日本的文化中心是在西日本,因此關東和東方地方的方言其實是屬於邊垂地帶的偏門語言。

其他地方如青森一帶則有人把河童稱作「ミズチ」、長野和愛知地方則是「カワランベ」、佐渡及能登半島則是「カワウソ」(水獺)、關西一帶則是「ガタロウ」(河太郎) 或是「カワタロウ」(川太郎)、瀨戶內海一帶則是「エンコウ」(猿猴)、大分一帶則是「ドチ」(意思是鱉)、佐賀及宮崎則是「ヒョウスベ」、熊本和鹿兒島地方則是「カワワラワ」。

從這些名稱可以發現,以前日本的部分地區的人的眼中的河童,和水獺、猴子、鱉有關。青森的「ミズチ」則是源自古代和語中的水怪 (蛟)。關東及東北一帶的「カッパ」、長野和愛知的「カワランベ」、熊本和鹿兒島地方則是「カワワラワ」,這些音都是「カワ」(意思是河、川) 及「ワッパ」「ワラベ」「ワラワ」(意思是小孩、小鬼) 的組合變形,從這裡多少可以看出近代博物學者用「河童」這兩個字來記錄這種妖怪的原因。關西的川太郎及河太郎意思也就是出沒在河邊的小妖怪,雖然表現方法不同,但是和關東的河童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另外一個比較特別的就是佐賀及宮崎一帶的「ヒョウスベ」,「ヒョウスベ」如果要寫成漢字的話,可以寫作「兵主部」。「兵主部」這個詞看起來有點像是古代的官職名稱。有些傳說指出「兵主部」是源自於兵主神的信仰,有些傳說則是把「兵主部」和古時候的人名連結起來。也有傳說指出以前日本某個地方曾經發生大量河童危害人類的事件,結果當時的兵主大輔島田丸把河童收服,於是河童就得到了「兵主部」的名稱。意思就是兵部大輔的手下。不過這些傳說多半都是後世穿鑿附會的成分較重。妖怪是源於自然界中的怪現象,「ヒョウスベ」其實很有可能只是古時候的人在河邊聽到不熟悉的動物叫聲 (ヒョー),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中,當時的人只能把結果歸結為妖怪,於是就把發出怪聲的河妖取綽號叫作「ヒョウスベ」。

事實上,古時候日本各個地方的人所發現的河童、川太郎、兵主部、或是水妖、或是類似水獺、猴子、鱉的妖怪其實不見得是同一種東西。這些東西的共通點就是都是在水邊發生的現象,這些現象讓古代人認為水邊會出現體型像小孩子一樣的水妖。所以關東及東北地方會出現「河童」這種觀念,而關西則有「川太郎」的觀念。

除了上述的各地方言以外,江戶時代關於河童的文獻當中,還用過「水虎」這個詞。水虎其實是日本的博物學者在考證河童時,借用了中國的妖怪名稱。酈道元的《水經注》的卷二十八就提到水虎外觀,酈道元對水虎的外觀描述雖然有含糊不明確的部分,不過單從明確的部分來看的話,水虎像三四歲的小孩,身上有鱗片,喜歡坐在水邊。如果有人去逗弄水虎,水虎就會把這個人殺了。中國的水虎其實也是地方傳說,這種水虎傳說恐怕也是民眾在水邊發現了怪異現象,甚至出了人命,所以就把這種現象解釋成水虎殺人。從傳說的構造上來看,水虎和河童傳說的產生原因相同,只是兩邊的人對妖怪的外觀的描述不太一樣。這是因為口耳相傳的過程中會加入許多不明確的經驗。

事實上,日本各地的河童傳說也只和當地人的生活有關,所以這些傳說本來應該留在當地。這些傳說在發展過程中當然也會加入許多不明確的經驗,所以日本各地對河童外觀的描述其實也不太一樣。當通訊及傳播技術發達後,這些傳說就會開始外流,和別的地方的類似傳說混合同化。最後融合成單一而且普遍的觀念。這個結果就是「河童」(カッパ) 這個詞彙普遍化,成為日本的水邊的小妖怪的代名詞。

那麼為什麼是由「河童」這個詞彙出線呢?

「河童」這個詞彙之所以會普遍化,其中一個原因就是1927年芥川龍之介的小說《河童》。雖然芥川龍之介《河童》並不是真的在談河童的故事,不過這部作品用了「河童」這兩個字,而且還用在標題上。而且芥川龍之介還在副標題中請讀者把「河童」讀作Kappa。由於芥川龍之介是著名的小說家,因此《河童》這部作品等於是向全日本的讀書人宣傳:出沒在水邊、頭上有盤子的妖怪就是「河童」,而且「河童」讀作Kappa。這個結果就是關東方言的「河童」(カッパ) 在全日本普遍化。因此「河童」就成為水邊小妖怪的標準名稱。

有一部分的日本古代文獻當中把「河伯」來稱呼河童。這其實就像水虎這種稱呼一樣,都是日本人在研究河童時,借用了中國的文獻中的河神或是河妖的名稱。這個結果就是有些人認為河童的語源和能和河伯有關。事實上,這兩個詞在日語聲音的確有相似之處。不過由於「カッパ」本身是種方言,用這些方言的人不見得懂中國的河伯傳說。因此河伯與河童的關聯性恐怕只是河童這個詞彙大眾化之後產生的聯想而已。

台湾の小人國と東武ワールドスクウェア その2

前回のコンテンツをつくってから結構たってしまったね……
単に、続編をつくるのを忘れていただけだけど――ここでまた更新したい。

というのも、前回、「小人国のOPENちゃんテーマパーク化 その1」ということで、
世界の有名なミニチュアを見に行くのであれば、東武ワールドスクウェアに行くことをお勧めしたのだが、
どうしてそう思うかということをちょっと紹介してみるのもいいのかなと。

それは、ミニチュアを再現したといっても、どう再現するかでかなり個性が出てくるということなんだよね。
以下、左が小人国、右が東武ワールドスクウェアだよ。

イタリアのピサの斜塔と、ロシアの聖ワシリイ大聖堂だけど――
まあ、同じといえば同じだよね。ほとんど同じ。
    
ただ、構造物だけを再現するのか、そこに付随する地面まで再現するのかで差が出ている。

こういうのが極端に突出しているのは、ギリシャのアクロポリスの丘&パルテノン神殿だろうな。
    
――小人國の方は、ちょっとコメントしにくいできばえになっている。
つまり、東武ワールドスクウェアは周辺すべてをセットで撮影することで、
あたかも現地に行って撮影しているかのような臨場感を味わえるけど、
小人国というのは、そういうコンセプトではないということなんだよね。

自由の女神についても、小人国は構造物だけなので、陸地に建っている。
 
リバティー島までフェリーで行かないといけないのがポイントのはずなんだけど……

というところで、今回のトピックは終わりにしたいんだけど、
ついでに、小人國の自由の女神がでか過ぎるということも書いておくね。
小人国も東武ワールドスクウェアも、展示物の縮尺は25分の1でつくってあるということだけど、
小人国の展示を見ていると、ある意味でのおおらかさがあるんだなと思う。

最後に、あり得ないほどでかいストーンヘンジを紹介して、
このコンテンツは内容の割にすごく準備が大変なので、次回に続く。

日本的河童(1)

河童是日本非常有名的妖怪。

一般日本人對河童的印象是:在水邊出沒、頭頂上有個盤子、背上有個龜殼、四肢指間有蹼、身體呈綠色或是棕色等。事實上,這些特徵主要是大眾透過近代媒體看到藝術家憑想像力繪製的河童圖後所產生的印象。

河童頭上的「盤子」,嚴格來說應該是「類似盤子的構造」,也就是平淺的凹面構造。在一些河童的傳說中,河童頭上平淺的凹陷部分有水,這些水就是河童力量的泉源。在日本,許多地方都有河童喜歡到陸地上和人類比相撲的傳說。由於河童的力量是來自頭頂上凹陷部分的水,因此人類與河童相撲的策略就是向河童行禮,這樣一來,河童就會回禮。河童回禮時,頭上的水就會潑出來,這時候河童的力量就會變弱。這樣人就有機會贏過河童。當然,這是在陸地上的情況。如果在水中的話,河童就可以一直保有怪力,可以把牛馬這些大動物都拖下水。

看過日本漫畫或是卡通裡的河童造形的人可能比較沒有辦法想像河童頭頂上有凹陷的構造,因為現在的日本漫畫或是卡通裡面的河童的頭頂都非常圓,感覺起來就像是人把頭頂部的頭髮剃光一樣。其實,以前江戶時代的河童的畫當中,大部分河童的頭頂其實是凹的,頭頂不凹的河童其實是少數。不過就算看到這種頭頂凸起的河童圖的人,也不會覺得畫有問題,因為看圖的人可能會把「盤狀構造」解釋成「盤子罩在頭上」。

1951年時,日本的漫畫家清水崑在《小学生朝日新聞》上連載的四格漫畫《かっぱ川太郎》中,河童的頭部就是凸起的圓頂狀。清水崑之所以會把河童的頭部畫成凸起的圓頂狀,可能只是因為漫畫表現上的變形效果。然而當時看過清水崑的漫畫的小朋友多少會受到影響,認為河童的頭頂很圓。至於以妖怪漫畫聞名的水木しげる在1961年畫的漫畫作品《河童の三平》中的河童頭部則沒有凸起構造。不過1968年, NET把《河童の三平》拍成電視劇時,劇中的河童的頭部就變成凸起的圓頂狀。這可能和當時的製作成本及化妝技術有關 (圓頂的頭套比較容易製作),不過當時看過電視劇的人就會留下「河童頭頂是圓的」這樣的印象。之後1978年日本電視台在製作電視劇《西遊記》時,把沙悟淨塑造成頭頂沒有頭髮的河童,再一次讓日本大眾留下「河童頭頂是圓的」這樣的印象。這個結果就是之後日本的藝術家在設計河童造形時,會把河童的頭頂畫得圓圓的。

至於河童背上的龜殼,在江戶時代的河童畫中,河童背上的殼並沒有像一般龜類的角質鱗片,反而像鱉的殼。漫畫家清水崑及水木しげる筆下的河童背上的殼其實也沒有畫出鱗片。到了1974年,漫畫家小島功接替過世的清水崑,幫日本的製酒公司黃櫻繪製河童商標。小島功筆下的河童背上的殼,雖然沒有像龜殼鱗片紋路,但是卻有小島功自行設計的花紋。這種花紋讓江戶時代流傳下來鱉殼河童造形變得比較有美感。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日本漫畫中的河童背上之所以是龜殼,多少有作畫美觀上的考量。


江戶後期坂本浩然、坂本純澤的《水虎十二品之圖》。在江戶時代,有些人把河童稱作水虎。從這張圖可以看出,江戶時代的人印象中的河童形態有很多種,每一種看起來都像是有攻擊性的野生動物。圖中多數河童的頭頂部凹陷,沒有頭髪,這就是「盤子」。河童背上的殼並不是龜殼。

談到河童作品,最有名的就是1927年芥川龍之介的小說《河童》。芥川龍之介在小說中對河童造形的描述大致上是:頭上有短髪,手腳上有蹼,身高約一公尺左右。體重則約20~30磅,少數大河童重達50磅。即,十幾到二十幾公斤。從身高及體重設定數據來看,芥川龍之介在寫小說時多少參考了醫學資料。河童頭上有個橢圓盤子,年紀愈大盤子就愈硬。河童的皮膚的顏色會隨周圍環境變化,就像變色龍一樣。河童不穿衣服,肚子上有一個像袋鼠一樣的袋子。

芥川龍之介在學生時代讀過柳田國男的《遠野物語》,而且還在小說中提到了《水虎考略》,從這裡可以看出芥川龍之介在寫《河童》這篇小說時,已經累積了相當的知識背景。不過《河童》這編小說中所描述河童形態並不是日本民間傳說中的河童,而是加了許多原創要素的河童。由於《河童》並不是談的並不是民間傳說,所以芥川龍之介在描寫河童時,也沒有必要一一比照民間傳說的設定。對芥川龍之介而言,河童只是一種寓言的手法而已。

《河童》這篇小說的本質是在諷刺及批判社會時局,同時也抒發了芥川龍之介自身的不安。從這篇小說可以窺探到當時日本社會以及當時知識人的思維與苦惱,從這個角度來讀《河童》其實非常有趣。另外,這部八十多年前小說中對政治、社會、人文等方面的批判及諷刺,仍然適用於2012年的現在,而且適用於現在的華人社會。諷刺的是,八十多年後的現在華人社會仍然缺少這種自省能力與機制。從這裡也可以看《河童》這部作品跨越時代、國境的強度。

由於《河童》這篇小說只是形式上地借用「河童」這個符號來創作而已,本質上談的是人世間的種種矛盾與不合理,因此這部小說不能拿來當成理解河童傳說的文獻。

小人国のOPENちゃんテーマパーク化 その1

以前、「台湾セブンイレブンのキャラクター」に関連して、「OPEN小将のグッズショップ」を紹介したんだけど、
そのグッズショップの一覧の中に小人國があったので、行ってみたよ。

OPENちゃんのグッズショップ自体は施設内の至るところにあって、
ここでしか売っていないだろうなというOPENちゃんのグッズも売っていたよ。
 

それにしても、返す返すすごいのは、OPENちゃんを取り込んで商売しようという小人国の目のつけどころだろうか。
小人国のホームページも、のっけからOPENちゃん推しですごいことになっている。

OPENちゃんを紹介する屋内展示「OPEN小将故事館」とか、
OPENちゃんキャラクターによるショーとかもあって、
あたかもOPENちゃんのテーマパークに来ているようだったよ。
 
この手の話題は次回にするので、今回はざざっと紹介するにとどめる。

こういうテーマパーク化できるというほど、
OPENちゃんのキャラクターの背後に相当な世界観があるということだよね。
OPENちゃんは台湾のオリジナルなんだから、これを展開するのはいいことだよね。
ただ、目下のところ、OPENちゃんが売る夢はセブンイレブンを背負っているわけで、
セブンイレブン以外の施設でどのようにOPENちゃんの夢を見せるか、
実はそのバランスが難しいかもしれない。

ちなみに、
小人国というのは、「台湾の小人國と東武ワールドスクウェア その1」で紹介したことがあるけど、東武ワールドスクウェア的ミニチュア展示物に、遊園地等雑多な要素がある意味ダイナミックにつけ足された施設って感じだよ。
もし、世界の有名な建築物のミニチュアを見たいのならば、作品のできばえや説明の書きぶりからして、東武ワールドスクウェアに行くことをお勧めする。
もし、台湾のミニチュア建築や雑多なもの、発展途上的な、よく言えば潜在力があるものを見たいのならば、小人国はお勧めの施設でもある。
ただ、そのアクセスの悪さから考えて、恐らく日本人観光客には縁遠い施設かもしれないね。

日本的B級美食(2)

日本的「B級グルメ」(B級美食) 這個詞彙是作家田沢竜次在1985年開始在雜誌上使用。「B級グルメ」這個詞彙雖然1985年登場,不過這種概念起源可以追遡到1980年代初期。

1980年,文藝春秋發行了一部專門談風土文化的雜誌《くりま》。《くりま》是季刊,一年只發行四期。到了1981年,里見真三開始擔任總編輯時,《くりま》的封面變得非常光鮮,主題開始走向飲食文化。第五期是介紹京都的食文化,之後又分別推出了巴黎、加州、東京、沖繩的食文化特輯。《くりま》在1982年出完夏季號的沖繩特輯之後,就因為成本的問題停刊,結果這個雜誌只出了九期而已。

《くりま》本來並不是專門的美食雜誌,里見真三接手後,主題卻全部都是介紹各地的美食文化,因此《くりま》其實可以算是日本的美食雜誌的先驅。里見真三或許不是最早在媒體上使用「B級グルメ」這個詞彙的人,不過由於《くりま》介紹的美食是一般大眾吃得起的美食,因此里見真三可以算是B級美食這個概念的開拓者。

很多台灣人到東京旅遊時可能會去築地市場觀光,到京都旅遊時則可能會去錦市場觀光,到這些地方觀光、吃美食似乎非常理所當然。然而事實上,以前築地和錦市場並不是觀光地,一般日本大眾也不覺得這兩個地方可以觀光,觀光時也不會想去這兩個地方。

這兩個地方成為觀光地的原因就是因為《くりま》的在1981年夏季號及1982年春季號分別推出了京都及東京的食文化特輯,介紹了錦市場和築地市場後,一般日本大眾才知道這兩個地方可以吃得到美食。特別是築地市場本來是水產和青果小賣業者才知道的地方,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裡面有什麼東西,因為雜誌介紹了市場內的店家,所以一般大眾才敢進到市場內部探險,進而成為觀光地。

其實這種媒體創造出新的飲食文化潮流的例子並不特別,在台灣也有類似的狀況。例如在1999年之前,一般台灣人談的拉麵,是製麵師傅用手拉製成的麵。當時台灣的電視節目在談拉麵時,都會去各個店家拍攝製麵師傅拉製麵條的過程,甚至有些節目還會請製麵師到節目現場表演。台北的麵食老饕談到拉麵時,可能會想到台北城中市場的牛肉拉麵。拉麵就像是刀削麵一樣,都是要有一定的經驗和技術才能做得好的麵食。不過1999年台灣的雜誌推出了日式拉麵特輯之後,台灣大眾開始一窩蜂地去日式拉麵店排隊。之後的幾年間,「號稱」日式拉麵的新店家一間一間地開張,現在回想那幾年的光景,有不少店家還真的就只是「號稱」日式拉麵而已。其實,日本的拉麵並不是1999年才在台灣出現,1999年以前就有了,而且還蠻道地的。只是在1999年之前的台灣,日式拉麵是非常偏門的領域,一般喜歡吃麵的人可能從來沒想過有「日式」拉麵這種選擇。是1999年雜誌介紹後,才造成大流行。

回到正題。到了1986年,文藝春秋推出一系列介紹B級美食的口袋書,這一系列的口袋書可以算是當年《くりま》的後繼媒體。其中第一本書的標題為《スーパーガイド東京B級グルメ》,這是第一個以「B級グルメ」為標題的書。當時編輯里見真三 (里美真三) 和作家田沢竜次都有參與這本書的製作。之後的系列書除了繼續介紹東京的B級美食以外,也有專門介紹橫濱、銀座、韓國、台灣的B級美食的特輯。這些書的封面上都少不了「B級グルメ」的字樣,而「B級グルメ」這個詞也就在這個時期從美食作家筆下的特殊詞彙漸漸轉變成大眾用的一般詞彙了。從這裡也可以知道,日本的媒體從1980年代就有留意到台灣的食文化。

事實上,如果去回顧過去日本的B級美食方面的資料,可以發現從1986年到1995年的資訊幾乎全部都是文藝春秋的天下。影響力非常大。現在日本的許多介紹美食的雜誌在製作拉麵特輯時,常常會用從食物正上方向下拍攝的照片。其實這種照片就是當年文藝春秋的編輯里見真三和攝影師飯窪敏彦製作拉麵特輯時想出來的表現手法。

除了「B級グルメ」系列的文庫書以外,文藝春秋在同一時期也推出了拉麵、丼、壽司、蕎麥的文庫。等於是把「B級グルメ」的系列文庫中的拉麵、丼、壽司、蕎麥等特定食物挑選出來另外再集成文庫書。從這裡可以大致看出,在1980年代後半,拉麵、丼、壽司、蕎麥在日本人眼中算是典型的B級美食。

這裡要注意的是,當年里見真三向日本大眾介紹的拉麵,和現在一般台灣人認知中的日本拉麵不太一樣。當時東京的典型的拉麵其實是「支那そば」系的拉麵。「支那そば」就是近代日本人眼中的中華麵。這種麵是用鹼水麵,加上以雞骨、魚乾、柴魚熬成的湯,再加上一點蔥、筍乾及幾片肉構成。其實非常平凡。當時東京的拉麵大部分都是這種平凡的拉麵。不過再怎麼平凡,口味還是比蕎麥的變化多。這種平凡的「支那そば」系的拉麵是在1990年代拉麵的口味多樣化之後,才漸漸沒落。

里見真三的B級美食的概念中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把壽司視為B級美食,這可能和許多人對壽司的印象不太一樣。壽司應該是蠻高級的食物,怎麼能算「B級」呢?事實上,當年里見真三向日本大眾介紹的壽司店當中,的確有消費價位非常高,高到一般日本大眾無法經常消費的店家。壽司成為B級美食的原因有可能是當時B級美食的概念還不安定,也可能是文藝春秋的B級美食系列的出版企劃為了湊店家的數目,所以把高價位的壽司店也拉進來了。

如果從壽司文化史來看,其實江戶時代的壽司的確不是高級食品,而是庶民攤販賣的醃漬食品而已。從這種文化的角度來看,壽司的確有成為B級美食的立場。不過隨著近代食物保存技術進步,魚貝類就算不經過醃漬處理,也一樣可以食用,而且還相當美味,再加上調理師不斷提升自己的調理技術,這個結果就是壽司就漸漸成為高級美食的象徵之一。不過另一方面,日本的超市及廻轉壽司又把壽司帶回一般大眾的飲食生活中。就現在的日本大眾而言,這種超市生鮮食品區賣的壽司以及廻轉壽司才能算是B級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