いつも「梅と桜 ―日本台湾年軽人的事情―」を見てくださって、ありがとう。
本業多忙のため、2週間ほどブログをお休みします。
關於「梅與櫻」網站的中文留言
「梅與櫻」網站從開站到現在已經七年多了,非常感謝各位網友在這七年間給我們的鼓勵與支持。
最近一個月,「梅與櫻」的留言發生了一些變化。用中文留言的人可能會發現自己的留言中,有一部分的文字變成「&#XXXXX;」形式的「亂碼」。以前的中文留言裡的特定文字現在也都變成這種形式的「亂碼」。
我們推測這可能是gooブログ的工程師在5月下旬更動了一部分系統設定造成的現象。
現在只要用中文留言,部分特定的文字就一定會變成「&#XXXXX;」這樣的形式。
「&#XXXXX;」這種字串難免會影響到瀏覽中文留言時的舒適性,第一次到這裡用中文留言的人如果發現自己的留言出現這種怪字串,可能也會嚇一跳。在此我們必須向網友們說聲抱歉。
如果有網友想要用中文留言的話,沒有關係,因為這一類字串對網站沒有任何不良的影響,而且我們能判讀「&#XXXXX;」這一類字串,完全不會影響留言傳達。
關於「&#XXXXX;」這一類字串,可以參考我們過去所寫的「gooブログ與華文漢字」這篇文章。
台湾の原子力広報施設 その2
前回に引き続き、台電北部展示館に行ったときのことを紹介してみるね。
震災後、多くのことを新しく知らなきゃいけなかった1年間だったんだと、
結果的に、こういう展示を見て実感したという感想を最初に書いておく。
こういう施設にはありがちなアトラクションだけど、
一番目がくぎづけになったのは、炉心冷却のための水の注入を行うゲームかな。
よりによって、すごくシビアなゲームもあるもんだ。
やってみたんだけど、炉心冷却がうまくできない結果に……
でも、できないとどうなんだという紹介は、ないのね。
さすがに日本であんなことが起こってしまったので、それに対するパネルもある。
電源喪失に備え、バッテリーや水供給が高台にあるよということらしい。
それから、もはや日常的な用語になってしまった、シーベルト、ベクレル、グレイの展示とともに、
だれにも見向きもされない、高そうなガイガーカウンターもあった。
所持品に当ててはかってみたけど、針は全然動かなかったよ。
――というか、振れたらやばいのか。
アンケートを書くと記念品がもらえるということだったので、
アンケートを書いて、箸をゲットした。ある意味レアかも。
ちなみに、これが台湾の典型的な箸、というわけではないみたい。
軍ではこういうのを使うみたいだけど。
この建物の外には、もちろんモニタリングポストがあるよ。
一応、ここ、原発の敷地内だからね……
でも、地形の関係なのか、原発建屋が見えないのが不思議。
展示館については南部展示館もあるみたいなので、行くチャンスがあったら紹介することにしたい。
ということで、原発紹介は、これにて一段落がついたかな。
日本的麩
在日本,如果到和食的餐廳用餐的話。店家通常會隨餐附上一碗みそ汁或是お吸い物。打開碗蓋後,有時候可以發現湯汁上面浮著一些漂亮的裝飾用食材。
上野東京牛丼的お吸い物。在這碗お吸い物當中,浮著兩個球狀的桃紅色和白色相間的裝飾用食材。一般台灣人印象中的桃紅色加白色的日本料理裝飾用食材是「蒲鉾」(魚漿製品)。不過這兩顆小球完全沒有魚漿製品的味道。這兩顆裝飾用的食材就是「麩」。
「麩」就是麵粉中帶有彈性的蛋白質成分。用台灣人比較易懂的說法就是「麵筋」。
日本的「麩」大約是在室町時代從大陸傳來。當時的「麩」主要是和尚吃的精進料理的食材,地位和豆腐差不多。雖然「麩」是大陸傳到日本的食材,不過日本人後來又想出了很多「麩」的調理方法,所以現在日本可以吃到很多不同口味的「麩」的食品。
典型的日本市販的麩。左邊看起來像切片的法國麵包的麩是調理用麩,也就是作菜時的食材。右邊的粉紅色加白色的麩則是裝飾用的麩,通常是加在みそ汁或是お吸い物中。
裝飾用的麩。日本市販的麩多半都是經過乾燥處理的麩,質感有點像是脫水豆腐或是烤乾的麵包。不過把這種乾燥的麩丟到熱湯裡,麩就會膨脹變軟。這種感覺就像是脫水豆腐或是烤乾的麵包放到熱湯裡也一樣會膨脹變軟一樣。不過泡了熱湯的麩的口感會比較有彈性。
揚げ麩。揚げ麩是油炸過的麩。這種麩也是調理用麩。有些揚げ麩的表面凹凸不平,看起來有點像油條。所以有些日本人看到華人世界的油條時,會聯想到揚げ麩,甚至誤以為油條就是揚げ麩。事實上兩者只是外觀相近而已。口感不太一樣。
麩菓子。一般日本市面上最常見的麩菓子是在乾燥麩外面加上一層黑糖衣。這種麩菓子是傳統的日本零食。雖然黑糖衣的麩菓子是很普通的傳統日本零食,不過由於體積有點大,吃的時候必須張大嘴巴,所以這種麩菓子不太適合給客人吃。
麩饅頭。麩饅頭是用生麩取代糯米,裡頭包著紅豆餡的和菓子。由於生麩是由小麥製成,所以麩饅頭和一般糯米製成的和菓子的口感不太一樣。
加賀的生麩ぜんざい。【ぜんざい】就是日本的小湯圓紅豆湯。這張照片右邊的碗中裝的就是【生麩ぜんざい】。生麩ぜんざい的中央是裝飾用的生麩,周圍看似小湯圓的東西其實也是生麩。這些生麩的外觀雖然看起來像湯圓,不過口感上和湯圓不太一樣。
生麩。生麩的做法就是在高筋麵粉中加少許鹽,然後加水揉成麵團,經過一段時間醒麵,再然後用水把澱粉部分洗掉,最後剩下的就是麩。這張照片就是醒完麵後,用水洗掉麵團表面的澱粉部分的樣子。凹凸不平、帶有米黃色的部分就是生麩。
高筋麵團洗到最後,剩下的生麩的外觀就和一般台灣人吃的麵筋一樣,外表皺皺的。一般日本市面上賣的麩的商品表面多半都非常平整漂亮,這是因為這些麩的商品在製作過程中會加入別的材料來填補這些凹凸不平的部分。例如生麩製品會加一些糯米粉讓表變得平整一點,不過由於糯米粉的比例並不高,所以生麩還是會保有自己的原味。至於乾燥麩則多半是生麩加上一些高筋麵粉,調整成長條狀後,放在烤箱中烘烤脫水而成。所以外觀看起來會像麵包。
台湾の壁面緑化
台湾の街角を歩いていると、壁が植木になっているものがある。
日本だとゴーヤーとかつる系のものを壁にはわせるというけど、
この壁面緑化は壁に植木鉢ユニットをはめ込んでいるという感じで、
しかも、工事中の目隠しの壁みたいなところが緑化されていることが多い。
台北市の条例によれば、緑美化ということで決められているみたい。
工事現場の隣接している、10メートル以上の幅のある道路、公園、広場等では半分以上の緑化が決められていて、
例外はあるけど、緑化しないと罰金もある。
緑化の方法も、造花ではだめで、生きたものを密集させた形じゃないといけないとか、
道路隣接の場合は緑化壁は高さ3メートル、その他では2・4メートルとかが決まっている。
まあ、決まっていなければ、どこもかしこもこんなに秩序立った緑化はできないだろうね。
こういう緑化というのは、2010年から2011年にかけて行われた花博限定と思っている人もいるらしいけど、
政策的として恒久的に進めていこうということみたいだね。
花博にも、確かに壁面緑化はあったよ。
台北市に条例があるということは、ほかの都市にもそういうのがあるのかもしれないね。
日本的團地(7)
在1960年代的日本,團地是新時代住宅的象徵。在同一時期,日本電影當中也開始出現團地建築物,這些電影當中的團地有些只是背景畫面中的住宅風景,也有些作品則是真的在描寫小市民的團地生活。例如1962年川島雄三的《しとやかな獣》這部電影,故事從頭到尾全部壓縮在團地住宅中的幾個房間,非常特別。除了電影以外,1960年代的電視劇中也可以看得到團地。例如1966年NHK的《大市民》就是在描寫一個平凡的團地家庭發生的事情的電視劇。團地似乎是一種用來描寫庶民的現實生活的材料。
事實上,電視劇中的團地並不限於社會寫實作品,科幻作品中也可以看得到團地。例如1966年開播的TBS科幻超人劇《ウルトラマン》當中就曾經出現過團地的場景。
由於原創的戲劇是無中生有的東西,所有的成分都是製作單位從零開始建立起來的,因此戲劇中的所有設定成分的背後都其實都有他的意義。
在超人劇中用團地場景的理由很多。由於團地是日常現實的象徵,在科幻作品當中加入團地要素,可以讓現實與非現實連結。此外,在超人劇當中少不了怪獸破壞城鎮的場面。在這種場景當中,破壞高層建築物的視覺效果遠高於破壞一兩層樓的平房。團地場景本身可以給觀眾一種「故事發生在有許多高樓的地方」的印象,或許怪獸破壞的房子不是團地,但是高樓住宅的團地卻可以給讓作品營造的高樓世界觀統一。對製作道具的幕後人員而言,製做一個巨大的高層建築物的模型比製作一間一間矮小的平房要來得有效率。當然,《ウルトラマン》當中使用團地場景的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當時日活的攝影棚正好位於多摩川住宅團地附近,可以就近取材。
除了科幻電視劇以外,日本的科幻漫畫中也看得到團地。最著名的例子就是1980年開始連載的大友克洋的《童夢》。《童夢》這部作品的故事舞台就是團地。內容是講團地內發生的一連串不尋常的居民死亡事件。這部漫畫不只畫出了團地的建築樣式,也描繪出了團地居民之間的人際關係。例如團地主婦彼此交換社區內的人際關係方面的資訊。談哪一戶人家搬家了,或是哪一戶人家的生活背景。這些主婦也會教自己的小孩不要和問題家庭的小孩玩。
《童夢》這部作品也描述到了獨居老人問題。作品中的老人的子女因為換工作而搬離團地,所以一個人獨居在團地當中。老人本身和其他團地居民完全沒有互動,在團地當中完全沒有存在感。由於老人生活寂寞,於是開始用超能力惡作劇,造成團地居民死亡,然後收集死者的財物。後來團地內新搬來了一戶人家,這戶人家的女兒也有超能力。小女孩發現老人在用超能力玩弄別人,於是開始出手制止老人的破壞,結果兩者在團地當中進行超能力對戰。在這部作品中,團地不只是故事的舞台,也是反映老人情緒的一面鏡子。在超能力對決當中,老人興奮到最高點時,團地建築開始爆炸,而小女孩開始反擊之後,團地建築開始大崩壞,老人的自信也完全被擊潰。
日本在1970年進入高齡化社會,不過在1980年《童夢》開始連載時,老人問題對日本社會而言仍然算是未來的問題。因為當時日本社會只是邁向高齡而已,在全世界的先進國當中日本的高齡人口比率是最低的。事實上,在1990年左右,日本的媒體仍然不覺得「高齡化社會」是深刻的社會問題,因為那個時代日本的高齡人口比率仍然是先進國當中最低的。不過1990年代日本的老人比率開始急速攀升,到2005年時,日本的高齡人口比率成為先進國第一。這個變化非常戲劇性。到2012年的現在,全日本大約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是65歲以上的老人。真的是個不折不扣的老人國。1980年大友克洋在《童夢》這部漫畫中點出的獨居老人問題,當然是現在日本的社會問題之一。而且團地裡的孤獨老人問題仍然在繼續發生中。
◆◆◆
除了科幻劇和科幻漫畫以外,日本的一些卡通影片當中也可以看到團地。例如1994年高畑勲的《平成狸合戦ぽんぽこ》就出現過團地的場景。這部作品的內容主要是在談日本在開發多摩新市鎮造成的環境破壞問題。人類為了擴張自己的居住空間,剷除多摩丘陵的自然環境,建設巨大的多摩新市鎮,結果原本住在這裡的動物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在這部作品當中,團地是一種人類破壞自然的負面的象徵。
另外,1995年近藤喜文的卡通《耳をすませば》(心之谷) 則用另一種手法詮釋團地。這部作品中的團地其實也是在東京多摩地區一帶多處取景後東拼西湊而成。這部作品是改編自柊あおい的漫畫,在原作當中並沒有團地的設定。不過近藤喜文在製作這部卡通時,加入了原作漫畫中所沒有的團地要素。把女主角月島雫設定成住在團地的平凡女學生。近藤喜文在作品加入團地的目的是為了凸顯日常現實,女主角完全是生活在一個非常平凡的團地家庭中,因為有團地這個現實要素,所以才能反襯出之後女主角在電車中遇到貓後的一連串的非現實的夢幻世界。
這兩部卡通都是吉卜力的作品,而且都有參考東京多摩地帶的團地,不過兩個作品對團地的態度顯然不太一樣。前者的團地的意義是人類破壞自然的象徵,完全是負面的符號。後者的團地的意義則是凸顯現實中平凡少女家庭生活,進而和夢幻世界進行區隔的表現手法,並不包含批判的意義。儘管吉卜力的作品當中多少都帶有環境保護意識,不過從這兩部作品來看,高畑勲似乎無法接受文明產物侵入自然,至於近藤喜文的作品則受到宮崎駿的影響,對自然環境當中的文明產物多少帶了一些包容。
同樣在1995年,庵野秀明的電視卡通《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EVA) 當中也出現過類似團地的場景。在這部電視卡通的第五集當中,男主角碇真嗣要把新的ID卡交給女主角綾波零,其中有一幕就是大馬路旁排了二十幾棟外觀非常相似的住宅大樓的畫面。從故事文脈來看,女主角綾波零就是住在這個類似團地的地方。這裡之所以會說「類似」團地,是因為從建築物外觀以及樓梯間的作畫來看,確實是團地。不過一進到室內,廚房和衛浴設備在門口,寢室則是在最深處。這種空間設計其實是單身公寓型的配置方式。這種外觀是巨大團地內部卻只是單身公寓的構造其實是作品的設定缺失。日本的團地愛好家大山顕在評論這部作品時也指出,大馬路旁的二十幾棟外觀非常相似的住宅大樓的那一幕本身就有設定缺失,因為各個大樓之間的距離不足,完全沒有考量到現實團地的日照權的問題。
由於卡通這種東西是從零開始完全無中生有的作品,因此卡通裡面的所有成分其實都有他的創作意義。為什麼EVA要在這裡使用二十幾棟外觀非常相似的住宅大樓的畫面呢?日本的腳本家佐藤大指出,EVA的製作單位在製作這一幕時,本來打算用一大群街頭行人來表現,不過由於移動中的人的作畫太麻煩,而且當時時間不夠,所以就改畫團地。團地的構造比較簡單,畫起來比較容易,而且不需要用太多動畫格數,可以省不少力氣。因此EVA的這一幕二十幾棟住宅大樓其實是因為考量作畫效率而加入的場景。
雖然綾波住的地方並不是真正的團地,不過這個住宅空間仍然發揮了一定的功用。男主角碇真嗣在這個空間中,下意識地拿起櫃子上的眼鏡,透過眼鏡看到的則是女主角綾波零。這一幕其實家族相聚的象徵。因為這一幕是兒子透過父親的眼鏡看著自己母親的複製品。這個類似團地住宅的空間,就是讓主角和自己的父母親的符號相聚的空間。
註:
EVA這部作品中的人物葛城美里住的房子是不折不扣的「マンション」,這個設定正好和綾波所住的似團地的殘破空間成為另一個對比。
台湾の原子力広報施設 その1
年末年始に台湾を旅行したときに、台電北部展示館にも行ってみたので、せっかくなので紹介するね。
台電北部展示館というのは、台灣電力公司がつくった原子力発電を紹介する施設だよ。
この前のトピックで紹介した台湾第二原子力発電所の敷地内にある。
ここへのアクセスは、ほかの原発に比べると行きやすい位置にはあるけど、
景観で有名な野柳まで何とか行って、そこからタクシーが現実的かな。
建物自体もなかなか立派だし、施設としても悪くないと思うけど、
どんなに頑張っても、やっぱり施設自体が古くなってきているということは隠せない感じなんだよね。
ただ、日本人観光客として一押ししたいのは、
台湾にいながらにして、日本語での情報も相当とれることだよ。
いや、むしろ、日本には、日本語発信で台電北部展示館に勝てない施設もあるだろうと思う。
この施設をつくったときには、日本の何かが絡んだんだろうね。
例えば、放射性廃棄物処理の話とかのを紹介してみる。
長くなったので、次に続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