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東北行的另一站是宮城縣石卷地區。
石卷地區。圖中的紅點部分為這次主要造訪的地點。(作成ソフト:白地図KenMap)
石卷是人口約15萬人的漁業、工業都市,是宮城縣僅次於仙台的第二大城。對台灣人而言,15萬人的都市似乎沒什麼大不了,這是台灣都市人口密度過高所造成的扭曲感覺。日本東北地方的人口密度大約為關東地方的1/10,在這種環境背景下,東北地方的15萬人都市其實規模已經算相當大了。撇開人口不談,石卷港本身是日本最高等級漁港之一,也是重要的工業港,又由於石卷是宮城的第二大都市,因此也有一定規模的商業機能。
從上面的地圖來看石卷的話,可以發現石卷的面積非常大,大到把東邊的女川町包圍起來,兩個地方自治體的大小不成比例。事實上,2005年之前的石卷市的範圍就只是女川町西邊的部分而已,女川町的北邊和南端都是其他自治體。2005年石卷市和周圍自治體合併後,面積增為原有的四倍,因此看起來特別大。
從地圖來看,女川町應該也可以和石卷合併,合併之後地圖看起來會更漂亮一點。不過女川並沒有這麼做。這是因為女川町內有核電廠,女川町可以拿到不少補助費來蓋豪華的醫院、運動中心等公共設施。再加上當時女川町的財政狀況遠比石卷市好,因此女川町並沒有那麼想和周邊的其他自治體合併。
石卷市區。左邊和中央照片是一般住宅區。右邊照片則是團地 (市營南濱町住宅) 和汽車墳場。照片中的住宅和團地已經無法使用。
去年九月,我曾經造訪過岩手和宮城北部沿海一帶的災區,看到許多被大自然力量摧毀的建築物,覺得非常震撼。這次造訪石卷,感受到的又是另一種不一樣的震撼。去年造訪的岩手和宮城的都市最大不過五六萬人而已,這些地方與其說是都市,倒不如說郊外小鎮。不過這次造訪的石卷市則是宮城縣北部的漁業、工商業的重點都市,這裡真的有都市的樣子,在這裡可以看到都市的整個住宅區、整個團地、整個工業區被海嘯摧毀的景象。住在這裡的都市人恐怕從來沒有想過海嘯會摧毀他們生活、工作的地方。
石卷文化中心及市立病院。右邊的三角屋頂的建築物是石卷文化中心,左邊的大建築物是石卷市立病院。市立病院旁邊有三個較小的建築物,其中兩個四層樓高的建築物是看護師 (護理師) 宿舍,另一個則是夜間急診中心。由於這個地區就是位於海邊,因此建築物都受到重創。其中石卷市立病院在海嘯過後成為孤島,在沒水沒電的環境中撐了四天才得到外援,當時醫院是靠著嚴格的食物及飲水管理才讓院內四百多人渡過難關。
石卷市立病院目前暫時轉移到市內的一個小山丘上的政府舊辨公大樓。照片中的納美克式建築是設在大樓外的眼科臨時診間。容積約11坪左右。這個納美克式建築是由難燃的高強度保力龍製成,具有耐震及隔熱效果。這個臨時屋是業者捐給石卷市的。由於這種保力龍臨時屋的材料並沒有大量生產,這個臨時診療室的造價在千萬日元以上。
石卷赤十字病院。石卷市內有兩個大型醫院,一個是石卷市立病院,另一個則是石卷赤十字病院。本來這兩個醫院都是設在離海邊不遠的地方,幸好2006年赤十字病院遷到內陸地帶,因此赤十字病院沒有受到海嘯影響,保住了災後石卷市的醫療機能。
石卷市立大川小學校。單從左邊照片來看的話,不知情的人可能會以為這個小學是蓋在一個非常空曠的區域。事實上,這個小學的周圍本來都是住宅,只是這些住宅被海嘯沖毀了。由於住宅的殘骸瓦礫以及地基全部被清除,所以這個地方看起來像是個未開發的空曠地區。
在這次海嘯災害中,大川小學校是悲劇的代表。海嘯警報發布時,當時一部分學生開始往學校的後山逃。不過學校老師認為山坡太陡太危險,因而把學生叫回來,要學生一同到河邊堤防的高處避難,這個結果就是有四分之三的學生及教師罹難。如果當初全員是往後山逃的話,狀況就不會這麼糟糕了。而這一帶的其他學校雖然也被海嘯沖毀,但是由於避難得當,犧牲者並不多。
石卷市雄勝公民館。雄勝公民館位於雄勝灣的最深處,海嘯的威力把停車場的遊覽車沖到公民館樓頂。這輛遊覽車也就成為海嘯威力的象徵。有些人認為應該把公民館上的遊覽車保留下來,作為後世子孫認識海嘯威力的教材。不過因為有另一群人認為看到這遊覽車會勾起他們悲傷的回憶,因此主張要把公民館和遊覽車全部拆除。最後的結果是不予保留。就文化保存及教育觀點來看,這個決議非常可惜。就和南三陸町的防災廳舍的結果一樣。
石卷市立雄勝病院。雄勝病院位於雄勝灣邊,這一帶的海邊設有一道六公尺高的鋼筋水泥的堤防。當初海嘯警報發布時,醫院的人認為這一帶有六公尺高的堤防保護陸地,再加上醫院本身是鋼筋水泥的三層樓建築,如果在三樓避難的話,應該不會有問題。這個結果就是在醫院三樓避難的醫護人員及住院病患全滅,只有少數逃向後山的職員得救。
從結果來看,大川小學和雄勝病院的人都沒有選對避難場所。但是在結果還沒發生時,誰也不知道怎麼做才對,誰也不知道結果會怎麼樣。大家只知道有危險,要逃到安全的地方,如此而已。大家也只能照當時自己所能掌握的資訊來避難。海嘯威力其實都是事後解析得到的,在海嘯還沒發生之前,誰也不知道海嘯會達到什麼地點、什麼高度。當我在寫這篇文章時,其實很多關於這場海嘯災害的細節原因都還沒有解開。
大森團地。大森團地是石卷市內的大型臨時住宅區,這裡一共住了450戶受災戶,稱之為團地一點也不為過。
我們一行二十多人造訪這個臨時住宅團地時,團地的居民非常高興。這是因為住在這些臨時住宅的居民的日常生活非常封閉,沒有什麼機會和外地人見面,因此這些居民看到我們這些外地來的人來造訪團地,會覺得這個世界上有人在關心他們。光是見個面,感覺就完全不一樣。
避難所和臨時住宅的不同在於:避難所是集團生活,完全沒有隱私,而臨時住宅則是有個自的生活空間、衛浴設備以及廚房。從這個角度來看,從避難所轉移到臨時住宅時,生活上不但有隱私保障,也有不少方便的設備可用,似乎非常理想。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從避難所轉移到臨時住宅的意義是隔離收容。在避難所時整天可以和其他人聊天、互相扶持,但是搬到臨時住宅後,各個受災戶就被一間一間的房間隔離開來,人際互動的機會也就變得比較少。特別是獨居老人從集體避難所轉移到個別臨時住宅時,如果發生了什麼狀況,周圍的人不太容易察覺。
在日本的網路上曾經有人討論過臨時住宅的話題,有人把臨時住宅的照片貼在網路上,然後就有不少人讚歎臨時住宅的舒適、乾淨,非常羨慕那些住進臨時住宅的人。事實上,這些網路上的討論多半都是只看表面現象的無意義空談。實際到現場看一下,狀況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東北地方許多臨時住宅是由關西的業者製造,關西地方在1995年時曾經經歷過阪神淡路大震災,從這個角度來看,業者應該比較理解臨時住宅住戶的基本需求,看似非常理想。然而事實上,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由於東北地方在冬天會非常冷,因此住宅設計和西日本有很多不同之處。上面的臨時住宅照片中,可以看到臨時住宅的入口是向外立體凸出的構造。本來這些臨時住宅並沒有這個構造,這個立體凸出的入口是事後補追加的。這個立體凸出的空間叫作「除風室」,寒冷地帶的建築物為了避免屋外冷空氣直接吹進屋內,因此要進屋子時要過兩道門,這兩道門之間的空間就是立體凸出的除風室,可以用來緩衝屋內及屋外的溫差。對東北地方的居民而言,這是理所當然的構造,但是西日本的業者根本就沒想過這個問題。而事後加裝了除風室後,新的問題又來了。臨時住宅沒有電鈴。結果社工人員在除風室外敲門,室內根本聽不見。此外,臨時住宅為了節省成本,因此沒有榻榻米,這在西日本或許沒有問題,但是在東北地方,如果地板上沒有鋪榻榻米的話,防寒效果會大打折扣。臨時住宅雖然有乾淨的衛浴設備,可是這些設備並沒有顧慮寒冷天候的問題,結果災民必須另外準備暖氣機,而自來水、污水管線凍結的問題層出不窮。另外,由於大型臨時住宅區是設在空曠地點,因此附近的商業設施不多,民眾要買東西也非常不方便。由於受災民眾當中有不少老年人,這些人的身體狀況不如年輕人那麼強健,居住環境如果出了一點差錯,都會對這些人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這些災民另一個要面對的問題是:當時間過得愈久,這些人愈可能被大眾遺忘。當媒體在報導災區的橋和道路已經修好通車時,很多人會誤以為災區已經復興完成,因而不再繼續支援或是關心這些災民。事實上,災區重建還要花很長一段時間 現在很多地方連廢棄物都還沒清運完畢,重建之路其實還非常遙遠,路和橋其實只是非常初步的基礎建設而已。而這些失去親人、家、財產的災民多半也不知道自己將來該何去何從。
大森團地內的自動販賣機。由於這個地方是受災戶的居住區域,因此這裡的飲料的售價比一般零售價格便宜20日元。
左邊的照片是石卷市的「石ノ森萬画館」,在這次海嘯災害中當然也受了重創,不過博物館本體還是挺下來了。右邊的照片則是石卷市區路旁的石ノ森章太郎漫畫《サイボーグ009》中的007。石卷市區的道路上有許多石ノ森章太郎的漫畫人物像,這些英雄像全部都挺過了海嘯,就某種意義上而言,這些不倒的漫畫英雄人物可以算是當地民眾災後的重要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