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の踏切通過 その1

台湾では、運転免許を取るときに、踏切でとまれとかそういう指導はないような気がする。
日本では、踏切では窓をあけて耳を澄まして左右見て……などという、若干芝居めいたことをしないと、仮免もとれないこともあるよね。
免許を取ってからも、そこまでやらないにしても、しっかり教習所での言いつけを守ったりするよね。
それに引きかえ、台湾人の踏切に向かう姿勢は果敢だと言うしかない。

余りいい品質ではないけど、動画も撮ったので、これも紹介するよ。

ちなみに、ビデオで撮った箇所は阿里山の嘉義駅で、当時は電車の営業はとまっていたので、これらの車両が安全を配慮していないとか、そういうわけではない。
ただ、こういうのが標準的な台湾の車両の踏切通過の方法だと思うので、載せてみている。

ということで、台湾では、踏切の前で車両はとまらないという前提で動いているので、
踏切を前にしてとまってしまうと、クラクションを鳴らされるどころか、
後から追突されてしまう可能性もあるということだよ。

「双線以上電化鉄道踏切」の標識。

「聴看停」だから、聞こえたら、とまって耳を澄ませろということだろうけど、
聞こえなかったら、そのままスルーでいいということなのかな。
――と思いきや、それは右から左に読むそうで、「停看聴」だそうだ

二度重訪東北(1)

東日本大震災發生了將近一年,二月中旬,我再度造訪了一次日本東北,實際去了解災區民眾的生活現狀。


一大早搭著電車前往東北,向窗外望去,仍然不時可以看到一些屋瓦被地震震壞的建築。大震地過後將近一年,很多東西並沒有完全恢復原狀。

這次造訪的地區是日本宮城縣的松島及石卷地區。對日本旅遊感興趣的人多少聽過松島這個地方,松島是日本三景之一。至於石卷市則是東日本大震災罹難者和失蹤者最多的城市。


宮城縣地圖。圖中較小的紅圈處為松島地區,較大的紅圈處則為石卷地區。(作成ソフト:白地図KenMap)

去年大地震及大海嘯過後,許多日本媒體都有提到松島這個地方,而且提到松島的重要景觀崩塌。事實上,崩塌的部分只是松島地區許多景點當中的一個而已。景點崩塌固然可惜,但是從整體來看,其實並不影響這裡觀光價值。一般觀光客到松島這個地方觀光時,通常會在東北本線的松島站或是仙石線的松島海岸站下車,這一帶的海岸地區雖然是受災地區,不過和其他災區相比,這裡並沒有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海岸邊建築物大部分都健在,而且都還能繼續使用,岸邊的店家也像平常一樣在營業。


松島海岸車站周邊。儘管松島並沒有受到毀滅性的打擊,但是一些被海嘯破壞的設施仍然沒有完全修復。這就是災區的現實。

松島之所以沒有遭受毀滅性的打擊,是因為松島灣外圍的島嶼群削弱了海嘯的破壞力。松島灣外圍的浦戶諸島因為擋下了一部分海嘯,所以承受了相當的損害。浦戶諸島65%的建築物全毀。而這次造訪的目的地之一就是浦戶諸島當中人口最多,建築物損失也最多的桂島。


桂島 (紅色部分)。桂島在行政上是隸屬於宮城縣鹽竈市。從鹽竈棧橋搭市營汽船到桂島大約要花30分鐘。(作成ソフト:白地図KenMap)


桂島棧橋候船室後方的空地。從照片中可以看到這個空地受地震的影響而變形下沉,整個路面被大自然的力量撕裂。


桂島南岸。這是從桂島的住宅區的一個高處向南面海岸拍攝的照片。海嘯就是從正前方湧向拍照地點的高處。這個地方本來有許多住宅,不過大半被海嘯沖毀。從照片中可以看到有堆著許多像砂袋樣的東西,這些袋子中裝的其實是災後義工們整理出來的廢棄物,由於目前廢棄物處理的進度相當慢,所以這廢棄物仍然堆在災區。

 
桂島南岸的海水浴場。左邊的照片是海水浴場沙灘上的船隻殘骸。這些船並不是桂島當地人的船,而是海嘯從別的地方捲過來的船 (有可能是從七ヶ浜町一帶飄來的)。右邊的照片則是海水浴場的休息區的鋼筋水泥的棚子。鋼筋水泥仍然敵不過海嘯的威力。

桂島的面積並不大,大概花一個小時就可以走一圈,島上居民約有兩百多人,其中有一半是65歲以上的老人。這一帶的主要產業是牡蠣和海苔養殖。大海嘯過後,島上大約半數的房舍被摧毀,居民們在松島灣內養的牡蠣和海苔也被海嘯捲走,損失非常慘重。桂島的聯外交通是在災害發生過後一個月才回復正常。不幸中的大幸,這個島上沒有居民罹難。災害發生之後,島上的居民也開始重建牡蠣和海苔養殖。


桂島的臨時住宅。桂島的臨時住宅一共有二十二間,其中一間是提供居民聊天集會的談話室,其餘二十一間則是提供給房屋全毀的居民居住。

 
這天晚上,我和同行的二十名從日本各地到這裡來了解狀況的人在臨時住宅的談話室共進晚餐。幫我們準備晚餐的人全部是住在臨時住宅的受災戶。晚餐的內容其實就和一般日本人招待朋友到自己家裡開同樂會時準備的菜色差不多。左邊照片中央的大盤子裡裝的東西是用來包海苔卷壽司的材料。由於這裡的特產是海苔和牡蠣,所以當天晚餐當然少不了海苔和牡蠣。海苔用來包海苔卷壽司,牡蠣則有炸牡蠣和烤牡蠣。右邊的照片就是當天晚餐的主菜烤牡蠣。居民把當天採回來的又肥又大的牡蠣帶著殼烤熟後,一盤接一盤地端出來。這天晚上光是吃烤牡蠣就可以吃到飽。


臨時住宅談話室的廚房。

 
隔天一早,太陽還沒出來,當地的漁民帶著比較早起的人,於零下六度左右的低溫出海,讓我們看一下海苔養殖的情形。右邊的照片是當地漁民們養殖的海苔。

這次造訪松島灣的桂島除了吃了不少牡蠣以外,也實地和當地民眾交流,理解當地的狀況。地震及海嘯雖然是一年前的事,但是災區其實並沒有完全回復原狀。還有許多災後的殘骸有待清理。雖然桂島居民全員平安,不過很多民眾的家被海嘯摧毀,辛苦養殖的海苔和牡蠣也被海嘯捲走,損失慘重。不過這些人並沒有氣餒,他們還是想辦法重建海苔和牡蠣的養殖區,在島上互相扶持,非常不容易。

看到島上毀壞的設施,多少會覺得沉重。不過島上居民並沒有對我們顯露出任何悲傷的表情,而是用一種非常積極努力正面的態度來招待我們這些外地來的訪客。儘管他們在這次災害中失去了很多東西,但是他們也不願意讓那些支持他們、鼓勵他們的人失望。我並不覺得我對這些民眾做了什麼貢獻,我不過就只是去當地住一晚、了解一下當地情況而已。雖然只是住一晚而已,但是這些居民在險惡極限狀態下展現的積極正面的態度卻讓我學到了不少東西。

台湾総統候補者の写真の類似性

幾分か選挙シリーズは飽きてきただろうと思うけれども、
情報は急激に色あせてしまうから、やっぱりしばらく続けるね。

今回は台北市以外にも出向く機会があって、台湾各地で選挙宣伝を見たんだけど、
選挙宣伝にある総統候補の写真はどれも同じように見えてくるんだよね。
だから、ツーショットっぽい写真は、もしかしたら合成しているのかなという感想を持って帰ってきた。
ただ、今検証してみると、一部はそうかもしれないけど、でも、そうでもなさそう……なのかな。
そもそも大型広告物で合成するというのも、随分チャレンジングなことかもしれないよね。

こちらの候補者の方は、似たようなポーズで同じ写真っぽかったんだけど、
ガッツポーズの位置とかで微妙に違いはあるし、
候補者同士の手のつなぎ方とかを見ると、合成はちと無理そうなものもあるね。
   

ただ、こちらの候補の方は、写真の表情やポーズがどれも似ているのか、あるいは同じように見えてしまう。
   
私には右側2つ、左側2つは同じように見えるのだが、でも目線と口元のひき方で違いがあるんだということはわかる。

なお、後者の候補の方は場所によって服装を変えているのが興味深いね。
これはエリアによっての選挙対策なんだろうか。

こういうのは日本にはないよね。

特に後者の候補のことだけど、
こういう写真をたくさん見てから、テレビで実物を見たら、写真より実物の方がよく見えたよ。
日本の選挙ポスターの場合は、むしろ、実物とのギャップに幻滅する方が多い。
候補者写真は有権者に訴える大事なアピール材料なんだし、改善の余地があるのではないかと思う。

再度發現本網站文章遭人盜用!!!(第十二回)

再度發現有人盜用我們「梅與櫻–日本台灣年輕人的事情–」網站中的文章!!!

這次的盜用行為發生在中國的百度空間的一個叫作「霉和駒的空間」的部落格。盜用者在這裡使用的代號叫作霉和駒。

這個網誌盜用了梅與櫻2009年1月至10月發表的22篇中文文章 (包含圖片)。

由於盜用的文章太多,因此這裡只把該網誌的預覽頁列出。

證據:

http://hi.baidu.com/%C3%B9%BA%CD%BE%D4/home

http://hi.baidu.com/%C3%B9%BA%CD%BE%D4/blog/index/1

http://hi.baidu.com/%C3%B9%BA%CD%BE%D4/blog/index/2

梅與櫻網站遭到盜用的文章如下:

翅膀和羽毛的日文 2009/9/15發表 梅與櫻第1226篇文章
2009/10/12 16:09遭到盜用

日語中的慣用句與諺語 2009/6/9發表 梅與櫻第1198篇文章
2009/10/12 16:10遭到盜用

日文字典與日語學習 (1) 2009/6/3發表 梅與櫻第1196篇文章
2009/10/12 16:10遭到盜用

日語學習與日文文法書 2009/5/4發表 梅與櫻第1188篇文章
2009/10/12 16:11遭到盜用

餅乾的日文 2009/4/27發表 梅與櫻第1186篇文章
2009/10/12 16:12遭到盜用

日本的妖怪文化 (1) 2009/8/19發表 梅與櫻第1218篇文章
2009/10/12 16:17遭到盜用

日本的妖怪文化 (2) 2009/8/24發表 梅與櫻第1220篇文章
2009/10/12 16:18遭到盜用

日本的「卒業」儀式 2009/7/8發表 梅與櫻第1207篇文章
2009/10/12 16:19遭到盜用

日本的鬼 (1) 2009/10/6發表 梅與櫻第1232篇文章
2009/10/12 16:19遭到盜用

日本的世間話 (1) 2009/1/21發表 梅與櫻第1158篇文章
2009/10/12 16:22遭到盜用

日本的少年漫畫與兒童漫畫 2009/4/13發表 梅與櫻第1183篇文章
2009/10/12 16:22遭到盜用

日本的學園漫畫 2009/3/11發表 梅與櫻第1173篇文章
2009/10/12 16:23遭到盜用

日本的學生制服文化 2009/2/18發表 梅與櫻第1167篇文章
2009/10/12 16:25遭到盜用

日本可愛文化 (1) 2009/1/28發表 梅與櫻第1161篇文章
2009/10/12 16:26遭到盜用

日本可愛文化 (2) 2009/2/4發表 梅與櫻第1163篇文章
2009/10/12 16:26遭到盜用

日本可愛文化 (3) 2009/2/11發表 梅與櫻第1165篇文章
2009/10/12 16:27遭到盜用

日本可愛文化 (4) 2009/2/25發表 梅與櫻第1169篇文章
2009/10/12 16:29遭到盜用

日本可愛文化 (5) 2009/3/4發表 梅與櫻第1171篇文章
2009/10/12 16:30遭到盜用

日本可愛文化 (6) 2009/3/18發表 梅與櫻第1175篇文章
2009/10/12 16:31遭到盜用

日本可愛文化 (7) 2009/3/25發表 梅與櫻第1177篇文章
2009/10/12 16:33遭到盜用

日本可愛文化 (8) 2009/4/1發表 梅與櫻第1179篇文章
2009/10/12 16:33遭到盜用

日本可愛文化 (9) 2009/6/24發表 梅與櫻第1203篇文章
2009/10/12 16:34遭到盜用

這個網誌總共22篇文章,這22篇文章全部是盜用自梅與櫻。

這個盜用者花了25分鐘,把我們十個月間自己一字一句努力寫出來22篇文章以及自行製作的圖片擅自張貼到自己的私人網誌上公開展示,而且完全沒有提到這些文章的來源!

如果這個人覺得梅與櫻網站的文章值得和別人分享,那他應該去告訴別人這個網站的位址。不過這個人並沒有這麼做,他擅自把不屬於他的作品放在自己的網誌展示,而且完全不提這些文章的來源。這個目的不外乎是不希望讓別人知道文章的真正來源,希望別人只到他的私人網站看文章,甚至可能希望別人誤以為文章是他寫的。簡單地說,就是自己不想努力,只想利用別人的努力成果來建立自己的虛榮。當然,這種行為其實並不限於作品盜用上,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其實充斥著太多類似這種消費別人努力的病態事件。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這幾天台灣媒體不斷報導某個華裔運動員在美國職業籃壇活躍的事情。由於這名運動員的父母親是台灣移民,結果所有台灣的主流媒體都把報導重點放在這名運動員身上,消費這名運動員,好像這個世界上其他的資訊都不重要了。甚至網路上還不時出現「與有榮焉」「沾光」這一類詞彙。以前我在某些場合中聽到「與有榮焉」或是「沾光」這一類詞彙時,通常是某個人在某個領域成功,得到大家的肯定,周圍的人為了表示敬意,於是對成功者說:「您的成就讓我們與有榮焉」「您的成就讓我們沾光」。「與有榮焉」「沾光」本來是為了凸顯成功者的成就並不狹隘,給周圍的人帶來正面影響時用的詞彙。這名華裔運動員的努力的確令人欽佩,他的努力可以鼓勵很多人,如果我們是他日常生活周遭的人,倒還可以對他用「與有榮焉」「沾光」來對他表示敬意。然而,台灣的媒體所做的是刻意放大這名運動員和台灣的關聯性,而且目的不是為了鼓勵其他正在努力的人,而是為了建立虛榮、消費別人自己努力得來的成就。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靠著自己努力發跡,然後就有一堆平常根本不相往來的人開始自稱是這個人的親戚一樣。而「與有榮焉」「沾光」已經變質成一種自己什麼都不做,就只利用別人的成就來建立自己的虛榮的詞彙,而且不少人還講得理所當然。

回到正題。梅與櫻從開站到現在,從來沒有限制瀏覽,也沒設廣告,更沒設那種極度自戀外加強迫推薦的擾人背景音樂,這個目的就只是為了提供網友一個舒適的瀏覽介面,讓大家瀏覽時沒有任何負擔。由於任何人都可以來瀏覽,因此如果有人想向好朋友分享這裡的資訊的話,其實只要告訴對方網址,對方自己就能來看文章。因此,擅自把這裡的文章挪到自己私人網站公開展示,而且展示時還刻意忽視文章來源,這種行為怎麼看都不帶善意。

我們並不覺得我們寫的文章有什麼大不了,這些文章不過就只是寫一些日本和台灣的庶民日常生活的事情而已,但是我們在寫文章時確實投注了不少的心力。我們寫一篇文章所花的時間並不是只有打字時間而已,我們在構思一個主題時,通常要花幾週甚至幾個月蒐集文獻、讀書,或是找機會實地訪查、拍攝實物照片,然後再消化這些材料,其中一部分比較一般性的資訊就會成為梅與櫻網站中的文章,完全公開。另一部分比較核心部分的資訊,由於我們認為有出版價值,因此會保留起來,打算等到將來有出版社感興趣時以出版物的形態發表 (梅與櫻到目前為止很少談日本的次文化、媒體、網路文化的話題。相信很多人對這些領域很感興趣,不過華文網路,華文圖書或是台灣的學術研究關於這方面的資訊其實異常貧乏。其實這幾年我們在這些領域投入了相當多的心力,只我們刻意保留而已)。如果以近幾個月的「日本的團地」這一系列文章為例,我們從構思題材、蒐集文獻、拍攝實物,到開始寫第一篇文章,一共經過了十個月 (當然中間有大地震等額外因素影響)。

而這次發現的盜用者只用了25分鐘就把我們從2009年1月到10月之間寫的22篇文章盜用到他的私人媒體公開展示,而且這個人顯然不希望別人知道文章來源,結果我們一字一句寫成的文章便淪為這個人建立自我虛榮的工具。梅與櫻網站在華文網路上是個能見度不高的網站,盜用者看準了很少人知道這裡的資訊,於是盜用我們的文章,踐踏我們的努力,把不屬於自己的東弄得好像是他自己的東西來求得虛榮。這種為了自己虛榮而傷害他人的行為實在是惡劣到極點!!!

每次發現這種盜用行為,就覺得非常心痛。

我們花時間自己寫文章,然後公開在網路上,其中有一個原因是我們不希望華文網路上只有一堆複製來複製去的粗糙資訊。很多人在查資料時,往往過度倚賴電腦網路。在某些領域或許沒有問題,但是也有一些領域的網路資訊其實非常貧乏,例如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華文網路上的這一類資訊多半是一些粗糙的媒體報導,再不然就是一些意識形態論。

華文網路中的人文社會領域的資訊的一大問題就是充斥著複製的粗糙文章。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在華文網路上用搜尋引擎查資料時,搜尋引擎雖然搜到了好幾萬筆資料,但是仔細一看,整頁結果都是同一篇文章的複製品。

本來,在資訊多樣化的時代中,理想的搜尋結果應該是出現各式各樣的資訊。假設我們把搜尋引擎設定成每一頁列出十個結果的話,我們搜尋到的結果應該是每一頁都有十筆不同的資訊,然後我們再從這些資訊當中找出我們想找的東西。不過現實中,我們得到的搜尋結果通常是一整頁全部都是相同來源的資訊,而且這些雷同的資訊的品質多半非常粗糙,查資料的人就算想找到不同內容的東西還真不容易。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有一堆得了剪貼強迫症的人在做無意義的剪貼複製,擅自把不屬於自己的著作挪到自己的空間展示。這些人說穿了就是不懂得解讀或是篩選資訊,他們唯一會做的就是複製那些任何人都查得到的資訊,結果這些不經整理的大量複製資訊佔用了華文網路資源,進而扭曲了華文網路的資訊多樣性,破壞了網路資訊的品質。

如果華文網路上多一篇原創文章,多一篇網路上本來沒有的資訊,就表示整個網路環境中多了一篇可以參考的資料,這才是資訊多樣化的本質。然而今天我們的文章被盜用者擅自複製展示,這個意義就是我們花心思寫出來的文章淪為複製來複製去的資訊,浪費了網路資源,影響到許多人查資料的效率。由於這些盜用者又不希望別人知道這些文章的來源,因此這些遭到盜用文章的真實來源會被盜用者排除,最後很有可能變成來源不明的文章。對於有一定資訊素養的人而言,網路上的來源不明的文章的意義就和網路謠言一樣。這個結果就是文章遭到盜用複製之後,不但會浪費網路資源,也可能淪落成網路謠言級的垃圾資訊。

我們平時並不會刻意去檢查文章是否遭到盜用,我們也沒有那個閒時間去做這種事,不過一但發現這種問題,我們一定會把這種事公開。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努力對網路資源造成負面影響,也不希望自己的努力淪落成網路謠言級的垃圾資訊。

每次發現這種盜用事件,心情就會非常惡劣。

台湾の運転免許筆記試験

以前、台湾の運転免許の試験問題の珍問題ぶりがおもしろくて、紹介したんだよね。
台湾の運転免許筆記試験珍問題 その1
台湾の運転免許筆記試験珍問題 その2

これが、最近見に行ったら、随分すごいものにかわっていたので、
「珍問題」という言葉を外して紹介するね。

どうすごいものになっていたかというと、
問題の翻訳の質が著しく向上したということと、
ネットでの模擬試験もできるということだよ。

まず、問題集については、下記のサイトで見ることができるよ。
「汽機車駕照筆試題庫下載」
http://www.thb.gov.tw/TM/Webpage.aspx?entry=190
「日文」のところをクリックすると、問題集が出てくる。
わかっていると思うけれども、自動車は汽車、バイクは機車なので、それを選択する。
「是非題」はマル・バツ問題、「選擇題」は三択問題なので、やりたいものをクリックする。

ちなみに、「機械常識」というカテゴリーは二種免の問題なので、スルーしてもいいだろう。
見ると、台湾の二種免はこんなものまで出題されるのかという目線で普通に驚くかもしれない。

これらで若干の知識を得たら、いや、得なくても……
模擬試験をやってみてから対策を練るというのでもいいかもしれない。
交通部公路總局汽機車線上隨機模擬考系統
http://driversimtest.thb.gov.tw/DriverSimTest/mocks/index.do

運転免許の試験は、自動車でもバイクでも40問あって、85点で合格。
配点は、1問2.5点。34問でクリアということらしい。

試しにやってみたら模擬試験の結果は――90点で一発合格だったよ。
簡単簡単とたかをくくっていたけど、意外にやるなあというのが私の感想。
でも、日本のように、ひっかけがあるだろうあるだろうという疑いの気持ちを持たずに、
道徳心に任せて素直に取り組んだ方が点数は取れるような気がする。
若干翻訳に難はあるものの、日本の試験のようなレトリックに翻弄されるというものではないから安心だ。
 
模擬試験サイトからのスクリーンショットです。この見せ方に問題がありましたら、取り下げます。)

ちなみに、この模擬試験であるように、音声の試験もあるみたいで、
外国人の場合は、二回以上不合格したら、口頭の試験選べるんだって……
きっと非識字者に対する対策なんだろうけど、
日本語の試験は、ヒアリングの方がむしろ難しいんじゃないかと思うね。

翻譯漫談

2010年12月中旬,我在新宿歌舞伎町聽了一場關於影像文化的脫口秀。其中一名主講人談了許多電影作品的分析及解讀技法,同時也爆了不少日本動畫作品的製作內幕。我本來以為這名主講人是個影評人或次文化評論家,不過事後查了資料才知道這名主講人是《攻殼機動隊》的電視版卡通的腳本家,在1980年代還曾經參製作石橋貴明和木梨憲武搞笑短劇綜藝節目。他談的一些作品製作內幕都是他的職場見聞。這場將近四個小時的超高密度內容的脫口秀讓我學了不少東西,事後也勾起了我以前在讀《攻殼機動隊》這部漫畫的回憶。

1996年,《攻殼機動隊》的中文版漫畫在台灣出版,當時我的SF迷的同學就推薦我讀這部作品。不過翻開第一頁,我就陷入苦戰。

《攻殼機動隊》中文版漫畫第一頁的文字敘述引用如下:
即使在企業網路遍及星球、電子及光之間來回奔馳,
而國家和民族也尚未被情報化到必需消解的程度的近未來;
躺在亞洲的一隅,奇特的企業集合體國――日本…

第一頁,我只看得懂最後一句而已。

當時我在想,看不懂這些文字敘述可能只是偶發狀況,或許看了後面的故事,就可以理解第一頁的內容。於是我就跳過第一頁的開場白,翻到第二頁。看到第二頁的文字敘述,我的閱讀自信完全喪失。

《攻殼機動隊》中文版漫畫第二頁的文字敘述引用如下:
這是1998年在播磨研究學園都市所創造的成長型神經晶片(neuro Chip)放大5萬倍後的樣子。由於因過剩成長而死亡的細胞,可在各處看到神經纖維的斷裂。使纖維成長至以在聚苯乙烯上接乳糖(羊乳糖)的誘導體等所構成的端子上,使印刷著端子的薄膜歪曲。同月,使用靠微機械的補助電腦的醫療行為中,有以媒體為中心的巨大資本開始拓展其網路,電腦技術逐轉移到以微機械為基礎的方面上。2028年,神經晶片有很多用在AI(人工智能)及機器人上面。

第二頁,我只看得懂第一句和最後一句。

當時,我以為這部作品的基礎設定太深奧,再加上我自己的SF的素養太差,所以才會看不懂。

十幾年後的一場脫口秀後,再度勾起我對這部作品的好奇心。於是我找了機會讀了原作。讀了之後,才發現原作漫畫中的文字敘述並沒有那麼難。問題是作品翻譯成中文時,資訊大量失真。我在讀原作漫畫的第一頁和第二頁時,理解如下:
(※有興趣的人可以對照上面中文版漫畫的翻譯,看看兩者有什麼不同)

原作漫畫第一頁的內容:
近未來的世界,光電訊號四處竄遊,企業網路密集到包住整個地球。
不過高度資訊化並沒有讓國家和民族消失或解體。
位在亞洲邊垂地帶的奇特的企業集合體國家――日本…

原作漫畫第二頁的內容:
這是1998年由播磨研究學園都市開發的成長型神經晶片放大五萬倍後的樣子。細胞在過度成長後邁向死亡。從圖中可以看到神經纖維各個部分發生斷裂。神經晶片的端子部分是由帶著半乳糖基的聚苯乙烯衍生物等構成,印在薄膜上。神經纖維會一直長到晶片的端子部分,造成薄膜變形。在晶片開發完成的同一個月,媒體等巨大資本開始建構醫療網路,連通醫療界的微機械電腦網路,電腦網路進入了微機械時代。2028年,神經晶片已經大量應用在AI及機器人技術上。

雖然主題有點生硬,但是作者想表達的東西其實還算清楚,並不艱澀。理解這兩段敘述,大概花不了一分鐘。其實對SF感興趣的日本人在讀原文漫畫的這兩段敘述時,大概也不用花一分鐘。而且只要看一遍,就可以知道這個故事設定了什麼東西。

當我理解原作傳達的內容後,再回頭對照1996年的中文版漫畫,我發現當年看不懂的地方,過了十幾年我還是看不懂。而且我努力把句子分段解析後,還是看不懂。在比對原文和翻譯的內容後,當年留在我心中的謎團終於解開了。當時的中文翻譯沒有傳達出原作想表達的東西,而且讓華人讀者誤以為這是一部用詞艱澀到不知所云的作品。

◆◆◆

我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批判漫畫翻譯,而是今年(2012年)1月下旬我又去聽了這名腳本家的影像文化的脫口秀,所以又回想起這部作品。

1996年當時,台灣的翻譯書品質大多是這樣。從小說、雜誌、學術書、大學生的共筆等,雖然印都是大家看得懂的字,但是都是不知所云的句子。漫畫翻譯的狀況反而比較好一點。因為漫畫的句子比較簡短。至於1996年的中文版《攻殼機動隊》的第一和第二頁的難度超越一般漫畫的層級,而是像小說,所以品質就崩壞了。

那個年代資訊不發達、懂外語的人也不多,翻譯技術也不成熟,從事翻譯真的非常不容易。而且翻譯過後還要經過別人打字排版,中間有任何差錯都可能造成資訊失真。例如中文版漫畫的「羊乳糖」一詞顯然是打字的人沒有向翻譯者確認的結果。

不要說別人,當時的我在寫學校的報告時,寫出來的句子恐怕也不知所云。但是當時的我不會覺得奇怪,因為我的同學、我的學長姐寫的報告都是這個樣子。簡單地說,就是大家在讀外國的文章時,都是一知半解,然後迷迷糊糊地在腦內轉換成中間語言就寫成報告,然後「寫後不理」。翻譯書大概也是同樣的狀況。

其實,在日本也有類似的問題。如果去讀日本的1970、1980年代翻譯書時,可以發現書本裡面雖然都是日文字,但是仔細一讀,書中的句型大多不像日文句型。不過讀1990年代的翻譯書時,這種情形就稍微好轉。如果再去讀2000年代的翻譯書,可以發現翻譯內容越來越流暢易讀。到了2010年代,日本的消費者對翻譯書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如果翻譯書裡面的日文不像日文的話,翻譯者和出版社都會受到消費者批判,影響到商譽。

2011年7月,日本就曾經發生出版社回收劣質翻譯書的事件。當時日本的某個出版社出版的愛因斯坦傳記的下冊的部分章節因為編輯部的作業疏失而草草翻譯交差,監修和其他章節的翻譯家完全不知道這件事。結果這套書一出版,就被消費者批判,因為下冊的部分章節的翻譯實在太糟糕。而負責這套書其他章節的翻譯家以及監修也憤怒地向出版社社長抗議,結果出版社社長讀過有問題的章節之後,決定把下冊回收,把有問題的部分重新翻譯,然後重新發行。後來修正版發行之後,還是有消費者把修正版當中不像日文的日文挑出來公布在網路上。

從這個事件來看,可以知道日本的消費者真的有用心讀書。就是因為用心讀書,所以才能明確指出書中有問題的部分。從這件事也可以知道,並不是懂外語就能翻譯外文書籍。翻譯外文書籍時,母語的表達能力也非常重要。因為看翻譯書的讀者所讀的不是外國的文字,而是自己母語的文字。翻譯時所需要的外語知識只要能解讀原作內容即可,真正的大工程是把這些資訊正確地轉換成自己的母語文章,而且要讓一般人能讀得懂才行。

近幾年日本的翻譯書的品質之所以越來越好,除了日本消費者對翻譯書的品質要求相當高以外,也和日本的文字工作者的母語表達技術進步有關。如果去讀二三十年前的日本的學術書或是社會評論書籍時,可以發現學者和評論家喜歡把句子寫得又臭又長,就像是GRE的句子一樣。一個大段落裡面可能就只有一兩句話而已,這有可能是受到歐美人文科學界的一些華而不實的文章形式影響。不過近年來,日本市面上出現不少訓練表達能力或是作文技術的書籍,這些書的內容不外乎就是告訴大家,表達事情時句子要清楚、簡潔、正確。由於作家、評論家、翻譯家,以及出版業者都有這種專業意識,因此近幾年不論是翻譯書或是日本人自己寫的書都變得越來越好讀,大幅提升資訊傳達效果。

前一陣子在網路上查某部電影的資料時,查到了維基百科,然後發現中文維基百科也有關於這部電影的資料。不過一看中文維基百科的內容,就知道這個條目是直接譯自英文維基百科,而且還真的是「直譯」。

這裡引用一小段中文維基百科的「直譯」的內容:
隨著電影進展,Jimmy開始了解他的人生與離開高中時差不多。最初,他視自己為自己際遇的受害者並將他的問題怪在他人身上,不過隨時間經過,Jimmy開始為自己人生方向承擔責任並了解他對自己人生有很大控制,他開始疑惑他的朋友們,包括Future,對向前發展裹足不前,「我們曾做過的就是靠北」,他告訴他們,當他們爭吵怎樣是在音樂產業獲得成功的最好途徑時。之前在台上的漏詞心有餘悸,他似乎決定放棄或後延他的音樂事業夢想,以花更多時間在他白天的工作和構築家庭生活。Jimmy新發現的責任心也被他在工廠的上級注意到,在電影初始,當Jimmy要求更多的輪班,他的上級嘲笑他,但在劇尾,Jimmy改善的態度和效率使他得到他想要的更多工作,不過,是與下場饒舌戰的時間衝突的晚班。Jimmy原不打算去了,但Alex的訪問改變了他的主意。

從這個「直譯」內容可以看出,翻譯英文原文的人幾乎把英文句子中大部分的詞彙都代換出來了 (除了人名以外)。

由於部落格字數的限制,因此這裡不引用英文原文,只用中文轉述一下英文維基百科想傳達的訊息:
吉米發現自己高中畢業後,人生就開始停滯。一開始他把這種不順遂怪罪給別人,不過後來他漸漸學會掌控自己的人生、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他發現自己原地踏步的原因恐怕是因為以前整天和死黨們浪費時間空談怎麼靠音樂賺大錢。由於吉米沒有走出當初在台上出糗的陰影,所以他決定暫時把音樂放一邊,先顧好家和工作。吉米工廠的上司本來不信任吉米,不過後來上司發現吉米的工作態度改善,所以開始願意把任務交給吉米。後來吉米的大夜班衝到比賽時間,原本吉米打算棄權,不過艾莉絲說服了吉米,讓他重回舞台。

中文維基的這個條目顯然只是把英文維基條目中的英文詞彙一一代換成中文詞彙而已,至於詞彙的代換手法為何則不得而知。總而言之,最後翻出了一篇英文句型的中文文章。

或許有人會認為,有些文章或許不完美,但是這可以用事後的修改來補救。然而,常寫文章的人都知道,修改一篇有問題的文章的難度遠遠高於直接重寫一篇文章。姑且不論翻譯與句型的問題,翻譯這個詞條的人恐怕根本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所以翻譯出來中文內容出現了電影中不存在的情節。如果還要再追究的話,其實寫英文條目的這個段落的人本身也沒把握到重點,段落內的時間和因果關係敘述非常雜亂,因此就算把英文條目內容正確地譯成中文,還是一篇雜亂的文章。而翻譯這個條目的人恐怕沒有檢視英文條目的問題,就擅自把它譯成中文。其實目前許多從英文或日文維基百科翻譯成中文的條目都有這方面的問題。這裡之所以舉這個例子,只是前一陣子正好到看到這種翻譯的文面而已,這裡並沒有批判維基百科的意思,維基百科本身恐怕也對這一類不精查原文資訊來源就擅自翻譯的編輯行為感到頭痛。

在2012年的現在,除了漫畫,或是中文維基百科的翻譯詞條外,在網路上或是雜誌期刊上的外文翻譯報導,或是台灣的書店裡的各個領域的翻譯書當中,還是可以看到不少字面是中文,但是句型卻不是中文的文章。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〇〇〇被認為是△△△」這種敘述。這種被動態句型在英文和日文都很自然,但是現實中文會話中幾乎沒有人用。因為中文的表達除了少數特定句型外,幾乎不使用被動語態。如果要把「〇〇〇被認為是△△△」這種句型改成比較自然的中文句型的話,可以改成「很多人認為〇〇〇是△△△」或是直接譯為「〇〇〇是△△△」。

不過在網路上搜尋「被認為是」這個字串時,可以搜到一大堆結果,而且還不限翻譯文。這個原因恐怕是因為有些人讀了生硬的翻譯文章後,覺得使用這種生硬的敘述可以讓自己的文章看起來有深度,於是就有樣學樣,開始使用「被認為是」這樣的句型,這是目前華文資訊中常見的陋習。事實上,沒有深度的文章就算加了一堆拗口的敘述,文章的深度也不會增加。至於內容豐富的文章,如果採用平易的敘述方式可以讓讀者吸收到更多東西,也無損文章的價值。拗口生硬的敘述只代表寫文章的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足而已。

有些人認為語言會隨著時間變化,許多非傳統的表達方式可能積非成是,成為標準用法。的確,在語言發展中的確有不少這一類的例子。不過從「被認為是」這個例子來看,這種句型目前只在文章中出現,而且這些文章不外乎是翻譯的文章或是一些生硬的文章。一般中文會話中幾乎沒有人用這種句型,這是因為中文的表達邏輯不習慣用被動態。因此「被認為是」這種句型在網路上激增現象,恐怕只是近年來華人大眾能輕易接觸外文資訊後衍生出來的「中間產物」。一但母語表達技術進步、拗口至上的寫作觀失勢的話,這種中間產物就可能會被別的表達方式取代。

講到語言的變化,讓我想到去年12月中旬寫的一篇關於日文的「絆」的文章。這篇文章提到日文的「絆」的誤譯問題。日本的「絆」的意思指的是一種正面的感情連帶,然而有些華人卻把日文的「絆」誤譯成帶有負面意義的「羈絆」「牽絆」。有網友指出,日文翻譯小說或漫畫中用的「羈絆」一詞讀起來非常正面。也有網友指出,就算「羈絆」是誤譯,但是語言發展中本來就有許多積非成是例子。並指出一般台灣人不覺得「羈絆」這個詞很負面,如果前後文表現都很正面的話,大家自然會覺得「羈絆」這個詞很正面。

事實上,這些說法都沒有根據。在談一個社會的一般現象時,要有大環境的依據。這些說法的問題就是無視台灣的大環境的現實。

「羈絆」這個詞其實是台灣國民中學的國文教育期待學生知道的詞。而且以前國文課本的文章中就曾經出現過「羈絆」這個詞,而且課本還特別為這個詞加了注釋。儘管近年來台灣教育有很多變革,教材內容也和以前不太一樣,不過台灣國民中學的國文教育依然期待學生知道「羈絆」這個詞。九十一年第二次基測的國文科第43題的第一個選項內容就是「超越現實的羈絆、藉讀書發掘志趣」。這個題目的出題大前提就是認定考生理所當然知道「羈絆」這個詞的意思。如果考生不知道「羈絆」的意思的話,就無法判斷這個選項是否適當。由於基測出現過這種考題,因此現在台灣的國中國文教師製作的教材,或是段考、模擬考測驗卷中也會出現「羈絆」這個詞,所以新一代的台灣年輕人其實是有不少機會學到「羈絆」這個詞的意思。單從這個背景來看,目前台灣的大環境不太可能讓「羈絆」這個詞的意義產生變化。

當然,「羈絆」這個詞對一般人而言的確不太常用。由於這個詞不常用,所以學過這個詞的人,也不見得一直都能記得住這個詞的意思。因此在寫文章時膽敢使用「羈絆」這個詞的人,多半是對這個詞的用法有點自信的人。如果在華文網路上搜尋「羈絆」這個詞的話,可以發現大部分的人還用得蠻正確的。從這個狀況來看,這些華文網路上的寫手們其實都很清楚「羈絆」這個詞的意思。這就是「羈絆」這個詞在台灣的使用現狀。

至於之前本網站提到的日文的「絆」的文章中所談的並不是中文的「羈絆」這個詞的誤用,而是日文的「絆」的誤譯。誤譯的主要原因是翻譯者本身沒有把握日文的「絆」的意思,再加上看到日文漢字時思路開始混淆,而最大的問題是部分日華辭典把日文的「絆」的意思誤解釋成「羈絆」。由於有工具書的加持,所以翻譯者才會大膽使用這個一般人不太敢用的「羈絆」一詞。簡單地說,這種誤譯其實是非常特別的條件組合下產生的結果。因為翻譯的人正好不知道「絆」的意思,而且「絆」這個字偏偏又華人看得懂的漢字,因此容易混淆翻譯者的思路,而且不巧工具書裡面的解釋正好是錯的。

詞彙在長期誤用之下,意義會變。

然而,如果只是日文作品發生誤譯並不會讓中文的「羈絆」這個詞的意義發生變化。

因為這個錯誤是發生在日文詞彙處理,不是發生在中文。

舉易懂的例子來說,如果全台灣的翻譯人員把日文的「いぬ」誤譯成中文的「貓」,只會讓台灣人誤以為日本人口中的「いぬ」是「貓」,不會讓中文「貓」的意義發生變化。

「絆」的誤譯問題是日文的「絆」的意思被扭曲,並沒有影響中文的「羈絆」的意思。

另外,並不是所有日本的卡通、漫畫、小說都會發生這種誤譯,也不是所有的台灣人都會看日本的卡通、漫畫、小說。就算會看,也未必會看誤譯的作品,所以看日本作品的台灣人遇到誤譯的「羈絆」的機會其實不高。

◆◆◆

大部分的台灣人都接受過國民中學教育,如果在國中的國文課學得認真一點的話,應該都會知道「羈絆」這個詞的正確的意思。或許有些人學過這個詞之後,會漸漸淡忘,不過華文網路上有不少文筆不錯的寫手在寫散文時會用這個詞,而且拜國中教育成功之賜,這些網路寫手用詞都用得都非常正確。因此就算忘記「羈絆」的意思是什麼,只要讀過他們文章的話,還是有機會勾起對這個詞的回憶,而且還非常不容易誤解。

如果有人真的不知道中文「羈絆」的意思,這種人讀了翻譯的日本小說或是漫畫後,也不會得到「羈絆帶有正面的意義」這樣的結論。因為「羈絆」是抽象名詞,讀者頂多只能推論出「羈絆」可能是某種狀態的譬喻表現,如此而已。至於這種譬喻到底是正面或是負面,還是不得而知。

這裡要注意的是:就算「羈絆」這個詞的前後情境都非常正面,也不代表「羈絆」這個詞很正面。

為什麼呢?

映襯修辭法就可以用負面的詞彙來凸顯正面的情境。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這裡舉個簡單的例句來說明:

他從○○中得到了非常寶貴、有意義的經驗。

這個例句的情境非常正面。這句話的○○可以填「成功」,也可以填「失敗」。也就是說,單從句子的意境無法推論出○○到底是正還是負面的詞彙。雖然「失敗」是負面意義的詞彙,但是在○○中填入「失敗」,反而更能凸顯句子的正面情境。這就是映襯。正面情境的句子中的詞彙未必全部都是正面的。

所以不知道「羈絆」是什麼的人,只從前後文的正面情境根本無從得知「羈絆」這個詞到底是正面還是負面。

結果不知道「羈絆」這個詞的意思的人,如果真的想要知道它真正的意思的話,只有查字典一途。其實這沒有辦法,因為這個詞是抽象名詞。這個詞描述的是我們摸不到、看不到的東西。

如果閱讀時看到不懂的詞彙,既不願意查字典確認,又不確認文章修辭,只憑自我感覺去定義詞彙的話,這樣的人的確可能把「羈絆」當成正面的詞彙。

閱讀時既不肯確認詞彙,又不確認修辭,就只是強調自我感覺的正當性,把自我感覺當成世間普遍的原理原則。世界上當然有這種人,而且大家一定遇過這種人。不過從這幾十年台灣目前的教育和社會發展來看,這樣的人依然存在,不過比以前少很多了。

◆◆◆

說到日文的「絆」(きずな),就想到去年年底去台北故宮時,看到近代的條約展覽,發現中華民國和日本簽署的和平條約的日文版的前言當中,就用了「きずな」(絆) 這個詞。日文版條約中提到中華民國和日本之間的「歴史的及び文化的のきずな」,意思就是歷史及文化的連帶關係。至於中文版條約的則是簡潔地敘述為「歷史文化關係」。從這裡可以發現日文的「絆」(きずな) 這個詞從六十年前就已經用在情誼的連帶關係上,過了60年,這個詞彙的正面意義顯然還是沒有變。

※關於日文的絆的意義,可以參考本站的「日文的「絆」(きずな)」這篇文章。

追記:
這篇文章中提到的翻譯書回收重譯事件的出版社,在2012年12月12日宣告破產。而且破產的消息上了日本的新聞。這現象背後的意義是日本大眾關心出版方面的事情,所以才會成為新聞題材。從這個事件回頭反思現在台灣翻譯書的品質、台灣人對翻譯書的要求品質,或是台灣媒體對出版業界的關心度,顯然並沒有明顯的進步。這也意味著台灣大眾所接受的資訊品質並沒有因為時代進步而提升。

很多人以為網路上什麼都查得到,不過現實中,華文網路上有許多現代化的服務,但是關於現代社會的基本知識教養方面的資訊其實異常貧乏,這種「知」的貧乏完全反映到華文大眾媒體以及中文維基百科這一類集合知的大眾網站的內容品質。

台湾の選挙のぼり

前回の「台湾の選挙運動の宣伝材料 その2」で、選挙運動ではのぼりがかなり使われていることを書いたんだよね。

選挙のぼりはどこにでもよく見られるんだけど、
きっと我々観光客が見たい形のは、沿道や歩道橋に立ち並ぶ様子かな。
   
一番右のは、空き地を有効活用したというべきか、ある意味ミステリーサークル的で、もう完全に趣味の域に入っている。

選挙のぼりをせっせと取りつけている人を発見したんだけど、
写真を撮った時間は夜の9時ごろで、御苦労なことだと思う。
  
選挙のぼりは総じて秩序よく配列されているので、それなりに美観は意識しているのかもしれない。
ただ、場所によってはテープでぐるぐる巻きといったすごい固定方法がされているので、
これを剥がした跡がべとべとになったりして、相当施設が傷むだろうなという気がしないでもない。

ところで、選挙のぼりの旗竿は、竹でできているんだよね。
これほどまでに選挙のぼりを立てるということは、
のぼりの布の生産もさることながら、旗竿となる竹の棒の調達も必要ということだよね。

そんなことを思っていたら、細い竹を大量に積んだトラックにも遭遇したんだよね。
完全に積み荷があふれていて、積む前に加工した方がいいんじゃないかという気がしたけど、
何か物すごくインパクトがあったので、ついでに紹介しておくね。

私は、台湾の竹林をなかなか見る機会がないんだけど、
台湾のどこかに、選挙のぼりの旗竿を供給できるだけの壮大な竹林があるのかな……

台湾の選挙運動の宣伝材料」も見てね。

雪與日本人的生活(2)

在台灣,除了高山區域在冬天會下雪以外,一般平地幾乎不會下雪。而在日本,除了沖繩縣幾乎不下雪以外,其他46個都道府縣的大部分的區域在冬天都有下雪的機會。

在台灣,如果冬天高山上開始下雪或是積雪的話,會變成新聞話題。因為這是一般台灣民眾平時無法體驗的天氣現象。

在日本,如果有下雪跡象時,媒體則是看情況報導。

由於日本每個地區的降雪量都不同,所以下雪對各地民眾的意義也不太一樣。例如一些冬天經常下雪的地方,民眾覺得下雪是理所當然,只要雪量不會影響到當地民眾的正常生活,新聞節目通常不會刻意去報導下雪的消息。至於在不常下雪的區域,下雪就有可能成為新聞話題之一,因為難得一見。另一方面,雪量比較少的區域一但下雪時,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民眾生活,新聞在報導下雪的目的是為了提醒民眾小心。

以東京為例,東京平地的繁華區域並非每年都會下雪。從近三十年的統計數據來看的話,東京大約每三年就有一年不會下雪。就算下了雪,也未必會積雪。不過一但天氣預報預估會積雪的話,鐵公路等運輸業就會開始緊張,因為東京的鐵路和公路並不是針對下雪天候設計,如果下起大雪的話,很有可能出狀況。一般上班族如果從電視上看到即將下雪的資訊時,比較謹慎的人第二天早上可能會提前出門,因為下雪可能會影響到公車或是電車的運行效率。


東京積雪的景象。積雪不只會積在路上、車上、房子上,也會積在電線上。如果電線上有積雪,白天太陽一照融化時,很有可能會擊中通過電線下方的行人。雖然電線上不太可能積太多雪,不過被高處落下的雪塊擊中多少還是有危險性。


橋的護欄上的積雪。當雪下在護欄、住宅圍牆時,會積成長條狀。由於照片中的護欄頂部略呈弧形,因此雪融化時會開始滑動。

對東京的民眾而言,積雪除了會影響鐵公路的通勤時間外,也可能會影響到從家裡到公車站或是電車站的移動時間。因為積雪後可能會造成路面結冰,如果路面一結冰,就會變得非常難走。

 
路面結冰的景象。這兩張照片都是攝於東京下雪的五天過後。而且下雪之後的五天全部都是大晴天,氣溫全部都在零度以上。儘管如此,道路結冰過了五天還是沒有完全融掉。由於下雪的影響並不是只有下雪當天而已,所以如果發生積雪的話,就算之後都是大晴天,危險仍然不會立即消失。從左邊的照片也可以發現,結冰位置正好是位於房屋的陰影處,由於日照時間少,因此冰融得比較慢。

積雪的路面如果不斷被路人踏過的話,雪就會被踏得愈來愈緊密,再加上日夜溫差及融雪時吸熱的影響,路面就會結冰。走在結冰的路面上的感覺就像是走在大冰塊上一樣,只是這種冰塊凹凸不平而已,如果一不小心,很有可能滑倒。如果一滑倒,當然就會重重地摔在堅硬的結冰路面上。

那麼日本民眾怎麼面對這種結冰的道路呢?

答案就是【走路時小心一點】,如此而已。

在東京,並不是每年都會發生道路結冰。就算道路結冰,也不是整條道路完全結冰,所以民眾走路時只要避開結冰的地方即可。如果真的避不開的話,就一步一步小心地慢慢走。反正幾天過後結冰自然會融化。


結冰的人行陸橋台階。照片中台階的部分由於被許多行人踏過,所以積雪全部結成冰塊。在這種狀況下,就只能抓著扶手慢慢走而已。

日本的一些多雪地帶的店家在冬天會販賣一些可以套在鞋底的防滑用商品,這種商品多半是由橡膠製成,上面有許多金屬釘。由於橡膠有彈性,所以可以套在各種大小的鞋子上。只要在鞋子上套上這些東西,普通的鞋子就會變成簡易的釘鞋,走在結冰的路上也會比較安心。不過會買這些商品的人多半都是外地的觀光客。在冬天北海道的市區如果看到有人鞋子上套了這種防滑用品,這種人大概都是外地來的觀光客。住在多雪地帶的日本民眾幾乎不用這種商品,這是因為當地的鞋店賣的鞋子的鞋底多半都有防滑設計,而且民眾早就適應了當地環境,因此當地人不太需要這種「外掛」。

沒有體驗過雪國生活的人可能會覺得只要道路積雪,汽車就要加雪鏈。其實道路積雪未必要加雪鏈,是否加雪鏈必須看情況而定。

在日本,住在多雪地帶的民眾的汽車多半有裝雪胎。一般輪胎在低溫狀態下,橡膠會變得比較硬。橡膠變硬的話,開在凹凸不平的結冰路面時,輪胎的接地面積就會變小,摩擦力也會變小。至於雪胎的特性是在低溫下還是保有一定的柔軟性。因為輪胎軟,所以可以貼在凹凸不平的結冰路面上。此外,雪胎表面比一般輪胎多了許多非常細而且深的溝縫,當輪胎壓到冰面上時,冰上的水全部會被擠到這些又細又深的溝縫裡。結冰的道路會滑,是因為冰上有水。冰上如果沒有水,就不會那麼滑了。
(※多雪地帶的冬季用鞋也是利用軟鞋底加上許多又細又深的吸水溝縫來防滑。這些鞋子除了鞋底比較特別以外,外觀和一般鞋子沒什麼兩樣)

如果四輪傳動車裝有雪胎的話,開在一般積雪的路上其實不太需要加裝雪鏈,因為雪胎加上四輪傳動就已經有十足的抗滑效果。不過開在結冰的山路或是坡道時,就一定要加裝雪鏈。至於上高速公路時,高速公路的管理單位會評估是否有必要加裝雪鏈,如果他們覺得有必要的話,他們會透過高速公路上的電子告示牌通知駕駛,駕駛人看到公告時再到指定區域加裝雪鏈也不遲。


雪胎。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到輪胎胎面顆粒上有很多很細且很深的波浪狀溝縫,一般台灣的汽機車輪胎顆粒上看不到這種溝縫。雪胎的橡膠比一般輪胎軟,當輪胎壓到冰面上時,胎面顆粒會和冰面貼合,冰面上的水就會被擠到這些波浪狀的溝縫中。冰面上一但沒有水,就不會那麼滑,而輪胎和冰面貼合也可以增加摩擦力。

註:
在1980年代以及之前,日本的多雪地帶的車輛多半是使用胎面上帶有釘子(嚴格來說是帶有金屬或是其他硬質粒狀突起)的特殊輪胎。不過這種輪胎用在沒有結冰的道路上的話,會傷到路面,而且會造成大量粉塵污染環境。結果1980年代後半日本的一些多雪地區開始制定條例禁止在非結冰路面使用這種特殊輪胎。如果車子從結冰路面開到非結冰路面時,就要把特殊輪胎換成不帶釘子的輪胎,否則就違法。由於輪胎並不是說換就能換的東西,所以大部分的民眾都不再使用這一類帶釘子的特殊輪胎,而改用較軟,而且帶有許多細且深的溝縫的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