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日文裡,有個意思相當於中文的「羈絆」或「牽絆」的詞。這個詞叫「ほだし」。
從事日翻中的人如果看到日文的「ほだし」這個詞,可以儘管翻成羈絆或牽絆。幾乎沒有問題。因為日文的「ほだし」和中文的「羈絆」、「牽絆」的意思非常相近,而且都是文學表現才會用到的詞彙。唯一的問題就是不看日本文學的人,幾乎很難遇到日文的「ほだし」這個詞。同樣地,平常不看華文文學的人,大概也很難有機會看到「羈絆」、「牽絆」,甚至可能不知道有這兩個詞。
本文的主旨,不是談文學才會出現的「ほだし」,而是談比較常見的「きずな」。「きずな」是日本小學生都知道的簡單詞彙,意思和文學等級的「ほだし」當然完全不一樣。
<正文>
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從1995年開始,每年12月都會公布一個由民眾推薦、可以反映該年世界或日本社會的代表漢字。這種「今年の漢字」已經成為每年日本媒體必然報導的文化活動。2011年最多日本民眾推薦的代表漢字就是「絆」。
日文的「絆」不是從中原或是西洋傳來的詞彙,而是日本固有和語的「きずな」。
和語的「きずな」本來是指栓動物的繩子,後來有人把「きずな」引申成深厚的情感關係。現代日語的「きずな」就是指深厚的情誼。由於「きずな」原來的意思是栓動物的繩子,在中文的世界中,栓動物的繩子叫「絆」,所以古代的日本人就借用了「絆」這個漢字來表現日本和語的「きずな」。
◆◆◆
雖然中文的「絆」和日文的「きずな」本來的意思都是指栓動物的繩索,但是現代中文的「絆」和現代日文的「きずな」的意思和用法都已經不同了。
如果去查日華辭典,會發現有字典把日文的「きずな」(絆)解釋成「羈絆」。其實這是錯誤的解釋。
(※2020年追記:現在看到不認識的字詞,會去查資料確認事實的人可能不多了。不過本文提到的誤譯的是紙本字典時代就已經發生。日華辭典的「きずな」詞條解釋真的錯了。)
字典把「きずな」(絆)解釋成「羈絆」,不但錯了,而且錯得相當離譜。
中文的「羈絆」的意思是束縛。因為這是文學才會用到的詞彙,所以平常不看華文文學作品的人可能沒機會遇到這個詞。由於一般人不會寫文學作品,所以從小到大可能也沒用過。如果突然被人問到這個詞的意思,大概很多人都答不出來。
不過常看社會新聞的人可能聽過「羈押」這個詞。羈押就是囚禁,「羈」就是束縛、限制。可能也有人聽過「放蕩不羈」。放蕩不羈的意思就是自由放縱不受束縛。這裡的「羈」也是指束縛、限制。能「放蕩」就是因為沒有被「羈」住。如果被「羈」住,就自由不起來了。另外,可能也有人聽過「絆腳石」這個詞。絆腳石的「絆」,就是妨礙的意思。
「羈絆」是又有「羈」又有「絆」,不但沒有自由,而且還會被妨礙,非常可憐,只能用個「慘」字來形容。另外,「牽絆」這個詞也沒好到哪去,不但被「牽制」住,而且還被妨礙,完全脫不了身,也是一個「慘」字。人生要過得「無牽」無掛才會比較快樂。
知道了「羈絆」和「牽絆」的意思後,可以去看看現實中的華文文學作品裡的「羈絆」和「牽絆」的用法,真的都是這麼用的。
至於現代日文的「絆」是非常正面詞彙,日文的「絆」如果用在家庭的話指的是親情連帶關係,翻譯時可以直接翻成親情。如果用在朋友之間的話則指的是友情連帶關係,可以直接翻成友情。當然,如果強度不夠的話,其實還可以加上濃厚、厚重等形容詞來強化意義。
日文的「絆」非常平易。平易到一般日本小學生一看到這個字就知道意思。同樣地,一般台灣的小學生看到「親情」、「友情」,也知道意思。翻譯的本質是意義的「等價轉換」。如果原文易懂,翻譯的文章也要易懂。如果原文通順,翻譯的文章也要通順。如果把外國小學生一看就懂的外語詞彙翻成自己國家小學生看不懂的自國詞彙,這就是失敗的翻譯。把日文的「絆」翻成中文「親情」或「友情」時,由於意義等價,所以沒有問題。
日文的「絆」的意思很廣,不限於親情和友情。即使是不認識的人、從未謀面的人,只要他們的心能彼此共感,也可以用「絆」這個詞來表現。這時候的「絆」的意思就相當於中文的「溫暖人情」。
舉例來說,日本在2011年3月11日發生大地震之後,各國民眾開始捐錢支援日本。捐錢的民眾可能沒去過日本,可能一輩子從來沒和日本人往來過,但是在這個情況下,這些捐錢支援日本的各國民眾能感受到日本的狀況,這種有同理性的溫暖人情就是「絆」。在震災之後,日本各地非災區的民眾自願到日本東北的災區從事義工活動,這些人可能根本就不認識災民,可能也從來沒去過日本東北地方,他們之所以會去災民從事義工活動,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時候應該出點力來幫助需要幫助人,這種動機就是源自於「絆」,也就是溫暖人情。當然,這些義工和受災民眾交流之後,又會強化他們之間的「絆」(友誼)。
◆◆◆
「絆」這個字會成為2011年的日本「今年の漢字」,是因為今年日本大眾對「絆」的感受特別深。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在公布「絆」這個字之後,還在網站上指出:
「日本人從大災害之後,重新感受到家族、朋友之間的『絆』。從地域、社會到整個地球都有這種『絆』。新時代的社交媒體創造了新的『絆』,也深化了舊有的『絆』。」
如果把上面文章部分的「絆」換成「情誼」,大家一看就懂,完全沒有不自然的地方。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日文的「絆」的意思其實比較接近「情誼」。
如果照著一些劣質的日華辭典中的解釋,把上面「絆」換成「羈絆」(拘束、束縛)的話,意思會變得很奇怪。
如果再看看那些向漢檢協會推薦「絆」這個漢字的民眾的推薦理由的話,可以發現有不少人是因為在災難中重新體驗了人與人之間的「絆」,所以覺得這個字可以代表2011年的漢字:
「在災害當中,應該珍惜『絆』,彼此互相幫助。我自己拿到鄰居提供的食物時,也感覺到了『絆』。」(宮城縣15歲男性)
「因為世界、日本有『絆』支持我,所以我才能撐到現在。」(福島縣42歲女性)
「在大家的支援及鼓勵下,這種『絆』支持我過了這悲傷和痛苦的半年。」(岩手縣43歲女性)
如果把上面的句子中的『絆』替換成「溫暖人情」,完全沒有任何不自然的地方。中文母語的小學生可以理解「溫暖人情」的意思。
但是如果把『絆』替換成「拘束」「束縛」的話,意思會完全不通。
2011年4月11日,當時的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幾個國外媒體上投書感謝外國支援,文章的原題是「絆 Kizuna – the bonds of friendship」。當時日本交流協會發布的中文版的感謝信中把「絆」譯成「厚重情誼」。這個翻譯非常貼切,完全傳達出了感謝信想表達的主旨。
如果當時的翻譯人員看到劣質日華辭典中「羈絆」這個解釋,不去確實査證,直接把「絆」譯為「羈伴」(拘束、束縛)的話,感謝信的內容就會扭曲變調。從交流協會的翻譯結果來看,他們翻譯時顯然非常細心,一點都不草率。
◆◆◆
「絆」會成為2011年的代表漢字,是因為這個詞很平易。平易到日本民眾都知道這個字。東日本大震災後的社會互助人情讓大家聯想到這個字。「絆」這個字在震災之前當然也常常出現過。
以娛樂次文化為例,2006年,日本的萬代南夢宮遊戲製作公司推出了一款叫作「機動戦士ガンダム 戦場の絆」的多人連線的大型電玩遊戲。這個遊戲就是玩家們坐在駕駛艙式的遊戲機當中,透過網路和其他玩家組隊作戰。遊戲標題的「戦場の絆」指的就是作戰時的同生共死的情誼。
另外,日本的GAINAX於1995年製作的電視卡通「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EVA) 的第六集中,在ヤシマ作戰中待命的碇真嗣和綾波零有一段對話,內容大致如下:
碇:綾波為什麼要駕駛EVA?
綾波:因為「絆」。
碇:「絆」?
綾波:對,「絆」。
碇:是和爸爸的(絆)嗎?
綾波:是和大家的(絆)。
碇:妳真堅強。
綾波:因為除了這個,我沒有別的東西。
對碇真嗣而言,駕駛EVA非常痛苦。但是綾波零完全不排斥駕駛EVA。對零波零而言,她僅有的寶物是周圍的人的「恩情」,因此她透過駕駛EVA來保住這個寶物。這裡的「絆」指的就是「恩情」。恩情的意思當然和「羈絆」的意思相差了十萬八千里。反而是碇真嗣走不出父親的冷暴力的陰影,這種狀況才叫「羈絆」。
◆◆◆
日本在1990年後半,出現了一些打著「絆作り」旗號的新行業。「絆作り」的意思就是創造「友誼」(絆)。簡單地說就是「交朋友」。當時的日本大眾開始接觸電腦網路,很多人雖然透過電腦網路認識許多新朋友,但是真正建立友誼的人並不多。所以就有商人想出幫人開發、強化與友誼的服務。具體的例子就是婚姻仲介業。
婚姻仲介業並不是1990年代才出現的行業,不過1990年代後半有一些婚姻仲界業在宣傳時用「絆」來強調增進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另外,當時有些怪怪的新宗教和一些傳銷業者也喜歡用「絆作り」來強調自己的健全性。當然,「絆作り」的行業並不限於婚姻仲介、傳教、傳銷。有些雜誌介紹網路交友,或是企劃一些曾進網路使用者連帶感活動,都可以算是「絆作り」的服務。
從這些例子可以得知,在東日本大震災之前,許多日本人對「絆」的認知就是情誼的連帶關係。意思平易,而且幾十年間沒有變過。和中文的文學級詞彙的「羈絆」(拘束、束縛)的意義落差相當大。
2008年8月,日本推出火影忍者的電影片卡通『NARUTO -ナルト- 疾風伝 絆』,這部作品用「絆」這個字,是想傳達鳴人和佐助共同合作聯手對抗敵人的連帶「情誼」。但是電影到了台灣時,一些電影介紹卻把「絆」譯成「牽絆」或「羈絆」(=束縛)。完全沒有表達到原作品標題的「絆」的意義。
2010年1月,日本推出了遊戲王的電影版卡通『遊☆戯☆王 ~超融合!時空を越えた絆~』。這部作品是遊戲王卡通的第三代主角穿越時空到第二代和第一代作品的時代,請前兩代的主角一同聯手對抗敵人。作品標題的『時空を越えた絆』的意思是「跨越時空的友誼」。不過台灣的媒體在介紹這部作品時,卻把標題翻成「跨越時空的羈絆」(=跨越時空的束縛)。意思也完全變調。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把華人作家的作品譯成日文時,作品中如果有「羈絆」這個詞時,功力夠高的譯者會翻成「ほだし」。至於日本人用的中日辭典中的「羈絆」的解釋是拘束、束縛,沒有用到「ほだし」。這是因為辭典的本質是用易懂的方式來解釋難的詞彙,「ほだし」比較偏門,所以解釋是用拘束、束縛。中日辭典沒有誤用「きずな」,表示日本的出版社在編字典時非常細心,完全沒有被中文漢字混淆。
◆◆◆
為什麼會有人把日文的「絆」誤譯成「羈絆」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翻譯的人不知道日文的「きずな」的意思,而且也不知道中文的「羈絆」的意思,而且也沒有檢查作品傳達的內容是否合理。如果這些人知道「きずな」可以翻成小學生都看得懂的「友情」「親情」「溫暖人情」,他們恐怕就不會去用一個他們自己都搞不清楚意思的詞了。換個角度來看,翻譯時,把一個外國小學生都懂的簡單詞彙翻成翻譯人員自己都搞不清楚意思的詞彙,這種翻譯就是失敗的翻譯。
對消費者而言,翻譯是一種專業,有能力從事翻譯的人理所當然知道外語詞彙的意義。其實,人不可能什麼都知道。從事翻譯的人,如果遇到陌生的詞彙,可以查字典。如果覺得字典的解釋有點奇怪,也可以去查熟知這些詞彙的人的文章,看看這些文章高手怎麼使用這些詞彙,再去對照工具書的解釋。
從日文的「絆」的誤譯來看,翻譯者既沒有確實了解外語詞彙的意義,也沒有事後檢查,連續犯了翻譯的大忌。另一方面,對日文一知半解的華人一看到日文漢字,很容易會切換到自己的母語邏輯解讀,結果語言思考被漢字拘束。然而問題是「きずな」偏偏是和語,只是他借用了「絆」這個視覺表現而已。從這種種現象來看,日文的「絆」的誤譯也反映出了業者找了一知半解的人來充當翻譯,這就是業者的心態。諷刺的是,這個誤譯還是發生在外國小學生程度的詞彙。
有人認為語言會因為詞彙語誤用積非成是,但是積不起來的「非」根本成不了「是」。現實中,純華語作品中的「羈絆」幾乎不會用錯。因為「羈絆」是文學等級的詞彙,這個詞要通過身經百戰的作家和編輯兩層專業關卡。母語文學作品是為母語族群量身打造,消費層自然比較廣。母語作品的流通期間長,就算絕版,被公共圖書館長期保存的機率也比較高,可以經過長時間考驗。結果「羈絆」的誤用只發生在小眾流行日文翻譯作品當中的不專業的翻譯者而已。小眾流行的翻譯作品的消費層本來就相對較窄,流通也會受到授權期間限制,大多曇花一現,這種「非」想積都積不起來。另外,母語文學還有機會被選用成母語教材。母語文學這一層不出狀況,教育這一層就不會鬆動。結果誤用問題就只會留在小眾日文翻譯的世界。自己喊積非成是,只會讓日文翻譯業界自己留下「不專業」的形象。
◆◆◆
一知半解造成的誤譯並不限於「絆」而已。1999年左右,日本開始流行「癒やし」這個詞,日語的「癒やし」指的是治療、療傷。但是有不少台灣人看到「癒」這個字時,思考就被漢字束縛,然後把「癒やし」誤譯成「治癒」。療傷是一種行為過程,治癒則是療傷的結果「之一」,療傷之後未必一定會治癒。2000年代前半日本媒體經常談到的「癒やし系」的意思是具有療傷效果的消費對象(多為藝人或是商品),而「療傷」則是指可以讓人安心、暫時忘卻日常生活中的煩惱。儘管「癒やし系」的東西可以療傷,但是那只是一種對症療法,最後的結果並不會讓煩惱完全消失,當然也達不到「治癒」的效果。
誤譯的另一個原因是在台灣許多字典工具書的內容很久沒有更新,很多不合時宜的解釋沒有修正。日語學習者如果想查「絆」這個字的話,字典上的那些未曾更新,或不曾被檢視過的資訊很可能會誤導學習者。而出版業者往往也不關心這種事,完全不覺得自己有責任對消費者、社會提供正確、有用的資訊。結果工具書的內容和現實脫節,進而讓台灣的資訊和外國的實情脫節。事實上,和現實脫節的工具書並不只是日華辭典而已,台灣的國語辭典基本上也多處於資訊停滯狀況,市面上所賣的新字典其實二三十年前的字典的內容幾乎沒什麼太大的變化,因為幾乎沒有更新,業者就只是靠二三十年甚至更早以前的人建立的資訊維生,沒什麼進步。這個結果就是大眾根本就不想買新字典。如果硬要說這些字典有進步的話,就是書皮設計變漂亮了,不過書皮多半是外包的設計公司設計的,而不是字典出版業者自己的努力。
過去的出版業或翻譯業因為工具資源有限,資訊也不發達,誤譯問題在所難免。不過隨著電腦網路的發達,從事翻譯的人可以從各種管道獲得語言資料。在資訊發達的現在,翻譯不再是黑箱作業,從事翻譯的人如果沒有妥善處理資訊轉換的正確性,「不專業」的負面消息馬上會傳開。這不但會傷害自己,也會傷害到業界。另一方面,翻譯會牽涉到著作權問題,佔用翻譯權利卻沒有讓資訊妥善正確地傳播,這不但是對原文的褺瀆,也是對消費者不誠實的行為。
※對中文的「羈絆」「牽絆」用法仍有疑義的人,可以參考本文的留言部分。
※關於日文的「絆」的翻譯問題,可以參考本站的「翻譯漫談」這篇文章。
※想知道日本人怎麼看「絆」這個字,可以參考本站的「深い心のつながりとしての「絆」」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