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挙のランキングと使われ方

前回は、台湾の試合の順位づけということで、「軍」がついたランキングを紹介したけど――

我々にとってもそれなりになじみがありながら、
実は余りよく知らないものに、科挙のランキングというのもある。
科挙の試験のランクづけは以下のようになっている。
1 状元(zhung4yuan2)
2 榜眼(bang3yan3)
3 探花(tang4hua1)

試験トップには「元」がつくみたいで、地方の省で行われる試験トップは解元、中央で行われる試験トップは会元、皇帝前の最終試験トップは状元というよ。

こういう言い方は、もちろんテストの結果などのニュースで報道されたりもするんだけど、
そのほか、例えばお茶とか月餅などの贈答加工食品のグレードなどの場面で使われることがあるから、
我々もそれなりに知っておいてもいいかもしれない。

科挙のランキングについては、これ以下もいろいろあるらしいけど、
例えば、「挙人」(ju3ren2)と「秀才」(xiu4cai2)はどちらがすごいと思う?
我々のよく知る「秀才」は科挙の試験を受けるための学力レベルはあるというようなレベル、「挙人」は地方の科挙の試験を受けて合格した人だよ。
つまり、「挙人」>「秀才」なので、これらのグレードの商品が並んでいるときに、「秀才」の方がいいというふうに思わないでね。

ここで紹介したものをすごい順に並べると、こんなふうになるかな。
状元 > 榜眼 > 探花 > 会元 > 解元 ≧ 挙人 > 秀才

なお、科挙制度や合格者の称号というのは時代とともにさまざま変化しているので、ここで書くのは物すごく大ざっぱに書いていることはわかってほしい。
ここはあくまでもイントロダクションなので、詳しく時代別に知りたい人は、個別に調べてみてね。

日本人與洗澡(2)

講到日本人和洗澡的關係,有些人可能會聯想到日本的「混浴」文化。

在資訊不發達或是異文化理解不足的時代,有些人聽到日本有混浴的文化,可能會感到錯愕,也有一些人可能對這種文化充滿好奇。

為什麼有些人會對混浴文化感到錯愕呢?

因為這些人可能從小就一直接受【在公眾或是異性面前裸露身體=不道德】這樣的觀念。如果大家都覺得這樣子不道德,而且大家都遵守自己文化圈當中的道德基準。這些人如果遇到不同觀念的文化時,必然會不適應。在某些文化圈,甚至覺得露出手臂或是腿部的肌膚是不道德的行為。

由於混浴必然會發生在公眾及異性面前裸露身體,所以有些人會對日本的混浴文化感到不可思議。

1850年代,美國派黑船打破了日本的鎖國政策後,歐美各國開始派外交官和武官訪問日本。這些外交官和武官發現日本庶民不分男女在澡堂一起洗澡,非常震驚。

為什麼這些外交官和武官會發現這件事呢?

因為有人帶他們去參觀公共澡堂。

這些西方人去參觀日本的公共澡堂時,澡堂裡的客人並沒有因為外國人跑來參觀而大驚小怪,頂多就只是因為看到外國人而覺得很特別而已。

這些歐美人士回到自己國家之後,把他們的訪日經驗寫成書出版,所以1850年代有不少西方文獻有記載日本的混浴事情。這些文獻的內容是批評多於讚美,當時許多歐美人士覺得日本的混浴很不道德、低俗、淫蕩。

這些西方人認為混浴不道德,是因為當時的人類對異文化理解不足,當時的世界並不是多元文化社會。所以歐美人士會從自己世界的常識來思考事情,認為自己是進步的象徵,覺得自己的觀念最正確,覺得其他文化都是落後原始的文化。

此外,當時有不少西方人具有宗教背景,例如派里艦隊的隨行歷史專家霍克斯、翻譯官威廉斯(衛三畏)都有擔任過神職人員的經歷,這些人是把他們的崇拜宗教當成判斷他人的指標。所以他們筆下對日本人混浴的描述當然不會友善。

然而從當時隨著武官及外交官訪日的西方畫家所畫的日本澡堂的寫生畫來看,日本公共澡堂當裡的男女就只是自己做自己的事,男女之間並沒有親密的行動。當時這些畫家的職責其實就像是現代攝影師一樣,他們用畫把日本的現象記錄下來,然後帶回自己的國家,所以這些訪日的西方畫家筆下的澡堂圖其實可以算是反映了當時混浴的實態。從這個角度來看,把混浴和不道德、低俗、淫蕩畫上等號的西方人並不是因為日本人在洗澡時做了什麼特別的事,而只是因為日本人在洗澡時沒穿衣服而已。

而諷刺的是,當西方人發現日本有混浴的文化,而且不在乎旁人,結果當時的歐美人到日本時,都會特別去參觀公共澡堂。日本人洗澡時並不會特別注意其他人的身體,但是有一堆西方人為了看日本人的身體而闖入日本的公共澡堂。從這個角度來看,反而是西方人是以有色眼光來看日本的混浴。

當然,那個時候也有少數西方人對日本人的混浴抱持理解的態度。

例如英國船長荷姆斯把混浴解釋成日本人的習慣。搭乘俄國軍艦到日本的英國人提利則在著書中指出,混浴是混浴,貞潔是貞潔,混浴未必代表不重貞潔,混浴並不代表不莊重。提利在著書中還談到了法國文學家德斯戴爾夫人的一段故事。以前曾經有人問德斯戴爾夫人「會不會覺得維納斯像沒有衣服,很不莊重」,德斯戴爾夫人回了一句「你講這些話的意圖才不莊重」。提利想表達的意思的是,思考混浴是否不莊重的人的思維當中就帶有不莊重。

對江戶時代的日本人而言,洗澡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對洗澡或是他人的裸體並沒有特別的好奇心,有些人家的浴槽是設在院子裡,一些從事勞動工作的婦女在天氣熱時也不在乎打赤膊。因為在當時日本,沒什麼人對這種事情感興趣。不過西方人到了日本看混浴的行為讓日本人感到很不自在,所以一些日本人開始對外國人的視線產生了警戒心。另一方面,外國人來日本看混浴的問題讓當時的日本政府感到難堪,結果明治政府成立時,開始禁止混浴、禁止在公共場所打赤膊,這種禁令的執行或許並不透澈,但是在1860年代之後,一些對外國人行動管制比較寬鬆的日本大都市已經漸漸看不到混浴及打赤膊的情形了。

台湾の試合の順位づけ

ふと、何かで一等賞を取ったのだろうと思われるトロフィーや盾を見ていると、
日本では優勝などと書いてあるところに、台湾は軍という言葉を並べている。
  

台湾では、試合とかコンテストとかの順位づけは、以下のようになる。
冠軍(guan4 jun1)
亜軍(ya4 jun1)
季軍(ji4 jun1)
殿軍(dian4 jun1)

TVチャンピオンは「電視冠軍」と翻訳されているから、
「冠軍」は見たことがあるかもしれないね。
「亜」とか「季」については、何位かをにわかに判別できないね。

4位までの言葉は存在するけど、そのときの順位づけの必要に応じてどこまで使うかはかわってくる。
4位に当たる殿軍があることは、台湾の順位づけは殿軍までの順位を常に決めているという意味ではないよ。

あと、殿軍といえば思い出すのは「しんがり」だろうけど、殿軍は順位の最後、びりの順位を示すものではないよ。
殿軍の後にも順位はある、第5位以降もあるというイメージだよ。

ちなみに、日本語でいう「優勝」という言葉は台湾にはないわけじゃないけど、
ランキングを示すというよりも、勝ったということを示す言葉として使われるよ。

日本人與洗澡(1)

日本人喜歡洗澡。

在日本神話中,伊邪那岐逃出黃泉國後,在阿波岐原的河邊洗掉身上的邪氣。所以在日本人的觀念中,洗澡是洗掉髒東西,然後促進身體健康的過程。

日本各地有很多溫泉地帶,這些地方會發展出溫泉觀光業,用溫泉來吸引觀光客,讓觀光客來這些地方洗澡,然後順便觀光。除了溫泉業以外,日本各地還有很多公共澡堂(※公共澡堂在法律上叫作公眾浴場,俗稱錢湯)。這些公共澡堂也是讓民眾洗澡的地方。因為民眾想洗澡,所公才會有公共澡堂。在日本的動漫畫中,偶爾有一些在家裡或是到澡堂洗澡的故事情節,這些故事情節反映出洗澡是日本人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日本人洗澡有兩個步驟:
在浴槽外面把身體洗乾淨
身體洗乾淨後,再進入浴槽泡熱水。

所以日本人進浴槽泡澡時,身體已經洗乾淨了。在日本的浴槽裡面的熱水不是用來洗身體用的水,而是讓身體放鬆,促進血液循環的水,這些水不可以弄髒。

由於日本人在洗澡時會儘量保持浴槽中的水的清潔,所以浴槽中的熱水可以共用。日本人在洗完澡後不會把浴槽中的熱水放掉,因為家裡的其他成員也要用浴槽中的水來泡澡。

由於日本人洗澡的方式是先在浴槽外把身體洗乾淨,所以日本的浴室設計和台灣的浴室不太一樣。。

在台灣,一般家庭的浴室裡通常有馬桶,兼具廁所的功能。不過一般日本家庭的浴室裡看不到馬桶,日本家庭的廁所和浴室基本上是完全分離獨立。

講到這裡,有些在日本旅行或是生活過的台灣人可能會不以為然,因為日本的商務旅館裡的浴室裡面就有馬桶,而有些住過日本單身公寓的人印象中的衛浴設備也是設在同一間。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裡談的是一般日本家庭的浴室,商務旅館和單身公寓都都不是家庭生活的地方。日本的商務旅館和單身公寓的衛浴設備其實是非典型的變則配置。

為什麼一般日本家庭的浴室裡面不設馬桶呢?

因為日本人入浴的方式是先在浴槽外洗身體。

如果浴室和廁所設在同一間的話,在浴槽外洗身體時會弄濕地板,甚至可能會弄濕衛生紙,這樣會影響到自己及家中其他成員如廁時的舒適性。另外,在浴室設置馬桶當然也會影響到入浴的氣氛,也可能會影響到入浴時的伸展空間。雖然有一部分的日本住宅的衛浴設備會設在同一間,不過對日本人而言,浴室兼廁所是比較不理想的居家環境。如果經濟上沒有問題的話,一般日本人在租屋或是購屋時,多半會選浴室和廁所各自獨立的房子。

日本的商務旅館和單身公寓把衛浴設備設在同一間,是為了壓縮空間。這樣子商務旅館和單身公寓大樓就可以配置更多房間。不過這也意味著住旅館和單身公寓的人在入浴時比較不自在。這些人只能拉上浴簾,先在浴槽中把身體洗乾淨,然後才在浴槽中加水,等加滿水了之後才開始泡澡。不但花時間,久了之後,浴簾還可能會發霉,影響到如廁及沐浴環境舒適性。商務旅館會有專人來管理及更新這些設備,不過住單身公寓的人恐怕沒有那麼多自己的時間來處理這些雜事,結果就只能忍耐而已。

由於日本許多商務旅館的浴室和廁所是設在同一間,因此有些日本人第一次住商務旅館時可能會感到迷惘,因為在他們的常識中,浴槽和廁所都不是洗身體的地方。這些人會不知道該怎麼洗澡。

相關文章連結:
日本可愛文化(8)

台湾の新村

我々が台湾を観光するときに、ノスタルジックな老街に行くこともあるけど、
台湾には新村というのもある。

新村は住宅街の名前であって、ニュータウン的なもの。
統一的なアパートメントとかマンションが建ち並ぶわけではないけど、
人々が集住しコミュニティーを形成している住宅エリアだよ。

新村の伝統的なイメージは、国民党の人のコミュニティーで、
戦後に国民党の人がやってきたときにつくられたものという感じがする。
そういうコミュニティーでは、人々の中国の地域のルーツがさまざまなので、
かつては、中国地域の方言が飛び交う場所になっていた。
そして、だれもがきれいな標準の中国語が話せなかったりした。

とはいえ、そういう世代の人はもうこの世から去りつつあり、
時の経過とともに新村も消滅して、全く別の建物に生まれ変わったりしている場所もある。

台北の地下鉄の地図を見ると、たまに新村を見つけることができる。

写真は小碧潭駅の地図だけど、左側は中央新村、右側が大坪新村だよ。
新村は観光エリアではもちろんないけれども、台湾の人々の生活がわかる場所の一つかもしれない。

ちなみに、新村でググると中興新村というのも出てくるんだけど、
これはかつての県庁所在地のような、省庁街のようなものであって、
きょうのテーマのもととはちょっと性質が違うよ。

「梅與櫻」的營運理念及網路禮節問題

「梅與櫻–日本台灣年輕人的事情–」網站成立至今已經超過六年,在此要先感謝許多網友在這六年間給我們的支持與鼓勵。

其實我們很不喜歡寫網路禮節方面的文章,因為我們相信這六年間讀過我們文章的人早就已經具備這方面的常識。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有人用一種教育指導的口吻對著我們講一件我們早就知道、早就做到,而且從來沒有忽略過的事情的話,我們也不會高興。基於這種同理心,我們也不覺得我們有立場教育別人,因為我們認為這裡大部分的網友都知道網路禮節,而且都在實踐,而且從來沒有忽略。

然而這兩年間,「梅與櫻」網站中還是會出現一些令人不愉快的留言,由於這一類留言多少會影響網站的氣氛,因此我們還是不得不花時間來寫這種我們很不喜歡寫的道德文章。由於這些令人不愉快的留言多為華人的留言(日本人的留言很少有這種問題),因此這篇文章用中文來寫。

先把結論說在前頭:

請不要用「我知道但是你不知道」這種賣弄知識的口吻或是心態留言。

請不要把別人沒提到的事情擅自曲解成別人不知道的事情。

重述一遍,我們不認為我們有立場指導別人,我們只想提醒一下留言者注意網路禮節的問題而已。

其實六年前日本人作者就已經寫過類似的呼籲文章。詳情請參見六年前的「ブログ「梅と桜」のネチケット1」的這篇文章。
為什麼我們在六年前會提出這種呼籲呢?因為我們已經預見會有這種問題。雖然「梅與櫻」只有六年歷史,不過個人在1997年時曾經營運過個人網站 (主題是當時台灣還很少見的二次元虛擬人物CG教學,內容當然全部是原創的),日本人作者則是1999年開始營運個人網站 (內容當然也是原創的),因此「梅與櫻」的營運理念並不是從零開始摸索,而是我們把過去營運網站的經驗應用在另一個領域上而已。雖然我們都有自架網站以及寫程式的能力,但是我們為了把力量集中在寫作上,所以選用了部落格這種省力的媒體。

六年前,我們之所以成立「梅與櫻」,是因為當時並沒有任何探討日本和台灣庶民生活差異的網站,另一方面,當時網路上的一些關於日語學習方面的資訊也參差不齊,再加上日本的網路上也很少有介紹台灣的華語的資訊,因此我們就成立「梅與櫻」來介紹日本和台灣的庶民生活差異,並提供一些日語和台灣的華語的學習資訊。

「梅與櫻」的營運理念是儘量提供網路上沒有的資訊及話題,不用「我認為」、「我覺得」、「我的經驗」這種偏狹封閉的思維去看社會及文化現象。我們的出發點是「懷疑自己」,儘量從各種文獻資料去理解實際的因果關係,我們期待從事實的因果關係中顛覆「我認為」、「我覺得」、「我的經驗」的思維。

恐怕有不少人早已看膩網路上的那些「我認為」、「我覺得」、「我的經驗」之類的資訊,甚至對帶有這一類字串的資訊非常反感。因為很多人感興趣的是「普遍性」的原理,而不是「我認為」、「我覺得」、「我的經驗」這種不做功課的井蛙之見。

當然,要介紹網路上完全沒有的資訊並不容易,因此我們的目標是至少要掌握一般網路使用者可能知道的資訊,然後儘量想出這些資訊以外的話題,這樣才能和別的資訊區隔開來。總而言之,我們的營運理念就是回避一些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輕易查到的東西,提供一些一般人比較不容易注意到的資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寫文章之前先查一下大眾網站,例如維基百科或是一些網路上的討論區。由於現在不懂得使用維基百科或是網路討論區的人已經不多了,因此這些網站中的資訊其實就是一種大眾認知的指標,而這些網站沒提到的資訊就是我們可以發揮的空間。查閱大眾網站既有的資訊是最基本的功課。

「梅與櫻」和維基百科最大的不同就是「梅與櫻」只是個偏門的小網站,基本上能找到這裡來的人多半對找資料有相當的執著。知道維基百科的人不見得知道「梅與櫻」,但是知道「梅與櫻」的人恐怕不至於連維基百科都不知道。基於這個理由,我們不希望有任何網友把我們或是這裡其他網友假設成「沒看過維基百科的人」,因為這種假設違反常理。當然,在這裡張貼維基百科的連結其實也沒有意義,因為大部分的人恐怕以前早就看過了。貼上大家早就知道、早就看過的連結,然後自以為瀟灑地丟下一句帶有「只有我知道,你們一定都不知道」暗示的話。這個態度不見得是出自惡意,但是這種做法並不友善。

其實「維基百科」只是種種例子當中的一種而已。其他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

例如一年前「梅與櫻」在介紹日本的捕鯨文化時,就有人留言要我們去看某部影片,留言的方式也是自以為瀟灑地丟下短短的一句話。為什麼會有這種留言呢?簡單地說,因為這些留言的人以為大部分的人沒看過這部影片。留言的人不見得帶有惡意,但是恐怕不會有人認為這帶有「只有我知道,你們一定都不知道」這種暗示的留言很友善。從留言內容來看,我們可以推測留言的人可能以為該部影片是探討海豚生態的問題。事實上,我們認為這部影片的理念並沒有那麼狹隘,而且我們認為這部影片仍然有進步空間。關於這部電影,我們有自信寫出可以激發許多人興趣的影評,不過「梅與櫻」不是影評網站,而且該部影片有些陳述方式會讓觀眾誤解,所以我們在文章中並沒有提到這部影片。

雖然我們在寫文章時,會儘量寫一些大眾網站中比較沒有提到的部分,但是我們從來不敢有「我們知道,但是你們都不知道」這種妄想,因為大眾網站中沒提到的東西不見得是大家不知道的東西。

我們不會去妄想別人不知道什麼,不過大家可以從「梅與櫻」的資訊當中可以發現我們可能曾經不知道什麼。因為「梅與櫻」裡面有不少內容是我們本來不知道的東西。我們是花時間查閱文獻資料,花時間分析的結果後,才稍微知道一點皮毛,才把這點皮毛寫在網路上。在查資料、分析資料之前,我們連皮毛都不知道。

我們不認為我們有立場指導別人,但是我們也希望留言者不要用一副老經驗、很懂人情事故,或是好像很會分析問題的口吻賣弄自己的「知識」。

我們樂於接受網友的建議及提醒,這裡大部分的網友應該也是那種懂得接受他人建議及提醒的明理之人。不過要注意的是,雖然大部分的人都樂於接受他人的建議及提醒,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很討厭那種「自以為是好建議」的「非建議」、「自以為是好提醒」的「非提醒」。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談那種一般人早就知道,而且不太可能忽略,甚至不斷在實踐的事情。這是一種搞不清楚基本狀況的產物,連「建議」「提醒」都談不上。我們之所以不喜歡寫網路禮節的說教文章原因,就是因為大部分的人早就知道這些事,而且不太可能忽略,甚至不斷在實踐。寫這種東西對大部分的人而言不具啟發效果。

如果要提醒或是建議我們什麼事情的話,當然可以,但是請先搞清楚營運這個網站、寫出這些文章的人知道什麼,不可能忽略什麼,實踐了什麼。在這個前提下的建議和提醒才算是真正的建議和提醒。我們在這個網站中一共寫了一千四百多篇文章及九百多篇留言回覆,資料蠻多的。從這些資料分析我們應該知道什麼,我們不太可能忽略什麼,我們實踐了什麼,應該並不難。

統一発票で当せんしたら

統一發票というのは、台湾のくじつきレシートのことね。
台湾のレシートがもし当せんしたらということも書いておくね。
要は、全部レシートの裏に説明が書いてあるとおりのことではあるんだけど――

当せん番号を発表しているサイトは、前回のブログで紹介したリンクが便利だと思う。見やすいかな。
レシート裏の一番下に書いてあるhttp://www.dot.gov.tw/というサイトでは、
左側メニュー「便民服務」―「統一發票中獎號碼」で、直近に発表された当せん番号が出てくる。
ここでも当せん番号がわかることはわかるけど――ちょっと外国人にはリンクをたどりにくいし、使いにくいね。

いずれにしても、番号のサイトを見て、当せんがわかった場合は、郵便局に行くことになっている。
賞金の引きかえは、かつては銀行で取り扱っていたみたいなんだけど、
2005年4月6日から、郵便局が取り扱い先になったそうだよ。
当せんの等級によってはより大きな郵便局に行かなきゃならないというのは、日本の宝くじと似ている。

そして、当せんレシートを持っていくときには、下の領収書欄に記入をしておく。
日本語訳もつくってみたので、詳しくはそれを見てね。

でも、その領収書欄は、日本のものそのまんまを入れていいものか、迷うね。
それから、身分証明書はどうするんだろうね、パスポートで代用するんだろうか……。

外国人や非居住者でも、当せんすれば賞金を受け取ることができるということなので、今度チャンスに恵まれたらくじの引きかえをやってみたいと思う。

ほかの台湾レシートシリーズも見てね。
「台湾のレシート」 
台湾のレシート回収箱」「台湾のレシートの当せん番号を調べる

日本的國家公園(2)

對台灣人而言,「國家公園」的話題其實還算蠻新鮮的,因為台灣的「國家公園」的歷史其實不到30年,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都有新的國家公園出現,而且2010年代還可能繼續增加。

對日本人而言,相當於國家公園的「國立公園」的話題就沒有那麼新鮮了。

2011年現在的日本一共有29個國立公園,另外還有56個國定公園。由於這兩種公園的區域互不重疊,因此日本總共有85座國家認定的自然公園。

在日本47個都道府縣當中,只有茨城縣、千葉縣、愛知縣、滋賀縣、佐賀縣的境內沒有國立公園。雖然這五個縣內沒有國立公園,但是這五個縣的境內都有國定公園,除了國定公園以外,日本的各個自治體都有自己的自然公園。

在日本的29座國立公園當中,有12座是在1930年代就已經成立。到1974年時,日本已經有27座國立公園。1974年之後成立的國立公園就只有兩座而已。
至於日本的56座國定公園當中,有51座是在1950年代到1970年代成立,1980年代之後成立的只有5座而已。

由於大部分的國立公園和國定公園是在30年以前就已經成立,因此在一般日本人眼中,國立公園和國定公園是很早以前就已經有的東西,而且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因此話題性也就沒有那麼高了。

當然,日本的學生在上地理課時,也不會學到各個國立公園和國定公園,因為這些東西太細了,而且這也不是考試範圍。只有那些在準備旅行社營業執照或是通譯案內士執照的國家考試的人才會去記這一類東西。而日本人在旅遊時,基本上也不是以某某國立公園為目的地,因為日本的旅遊書籍多半是以都道府縣或是地域為中心,國立公園只是這些旅遊書籍中的一部分景點而已。一般日本人多半是翻旅遊書籍時無意中翻到介紹國立公園的頁面,再不然就是查地圖時無意中看到國立公園,再不然則是開車時無意中看到國立公園的標示。

對日本人而言,世界遺產的話題性其實遠比國立公園或是國定公園高,這是因為世界遺產的話題是1990年代才開始流行,對日本人而言算是比較新鮮的東西,而且文化遺產影點在城市裡,可以直接為當地的觀光業帶來利益。而國立公園和國定公園往往是一些沒什麼人的自然區域,商業效果自然就不如世界遺產了。

相關文章連結:
日本的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