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い心のつながりとしての「絆」

震災での一連のことを通じて、台湾人とのきずなを確認するなんていうことがあるけど、
実際に、「絆」という言葉を使って「我們的絆」「日本和台灣之間的絆」などとうれしそうに話しても、
それで台湾人に通じるのだろうかと思う。

「絆」(ban4)という言葉で真っ先に浮かんでくるのは、動物とかをつなげるひもとか手綱とかだよ。
確かに、日本語の辞書にも、絆の意味として出ているよ。
あるいは、何か足をかけて人を転ばせるような、わなを用意して人を転ばせるような、そんな動詞。

熟語とかでも、こういうのが派生するから、「羈絆」(ji1ban4)は束縛するという意味、
マイナー過ぎて多分使う人はいないだろうけど、「紲絆」(xie4ban4)という、一見何かすごくすばらしい心のつながりがあるような言葉も、邪魔するという意味になる。
ぶっちゃけ、その漢字を見て、いい意味としてはとらえにくい言葉かもしれないんだよね。

先の震災に関して、菅総理が世界に発したお礼の文章、そのタイトルは「絆」だったわけだけど、
絆 Kizuna – the bonds of friendship
そのお礼の文章の繁体字の訳文は、「厚重情誼」になっていたわけで、「絆」にはなっていないんだよね。
厚重情誼 (Kizuna) Kizuna - the bonds of friendship

厚重情誼(hou4zhong4qing2yi2)というのは、タイトルづけのためにつくられた言葉であって、熟語というわけではないので、
この言葉を使って、絆を中国語で言いたいときには、「情誼」(qing2yi2)ということになるのかな。
普通に考えれば、絆を翻訳すると、「友情」(you3qing2) 「情」(qing2)ということになるのだと思う。
でも、実はこの字では意味が軽い感じがして、どうもすっきりしないね。
願わくば、日本語にあるニュアンス&世界観をそのまま持ち込んで、言葉として定着させてもらいたいぐらいだ。

なお、「絆」については、日本の漫画やアニメにはよく出てくるから、
台湾人がこの言葉を全く知らないというわけではないよ。

とはいえ、卑近な例を挙げると「NARUTO疾風伝 絆」というのがあるけど、
中国語のネットを渉猟していると、「絆」ではなく「羈絆」としているのも散見されるわけで、
つまり、ナルトとその周りの心温まる物語というのとは、およそ逆の意味でとらえられている可能性があるわけで、
こうなると、その漢字を知っていても、こちらが伝えたい深くて好意的な心のつながりというのが、どこまで相手に伝わっているかは、わからないんだよね。

大地震過後(2)

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的兩個月後,實地造訪了一趟福島縣。一方面是為了休息一下,一方面則是想以實際的消費行動來支援一下日本東北。

個人其實很早以前就想去福島看一下,不過今年三月發生大地震,然後核電廠又出狀況。在資訊還不明朗的時候,我曾經擔心這輩子是不是沒有機會造訪福島了。不過當狀況比較明朗之後,還是決定去看一下。整個行程大致上是先搭電車到郡山,然後再開車從福島北部到福島南部。

當電車到了北關東區域時,車窗外的風景開始出現變化,建築物從都市的鋼筋水泥大樓、公寓變成郊區日本傳統的獨棟住宅,其中有不少傳統住宅的屋頂上蓋上了藍色塑膠布。

為什麼要蓋上了藍色塑膠布呢?因為這些房子的屋瓦被地震震壞了。

由於太多房子的屋瓦毀損,如果要全部要修好,恐怕要花好幾個月。因此這些房子在這幾個月間只能暫時蓋上塑膠布來防水。自己好好的家因為一個大地震變成這樣,而且可能要等好幾個月才能復原,那種等待及不安心情不是我們這種非當事人所能體會的。

 
屋瓦損壞的建築物。左邊的照片攝於栃木縣那須塩原市,右邊的照片則攝於福島縣郡山市。

福島的郡山車站距離出事的核電廠57公里,當初核電廠發生事故時,美國政府要求美國人退到「80公里」外。對於一般比較常騎腳踏車的人來說,57公里大約騎個兩三個小時就可以到達的距離,並不算遠。

當然,有人可能會問:環境放射線量沒問題嗎?

由於日本的政府、地方自治機關,以及民間組織都有公布環境放射線量,從這些數據就可以計算出可能遭遇的放射線量。計算放射線量種感覺有點像以前在算麻醉藥的投藥量一樣,計算過程就只是簡單的小學數學,重點是單位要弄得非常清楚才行。

郡山確實是環境放射線量比較高的區域,不過把數據換算成年間放射線量的話,其實就相當於接受兩次胸部電腦斷層掃描的放射線量。而且這個計算前提是放射線濃度不能下降,而且要24小時不穿衣服站在室外一年才會有這種結果。如果外來的放射線物質得到控制,基本上放射線量只會愈來愈低。而且一般而言人不可能一直在室外,即使是在室外,也會穿衣服,因此郡山市民一年間接受的放射線量其實會遠低於計算出來的理論值。當天郡山的樣子,除了建築物、公共設施有不少破損之外,感覺就像是平常沒什麼兩樣,一般人還是過著一般的日常生活。

自從地震以來,個人感觸最深的就是日本和台灣媒體的資訊深度的差。基本上,日本大眾是一群極度潔癖的人,當潔癖的日本人遇到最不乾淨的東西時,那種衝擊當然非常大。當核電廠出事之後,日本所有的媒體開始分析狀況。然後教育民眾,讓民眾認識放射線相關的問題。

然而,核能是非常專業的領域,一般民眾能理解嗎?

事實上,媒體的專業就是資訊傳達。核電廠、放射線這些東西的確是一般人不太容易理解的東西,但是日本的媒體用了各種易懂的圖片、模型來解說這種非常複雜的東西。這些媒體在使用專業術語前,一定會先向民眾解釋術語的意義,而不是直接賣弄術語。因此,在日本,只要稍微用心看一下媒體提供的資訊,就算只是中學生,也一樣可以大致理解核電廠和放射線的事情。而且這種資訊可能比在一般在大學修過普物學生的核能知識還紮實。

為什麼日本媒體有這種能力呢?因為他們平時就很用心蒐集資訊、分析資訊。

至於台灣呢?前一陣子看到有些名嘴或是學者在談美國下令美國人撤離福島核電廠80公里圈的事情,然後不分青紅皂白異口同聲強調美國做得多有道理。這是一件非常諷刺的事。
「80公里」這個數據其實是來自日本媒體的報導。因此這些講出「80公里」的人的資訊來源可能是日本媒體,或是日本媒體報導的二手資料。而這件事諷刺的地方是在於,真正的一手資料並不是「80公里」,而是「50英里」。其實日本媒體說的「80公里」就是二手資訊,至於台灣媒體報導的「80公里」,從描述方式來看,恐怕只是沿用日本數據的三手資訊。而那些名嘴或是學者恐怕只是看了一些粗糙的三手、四手資訊來高談闊論,高談闊論的內容卻從來沒有提到「原理」上的問題。說穿了,其實就是因為這些人並沒有實際去理解「原理」,所以就只能含糊其辭、避重就輕,最後再以一個莫名其妙的「有道理」來逃脫。

當鄰國的核電廠出事後,相信很多台灣民眾都想知道放射線的相關資訊。相信很多人想知道什麼是放射線、什麼是放射能、什麼情況下不用過度反應,什麼情況下要多留意。不過結果是大部分的台灣民眾到現在都還得不到相關的知識。這就像最近的「起雲劑」事件一樣,「起雲劑」這個詞彙不斷被媒體複製,複製成台灣的流行語。然而諷刺的是,所有媒體資訊對「起雲劑」的說明全部都是含糊其辭。簡單地說,報導「起雲劑」的媒體就和一般視聽大眾一樣,根本不知所以然,也沒人知道「起雲劑」和食品衛生法規中的哪些部分有關。由於民眾根本就不在乎媒體的怠慢,因此這些賣弄連自己都不知所以然的術語的怠慢媒體還是可以過得快快樂樂的。相信「起雲劑」的話題一過,所有的人還是搞不清楚什麼是「起雲劑」。

其他的東西就不多說了。


郡山車站。


郡山車站北口的空中步道的台階。空中步道有很多地方因為地震受損,這些受損的地方都掛上了禁止通行的告示。

從郡山開車,沿著國道49號線往豬苗代町走,經過豬苗代湖及磐梯山,風景真的很漂亮。我也不禁感嘆,福島風景這麼漂亮,但是民眾遇到了世界上少有的災難。

福島第一核電廠是1960年代開始計畫興建。50年前的人的天災的認知當然不能和2010年代的現在相比,因此去批判「為什麼當時核電廠要蓋在這裡」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那是幾十年前的人在當時的環境情勢下所做的抉擇,而蓋核電廠的人也不希望核電廠出事。

四月下旬,東電的社長開始到各個避難所向災民下跪道歉。其實從媒體的影像中還可以發現一些特別東西。例如有些避難所的災民在東電社長造訪之前,特別準備好了座墊。這代表什麼呢?簡單地說,對某些地區的災民而言,他們沒有立場去苛責東電,所以東電社長來道歉時,他們先準備好了座墊。福島縣的民眾平均收入最高的四個地方自治機關就是核電廠所在的四個町,其中最有錢的町的民眾平均收入超過東京都民平均收入,是福島縣民平均收入的倍數。如果拿這幾個核電廠的自治體的民眾平均收入和福島縣的一些比較貧窮的自治體比較的話,平均收入大約會差到三四倍 (2008年資料)。當然,這些町並不是只是民眾平均收入好而已,所有的公共設施全部都是最高級最豪華的。這些居民用的道路品質高,生病時可以去設備非常好的醫院,小孩子在設備好的醫院出生,使用的學校設施也都是最好的。從1960年代的經濟發展狀況來看,當初如果沒有核電廠的話,這些地區的民眾恐怕都會遷到外地去謀生,或許早就在地圖上消失了也不一定。因此真正對東電不滿的災民是那些在核電廠30公里圈內,卻沒有直接受到核電廠經濟效果眷顧的周邊自治體。他們沒有享受到相關的資源,有些自治體的民眾平均收入不到那些受惠自治體的一半。當核電廠發生事情時,農漁民的東西賣不出去,甚至還被迫放棄自己花一輩子努力打造的家以及事業。因此從福島的核電廠問題可以發現這些事情背後的一些矛盾及悲哀的構造。

當核電廠出事之後,台灣媒體就出現一堆假資訊,甚至一堆荒謬的日本分析。例如有些論客把「安全神話」這個詞掛在嘴邊,大談日本的核能安全神話破滅,然後數落日本的能源政策。事實上,在十年前左右,日本曾經召集個各界學者討論核電廠的高放射能廢棄物的問題。當時參加會議的能源專家幾乎都認為現有的核能發電不安全,只能勉強當一個過渡技術,而且儘量努力把這個過渡期縮短。當時著眼點在發展核融合技術,只是在核融合技術距離實用化還要花不少時間,到現在也只發展出了燃料電池這種不成熟的技術。也就是說,把「安全神話」這個詞掛在嘴邊的論客並不知道十年前日本在討論高放射能廢棄物問題時的想法,也沒有花時間去理解日本的能源產業的構造,就只能拿著90年代非常膚淺大眾流行語「安全神話」起舞而已。結果真正想理解日本問題的台灣民眾,什麼東西都沒得到,因為這些看似資訊東西不過是個空殼,甚至還被污染過。

核電廠出事之後,某個日本媒體採訪避難所的民眾時,民眾說:他們不想聽政府御用學者的說法,也不想聽那些反核人士的言論,他們只想知道實際的狀況而已。

這些民眾顯然已經對政府、官僚的機械式解釋,以及反核人士意識形態宣傳感到厭倦、反感。因此他們真正想知道的是沒有遭受「污染」的資訊而已。


國道49號線。照片的中央為磐梯山,左邊則為豬苗代湖。


從裏磐梯眺望磐梯山。

福島真的是非常漂亮的地方,希望福島能早日恢復原狀。

台湾で身近なビニールひも

台湾の市場とかで買い物をすると、こういうビニールひもをもらっているかもしれない。
 
大きさがわからないと思うので、時計も並べてみる。
材質は合成繊維で、まるでスズランテープみたいな感じのもの。
ただ、スズランテープを熱でつなぎ合わせて輪にしたという感じでもなく、どこにもつなぎ目はない。

このひもは、商品を入れたビニール袋の口をくくり、手に提げて持てるようにするために使われる。
したがって、商品を開封した後は、自動的に要らなくなる。

こういうひもでくくられる商品というのは大体食べ物で、
開封するときというのはすぐ食べるときだろうから、
実際には、輪の形に丁寧に戻して、顧みるような代物じゃないかもしれない。

日本でも、買ってきたものにくくってあった輪ゴムを一カ所に集めたら、いっぱいになっちゃったということがあると思うけど、
台湾の人様の台所に行ったら、それと類似の現象が起きていたので、思わず写真を撮らせてもらった。
 
この写真を見る限り、台湾では、くくられるときに使うのは輪ゴムよりも、このビニールひものの方が多いのかな。
それにしても、輪ゴムならまだしも、こんなにしこたまため込んで、何か使うことはあるのかな……

日本的大漁旗

在新年期間,如果到日本的一些漁港去的話,可以看到許多漁民會把自己的漁船布置非常華麗。這種感覺就有點類似海軍在一些特別節慶時布置的艦飾一樣。

這些漁船上的裝飾品除了新年時時理所當然的門松 (在船上豎起綁著松葉的竹桿) 以外,最顯眼的就是「大漁旗」。

大漁旗本來是以前日本的漁民在海上大豐收時,懸掛在船上來通知岸上的人的信號旗。由於色彩鮮豔的旗幟比較醒目,傳達效果較好,因此日本的大漁旗會製作得非常華麗。


日本的大漁旗。照片中的大漁旗上的主要圖案包括:富士山、海浪、魚、太陽。其中魚的圖案多半是鯛魚,一方面是因為在日本人眼中鯛魚是高級魚種,而且鯛的讀音也是日本人的祝賀用語的諧音。而太陽的圖案則可能是普通的日之丸,也可能是像照片中光芒萬丈的旭日。當然,大漁旗上還會有斗大的漢字。有些是寫「大漁」(即豐收之意),有些則是寫漁船的名稱。


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神奈川沖浪裏』是日本非常著名的版畫。版畫指的就是在木板上刻出凹槽凸線,然而塗上顏料,再轉印到紙上的畫。由於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非常著名,因此畫中的海浪及富士山就變成日本人在設計和風圖案時的材料。而日本的大漁旗中的海浪和富士山的構圖,多少都是受到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這個版畫的美學影響。

由於現在的通訊技術發達,因此現代日本漁民如果在海上大豐收的話,只要透過無線電或是手機來通知岸上的人即可。所以現在日本的漁船在大豐收時已經不用再升起大漁旗。現在大漁旗的作用通常是純粹裝飾。例如在過年期間,漁民們就會在自己的船上掛大漁旗,期待新的一年能大豐收。

日本漁民的大漁旗有些可能是自己向廠商訂製,有些則是親朋好友送的禮物,因此一般漁民通常會有好幾面大漁旗,當過年或是某些特別的節慶時,有些漁民會把所有的大漁旗都掛出來,那種場面非常壯觀。

大漁旗除了是日本漁民的吉祥物以外,也是一般日本民眾送禮時的選擇之一。由於「大漁」代表豐收,因此大漁旗也可以拿來送給做生意的人,來祝福對方生意興隆。有些人則會請旗幟廠商更改部分圖案及文字,例如把魚的圖案改成龜鶴,把大漁的字樣改成人名,這樣大漁旗就會變成祝壽用的禮物。而日本有些民間球隊也會請旗幟廠商更動大漁旗的部分設計,變成球隊華麗的隊旗。


大漁旗風格的門簾。由於大漁旗的設計非常華麗,因此轉用在其他地方也一樣非常好看。照片中的布簾就是典型的例子。甚至還有些廠商或設計師會把這一類大漁旗的圖案應用到服裝、隨身配件上。

注:
照片中的大漁旗是梅與櫻特別訂製的 (訂製時,還特別要求廠商加入梅花和櫻花的花瓣)。這面大漁旗已送給台灣的友人,至於大漁旗風格的布簾則自用。

台湾人がビザなしで行ける外国(続)

このトピックはリニューアルしました!
よかったら、新しいのも見てね。

過去、このシリーズはいろいろつくってきていて、
台湾人がビザなしで行ける外国(2009年4月現在)とか、
台湾人がビザなしで行ける外国(新)(2010年7月現在)とかあるんだけど、
またもや大きく変わったのでリニューアルすることにする。

 
左は2011年1月、右は2011年4月末のもの。
出典:中華民国外交部領事事務局ホームページ(台湾人→外国外国人→台湾入国)より作成

この間の大きな出来事は、結構あって、
ワーキングホリデーにドイツ、韓国が加わったこと、
2011年1月11日に、シェンゲン協定を結んでいる各国への渡航がビザ免除になったこと、
イギリスの一部の属領もビザ免除となったこと。
2011年3月には、フランス領土というのか、海外県や海外準県の一部がビザ免除となったこと――かな。

これによって、ヨーロッパ圏で行ける国がふえたので、そちらに旅行に行ってみようと思う人も出てくるかもしれない。
台湾人の友人or恋人or配偶者がいる日本人にとっては朗報かもね。

行ける国がふえたとはいえ、台湾の外交部は、英仏の海外領土もビザ免除の一覧表に入れ込んでいるため、実際にふえたとは言いにくいか。
例えばフランスの関係であれば、サンピエール島・ミクロン島、マヨット、レユニオン、グアドループ、マルティニーク、サン・バルテルミー島、セント・マーチン島――とか新規にふえたけど、これはふえたというか何というか……
では、ビザ免除だといっても、どうやって行くんだろう、そこで何するんだろうと、なかなかイメージしにくいと思う。
こんなふえ方をしているので、上記にある、その外交部の表を引き写している私がつくったビザ優遇国の表は、若干わけがわからなくなってきている。

いずれにしても、ことしは台湾は民国100年を迎え、こういうことも一つのモチベーションとして、
台湾人がビザなしで行ける外国というのを今後もふやしていくだろうことは、何となくわかってきているよ。
ということで、この後、また大きな変更があれば、「三匹が斬る!」みたいなタイトルづけで、リニューアルをするしれない。

日本的道路設計(5)

在台灣,各個地方自治機關都訂定了道路命名方面的條例,規定了大道、路、街,甚至巷弄的意義,而台灣人對於路、街、巷弄的感覺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建立的。由於台灣的傳統都市及社區開發計畫中缺少對交通工具存放空間的規劃,因此許多「巷弄」便成為民眾存放交通工具的空間,某種程度上算是交通的法外之地。

由於日本的道路平均寬度小於台灣道路的平均寬度,而且日本人對狹窄的道路習為常,因此也就沒有「巷弄」這種觀念。在日本人的觀念中,道路就是道路。在日本,即使是在看起來比台灣的「巷弄」還要狹窄的路上,車輛還是要遵守交通規則。

雖然日本並沒有「巷弄」的觀念,不過日語中仍然有區分大路和小路的表現。如果用中日辭典查「巷」這個字的話,辭典可能會把中文的「巷」解釋成「路地」或是「橫丁」。事實上,日本人在區隔大路和小路時,會用「大通り」和「路地」。「大通り」指的就是大路,「路地」則是指大路兩旁的比較小的路。至於「橫丁」這個詞,則幾乎已經變成死語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中日辭典能力的極限,中日辭典雖然可以提供中文辭彙的的文解釋,但是卻不會告訴使用者,哪個解釋該用在什麼地方,哪種場合應該用哪種解釋。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這是因為中日辭典其實是設計給日本人查中文詞彙用的。

總而言之,在日本,不論是大路或小路,都是道路,都要遵守交通規則。

走在日本的小路上,除了可以看到一般道路的標識以外,偶爾可以看到柏油路面上漆有「T」字或是「卜」字的符號。


柏油路面上漆有「T」字或是「卜」字的符號。在這張照片中,還可以看到路旁白線外側的路面是綠色的 (詳情請參考梅與櫻的「 日本的道路設計 (2) 」這篇文章)。

那麼這種「T」字或是「卜」字的符號到底代表什麼呢?

簡單地說,就是代表道路的形狀。「T」字或是「卜」字的符號的位置就是三叉路的匯合點。


小路的三叉路口的柏油路面漆有「T」字或是「卜」字的符號,在小路的十字路口處當然是漆成交叉的「X」形符號,而且這個符號是比照道路交叉的形狀。當然,如果是五叉路或是形狀奇特的匯合點,符號也會比照道路的交錯形狀繪製。

事實上,這些「T」字、「卜」字、「X」字符號其實並不是日本交通標線規格中的符號,而是各地的警察機關為了減少交通事故,自己想出來的標線。

由於日本的道路比較狹窄複雜,小路和小路間彼此交錯,在這種小路上開車時,其實很難看出前方是否有橫向道路交錯。然而如果在小路和小路的交匯點路面上漆上這些「T」字、「卜」字、「X」字的符號。這樣一來,駕照或是行人就可以預知什麼地方可能會衝出車輛或行人,有助於避免事故發生。

 
日本的小路交匯密集區的路面標線。從這兩張照也可以發現日本的小路之間的「T字路」交匯點非常多。

從上面幾張照片來看,日本的道路雖然狹窄,但是由於民眾不佔用道路,因此整體環境看起來其實蠻清爽的。在這種環境下散步當然會比較舒適。不過,如果到了電車站周邊,則又會看到一堆違規停放的腳踏車。

相關文章連結:
日本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