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べる」與「飲む」

當日文初學者開始學日文動詞時,一定會學到「食べる」和「飲む」這兩個詞。由於這兩個詞非常簡單具體,而且生活化,所以日文初學者在實戰會話中很容易發揮。

中文母語的人學到日文的「食べる」和「飲む」時,會直觀地聯想到中文的「吃」和「喝」。因為「ご飯を食べる」是吃飯,「水を飲む」是喝水。

「食べる」對應「吃」、「飲む」對應「喝」,非常自然。當日文的詞彙和句子越學越多,學習者就會發現日文的「食べる、飲む」和中文的「吃、喝」真的是彼此對應:固體可以用「食べる」來表現,液體可以用「飲む」來表現。

不過日語學習者學到「薬を飲む」時,可能會下意識地認為:課文例句的藥可能是液體,或是日本的藥的可能大多是液體,所以「藥」要用「飲む」這個動詞來表現。

◆◆◆

其實,日文的「食べる、飲む」和中文的「吃、喝」彼此對應,這麼說並沒有錯。但是如果說日文的「食べる、飲む」和中文的「吃、喝」完全對等,就有問題了。

很多人在學外語時會有一種錯覺:
某個中文詞彙可以完全代換成某個外語詞彙,某個外語詞彙可以完全代換成某個中文詞彙,代換的感覺就像帶了等號的數學式一樣。

其實語言和語言之間的詞彙不可能完全相對應。日文的「食べる」和中文的「吃」、日文的「飲む」和中文的「喝」並不是相等,而是相似。因為相似,所以日文會話中表現吃喝時,固體可以用「食べる」,液體則可以用「飲む」。

中文的吃與喝的差異是在物體的形態,攝入固體時用「吃」來表現,攝入液體時則是用「喝」來表現。日文的「食べる」「飲む」這兩個詞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區隔,但是並沒有這麼單純。

日文的「食べる」還包含了咀嚼行為,「飲む」則包含了吞嚥行為。初級日語的教科書中有「薬を飲む」這種用法,是因為服藥是吞嚥行為,而非咀嚼行為。課文中的「藥」未必是液體。所以「食べる」和「飲む」的差異並不是固體和液體之間的差異,而是咀嚼和吞嚥之間的差異。

另外,咀嚼行為是由牙齒、舌頭,以及其他口唇部的肌肉執行,進行的位置比較淺。吞嚥行為則是由口腔深部的肌肉來執行,進行的位置比較深。

從這個角度來看,「食べる」是發生在表層的動作,「飲む」則是發生在口腔深部的動作。由於咀嚼完的食物最後還是要經過吞嚥的程序,所以嚼碎的食物通過喉嚨,進入食道時的行為叫作「飲み込む」(吞入)。因此日語的「飲む」的意思並非只是「喝」,也帶有「吞」的意思。

另外,雖然很多藥是用吞的,不需要嚼,但是還是有些藥是要先嚼碎才能吞下 (例如某些胃藥)。那麼在服用這一類需要嚼碎的藥物時,是否可以用「食べる」來表現呢?

事實上,日本人還是不會用「食べる」,日本人會用「噛む」(咬、嚼) 這個動詞來表現:「薬を噛んで飲み込む」。

結果服藥這個行為還是脫離不了「飲む」這個動詞。

由於華人在表現服藥行為時,通常會用「吃」這個動詞,所以台灣的英文老師常常會提醒學生,服藥的英文是「take medicine」而不是「eat medicine」。

由於日本人在表現服藥行為時,多半是用「飲む」這個動詞,所以日本的英文老師會提醒學生,服藥的英文是「take medicine」而不是「drink medicine」。

◆◆◆

不同語言的詞彙或許有不少相似的表現,例如日文的「食べる」有點類似中文的「吃」,但是這並不代表「食べる」和「吃」完全相等。外語教材的外文詞彙和中文詞彙對照列表其實只是近似詞對照,而非絕對相等的對照。

然而很多學外語的人會誤以為課本中的生詞對照表是外文和中文的絕對代換指標,所以會發生很多錯誤的語言觀念。不同語言的詞彙或許有類似的地方,但是絕對不可能完全相等。即使是同一種語言的同一個詞彙,只要不同的人使用,意思就會發生落差,只是大部分的人沒有意識到這些差異而已。其實人與人之間的言語衝突就是源於每個人對詞彙意義的認知差異。很多人只用自己的觀念去斷定別人的用詞,而且從來沒有懷疑自己的認知,也沒有試著從別人的角度重新思考詞彙的意義。即使我們平常的會話、文章中重複使用的某個詞彙,在不同的句子、不同的情境中使用時,意思還是會有落差。

也就是因為語言有很多模糊地帶,而且相同詞彙在不同句子中的意義不同,所以詞彙和詞彙之間不能用數學方程式的方法代換。我在寫這篇文章時所想的東西,和每個讀這些文章的人所想到的東西,可能都不一樣,只是大部分的人沒有意識到,或是根本不在意而已。另外,由於電腦程式是從數值完全代換的概念出發,所以電腦在翻譯語言的過程中,必然會大量失真,所以有些科學家認為人類永遠不可能發展出「完美的翻譯機」。

相關文章連結:
自動翻譯機的浪漫
翻譯軟體的能力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