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世界中,中文是一個字一個音節,非常簡單。不過在日本人的感覺裡,中文卻是一個字兩拍。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日本人用片假名來表現中文的「你好」時,通常會寫作「ニーハオ」,即「你」字對上「ニー」這兩拍,而「好」則對上「ハオ」這兩拍。至於日本人在表現中文的「謝謝」時,則通常會寫作「シエシエ」,也是一個字對兩拍。而日本人在學中文時,最先學到的「我是日本人」這句話,如果用片假名來表現的話,則通常會寫成「ウオシーリーベンレン」,也是一個字對兩拍。
事實上,這種一個漢字對兩拍的現象也可以在日文中的「漢語」中看得到(注意:這裡的「漢語」不是指某種語言,而是指由中文傳到日文中的詞彙。台灣人的「詞」在日文叫「語」,詳情請見台灣及日本的文法基本用語比較這篇文章)。很多華人覺得日文學起來很有成就感,就是因為日文有很多不用學也看得懂的詞彙,這些詞彙就是「漢語」。日文的「漢語」中,很多都是兩個字四拍的詞彙。例如「最高」(さいこう)、「方法」(ほうほう)、「妖怪」(ようかい) 等。當然,日文的「漢語」中,也可以找到不少兩個字三拍,或是兩個字兩拍的詞彙,但是最多的還是兩個字四拍的詞彙。
日本的語言學家金田一春彥曾經指出,日本人對四拍的詞彙比較有好感,四拍詞彙讀起來有安穩的感覺。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日本在十九世紀時造出一堆兩個字四拍的「和製漢語」。
事實上,日本人對四拍詞彙的好感不限於漢語詞彙。在日語的和語、外來語也可以發現許多四拍詞彙。
和語中的四拍詞彙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日本的男性的名字。日本的戰國時代的武將的名字中,很多都是四拍。
例如:
漢字 | 音 |
信長 | のぶなが |
秀吉 | ひでよし |
家康 | いえやす |
信玄 | しんげん |
謙信 | けんしん |
政宗 | まさむね |
近幾年日本人取名字的習慣雖然有變化,但是在現代日本男性的名字中,也一樣可以找到不少四拍的名字。例如日本的棒球選手「一朗」(いちろう)、「大輔」(だいすけ)等。台灣人熟悉的王貞治雖然不是日本人,但是他的名字的「貞治」的日文是讀作「さだはる」,也是四拍。現在日本男性的名字當中,當然也有不少三音節的名字,甚至還有兩個音節、五個音節的名字,但是整體來看,目前還是四個音節的名字較多。至於日本女性的名字則是三個音節或兩個音節較多,四個音節非常少。這是因為短音節的名子聽起來比較輕快、可愛,比較符合日本家長眼中的女孩子的形象。
除了日本人名以外,四拍的詞彙其實也經常可以在日語的外來語中發現。日語的外來語是來自外文詞彙,所以外來語的節拍往往要遷就原來的外文詞彙。在這種狀況下,很多外來語詞彙會變長。例如個人電腦的外來語叫作「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ー」(personal conpute),一共11拍。不過很少日本人會在會話中真的說出「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ー」這個11拍的詞彙。大部分的日本人是把「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ー」講成四拍的「パソコン」。
◆◆◆
在電腦還不普及的時代,日本很多文書是用電動打字機製作。電動打字機的日文叫作「ワード・プロセッサー」(word processor),一共9拍。當然,很少日本人會「ワード・プロセッサー」這個9拍的詞彙,大部分的日本人是把「ワード・プロセッサー」講成四拍的「ワープロ」。
「ワード・プロセッサー」→「ワープロ」這種省略方式是日文中非常典型的省略法,這一類例子在日文裡相當容易發現。例如數位相機的日文是「デジタル・カメラ」,但是日本人通常是講「デジカメ」。台灣的RPG電玩迷熟知的勇者鬥惡龍系列遊戲的日文叫「ドラゴンクエスト」(Dragon Quest),一般日本人簡稱「ドラクエ」。另一部台灣的RPG電玩迷熟悉的太空戰士系列遊戲的日文叫「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Final Fantasy),有些日本人叫「ファイファン」,但是最近有改稱「エフエフ」(FF)的傾向。
當然,這種詞彙的簡略並不限於外來語。例如日本人把東京大學簡稱作「東大」(とうだい),也是四拍。大學的畢業之前要寫的「卒業論文」簡稱作「卒論」(そつろん),也是四拍。大學生在畢業之前參加「就職活動」簡稱作「就活」(しゅうかつ),也是四拍。
在漫畫方面,有些日本漫畫迷會把灌籃高手「スラムダンク」簡稱為「スラダン」;把足球小將翼「キャプテン翼」(キャプテンつばさ) 簡稱為「キャプつば」;把「頭文字D」(イニーシャル・ディー) 簡稱為「イニディー」;把凡爾賽玫瑰「ベルサイユのばら」簡稱為「ベルばら」。這些簡稱都是四拍。
日文中的四拍簡稱法當也可以用在人名。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日本的偶像團體SMAP的木村拓哉 (きむらたくや) 的綽號「きむたく」。
註:
1.本裡所介紹的日文詞彙的四拍省略方式雖然是一種典型的省略方式,但並不是唯一的省略方式。不過和日本朋友聊天時,如果能夠適時活用這種四拍的省略方式的話,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由於漫畫媒體的特性比較特別,因此漫畫作品名稱的四拍省略簡稱通常是一些漫畫迷才會用的。而一般日本人聽到上述漫畫名稱的簡稱時,不見得都能會意得過來。
日文一個平假名(片假名)的音高很單純 沒有裝飾音
所以日本人聽到”你好” “你”不是單純的一個音 “好”也不是單純的一個音 就變成以增加拍數(兩個不一樣的音高)來表現
這樣的發音方式 我只能認為日本人很堅持用自己的文化來詮釋其他的文化
怎麼說呢 我記得國中時 第一次學英文 完全不一樣的發音 很難發聲 也很難記 所以馬上想到借接近的中文及台語來發音 但之後因為老師有教KK音標 所以之後就漸漸習慣了
謝謝回應
To rin:
謝謝您的回應。
日本人並沒有堅持用自己的文化詮釋其他文化。
其實日本人所做的,就像您所做的一樣,遇到自己不熟悉的東西時,
就拿自己有把握分辨的東西來做為參考基準。
這不是「堅持」,而是任何人在這種情況下,都只能這麼做而已。
如果有人提供日本人的有效的方式來學外語,日本人應該也蠻樂意嘗試(如果真的有效的話)。
日本是從1981年之後,外語教育政策才明定「可以用音標」來輔助外語教學。
但是政策只規定「可以」,而不是「必須」,因此很多日本的中學是不教音標的。
早期日本人是用課堂上放錄音帶來教學生外語發音,近幾年則是找外國人來教發音。
這兩種教學方式都可以不用音標。
您的老師教您KK音標,而您也毫不排斥地學下來,
您的學習態度非常正確,而且蠻不容易的。
不過要注意的是,您或是您的朋友可能有能力吸收這些知識,
但是其實台灣還有很多學生沒有能力一次吸收那麼多東西,
就算老師願意教,還是有很多人要用中文或台語來學英文。
這些人當然也不是「堅持」,他們只是用自己有把握的方式學東西而已。
今後歡迎您繼續指教。
☆☆☆
「最高」(さいこう)、「方法」(ほうほう)、「妖怪」(ようかい)
這是音読み
而台灣人非常熟悉的王貞治雖然不是日本人,但是他的名字的「貞治」的日文是讀作「さだはる」
這是訓読み
另外中文注音分成聲母、介母、韻母
ㄒ是聲母、ㄧ是介母、ㄝ是韻母
合起來唸是ㄒㄧ+ㄝ+ˋ=謝,其實和日文的シ+エ大同小異,唸快一點,聽起來就差不多,注音也是由聲母、介母、韻母去合起來唸才會讓你感覺到像是一個音節,就跟拗音的感覺差不多,シエ唸快一點也可以當作是跟謝的音差不多,這些差別是,在日文本地大多是依節拍去唸,但是當日本人要和外國人表達時(已經有程度可以對話的能力的人),他們就會當成一個音節來唸、以及一些日文中的母音部分也會有忽略不唸的情況,尤其是唸英文的時候,他們發音要標準,就會有這樣的情況產生
所以他們日本人若要發音標準,基本上可以不用照著節拍唸,而可以像我們念中文那樣直接唸(也就是依照我們中文的節拍去唸),シエシエ只是他們的外來語表示方式,不一定要照著唸。
另外會有很多四拍的原因大多和さ行變格活用動詞和形容動詞,也有相關性
雖然有2字以上的さ行變格活用動詞和形容動詞,但大多數2字的較多
就拿你舉例的「最高」(さいこう),就是名詞、形容動詞
大多數的2字的名詞或是漢字所組成的單字,大多數要變成動詞或形容動詞的時候+する或だ就行了
而且可以從日文單字中來看,大多數的2字包含以上的名詞或是漢字,很多都是さ行變格活用動詞和形容動詞,並不是四拍的詞彙很多,而是さ行變格活用動詞和形容動詞的2字的單字有很多
而且拿中文單字來說,也有很多2字的詞彙,當然衍伸到日本的音讀後,就會讓你感覺到有很多四拍的辭彙
也就是說,從音讀和訓讀而言,2字的單字大多都是四拍,所以說是2字的單字很多(從中文單字和日文單字來看),並且4拍的音也很多,所以才會讓你感覺4拍辭彙很多
大多數這些辭彙,さ行變格活用動詞和形容動詞也是居多
其中大多數是名詞轉さ行變格活用動詞和形容動詞居多
也就是說,2字的詞彙大多是名詞
而且可以發現到一件事情就是,動詞有很多是1字的,像是看(見る)、聽(聞く)、說(言う)、讀(読む)、寫(書く)…等等,剛舉例的大多是五段,雖然上下一段也有很多
總而言之我想表達的是,有很多的2字的詞大多是名詞,且這些名詞以音讀和訓讀來看,大多都是4拍,而且這些詞大多可以轉さ行變格活用動詞和形容動詞、人名的話就是單純的名詞,這些2字的名詞也是以音讀和訓讀來可以發現到很多四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