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がビザなしで行ける外国(新)

このトピックはリニューアルしました!
よかったら、新しいのも見てね。

これまで「台湾人がビザなしで行ける外国」というトピックをつくってきてみたけど、
私が期待していた純粋な紹介トピック&コメントではなく、Q&Aばかりになってしまったので、
以前のサイトはそのままにしておいて、ここでリニューアルしたものをつくろうと思うよ。

日本人がこのトピックを見る理由は――
台湾は日本のようにビザ免除が多くないから、どの国がビザを気にせず旅できるかを知りたいからだと思うんだよね。

ということで、リニューアル前のトピックと同じフォーマットだけど、
台湾人の入国について優遇されている国の表をつくってみた。
ここでいうところの台湾人向けビザ優遇とは、ビザ免除と到着ビザという2つ。
ここに掲載されている国であれば、大使館などでわざわざ手続をしなくても当該国に入国できるから、当座の準備はそれほど大変ではないよ。


出典:中華民国外交部領事事務局ホームページ(台湾人→外国外国人→台湾入国)より作成

参考までに、表の右側には、台湾入国ビザが免除になる国も示してみている。
表の左右を見て、ビザの付与というのは国策的な片務的なものであることが如実にわかる。

こうやってみると、
台湾人が気軽に行けそうな外国で、相互にビザの免除を行っている国は――
韓国、日本、シンガポール、イギリス、アイルランド、グアム、ニュージーランド、パラオとかだと思う。

そのほかのビザ優遇の国は、ヒースロー空港(イギリス)とかチャンギ空港(シンガポール)乗り継ぎで幾つかの国は行けると思うけど、
基本的にはたどり着くまでにトランジットビザが必要だろうと思うから、ビザ取得のための手続が必要だよ。

ちなみに、ビザ優遇がないからその国に行くのは大変なのかというと、そうでもないから、誤解しないでね。
確かに、各種書類をそろえて、面接のアポイントをして、若干不愉快な面接後にビザが出る国もあるけれども、
ビザ申請が必要といっても、意外に簡単にとれるものまであるよ。
とはいえ、日本の東京のように大使館がぼんぼん建っている場所に住んでいない場合には、シンプルなビザ申請でも、すんなりいかない国は幾つかありそうね。

いずれにしても、私はネットでわかる範囲の参考データを加工して示しているだけであって、私自身は細かい実情は何一つ知らないよ。
したがって、リニューアル前のトピックのように、コメント欄に質問を書かれると大変迷惑に思うということは、どうか理解してね。
「教えてください」ではなくて、御自分で調べてください。――お願いします。

台湾と国交」も見てね。

日本的速食麵(1)

恐怕有不少台灣人在吃速食麵時,會覺得速食麵和普通的麵的差距甚遠。雖然速食麵和普通的麵都是由麵粉製成的,而且完成品都是呈長條狀,但是台灣人平時吃的普通麵條是白色的而且是直的,而速食麵的麵條則是黃色的而且園波浪狀。由於速食麵的麵條充滿曲折,因此彈性和口感也和一般的麵條不一樣。不過由於大部分的人對於這兩種麵條的差異習以為常,因此也就自然接受「速食麵是速食麵,普通的麵是普通的麵,兩者有各自的口感」這個事實。

事實上,速食麵的本質其實就是為了重現普通麵條的口感。由於速食麵是日本人發明的,因此速食麵的發明者想要重現的口感並不是一般現代台灣人吃的麵條,而是日本拉麵。由於一般日本拉麵的麵條就是黃色而且充滿曲折的鹼水麵,因此速食麵的彈性及曲折感在某種程度上非常忠實地重現了日本拉麵的形態及口感。然而,速食麵的製作技術傳入台灣時,多數台灣人並沒有機會吃到日本拉麵,因此那個時代的台灣人難免會覺得速食麵並沒有重現普通麵條的形態及口感。

 
日本人把速食麵稱作「即席麵」。早期的「即席麵」是用塑膠袋包成的「袋麵」。食用時要把麵塊從包裝袋中取出,在別的容器中以滾水處理後才能食用。不過到了1971年,日本的日清食品開發出了杯麵(カップ麺),這種形態的「即席麵」不需要另外準備別的容器,只要直接把熱水注入的商品杯裝包裝中,數分之後即可食用。雖然早期的「即席麵」是一種重現日本拉麵風味的食品,不過隨著食品工業技術的進步,「即席麵」的業者也想出各種方法來重現日本的蕎麥麵、烏龍麵、炒麵等,甚至還開發出了重現義大利麵口味的「即席麵」。


油炸麵與非油炸麵。照片左邊的麵為油炸麵,右邊的麵則為非油炸麵。早期的速食麵是用油炸的方式來脫水,不過隨著食品技術的進步,業者也開發出了非油炸式的熱風式脫水法。油炸麵與非油炸麵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熱量較高,而後者的熱量較低,性質上比較接近生麵。不過到底速食麵還是速食麵,非油炸麵加入熱水還原後,口感當然還是和一般的麵條有段差距。

◆◆◆

雖然「袋麵」和「カップ麵」都算是「即席麵」,不過由於傳統的「即席麵」是「袋麵」,而「カップ麵」則是「即席麵」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變則商品,因此某些日本人聽到「即席麵」一詞時,腦中浮現的是一包一包的袋麵而非杯麵。只有聽到「カップ麵」時,才會聯想到杯麵。

那麼,以碗狀或是桶狀容器包裝的速食麵又叫什麼呢?

答案是「カップ麵」。

即,不論是杯狀或是碗狀的速食麵,在日本都叫作「カップ麵」。

在台灣,速食麵的種類非常多,隨著價位不同,速食麵的內容也會不同。例如台幣十幾塊錢的速食麵,內容大概就是麵加上調味粉或是調味醬。二十多塊錢的速食麵則稍微可以期待裡面有乾燥的肉「粒」。三十多塊錢的速食麵的佐料包的內容則可能更豐富一點。四十元以上的速食麵則有真空調理包。

在日本,速食麵當然也有分等級。一般而言,售價不到一百日元的袋裝「即席麵」通常只有調味粉而已。而內含一些乾燥佐料的杯狀「カップ麵」的價位則為一百日元以上兩百日元以下。兩百日元左右的「カップ麵」的湯頭或佐料當然又更好一點。而將近三百日元的「カップ麵」的湯頭或佐料當然又更上一層樓,而且會附一片叉燒。近幾年,日本的速食麵業者甚至還會請一些知名拉麵店的人來協助開發新商品。這一類商品的多半都屬於將近三百日元等級的「カップ麵」。


將近等級的「カップ麵」。日本的最高等級的速食麵的價位大約三百日元左右。三百日元左右的速食麵通常都會附有調理包和一片叉燒肉 (照片中的肉片為焙根)。雖然三百日元左右的速食麵的內容比兩百、一百日元的速食麵豐富。不過三百日元畢竟只是三百日元而已,這種速食麵的品質當然無法和動輒六七百、七八百,甚至千元以上的真正的日式拉麵相比。

註:
在台灣,味味一品或是滿漢大餐這種比較高級的速食麵有分袋麵和碗麵兩種販賣形態。不過在日本,以「袋麵」形態販賣的速食麵一律非常陽春,含有各種佐料的速食麵幾乎都是以「カップ麵」的形態販賣。

台湾人と改名 その2

台湾人と改名 その1」も見てね。

日本で改名というと、プライベートに自分で勝手にそう名乗り始めたものの、戸籍は変わっていないというのがあるけれども、
台湾では、名前を変えるときは戸政事務所に行けば手続できるのであって、裁判をする必要はないよ。
オフィシャルに名前を変えることも容易さも、日本とちょっと違うところかな。

台湾では、姓名条例という法律があって、
それによれば、名前によって運勢がよくないみたいな、ごくごく個人的な理由による改姓は、
オフィシャルには2回改名できるようになっているんだって。

そのほか、日本でもよくありがちな、犯罪者と名前が同じとかであれば、何度でも改名は可能だし、
そのほかでも、ざっくり言えば、所属する組織に同姓同名、三親等内で同姓同名、居住地で6カ月以上同姓同名、公務員の人事考課時に同姓同名――がいることがわかったとかであれば、何度でも改姓できるようだ。

姓名條例については、内政部戸政司のホームページを見てね。

名前については、「台湾人とイングリッシュネーム」「台湾の「太郎」と「花子」」「台湾人男性の名前の傾向を見る」とか、いろいろ書いてみたので、見てね。

日本的埼玉縣與さいたま市

日本的國土交通省每年都會發表關於日本首都圈整備的報告書。國土交通省的報告中,【東京圈】指的是東京都及周圍的神奈川、埼玉、千葉三個縣。神奈川有日本最大的「市」的橫濱市,千葉則有成田機場和迪士尼樂園。相較之下,埼玉就顯得相對平凡。

埼玉縣是全日本擁有最多「市」的地方自治體。

日本法律的【市】的定義是人口超過五萬,六成住戶集中在中心部,六成以上的人口從事工商業的地方自治單位。從這個定義來看,日本的【市】是都市化的均質空間。埼玉縣的「市」最多,代表埼玉縣境內有很多都市化的均質空間。

雖然埼玉縣是全日本擁有最多「市」的地方自治體,但是埼玉縣並不是大都會,埼玉縣的市都是規模較小的市。這些「市」是日本的平凡小市民的居住空間。

這個現象的背景是很多在東京上班的日本人買不起東京的房子,所以只好在埼玉買房子,所以埼玉縣形成了許多小的「市」。這些人白天到東京上班,晚上回埼玉睡覺。由於在東京上班的埼玉縣民非常多,因此有些日本人把埼玉縣民戲稱為「埼玉都民」。

根據2010年4月的統計資料,埼玉縣是日本人口第五多的都道府縣。前四名分別是東京、神奈川、大阪、愛知。

東京是日本首都,人口當然多。日本的第一、第二、第三大「市」的橫濱市、大阪市、名古屋市分別位在神奈川、大阪、愛知。所以這三個府縣排行第二、第三、第四也不意外。埼玉縣沒有傳統的超級大都市,但是人口卻能排到全日本第五,這就是小市民的力量。

埼玉縣的縣廳位在「さいたま市」。「さいたま」其實就是埼玉縣的「埼玉」的讀音。如果去問日本人【「埼玉」怎麼唸】或是【「さいたま」怎麼唸】時,會得到一樣的結果。

那麼,「さいたま市」是否可以寫成「埼玉市」呢?

一般日本人不會把「さいたま市」寫成「埼玉市」。住在當地的居民也不會把「さいたま市」寫成「埼玉市」。因為他們都知道,這個城市的正式名稱是「さいたま市」而非「埼玉市」。


(作成ソフト:白地図KenMap)
事實上,在2001年5月1日之前,日本並沒有「さいたま市」。當時埼玉縣的縣廳在浦和市。1970年代後期,埼玉縣想要建立自己的地方特色來擺脫東京附屬地區的形象,埼玉縣的浦和市、大宮市、与野市、上尾市、伊奈町的首長開始合作。到了1990年代,大宮和浦和的市長分別打出都市升格的政見,想讓自己的市升格成政令指定都市。不過他們也意識到,如果都市沒有合併的話,很難升格成政令指定都市。於是浦和市、大宮市、与野市、上尾市、伊奈町這四市一町就開始籌劃合併事宜。其中,浦和市、大宮市、与野市最先達成協議。

◆◆◆

當時的合併協議會向當地居民徵新市名結果中,前三名分別是「埼玉市」、「さいたま市」、「大宮市」。其中,第一名的「埼玉市」的得票數遠超過第二名的「さいたま市」。從這個結果來看,「埼玉市」似乎是眾望所歸。

埼玉縣的中心都市叫埼玉市,看起來理所當然,不過問題並沒有這麼單純。因為「埼玉」本來是來自現在埼玉縣北部的行田這個地方的古代地名。至於浦和、大宮、与野這三個市是東京發展起來後產生的人口集中地。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來看,大宮、浦和、与野這三個市都和「埼玉」沒有淵源,真正有資格叫「埼玉」的應該是行田市。合併協議會最後選用了「さいたま市」,恐怕多少是為了顧及「埼玉」的本尊行田的居民的感受。

如果當初合併協議會採用了「埼玉市」這個名稱的話,會有什麼結果呢?

這可能會讓後人誤以為浦和、大宮、与野在歷史上和「埼玉」這個地名有關。所以採用「さいたま市」是對地方史的尊重。

為什麼第三名是「大宮市」呢?

其實,大宮、浦和、与野這三個市在合併時,主角是大宮市和浦和市,与野只是配角而己。「大宮市」是新市名徵選結果的第三名,縣廳「浦和市」則是第六名,是因為大宮市比較繁華,而且是交通樞紐,還有新幹線車站。埼玉縣的縣廳雖然在浦和,但是浦和車站的等級較低,是以前日本少數快車不停靠的縣廳車站。兩者相比之下,大宮當然比較佔優勢。不過如果新市名採用「大宮市」的話,就太不給浦和市面子了。所以採用「さいたま市」可以避免合併時的糾紛。

從這段合併過程中可以發現,這個新的縣廳都市在成立時,並沒有因為縣名叫「埼玉」,所以就草率膚淺地直接把市名取為「埼玉」。也沒有因為「埼玉」的票數最高,就硬生生地把市名取作「埼玉」。

決定地名要考量地方史的問題,也要避免後人誤解地方史,所以合併協議會沒有採用「埼玉市」和「大宮市」這兩個案。

不過,採用「さいたま市」的結果就是許多日本人批判:平假名的市名看起來很幼稚。

其實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用平假名來命名市的名稱會有這種批判,合併協議會要考量的問題比一般常識人要多,所以當然可以預料到這種批判。只是在這個場合中如果採用「埼玉」或「大宮」的話,會造成後人的歷史認知上的問題,因此合併協議會恐怕是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忍痛決定採用平假名的市名。


(作成ソフト:白地図KenMap)
2001年5月1日之後さいたま市的範圍,以及「埼玉」名稱的發祥地行田市的位置 (當時)。大宮、浦和、与野三市合併之後,上尾市和伊奈町分別退出了合併計畫,因此這兩個自治體到2010年的現在仍然是獨立存在的自治體。


(作成ソフト:白地図KenMap)
2005年4月1日,岩槻市併入さいたま市後,さいたま市的領域變得更大了。

註:
由於2006年1月1日埼玉縣的南河原村併入行田市,因此2010年現在的行田市的行政區域和本文地圖中的區域不同。

台湾人と改名 その1

台湾人は名前を変えることがある。
それは驚くべきことではない。
だから、友達の名前がある日突然変わってしまい、
いきなり新しい名前を呼ぶように告げられることもあり得る。
さながら結婚後に改姓した人を呼ぶような感覚で、
呼ぶときに多少気にかけないといけないことかもしれない。

改名の理由はさまざまあるんだろうけど、
 自分の運勢を変えたいとか、
 自分の名前がダサくて気に入らないとか、
 自分の名前の発音から連想されることがよくないとか、
――このあたりが多いんじゃないだろうか。

日本の感覚として、例えば野球選手の改名を見てみると、
漢字は変わっても発音は変わらないというのがほとんどだけど、
それに比べて、日本ハムの陽仲壽選手とかは、陽岱鋼選手に変わってしまったわけで、
本来の音声と全く無関係な名前になることももちろんある。

とはいえ、基本は姓は変えずに名前の部分を変えるスタイルであって、
姓名フルセットで変えるというわけではないみたい。
日本ではちょっと奇抜な姓というのはあって困っている人もいるかもしれないけれども、
そもそも台湾にはそれほど深刻に改姓を悩まないといけないような姓はない気がする。

長くなったので、次に続く。

姓については、「台湾の上位10姓」「台湾人の見る日本人の興味深い苗字 その1」「台湾人の見る日本人の興味深い苗字 その2」とかもあるから、見てね。

再度發現本網站文章遭人盜用!!!(第九回)

再度發現有人盜用我們「梅與櫻–日本台灣年輕人的事情–」網站中的文章!!!

這次的盜用行為發生在中國的一個自稱「泛ACG綜合站點」的網站「Hgamecn」當中。

證據一:

http://www.hgamecn.com/htmldata/infolist/sort_4.html


梅與櫻遭到盜用的文章是在這個網頁中的「日本分級制度的起源和發展 2008-08-11 22:31:13」的部分。

證據二:

http://www.hgamecn.com/htmldata/info/115.html


當中的資料未經作者的我們授權,擅自將以下三篇文章併為一篇。

日本的性表現尺度與法律規定 (1) 2006/6/14發表 梅與櫻網站第483篇文章
日本的性表現尺度與法律規定 (2) 2006/6/16發表 梅與櫻網站第485篇文章
日本的性表現尺度與法律規定 (3) 2006/6/20發表 梅與櫻網站第489篇文章

證據三:

http://www.hgamecn.com/htmldata/info/115_1.html


當中的資料未經作者的我們授權,擅自將以下三篇文章併為一篇。

日本的性表現尺度與法律規定 (4) 2006/6/24發表 梅與櫻網站第493篇文章
日本的性表現尺度與法律規定 (5) 2006/6/28發表 梅與櫻網站第497篇文章
日本的性表現尺度與法律規定 (6) 2006/7/14發表 梅與櫻網站第513篇文章

證據四:

http://www.hgamecn.com/htmldata/info/115_2.html


當中的資料未經作者的我們授權,擅自將以下三篇文章併為一篇。

日本的性表現尺度與法律規定 (7) 2006/11/30發表 梅與櫻網站第622篇文章
日本的性表現尺度與法律規定 (8) 2006/12/2發表 梅與櫻網站第624篇文章
日本的性表現尺度與法律規定 (9) 2006/12/4發表 梅與櫻網站第626篇文章

證據五:

http://www.hgamecn.com/htmldata/info/115_3.html


當中的資料未經作者的我們授權,擅自將以下三篇文章併為一篇。

日本的性表現尺度與法律規定 (10) 2006/12/6發表 梅與櫻網站第628篇文章
日本的電視節目分級制度 2005/7/28發表 梅與櫻網站第175篇文章
日本的電影分級 2005/7/10發表 梅與櫻網站第156篇文章

證據六:

http://www.hgamecn.com/htmldata/info/115_4.html


當中的資料未經作者的我們授權,擅自將以下兩篇文章併為一篇。

日本的圖書分級 2006/6/8發表 梅與櫻網站第477篇文章
日本的成人視聽媒體倫理監控團體 2006/6/12發表 梅與櫻網站第481篇文章

當今許多國家的著作權法的觀念是:
凡是要使用別人的作品時,都要經過作者的同意。只有少部分特殊情況例外。

用一種比較易懂的解釋的話:
在網路上,凡是擅自將不屬於自己的文章、圖片、影片拿來公開展示的話,都是犯罪行為!(只有少部分特殊情況例外)

基本上,有無侵權的判斷標準並不是有無寫出作者、來源,而是從使用者的動機及方法等種種要素來進行綜合判斷。
因此就算寫明了作者、來源,只要未經作者同意而擅自使用,也一樣可能侵權!(除非是特殊的例外情況)
不論是從日本的著作權法、台灣的著作權法,或是中國的著作權法來看,都是一樣的。

這個網站非常惡質的地方是在裡面的資料都是從別的地方剪貼來的。
這個網站未經過我們同意,擅自複製、編輯,並公開展示梅與櫻的14篇著作。
根據這個經驗,我們可以推論這個網站中所展示的其他文章可能也未經過那些文章的作者同意。

非常諷刺的是,這個網站還有「版權聲明」,也就是說,網站的管理者其實是有版權觀念的。
不過這個網站的版權聲明中的第一條指出:
「Hgamecn上的所有提供下載的文件和資源均爲文件或程序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繫我們,本站將立即改正。

這句話代表什麼呢?

講白一點,就是:
只要不聯繫他們,他們就不會改正。

事實上,我們已經嘗試連繫過這個網站,而我們得到的結論是:
就算我們聯繫他們,他們還是不會立即改正。

基本上,只有稍有著作權常識的人都知道,這種包含論壇的網站中,大部分的長篇文章都有侵權的問題,也就是說,這個懂得「版權聲明」的網站管理者明明知道大部分的資料有侵權問題,但是就是不想積極處理這種問題。

更惡質的是,這個網站中還有廣告,也就是說,這個網站利用別人的努力來換取廣告的點擊數,用別人的努力來圖利自己!
而且是在知法犯法的前提下以侵害他人著作權的犯罪方式來圖利自己!

另一個非常諷刺的是,梅與櫻這次遭到盜用的14篇文章,幾乎都是和法律或是規則有關的文章。假設這個網站的管理者懂一點法律或是規則的話,就表示這個網站的管理者在踐踏法律或是規則。如果這個網站的管理者不懂法律和規則的話,我們只能說:這個人非常可憐,可憐到要用犯罪的手法盜用別人的著作來掩飾自己對法律和規則的無知。

如果這個網站的管理者是基於善意要向別人分享「梅與櫻」的作品的話,只要張貼「梅與櫻」的文章連結即可,這樣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連結來看到「梅與櫻」的文章,再不然也可以用別的方式來宣傳我們的作品。基本上,如果對方帶有一點善意和體貼的話,我們其實不會特別去追究。然而這個人是把「梅與櫻」的文章複製到自己的領域中,擅自把「梅與櫻」的14篇文章列為自己網站的資料,並涉嫌利用「梅與櫻」的文章來賺取廣告點擊數。我們實在看不到這個人善意的地方。
這個人顯然只在乎自己的網站,完全不在乎別人怎麼樣。

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的第十年了,結果華人網路上還是充斥著「把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弄得好像是自己的東西一樣,然後向大家炫耀,騙取大家的掌聲,或是用其他方式圖利自己」。而且居然還仍然有人給這種人掌聲,讓這種人有利可圖。每次我們寫這種文章時,心情都非常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