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日本人日常生活的基本娛樂之一。根據2006年統計,日本有30.5%的男性以及39.4%的女性有看電影的嗜好。
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看電影」指的是真的到電影院看電影,而不是透過電視、電腦或是租DVD來看電影。日本在2006年這一年之間,到電影院看電影的人數為1億6459萬人次。和2006年台灣的首輪電影約2200~2300萬人次相比,日本的電影人口大約是日本人口的1.3倍,而台灣的電影人口則和台灣人口相當。
在2010年現在這個時間點上,日本一張電影票為1800日元,相當於20美金,600元台幣。日本的電影票價幾乎可以算是全世界最貴。
有些台灣人可能覺得日本人收入高,所以不在乎這種票價。事實上,這是沒有實地了解日本社會現狀的人的幻想。現實中,一般日本民眾覺得電影票非常貴,貴到電影票價多次成為消費議題,貴到日本人會煩惱到底該不該花這麼多錢到電影院坐兩個小時,而且兩小時過後只剩下一張比電車票還小、非常不起眼的電影票存根。
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日本人願意到電影院看電影。
近幾年,網路資訊愈來愈發達,一些稍微會留意日本資訊的台灣人可能會發現,日本的好萊塢洋片上映時間往往比美國、台灣晚好幾個月甚至半年, 甚至可能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慢上映的國家。
為什麼會這樣呢?
是日本人只看日本電影,對好萊塢洋片不太熱衷?
還是日本政府在抑制洋片?
如果看2006年~2008年的日本電影統計資料的話:
年 |
日片數 |
洋片數 |
日片票房 |
洋片票房 |
2006 |
417 |
404 |
1079.44億日元 |
949.90億日元 |
2007 |
407 |
403 |
946.45億日元 |
1037.98億日元 |
2008 |
418 |
388 |
1158.59億日元 |
789.77億日元 |
從這個數據來看,日本的洋片票房的表現似乎沒那麼搶眼。
那麼這個數據是否可以證明日本人比較愛看日片,不愛看洋片,所以日本不用急著上映好萊塢洋片呢?
或是因為日本有意抑制洋片市場,刻意把洋片上映時間往後拉,因而造成洋片收入並不突出呢?
其實,答案是兩者皆非。
為什麼日本的洋片上映時間會比美國慢上好幾個月甚至半年呢?
因為洋片在日本的電影院上映之前要花很多時間準備。就只是這樣而已。
其實從1950年代到2010年的現在,日本的好萊塢電影的上映時間一直都比美國當地慢個好幾個月甚至半年以上,六十年來一直都是這樣。至於上述2006年~2008年的日本電影統計資料,頂多只能反映出2006年~2008年這一小段期間中的日本人的電影嗜好而已。如果挑選別的年代的統計資料的話,結果又會不一樣。不論當年賣座的是洋片或是日片,日本的許多洋片的上映時間都是比美國慢個幾個月到半年。
◆◆◆
有些台灣人之所以覺得日本的洋片上映時間很慢,是因為近幾年許多台灣的好萊塢電影和美國的上映時間相近所造成的錯覺。其實早期台灣輸入的好萊塢電影的上映時間也比美國晚了好幾個月,因此問題的本質其實並不是為什麼「日本」的洋片上映時間慢,而是以前大家都是這樣,日本一點都不特別。真正發生變化的是近幾年的台灣,日本只是維持自己的步調而已。
很多人只看別人,不看自己。看到別人和自己不一樣時,不去思考現象背後的因果事理,不去反思自己的狀況,就直覺地認定別人很奇怪。這是非常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真正的事實是:日本洋片的上映步調並沒有太大的變化,變的是台灣。
為什麼台灣變了呢?
因為台灣的業者覺得這樣做比較好,這麼做可以服務消費者,營業風險也比較低。
單從洋片的上映時間和美國同步的種作法來看,確實可以算是片商服務電影迷的手法。然而這並不代表日本的片商的服務不佳或是辦事效率不高。因為「上映時間」只是種種策略中的一種而已,而且這種策略其實很單純。另一方面,台灣的智慧財產權侵害的問題相當嚴重,而且民眾在看侵權作品時也沒有罪惡感,如果業者沒有讓洋片和美國同步上映的話,市場會被侵權的犯罪組織毀滅。
至於日本,電影業者如果要早一點上映,當然也可以。只是他們沒有刻意求快而已。由於日本民眾比較尊重智慧財產權,業者比較不用擔心侵權問題。另一方面,日本的業者的行銷策略會導致外國電影的上映時間延後。
日本人底到底喜不喜歡看洋片呢?
和地球上的其他國家相比,日本人其實非常熱衷洋片。
目前日本是全世界是僅次於美國本土的第二大萊塢電影市場,英國、法國、德國的好萊塢電影票房都不如日本。由於日本人愛看好萊塢電影,所以好萊塢非常重視日本的電影市場,也非常願意赴日宣傳。日本的電影業者為了加強宣傳效果,會邀請好萊塢的導演和明星親自赴日宣傳作品。在這種情況下,當然要考量好萊塢的導演和明星的行程, 並訂出嚴密的宣傳計畫。由於電影在美國當地上映時,這些導演和明星必須在地當從事宣傳活動,因此如果要請這些導演和明星赴日宣傳的話,當然要避開美國的首映時間。光是幫塢的導演或明星規劃好來日宣傳的行程,就要在電影於日本首映的幾個月之前計畫好。
由於日本不急著上映洋片,所以業者可以把強檔洋片的首映時間安排在日本的連續假期時段,讓更多人有機會去電影院看電影,這樣也會照成上映時間的延後。當然,翻譯人員和配音員要在這段期間發揮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好的翻譯、配出最棒的聲音,將來發行DVD時的配音及字幕資料也可以一次搞定。同時,業者也必須接洽廣告公司以及電視台的製作單位,讓他們用各種手段在各種媒體以及電視節目中安排電影宣傳。如果預定上映的電影是系列作品新作的話,電視台可能會在電影首映前幾週安排播出電影的前作或是關聯作品,幫觀眾複習或是建立基礎知識。
當業者在整合所有的資源後,強檔洋片就會在大家最有空的時間上映,而且上映之前,電視節目會不斷地用各種點子挑起觀眾對即將上映的電影的好奇心。當電映在首映時,好萊塢的電影導演或明星可能還會在電影院向影迷打招呼。而對影迷而言,不但可以看到自己星歡的導演和明星,也可以選擇看原音加日文字幕版,或是看日文配音版的電影。
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的洋片行銷策略其實非常完整而且細心。因此就算上映時間比美國慢了幾個月到半年,就算日本人覺得電影票價不便宜,還是有相當多的日本人願意到電影院看電影,日本還是能維持全世界第二的大的好萊塢洋片市場。
總而言之,日本的洋片首映時間比其他國家晚,只是行銷手法造成的結果而已。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不是唯一的手法。其實日本還是有一些洋片的首映時間早於台灣以及其他國家,日本的洋片首映時間或快或慢,是取決於片商當時選擇的行銷策略而定。
註:
1.在台灣,電視台搞置入性行銷會引起視聽大眾的公憤。在日本,公共電視台(NHK)的確不能做商業宣傳,不過日本的民間電視台完全不禁止置入性行銷,而且置入性行銷早已是日本民間電視台的節目常態。所以業者若真的有心為某部電影宣傳的話,可能會弄到每個綜藝節目或談話節目中都會有意無意地提到該部即將上映的新片,來挑動觀眾的好奇心。
2.在台灣的洋片迷的眼中,看洋片聽配音似乎非常土,非常不入流,其實這只是台灣人的時髦觀及世界觀而己。台灣人的觀念並不等同全世界的觀念。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在放映外國電影時幾乎都會加入配音。至於日本則是部分電影可供觀眾選擇配音版或字幕版。而日本電視在播放洋片時,也是以日文配音為主。如果有雙語功能的話,則可以選擇原音。原音重現的電影或許是一種選擇,但是並不代表全世界的人都那麼執著原音重現。在日本,選擇觀賞日文配音版電影的人也未必是不擅外語的人,有些洋片迷可能對某些字幕翻譯家的風格感到不滿,如果看到字幕,可能會壞了興致,因而採眼不見為淨的策略,看沒有字幕的日文配音版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