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古墳(4)

很多日本的古墳上方和周圍會擺一種叫「埴輪」的陶器。埴輪有很多造形,最常見的是圓筒形埴輪,另外還有房屋、動物、人物等埴輪。

埴輪可能是源自西元兩百年左右(彌生時代晚期)的「特殊器台」。特殊器台是放置一些特殊的壺、盤子,或瓶子等器皿的平台。這種特殊器台形是呈圓柱形,和早期的圓筒形埴輪非常相似,所以有些考古學者認為埴輪的前身是「特殊器台」。


圓筒埴輪、蓋形埴輪、家形埴輪、船形埴輪。埴輪大致可以分成「圓筒埴輪」和「形象埴輪」。「圓筒埴輪」從古墳時代初期到晚期一直都存在。「形象埴輪」則是其他各種造形的埴輪。早期多半是家形(房屋)、器財形(工具、物品),之後則發展出動物和人物造形。照片中圓柱狀的陶器全部是圓筒埴輪,照片右邊有個像火焰的陶器則是蓋形埴輪,「蓋」是古時候有身分地位的人用的傘。照片中放在第二層的陶器則是家形埴輪,另外還有一個船形埴輪。

目前沒有人知道埴輪的確切用途,不過有很多種假說。《日本書紀》曾經提到垂仁天皇時代的野見宿禰提議用人形埴輪代替陪葬者。雖然《日本書紀》的內容有不少傳說,不見得可信,但是用埴輪代替殉葬者的確是一種可能性。另外,由於埴輪多半是設在古墳的斜坡邊緣,所以有些人認為埴輪可能是用來強化古墳邊緣結構的補強裝飾。也有些人認為埴輪的只是普通的裝飾品。其他還有圍籬、神聖結界,死者生前的喜歡的東西等假說。也有人認為埴輪是天皇或豪族的誇示權力的象徵,而人物埴輪可能象徵世代交替或政權轉移的儀式。由於古墳時代的文獻非常少,所以埴輪的功能眾說紛紜。

由於古墳時代的期間長達好幾百年,而且埴輪造形和擺放方式也一直在變,所以不同年代的埴輪的意義也可能不一樣。


武人埴輪。1966年,日本的大映電影公司(2002年已併入角川電影公司)曾經製作過三部古裝科幻片「大魔神」系列,這三部作品的內容大致上是巨大的魔神石像因為某些原因而開始活動,然後把壞人教訓一頓。作品中的「大魔神」形象就是參考古墳時代的武人埴輪造形。


各式各樣的埴輪。照片中可以看到人物、動物、圓筒等各種形態的埴輪。

◆◆◆


馬形埴輪。埴輪有武人造形,也有馬匹造形,可能有些人就會聯想到中國的兵馬俑。日本的埴輪和中國的兵馬俑的年代差距很大,而且中國的兵馬俑多少有隱密的成分,日本的埴輪也有自己的獨特的發展過程,所以兩者的相關性可能不高。有些人會把日本的埴輪和中國古代的陪葬品的「明器」相比較。不過明器是放在墓的內部,埴輪主要是放在墓的外部,所以兩者性質也不相同。

 
人物埴輪。很多人物埴輪是用三個圓孔(武人則是三條橫線)來表現人的眼睛和嘴巴。埴輪外觀看似粗糙,但實際上卻是粗中有細。從武人埴輪頭盔部分的曲線和細部構造、馬形埴輪的馬具細部構造都可以看出製作工匠其實有能力把埴輪做得更寫實,只是這些工匠沒有走寫實路線,而是用符號化(甚至SD化)的方式來表現人、獸、物。日本的漫畫也是用符號代替寫實的表現方式。從這裡可看出日本人的漫畫式的美學意識其實從古墳時代就已經存在。日本有一家製作成人電腦遊戲的對者「Alicesoft」就把三圓孔形的人物埴輪當成可愛的Logo。製作埴輪時不用寫實造形,也可能是因為當時人手和時間不足,所以只能用簡單的符號表現人、獸、物的特徵。當時的人能接受這種表現,這代表日本人從古墳時代就能接受類似漫畫人物的符號化的造形。


五色塚古墳。從照片可以看到古墳上方有一排埴輪。


五色塚古墳。照片中,有兩個比較較高的圓筒形埴輪,名稱叫作「朝顏形埴輪」。「朝顏」就是牽牛花。圓筒形埴輪上的孔洞形狀有長方形,也有三角形。在日本別的地方還有發現開有圓形孔的圓筒形埴輪。日本的古墳特徵之一是大多建在風景優美的地方,這種感覺就像是死者在眺望美景。五色塚古墳就是典型的例子,面向美麗的瀨戶內海(瀨戶內海現在是日本的國立公園之一)。不過非常可惜的是,現在公寓破壞了從五色塚古墳眺望瀨戶內海的浪漫風情,該公寓恐怕讓不少日本古墳迷扼腕。


将軍山古墳。這張照片在拍攝當時,古墳上長滿了雜草,但是還是可以看到墳頂的埴輪。


埴輪的排列方式示意圖(圖中紅點部分)。日本的古墳是一層一層的,每層之間都有個像走道的平面構造,埴輪就是排列在這些地方及墳頂部周圍。至於人物、動物的植輪可能另外排列在在墳頂部的平台或護墳河旁的堤防附近。從字面上的意義來看,「埴」是指黏土,「輪」是指環狀物,所以「埴輪」可能是指黏土製成的環狀物(或筒狀物),或是指一堆環狀排列的粘土製品。示意圖中的埴輪的確排了好幾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