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日本的職業摔角 (プロレス) 就像日本的時代劇一樣,有一群特定的觀眾。在1970年代,台灣的一些隱藏在社區裡的地下電影院或是第四台,就有播放日本的摔角節目。而到了1980年代,台灣的錄影帶出租店的日系節目區中,日本的職業摔角當然是一大類型。當時就算沒看過摔角的人,可能也多少會聽過豬木和馬場這兩個奇特的日本姓氏。
日本的職業摔角手可以追溯到明治時代。明治時代的職業摔角手主要是練柔道或是相撲出身,當時由於日本本身並沒有職業摔角的活動,因此這些人都是到歐美後成為當地的職業摔角手。
1921年3月5日,美國的職業摔角手Ad Santel (美國著名的職業摔角手Lou Thesz的師父) 和講道館 (日本的柔道總部) 的庄司彦雄等人於在靖國神社的相撲場中舉行了異種格鬥賽。這場比賽雖然不是純粹的職業摔角賽,不過至少提高而職業摔角在日本的知名度。結果美日兩邊打成了平手,而庄司彦雄之後則跟著Ad Santel到美國去學職業摔角。
到了戰後,1951年時,美國的慈善團體邀請了Bobby Bruns等六名職業摔角手到日本幫美軍勞軍。而原日本撲關脇力道山在這段期間結識了摔角隊的成員,對職業摔角深感興趣,於是之後便赴美學習職業摔角。1953年,力道山回到日本,創立了日本職業摔角協會,真正的日本的職業摔角就此誕生。
1954年,日本的電視開始轉播職業摔角節目。由於日本的電視是1953年開播,因此1954年時,電視還是一種非常新的科技產品。對當時的日本人而,電視播出職業摔角節目言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一方面是職業摔角提供了一種娛樂,另一方面則是可以看到日本人揍美國人,讓日本民眾一吐戰敗的怨氣。當時由於電視並不普及,因此許多日本人是從路邊電器行擺的電視來看職業摔角。
後來到了1963年,力道山被日本黑道分子刺殺身亡,日本的職業摔角迷一時失去了重心。不過之後力道山的弟子巨人馬場 (原職棒選手) 以及安東尼奧豬木開始活躍,再加上1965年世界柔道銅牌坂口征二加入職業摔角異,又把職業摔角的高潮帶動起來。
早期台灣的第四台,以及1980年代的錄影帶出租店中,之所以會有那麼多日本摔角節目,就是因為在豬木馬場時代,職業摔角是日本電視黃金時段的節目。
之後,豬木和馬場各自成立自己的職業摔角組織,結果播出摔角節目的電視台變多了。對電視台而言,如果取得職業摔角的轉播權,就意味著電視台不用花腦筋在某個黃金時段製作節目,因為只要轉播職業摔角,收視率和贊助商就會自動靠過來。當時的日本小朋友看完哆啦A夢後,下一個節目就是摔角轉播,因此當時日本的職業摔角節目在某種程度也算是一種大人小孩都看的高收視節目。
不過到了1980年代後半,馬場和豬木因為年齡及體力的關係,相繼退到第二線,再加上日本的職業摔角選手各自組織小團體,以及娛樂多元化,結果職業摔角節目退出黃金時段。2009年的現在,職業摔角已經變成偏門的深夜節目了 (深夜兩點多)。不過,真的想看摔角節目的日本人還是可以由衛星電視來收看各種摔角節目,只是收看衛星節目意味著每個月的開銷會變大。
◆◆◆
可能有不少人認為職業摔角「很假」。事實上,認為職業摔角「很假」的人往往是不了解職業摔角這的本質。
職業摔角其實是一種表演性質的活動。職業摔角手在擂台上做的事就是表演。不過職業摔角並不是單純的表演,在他們的表演中,有些表演有劇本 (戲劇情質較高),有些表演則沒有劇本 (競技性質較高)。也就是說,職業摔角是一種兼具戲劇性質及戲劇性質的表演。
有人可能會質疑:這種演出來的打架有什麼好看的呢?
好不好看,這牽涉到了每個人的欣賞表演時的感性問題。
如果以美國的哈林籃球隊為例的話,哈林籃球隊所做的也是一種表演。哈林籃球隊在球場上搞怪、戲弄對方的球員,這些表演也全部都是有劇本的。而觀眾想看的,就是劇本中設計了什麼有趣的點子,而哈林籃球隊的球員會用什麼巧妙的招術來戲弄對方。這就是一種欣賞的的方式。
又例如動作片,很多動作片的武打鏡頭中會加入一些現實格鬥中沒有意義的招術 (例如後空翻),或是加入了一些震撼效果 (例如砸破玻璃、桌椅、家具等)。電影中的角色就算被打了十幾拳重拳,打飛了五六次, 除了身上有點淤血以外,仍然生龍活虎,現實當中當然不可能有這種事。這種電影雖然不夠真實,然而觀眾有興趣的是戲裡面怎麼打,劇情怎麼發展。觀眾並不在乎武打鏡頭是否合理,觀眾期待的是由不可預期的武打表演中所帶來的情緒高潮。這就是一種欣賞方式。
除了動作片以外,在日本,許多主題樂園也有忍者秀、戰隊秀、假面超人秀、超人力霸王秀等,這些秀也是一種表演式的武術。而在華人世界的武術表演中,也不乏雙人甚至多人對打套路。喜歡看忍者秀、特攝英雄稅或是中國功夫雙人或多人對戰套路的人,恐怕不會因為這些表演是經過排練的東西而有所怨言。即使是事先排練好的東西,也仍然有可看性。
職業摔角也是一樣,雖然職業摔角可能是一個經過排練過的表演,但是排練過的表演仍然有可看之處。觀眾想看的就是職業摔角手會用出什麼樣的不可預期的華麗格鬥技,也可能期待著未知的劇情。這就是它的魅力。而職業摔角和一般主題樂園忍者或是特攝英雄秀的不同之處在於,職業摔角除了表演性質外,也包含了部分競技性質,而這個競技部分也可以提高表演的不可預期性。至於表演和競技之間怎麼拿捏,就是每個職業摔角組織內部的行銷政策了。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職業摔角表演過程中,有太多讓對方有機可乘的破綻。例如把對方打倒在地後,沒有繼續出招,結果反而被對方偷襲成功。或是在某些狀況下明顯讓對方施技成功。如果職業摔角帶有競技成分的話,就不應該鬆懈才對。
其實,這又是一種欣賞表演時的感性問題。
有些人可能會把職業摔角手的行為解釋成鬆懈,不過換個角度來思考的話,這種表現也可以解釋成「我根本就不怕你偷襲」「如果你要出招就出吧!我有自信承受得住」。從這個觀點來看的話,這些職業摔角手不但會打,而且還不怕被打。如果摔角手畏頭畏尾,動輒擔心被對方偷襲、被對方施技的恐懼,恐怕只會大掃觀眾看表演的興致。因為觀眾想看的是勇猛、不怕打的摔角表演。
一些重視規則格鬥運動競技,往往會因為遷就嚴密的規則而漸漸失去格鬥的本質。例如在柔道比賽中,雖然每個選手都相當拼命,但是他們拼命的目是是為了在五分鐘內取得判定優勢。結果造成先取得判定優勢的選手就開始擺爛、回避交鋒,讓對手根本無法施技,以保持判定上的優勢。而劍道也因為規則的關係,許多人開始研究如何做出「規則認定的有效打擊」。柔道和劍道選手在場上都是搏命拼戰,但是他們拼戰的目的,是為了取得規則中的判定勝負上的優勢。當他們取得優勢時,態度就會開始消極。因此在許多比賽中,當某方取得優勢之後,格鬥比賽就變成防守或是逃命的比賽,結果往往是那些因為運氣好外加逃命技術好的人獲得勝利,競技本身也就失去了可看性。相較之下,職業摔角手在擂台上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為了取得規則上的勝利,他們勇於接受對手的攻擊,因此觀眾看足一大堆你來我往的格鬥招式,而勝者往往是能耐往這些你來我往的招式的強者 (注意:職業摔角雖然帶有表演性質,但這並不代表劇本已經決定了比賽的輸贏。這是因為職業摔角中也包含不可預期的競技性質,如果有人認為表演一定要事先決定輸贏的話,這種認知就太膚淺了)。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的話。
哈林籃球隊的表演秀雖然是照著劇本套招,但是他們若真的認真打起球來,未必會輸給NBA的球隊,畢竟哈林籃球隊的表演也需要相當的球感和技巧。武打電影雖然也是套招,但是武打電影中的武師或替身的身體能力當然也超越一般人,否則根本無法做出那些高衝擊性的動作。而職業摔角也是一樣,或許他們並沒有全力施技,但是那些摔角技巧的殺傷力仍然相當大。如果換成一般人的話,恐怕中招後就站不起來了。而職業摔角手在一場對戰中,能夠承受多次高破壞力的招式,就證明了他們的身體能力遠超過一般人。如果他們要真打起來的話,恐怕只有其他的武術專家才能和他們匹敵。
由於職業摔角的本質並不是單純的打架比賽,而是一種製造娛樂效果的格鬥表演,因此他們沒有必要動輒置對手於死地。而他們在擂台上不怕偷襲不怕中招的無懼坦然的表現,才是強者的美學。
豬木和馬場原本是二個日本職業摔角手的姓氏。又真是頗特別。
以前愛看美國摔角的時候,也常常被問到摔角很甲、為什麼喜歡的問題,如果當時有看到這篇文章的話就可以更有條理的解釋了。
謝謝回應
To Wing:
謝謝您的回應。
對於華人而言,第一次看到猪木或是馬場這一類日本姓的確會覺得非常新奇。
因為兩者都帶有動物的字,而且兩者都是當時業界活躍的選手。
當時不知情的華人看到這兩個姓寫在一起時,可能會誤以為是選手的代號。
事實上,這兩個姓都是選手本來的姓。
今後歡迎您繼續指教。
☆☆☆
To skylee:
謝謝您的回應。
很高興我們的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今後歡迎您繼續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