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日本人對鬼的外觀印象主要是受古今藝術家創作的影響。這裡藝術家是指彫刻師、作家、日本畫家、版畫家、插畫家、漫畫家等。這些藝術家憑自己的想像力創作鬼的彫像、文章或圖畫等。社會大眾看了他們的創作作品後,自己的腦內也會拼湊起鬼的形象。日本人談到關於「鬼」的話題時,腦中浮現的鬼的形象就是和他們接觸過的創作作品有關。這些印象又會發展出新的創作,影響新一代的日本人。
舉例來說,很多日本幼稚園的小孩會唱一首「鬼的褲子」的童謠,這個童謠是借用拿坡里的民謠「Funiculì funiculà」(纜車之行)的曲子,加上簡單易懂的日文歌詞構成。內容大致是說鬼的褲子很厲害,是用虎皮製成的,穿個五年十年都不會破。這首歌雖然是簡單的童謠,但是童謠的歌詞也是一種創作物。當小孩學會這首歌後,就會把「鬼」和「虎皮的褲子」兩個概念連線,在腦中產生穿著虎皮褲子的鬼的形象。
一般而言,日本人想像中的「鬼」的特徵是:頭上長角、嘴露獠牙、身上圍著虎皮、原色系膚色、身體強壯、表情兇惡的人。其中最主要的特徵是「角」的部分。
角是鬼的最重要的特徵。一般日本人想像中的鬼的頭上通常有一兩支角。日本有一首「赤鬼和青鬼探戈」的歌,歌詞中有提到一支角的赤鬼和兩支角的青鬼。雖然歌詞是想像的創作,而且在創作時還要顧及對仗表現,所以這個歌詞不能當作赤鬼或青鬼的特徵依據。但是這首歌指出了日本的鬼有獨角鬼也有雙角鬼。三麗鷗於1982年創造的GORO、PIKA、DON三個可愛的鬼兄弟都是獨角鬼,日本的鬼瓦或是鬼面具多半是雙角鬼,所以一部分日本人可能會有「可愛的小鬼是獨角;可怕的大鬼則是雙角」這樣的印象。而在室町時代的故事集「御伽草子」中的酒吞童子則是頭上長了五支角的鬼。
◆◆◆
如果把角、獠牙、虎皮裝、紅青黃黑的原色系膚色、強壯的身體、兇惡的表情等特徵當成可以拆卸的配件,然後從鬼的身上把這些配件全部拆下來,鬼在失去角,獠牙、虎皮、原色系膚色、強壯的身體、兇惡的表情之後,其實和普通沒人什麼兩樣。如果我們把上述任何一個配件裝在一個普通人身上的話,會產生下列幾種情形:
頭上長角的人
嘴露獠牙的人
身上圍著虎皮的人
紅綠黃或是黑色膚色的人
強壯的人
表情兇惡的人
在日本人的印象中,上面六種條件中,恐怕只有頭上長角的人才算是鬼。至於嘴露獠牙的人、身上圍著虎皮的人、原色系膚色的人、強壯的人、兇惡的人,頂多只能算是像鬼但不是鬼。
如果再拿「角」和另外五種配件對抗的話。一個頭上長角,但沒有獠牙、不穿虎皮、膚色正常、體型和面貌普通的人,和一個頭上無角,但是卻嘴露獠牙、身上圍著虎皮、原色系膚色、身體強壯、表情兇惡的人,兩者相比之後,恐怕還是前者勝出。在日本人的感覺中,前者算是不典型的鬼,而後者則是非常像鬼但卻不是鬼。角可以戰勝另外五種特徵,恐怕是因為「角」是一種器官。犬齒稍微長一點的人可能會被人當作獠牙,虎皮人人可穿,每個人膚色可能都不一樣,只要多運動身體就會強壯,而面部的表情可以自由控制,但是普通人的頭上不會長角。所以在日本人的意識中,「角」可以說是區分人與鬼的重要指標。
在台灣,如果有人用雙手比食指放在頭上時,台灣人會聯想到牛。在日本,用雙手比食指放在頭上時,日本人會聯想到的不是牛而是「鬼」。日本的小朋友在拍團體照時,排在後排的頑皮的小孩會偷偷地在前排小孩的頭的後方用雙手比出食指來惡作劇。這個惡作劇目的並不是為了讓前排小孩變成牛,而是讓前排小孩變成「鬼」。由此可知,日本人從小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角=鬼的符號」的觀念。當日本人看到某幅圖畫中畫有頭上長角的人,日本人最先會聯想到「鬼」。
當然,並不是所有日本的鬼都有角,例如日本東北有一種叫作「鬼劍舞」的民俗表演。這種表演所用的鬼面具就沒有角。沒有角的鬼可能是「角=鬼的符號」的概念形成前發生的,也可能是「角=鬼的符號」的概念形成後,另外發展出來的特殊系統的鬼的造形。
☆
雖然對日本文化中的鬼印象很深刻,不過從「角」的角度出發來分析倒是第一次見到,收穫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