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字詞的讀法與發音 (1)」這篇文章中,我們曾經提到「讀法」和「發音」兩者不同的地方。前者牽涉到文字方面的知識,後者則和發聲技巧有關。
然而對於很多正在學外語的人而言,「讀法」和「發音」其實是性質非常相近的東西。這是因為很多人在學外語時,是語言及文字兩者並進。對於這些人既缺乏文字方面的知識,而且也不習慣外語的音調。因此當他們指著某個外語的詞彙問:「這個字 (詞) 怎麼讀?」或是「這個字 (詞) 怎麼發音?」時,結果其實都一樣。當華人在學英文時,學習者問英文老師「這個字 (詞) 怎麼讀?」或是「這個字 (詞) 怎麼發音?」時,這裡的「讀法」和「發音」意義確實差不多。當外國人在學中文時,這個外國人問中文老師「這個字怎麼讀?」或是「這個字怎麼發音?」時,這裡的「讀法」和「發音」意義確實差不多。因為不論是用哪一種問法,結果都是可以同時解決「讀法」及「發音」上的問題。然而,結果相同並不代表「讀法」等同「發音」,也不代表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符合這些狀況。當一個學日文的人問日文老師「這個字怎麼讀?」或是「這個字怎麼發音?」時,「讀法」和「發音」之間就會產生落差。
這個原因是在於,中文和英文的每的單字具有表音的攻能。知道某個字怎麼讀,就相當於知道某個字怎麼發音,而日文當中雖然有部分的文字具有表音功能,但是也有不少文字只表意不表音。
習慣中文構造的人一看到中文漢字,一定會聯想到這個字的音。例如看到「食」這個字的人可能會聯想到「ㄕˊ」這個音,同時也會聯想到「食」這個字是二聲,發音時要捲舌。雖然日本人在日文中也會使用「食」這個漢字,然而中文世界的「漢字既表音又表意」的觀念在日文中是行不通的。在日本人的感覺中,當他們看到「食」這個字時,想到的則是一種攝取營養的行為,而不是一種發音方法。如果有人指著「食べる」這個詞中的「食」這個字問日本人,「食」這個字怎麼發音的話,日本人可能會答不上來。不過如果有人指著「たべる」這個詞當中的「た」這個字問日本人,「た」這個字怎麼發音的話,日本人就會很明確地回答「TA」。
當我們要表現日語中的「吃」這種行為時,我們可以用「TABERU」這個詞彙,如果我們要把日語中的「TABERU」而這個詞彙以文字表現出來的話,可以寫作「食べる」,也可以寫作「たべる」。而兩者的差異主要是在於視覺效果的不同。同樣是「TABERU」,為什麼問「食」這個字的發音時,日本人可能會答不上來,而問「た」這個字的發音時,日本人卻可以明快地回答呢?原因就是在於「食」這個字在這裡並不具備表音的功能,而「た」這個字則是一個表音文字。
由於中文的漢字兼具表音及表意的功能,因此很多中文母語者在初學日文時,無法想像日文文字的聲音和意念是可以分離表現的。
◆◆◆
在台灣的公共場所,經常可看到某個門旁邊或是上面有個長方形的指示燈,這個指示燈的圖案綠底白線,畫了一個人跑向一個門。看到這裡,很多台灣人可能會聯想到「安全門」。日文的漢字在某些情形下就像這種「安全門」一樣,如果有個外國人指著不帶文字的安全門指示燈圖案問台灣人「這個圖案怎麼發音?」時,恐怕台灣人也答不上來。然而,如果這個外國人問「這個圖案要怎麼用中文表現?」的話,大部分的台灣人應該都會回答「安全門」,也就是說,指示圖案的讀法是「安全門」。
事實上,日文的漢字在某些情況下非常類似台灣人經常看到的「安全門」。當日本人被問到「食べる」的「食」要怎麼發音時,日本人會答不上來。然而當日本人被問到「食」這個漢字可以怎麼讀的話,日本人可能會回答「たべる」「くう」「しょく」等。「たべる」「くう」「しょく」這些回答並不是「食」這個字的發音,而是「食」這個字的意義。這就像是「安全門」並非安全門圖案標示的發音,而是這個標示圖案的意義。
我們曾經在「翅膀和羽毛的日文」這篇文章中提到兩段話:
日語的「はね」這個詞可以寫成「羽根」、「羽」、「翅」,但是這並不代表「羽根」、「羽」、「翅」的發音叫作「はね」,這是因為「羽根」、「羽」、「翅」並不是音標,而是表意文字。我們只能說,「羽根」、「羽」、「翅」這些文字是用來表現日語中的「はね」這個詞的意義。因此當我們看到「羽根」、「羽」、「翅」這些字時,我們可以把這些文字讀作「はね」。
「手羽」這兩個漢字的功能是表現日語中的「てば」這個詞的意思。千萬不要有「『手羽』的發音是『てば』」這種觀念,因為「手羽」既非音標亦非表音文字,只能說「手羽」是用來表現日語中的「てば」這個詞,因此當我們看到「手羽」這兩個漢字時,我們可以把它讀作「てば」。
這兩段話的意義,就是在於「羽根」、「羽」、「翅」或是「手羽」這些詞是表意文字。這些詞就像是安全門的標示圖案一樣,它們分別代表著鳥類的羽毛、大的飛行器官、小的飛行器官,以及一種食物。「羽根」、「羽」、「翅」以及「手羽」等表意文字詞彙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容易理解詞彙的意義,而不是引導發音。如果用在其他的場合中,這些表意文字詞彙則可能會有其他的讀法。當然,如果有人指著「羽根」、「羽」、「翅」或是「手羽」這些詞問日本人該怎麼發音的話,這種問題可能不會像「食べる」這個例子這麼強烈,而日本人可能也不至於一時答不上來。也就是說,在這種場合中,就算無法分辨「讀法」和「發音」的差異,也不至於影響溝通 (但這並不代表「讀法」等同「發音」)。如果正確認識「讀法」和「發音」的差異的話,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多少可以減少母語所帶來的一些語言文字上的偏見。
相關文章連結:
漢字的感覺
日文的送假名 (1)
日文的送假名 (2)
たしかに
在深入探討後,的確是這樣沒錯
其實在未看過這二篇文章之前
雖然不至於說無法去分辦出文章中漢字的讀法
不過的確是未曾想過這些問題
其實是很自然的認為:
在這一段文章中 這個漢字就是這樣發音
是否可以說對日文來說 漢字就像是象形文字一樣
代表的是一種意思
不過話說回來 雖然不是全部的漢字都跟中文一樣
但有不少漢字跟中文所代表的意思是一樣的
或許因為這樣 所以在以前未學過日文時
光是接觸電玩久了 有很多文章還是可以猜出大半
就像現在很多台灣人玩日文遊戲一樣
可以玩得很歡樂 但要是換成英文….
確實有很多漢字的用法在深入了解後
就會覺得跟中文所代表的意思相去不遠
也因為這樣 我在學日文過程中還算順利
你好
看了你的文章以後 讓我發現了很多日語詞彙的細微差異
我是日語系大4的學生
想研究台語裡有哪些日語外來語
能給我點建議嗎 謝謝:)
謝謝回應
To カゲオ:
謝謝您的回應。
由於「象形文字」這個詞本身有許多模糊地帶,因此日文漢字算不算象形文字,會依認定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結果。例如有些人認為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在這種情況下,日文漢字當然算是一種象形文字。可是如果用許慎的所謂的「象形」來定義象形文字的話,日文漢字中很多字都不是象形文字。
今後歡迎您繼續指教。
☆☆☆
To BEIBIBOONNIE:
謝謝您的回應。
如果您想研究台語裡面的日語外來語的話,您可以參考一些台灣的現有的論文。例如2008年中山大學的山口的「台灣閩南語的日語借詞研究」這篇碩士論文中,就提供了一些參文獻料及研究方法。
今後歡迎您繼續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