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やめる」を表現する

食べるのをやめたいのに、「やめる」という動詞が出てこないがために、結局、食べざるを得ない状況に陥ることがあるかもしれない。
自分が今後すると考えていた行動をやめることを表現するときは、やめるという動詞にこだわらず、「不+動詞+了」で表現すればいいよ。
例えば、食べるのをやめるのであれば、「我不吃了」(wo3 bu4chi1 le)と言えば事足りる。これで気が変わって食べないことにしたという意図になるみたい。
この「了」がついていることがポイントで、「我不吃」としてしまうと、私は食べない、食べるつもりはないということを宣言していることになってしまうよ。

そのほかにやめるということでは、「不做了」(bu2zuo4le)、「不幹了」(bu2gan4le)、「不玩了」(bu4wan2le)みたいな言い方もする。こちらは、投げ出すという意味に近い表現だよ。
あとは、仕事をやめるのは「辭職」(ci2zhi2)を使うよ。漢字がえらく難しいけど、日本語と一緒だね。
キャンセルという意味では「取消」(qu3xiao1)も使う。

それから、注文するときに注文内容を変えるとき、例えば「(アイスの)チョコレートをやめてバニラ」というふうに「やめる」を使いたいかもしれない。
こういうときは中国語ではやめるという言い方はせず、変えるという意味で「改成」(gai3cheng2)や「換成」(huan4cheng2)を使って、「巧克力改成香草」(qiao3ke4li4 gai3cheng2 xiang1cao3)と言えばいいよ。

日本的妖怪文化(2)

日本的文化人類學家小松和彥把妖怪的概念分成怪現象的妖怪、傳說及迷信中的妖怪、藝術家所創造出來的妖怪三種。

在這三種妖怪概念中,最早出現的是怪現象的妖怪。怪現象的妖怪是源自「神」的觀念。當人們開始相信「神」時,「妖怪」就同時誕生了。古時候的科技不發達,人們遇到無法解釋的怪現象時,就會用「神」或「妖怪」來解釋這些現象。例如發生天災或是瘟疫時,人們可能會把這些現象解釋成風神、水神懲罰人類,或是風妖、水妖作祟。結果神和妖怪的差異就只是解釋方向不同而已。另外,一般人看到沒看過的東西,例如奇怪的光線或是奇怪形狀的東西,或是聽到不尋常的聲音時,也可能把這些光或聲音當成妖怪。人類摸不到光,也摸不到聲音,甚至沒有辦法具體畫出光或是聲音,天災或瘟疫這些東西也是多種現象的組合。這種「現象」妖怪未必具有形象的物體。

人類用神或妖怪的觀念來解釋怪現象是因為知識不足。解釋的目的則是為了讓自己安心。古代人創造出「神」或「妖怪」後,就會發展出祭神或是驅逐妖怪的一些方式,或是建立防禦妖怪(災害)的體制。如果人們把怪現象解釋成妖怪的話,人們會發展出因應之道。相較之下,解釋不出來的現象才是最可怕的,因為人們無法想出出有效的對應方式。把怪現象解釋成妖怪,至少還有解決方向。

當越來越多人開始接受「怪現象=妖怪」這樣的說法後,妖怪的概念就從現象升級成傳說或信仰。由村子裡的權威人物教育一般村民、由大人教育小孩,或是由某個村莊的人告訴另一個村莊的人。這樣子,某種光影或某種聲音是某某妖怪的消息就會開始傳播。由於古時候沒有人能證明這些東西不是妖怪,而且村子裡的長者、大人們都這麼說,所以這些人的後代也就相信這些傳說了。「怪現象的妖怪」和「傳說或信仰的妖怪」的差異是:前者是人們先看到、聽到、遭遇到一些怪現象後,姑且用「妖怪」來解釋這些現象,而後者則是人們沒看到、沒聽到這些現象,但是卻知道世界上有「妖怪」這種東西。因此人們如果之後看到類似的現象時,腦中就會浮現「這大概就某人所說的 (或是某個村莊所出現的) 妖怪吧」這樣的想法。

◆◆◆

當A發現了某種未知現象,做出了「這個現象可能是這個妖怪造成的」的假設,然後把這個經驗告訴B。然後B看到某種現象時,可能會認為「原來妖怪是這樣的」。這種資訊在傳遞過程中會發生失真。古代的人沒有能力分析光的波長和頻率,也無法分析聲紋。我們怎麼確定A和B看到或是聽到的東西是一樣的呢?而我們又怎麼確定A確實把他的經驗100%確實地描述給B了呢?就算A的描述非常正確,我們又如何確定B確實100%完全聽懂了A的描述了呢?如果每個小學生都能100%完全聽得懂老師上課所教的東西的話,就會發生全班月考成績都是滿分的情形。全班同學月考都考滿分的情形或許真的有可能發生,但是這絕對不是常態。

再用一個更具體的例子來解釋的話,我們在讀「梅與櫻」網站的讀者的留言時,經常發現有人會錯意。雖然我們寫文章時每一句話都仔細斟酌過,我們一直都在思考怎麼寫才能讓大家看得懂,不過我們還是會發生打錯字,還是會寫出詞不達意的句子,就算沒有打錯字,也沒有詞不達意,然而隔天我們再讀自己的發表的文章時,還是會發現許多敘述方式不夠貼切。就算我們發表了一篇自認為滿意的文章,之後看到讀者留言時,才驚覺原來我們這樣寫還是會招致誤解。除了我們自身的問題以外,有些人是因為語言或是經驗隔閡而發生誤解文義。例如「梅與櫻」網站中的日文文章部分基本上是針對日本讀者而寫的;中文文章則是針對台灣讀者而寫的。針對日語母語讀者的文章就不會去顧慮其他語系的讀者是否能確實理解;針對中文母語讀者的文章就不會去顧慮其他語系的讀者是否看得懂。當華人來讀我們這裡的日文文章時,或是日本人來讀我們的中文文章時,難免會發生會錯意的情形。幾年前,在網路上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模仿某電視主持人的口吻:「你沒在聽嘛」。然而,稍微學過媒體或是大傳的人可能會知道,根據autopoiesis理論,「沒在聽」是非常正常的(詳細請參考翻譯軟體的能力極限這篇文章)。

總而言之,完全傳達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講得嚴密一點,完全傳達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而古時候的人如何精確地傳達妖怪的現象呢?簡單地說,大家根本就沒有精確傳達妖怪資訊,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事。A看到的光或是聽到的聲音可能根本就和B看到的光或是聽到的聲音完全不同,但是兩個人可能都深信自己遇到了同一種妖怪。當A再把自己的經驗告訴C時,C可能又會產生和A、B完全不同的理解;而B如果又把自己的經驗告訴D時,D可能又會發生和A、B、C三個人完全不同的感觀。然而,這四個人可能彼此以為大家都具有同樣的認知和經驗。在這種狀況之下,同一種妖怪傳說也可能發生不同的解釋,因此妖怪可能從一種摸不到的現象衍生出擬人或是擬物化的形體。儘管每個人對某個妖怪的認知可能都不太一樣,然而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某個妖怪。就像是三隻小豬的故事在不同的人的口中,大野狼的下場可能完全不同,但是大家都知道這個故事的基本架構。當妖怪話題開始口耳相傳後,就會產生所謂的「世間話」,當世間話發展出了故事架構,並出現了結局,妖怪就變成一種傳說或是昔話。

當文字出現之後,就有人開始用文字來記錄妖怪的事情。當然,由於文字記錄的來源也是從各種人的記憶中擷取出來的,因此文字記錄本身也滲雜了許多後人加入的想像。而小說家、畫家和彫刻師接受了這些文字資訊之後,就開始憑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出妖怪小說、妖怪圖畫或是妖怪彫刻等,這就是所謂的「藝術家所創造出來的妖怪」。而現代人的認知中的妖怪,往往是來自於童書、動漫畫、小說、電影電視、甚至電玩等媒體。這些媒體中的妖怪多半都是「藝術家所創造出來的妖怪」。簡單地說,如果有人一聽到「妖怪」這個詞時,如果腦中浮現的「妖怪」形態是有手有腳,或是有眼睛有嘴巴的話,基本上都是「藝術家所創造出來的妖怪」。因為有手有腳有眼睛有嘴巴基本上已經把「妖怪」擬人或是擬物化了。在這個情況下,當現代人遇到一些怪現象時,感性一點的人可能就會聯想到小說或是動漫畫中有手有腳有眼睛有嘴巴的妖怪,而不是把現象本體視為妖怪。

相關文章連結:
日本的世間話 (1)
日本的世間話 (2)

台湾の小学生の宿題用ノート その2

台湾の小学生の宿題用ノート その1」で、台湾人の小学生用の宿題専用ノートについてざっくり紹介したんだけど、
中身の写真を紹介していなかったので、それを載せてみるよ。

 
左が国語で、右が数学だよ。
ジャポニカ学習帳を思い出してもらえればわかるけど、選ぶノートによってマス目や内容が違ってくる。
ちなみに、台湾では小学校から算数ではなくて、数学というよ。何か高度な学習をしているのかな。

それから、よく見ると、古いタイプと新しいタイプとでノートには違う部分があるよ。


クラスとか名前とかの書き方が違うんだよね。
以前は右から左への横書きだったらしいんだけど、今は左から右への横書きになっているんだね。
名前の書き始めの方向が違うだけで、開き方は両方とも同じだよ。

 
それから、とじ方も違っていて、古いものをよく見てみると、ところにミシンをかけたようにとじている。
中央のページを見てもらうとわかるんだけど、二つ折りにして一気にとじているのではなくて、二等分してその織り目から少しずらした中央に近い部分をとじてから二つ折りにしているんだね。

あとは、前回の記事の写真でわかるけど、裏面の「先総統 蒋公」なる文字がなくなっているんだよね。

小学生はこういう宿題ノートを使って宿題をこなすということはわかったと思うけど、
宿題をするときには、青いボールペンを使うこともあるよ。
台湾人と青のボールペン」「台湾人学生の筆記具の変遷」を見てね。

日本的妖怪文化(1)

談到日本的妖怪,可能有人會聯想到河童、天狗等日本的傳說中的生物。日本的關於妖怪方面的文獻可以追溯到「古事記」、「日本書紀」、「風土記」等。這些文獻就有提到八岐大蛇、獨眼鬼等妖怪。由於「古事記」、「日本書紀」、「風土記」是日本最早的書籍文獻,所以很多內容是根據傳說寫成。這些文獻提到的妖怪有可能是古時候的人為了解釋超越他們知識的天災、瘟疫等現象而造出來的傳說。

在「古事記」、「日本書紀」、「風土記」之後,12世紀的「今昔物語集」、13世紀的「太平記」、江戶時代的講談等,都有妖怪的蹤影。日本近代文學中,芥川龍之介曾經寫過一篇「河童」的小說,21世紀的現代的日本動漫畫中也不乏妖怪的角色。所以日本的妖怪是個橫跨神話、歷史、文學、民俗學,甚至次文化的龐大體系。

在華人眼中,「妖怪」是很普通的詞彙,從古時候就有人用。不過古時候的日本人不太用「妖怪」這個詞。因為「妖怪」是中原詞彙。古代的日本人是講和語的「ばけもの」。之後,漢字傳入日本後,日本人幫「ばけもの」配字時,配成「化物」。到了1890年代,日本的哲學家井上圓了出了一系列關於妖怪研究方面的學術書。當時井上圓了在研究中用的詞彙就是「妖怪」。所以在1890年代時,「妖怪」這個詞在日本算是學術用語,之後「妖怪」這個詞才漸漸通俗化。

◆◆◆

井上圓了是日本第一個把「妖怪」當成學術研究對象的人。然而妖怪到底要怎麼研究呢?

河童、天狗、八岐大蛇這些著名的妖怪給人的印象就是具有形體,所以可能有些人會認為研究妖怪就像是研究動物、植物、礦物,或其他物質,可以分門別類整理,研究妖怪的棲息地、形態、屬性、習性、戰鬥力等資料。資料整理好之後就可以製作成類作RPG攻略本或神奇寶貝圖鑑的妖怪大全。

不過井上圓了的妖怪研究並沒有製作出妖怪的攻略本或圖鑑。

井上圓了是把妖怪當成「現象」研究,而非具體的「物」。

井上圓了認為妖怪是科學不發達的時代人們為了解釋怪現象時所產生的迷信。當人們看到無法解釋的怪現象時,把這些怪現象歸咎為妖怪做的事。井上圓了的妖怪研究就是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古時候的人眼中的怪現象,來破除迷信。

到了1923年,日本的風俗史的學者江馬務出了一部叫作「妖怪民俗學」的書。江馬務的研究方向是:假設民間傳說中的妖怪真的存在,這些妖怪可能的樣子,以及在時代變遷下,妖怪可能發生的變化。

古時候的人相信世界上有妖怪,不論妖怪是真是假,「古人相信妖怪」是事實。所以研究妖怪也可以算是研究古時候的人的思想。江馬務的研究看似比較接近許多人想像中的妖怪研究,不過江馬務的研究重點放在妖怪的變身特性上,所以江馬務的妖怪研究其實範圍非常狹窄。

到了1954年,日本的民俗學家柳田國男出了一部叫作「妖怪談義」的書。柳田國男的妖怪研究方向主要是在於蒐集日本各地民關於妖怪的民俗資料,例如什麼地方有什麼樣的妖怪傳說之類的。然後區分妖怪和幽靈的差異,並解釋妖怪傳說和神佛以及祖先信仰的關聯性。

柳田國男的妖怪研究比江馬務的妖怪研究更接近許多人想像中的妖怪研究――妖怪基本資料的蒐集整理。

不過柳田國男所研究的「妖怪」的概念,還是源自井上圓了的妖怪概念。

井上圓了把妖怪定位為「怪現象」,目的是為了消滅民間的妖怪迷信。所以井上圓了的妖怪概念除了「怪現象」以外,也有「民間迷信」的成分。柳田國男的妖怪研究則是蒐集妖怪的資料。這些妖怪的性質就是「怪現象」或「民間迷信」。不論是怪現象還是迷信,這些東西曾經存在於日本的民俗社會中,柳田國男所做的就是把這些東西保留下來。

日本的文化人類學家小松和彥於2006年出版了一本叫作「妖怪文化入門」的書,重新整理了妖怪的概念。小松和彥整理的妖怪概念有三種:怪現象的妖怪、傳說及迷信中的妖怪、藝術家創造出來的妖怪形象中的妖怪。「怪現象」的概念就是井上圓了的妖怪定義。傳說以及迷信中的妖怪則是在人們的心中,怪現象就是由這些妖怪所造成的。至於藝術家創造出來的妖怪形象,則是用繪畫或是彫刻把人們心中的妖怪的形態具體化。

從小松和彥所提出的三種妖怪概念來看,妖怪未必是有具體形態的「物」。怪現象當然不是「物」。傳說或是迷信當然也不是「物」。唯一具有物的形態的藝術家筆下的妖怪圖畫。在整個日本妖怪文化當中,被藝術家畫成圖畫的妖怪恐怕只能算是少數而已。而看了妖怪圖畫之後,認為妖怪必然是具體的「物」的人,只能算是看到冰山的一角而已。

台湾の小学生の宿題用ノート その1

今現在でどれだけの台湾人が使っているかどうかわからないけれども、小学生の宿題専用のノートが売られている。

写真にある「作業簿」の「作業」というのは、宿題という意味だよ。
常識的には毎日のように宿題はあって、宿題が出れば、このノートでやることになる。

サイズはA5ぐらいのもので、ノートというよりも小冊子というイメージ。国語や数学のノートがある。
大学ノートのような横罫ではなくて、それぞれのノートによって学習しやすいような罫線が入っている。
ジャポニカ学習帳のように博学知識を紹介するおまけページはないけれども、
あたかも日本のジャポニカ学習帳を見ているかのようなんだよね。
当然ながら、児童の発達レベルに合わせて、マス目が小さくなったり行数が多くなったりもしている。

このブログで載せているのは小学生を対象にしたノートであって、
ノートの中に(高・中)というのがあるのは、小学校の中学年とか高学年という意味だよ。
このノートを製造している会社は中学生用の宿題用ノートもつくっているみたいで、
この手の宿題ノートの使用は小学校にとどまっているわけでもないよ。

ちなみに、裏には蒋介石の言葉と言われる言葉が刻まれている。

「先総統 蒋公」と肩書と名前の間にスペースがあるのは、名前を読みやすくするためのものではないよ。
孫文と蒋介石の神格表現 その2」も見てね。

日本的AV(3)


日本的AV是在1981年誕生。AV產業形成後,就出現了「AV女優」這種新行業。

日本人把演員叫作「俳優」。日語的「俳優」是借自古代漢文的詞彙。到了明治時代,女性開始參加戲劇演出後,就有人把女演員稱作「女優」。意思就是「女性的俳優」。至於「AV女優」就是在AV作品登場的女演員。

同樣是女演員,AV女優和其他媒體的女演員的工作性質不一樣。

講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聯想到AV女優的裸露和性行為的表演。

其實事情並不單純。

首先,裸露並不是AV女優的專利。很多成人電影的女演員也要裸裎演出。至於性行為的演出方面,日本的AV業界是在1984年左右才出現真槍實彈演出的作品,不過日本的成人電影業界在1981年就已經有真槍實彈的演出,所以性行為的演出也不是AV的專利。最重要的是,很多在成人電影中裸裎演出性行為的女演員根本和AV業界無緣,所以這些女演員並不是AV女優。

AV女優和其他媒體的女演員最大的不同,其實是演技的表現方式。

假設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對電影中的女演員的評價很高時,我們可能會說:「這位女演員的演技精湛」。女演員的精湛演技當然可以算是作品成功的部分。

不過「演技精湛」這個評價用在AV女優身上,未必是好事。因為用「演技精湛」來評價AV女優,就代表AV女優在作品中的表現是「演出來的」,而不是發自於自身的真情表露。當然,可能真的有人會用「演技精湛」來正面評價AV女優,不過「演技精湛」對AV作品而言並不是絕對正面的評價,因為很多AV的消費者是希望在畫面上看到人類的真實反應,而不是用「精湛演技」表演出來的東西。

又,假設我們看了一部電影,然後對電影的女員演的評價非常糟糕時,我們可能會說這名女演員的演出非常生澀。聽到這種評價的人可能就不會去看這部電影了,因為演技拙劣是電影或戲劇的致命傷。不過如果同樣的評價發生在AV這種媒體上,未必會影響消費者的觀賞興致,因為消費者會想從AV女優的拙劣演技中發現一些他們想知道的「真實」。也就是說,生澀的演技未必會成為AV女優或是作品的致命傷,甚至可能有人會把AV中的失敗的演技當成欣賞作品的樂趣之一。

換個角度來看,電影迷看電影,就是為了看到電影中的演員們精湛成熟的表演,因為演員演戲天經地義。不過AV迷看AV,恐怕不希望AV女優在「演戲」。如果觀眾覺得AV女優在「演戲」的話,恐怕興致會大壞。因為許多觀眾想看的其實是那些「不是演戲」的部分,這些觀眾想看的是人類的真實反應。所以製作AV和製作電影的觀念其實不太一樣。不過這種差異是日本的AV業界長期摸索下得到的結果。早期的日本AV業界還是把AV當作成人電影的延伸作品而已。

早期日本的AV製作業者如「日本VIDEO映像」、「日活VIDEO」等,是來自電影業界。由於這些業者本身有製作成人電影的經驗,而且他們有導演、演員、機材以及各種幕後工作人員等資源,所以從電影業轉戰成人影片業界沒有太大的問題。不過由於這些業者是來自電影業界,所以這些人是用拍電影的感覺來製作AV。

到了1981年10月,日本的成人雜誌出版業者HUMMING成立了製作成人錄影帶的子公司「宇宙企画」。成人雜誌本身也是媒體,而且他們有自己的模特兒、攝影師、編輯人員。

表面上來看,雜誌業和電影業的構造相似,其實兩者差異相當大。

電影業界出身的AV業者旗下的AV女優本來都是職業女演員,這些人都有受過演技訓練。至於成人雜誌的模特兒多半是打工兼差,這些人幾乎沒有演技知識。早期日本的成人雜誌主要是找從事特種營業的女性來兼任模特兒。這些模特兒上工時雖然會穿學生服或護士服,不過由於這些人的職業氣質特殊,所以就算穿了學生服或護士服,外部的人還是一眼就能看出這些摸特兒既不是學生也不是護士,而是COSPLAY。

後來由於印刷技術進步,雜誌的彩頁增加,成人雜誌對模特兒的需求增加。結果一些年輕的女性上班族也跑來應徵模特兒。業界意外發現這些出身平凡的女性比特種營業出身的女性有吸引力,於是成人雜誌業界開創了「美少女」路線,而且這些模特兒有偶像化的趨勢。

成人雜誌業者投入AV業界時,就是想用平凡的美少女模特兒拍出「會動的成人雜誌」。

不過事情並不單純,因為製作戲劇遠比製作雜誌複雜,雜誌社完全沒有製作戲劇的專業知識。另外,早期從電影業轉戰AV的業者旗下的AV女優都是專業演員出身。每個人的演技都非常洗練。不過雜誌社旗下的模特兒卻是一些根本不會演戲的打工年輕女性。

雖然雜誌業者沒有製作戲劇的專業,不過這種不利的條件反而讓當時的成人雜誌業者在AV世界中發掘出了電影業者想不到的新路線:素人。

由於非演員出身的模特兒不會演戲,所以拍起片來非常生硬、非常不自在。然而,觀眾偏偏就是想看女主角生硬、不自在的樣子,因為這意味著片中女主角和自己一樣,都是平凡人,也意味著畫面中的女主角的真實反應多於演技。如果模特兒在鏡頭前越緊張、越不自然,觀眾就越能看到女主角的真實的一面。觀眾想看的就是AV女優真正的慌張、真正的不安,而不是用演技演出來的慌張和不安。所以業者就借力使力,反正模特兒不會演戲,就故意讓觀眾看到模特兒緊張、生硬、不知所措的一面,結果這種表現手法確實成功了。

電影業出身的人從根本上就把「演技」當成技術命脈,從心裡頭覺得拍攝NG是禁忌,所以電影業界的人不會讓演技拙劣的作品公開在觀眾面前,當然也不可能想出「向觀眾呈現失敗」的逆向操作手法。至於成人雜誌業出身的人由於沒有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在誤打誤撞之下意外地得到成功,也讓AV業界發現到「素人」作品的潛力。

日語的「素人」就是外行人、普通人的意思。素人作品的魅力就是給觀眾【因為女主角不會演戲,女主角第一次上鏡頭,所以片中的情節不是用演的,而是真實的反應】的假象。

由於現在AV業界已經爛熟,所以AV作品中的素人其實都是專業的AV女優。她們都是照著劇本,在鏡頭前面假裝成不會演戲的平凡人、或是假裝成路人而已。她們假裝不安、假裝失敗、片中充滿了假NG,讓觀眾落入AV製作人所安排的圈套中。如果觀眾覺得她們真的不會演戲的話,就代表她們的表演成功了。

當然,一般電影或是戲劇的女演員也可能在電影或是戲劇中扮演不會演戲的平凡人,但是她們扮演的角色永遠留在作品當中,看完電影,觀眾還是會讚歎女演員的演技精湛。然而AV女優所扮演的平凡人卻要讓觀眾看完片子之後,仍然相信片中的女主角不會演戲。AV女優的演技或許不如一般女演員,然而也就是因為她們的演技不夠精湛,才能用逆向操作的手法把「素人」角色演得更深入人心。

日本的古墳(1)

小時候看《小叮噹》(哆啦A夢)漫畫,曾經看到這樣一段內容。

小叮噹問:「世界上最大的墳墓是什麼?」,然後大雄、阿福(小夫)等三人分別答出:金字塔、始皇陵、仁德陵。

當時的我只知道金字塔。沒聽過始皇陵,也沒聽過仁德陵。那個年代,台灣的一般史地書籍完全沒有關於秦始皇陵的資訊,不過當時的我還可以猜出始皇陵應該指的是秦始皇的墳墓。至於「仁德陵」到底是什麼呢?翻了家中的幾本大型辭典,當然找不到結果。

小叮噹最後公布的答案是「仁德陵」。而且「仁德陵」是大雄答出來的。從漫畫的文脈氣氛來看,好像「仁德陵」是一般人都知道的巨大墳墓。但是我就是沒聽過「仁德陵」。雖然我有翻字典查資料,但是就是找不到「仁德陵」這個詞。

小叮噹真的有這段故事嗎?

翻遍現在的《哆啦A夢》單行本可能找不到這段故事。不過早期台灣的一部分無版權的「小叮噹」漫畫中,有些混入了小學館的《哆啦A夢》系列學習叢書的內容。我小時候看到的這段內容恐怕就是來自小學館的學習叢書。

我小時候在字典查不到「仁德陵」是理所當然。因為仁德陵是日本的墳墓。即使是2009年現在的台灣的國語辭典,恐怕還是不會收錄這個詞。

仁德陵是仁德天皇的墳墓,是日本的【古墳】之一。

從字面上來看,【古墳】可以解釋成古代的墳墓。不過一般日本人說的【古墳】是歷史術語,主要是指三世紀後半~七世紀末出現在日本的一些特殊形狀的墳墓。由於日本在這段期間最有代表性的史跡文物是【古墳】,所以日本人在幫日本史分期時,把這段期間叫作【古墳時代】。「三世紀後半~七世紀末」的歷史分期並不明確,但是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這個時代的史籍記錄很少。因為史籍記錄很少,所以【古墳】就變成為理解這個時代的研究材料了。

古墳時代之前是【彌生時代】。【彌生時代】的日本列島小國林立。小國的本質就是地區的部族。古墳時代之後叫作【飛鳥時代】,日本的國家基本法令制度就是在【飛鳥時代】建立的。所以【古墳時代】是日本從很多部族集結成大區域共同體的時期。

古墳就是日本由很多小部族統一成大國家的歷史證據。

在小國分立的時代,每個國家(部族或村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和喪葬習俗。不過古墳時代的日本從九州到東北都出現了某種特別形狀的巨大的墳墓,這表示這些地方的人為了某個人建造巨大墳墓,而且大家都是照某種規則來建造。這就表示個時期日本的制度正在統一。


日本的古墳種類。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古墳是從彌生時代的墳丘變成四隅突出形墳丘墓,再變成各種形狀的古墳。目前日本的巨大古墳幾乎都是前方後圓墳(包含柄鏡式前方後圓墳、帆立貝式前方後圓墳)。在日本的前100大古墳排行中,除了三座前方後方墳和一座雙方中圓墳以外,其餘全部都是前方後圓墳。目前日本的天皇陵當中,有19座是前方後圓墳。在這個表當中,八角墳也是天皇級古墳(有例外)。六角墳則是皇太子級的古墳。由於有些古墳發現的數量比較少,因此還有許多未知的部分。

由於墳墓是蓋在自己支配的土地上,所以從同一種形狀的墳墓的分布範圍可以推測出同一個集團的勢力範圍。墳墓越大,就表示被葬者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力越大,這樣才有能力動員大批人興建墳墓。如果某個地方有很多巨大古墳,就表示這個地方出現過很多有影響力的人物。如果某個區域在某個時期過後的墳墓越來越小,就可以推論這個區域的勢力的衰退。

在古墳時代前期,日本的主要古墳集中地是在YAMATO(大和,相當於現在的奈良縣)一帶。而且這一帶有很多巨大古墳。這代表這個時代日本的權力中心集中在YAMATO。所以日本的歷史學家把這個時代的政權稱作YAMATO王權。在同一時期,岡山、福岡地區也出現過古墳集中區域,所以可以推論這些區域可能和YAMATO王權有某種關係。由於日本的東海地方也有部分古墳,這也暗示當時YAMATO王權的統治範圍可能已經延伸到東海一帶。

到了古墳時代中期,日本的近畿地方開始出現巨大古墳。仁德天皇陵就是這個時期的古墳代表。從這裡可以推論近畿地方已經變成日本的政治中心。同一時期的京都、岡山、宮崎等地也有出現一些巨大古墳,所以可以推測當時日本的地方勢力可能也相當強大。而這個時期日本的東北地方也出現了古墳,所以可以推測當時大和王權可能已經控制了日本東北地方的部分區域。

到了古墳時代後期,近畿地方還是有興建巨大古墳,不過岡山、京都等曾經出現過巨大古墳的地方已經不再興建巨大古墳,這表示地方的豪族已經臣服於近畿的大和王權。

日本歷史學家就是用這種方法來把沒有史籍資料的古代日本一點一滴拼湊起來的。

台湾の国語辞典 その3

最近は紙の辞書を使うことも少ないと思うけれども……

台湾人が言葉を調べる国語辞典というのは、紙媒体ではどういうものになるかといえば、それは、大体想像がつくと思うけれども、日本で言うところの漢和辞典みたいなものになる。
だから、調べ方としては、注音で見出しが立って単語があって意味を見るわけではなくて、漢字を探してそこにあるリストから言葉を探すということになるんだと思うよ。

ここに国語日報辞典という辞書があるので、これを見てみるね。横に旺文社の漢和辞典を並べてみる。

余り漢和辞典を使う人は多くないと思うけれども、一応小学校で使い方を教わったと思う。
三つのアプローチのどれかで、該当する漢字を探すけど、
台湾の国語辞典も、辞書の引き方については基本的には同じだよ。
 部首索引
 音訓索引
 総画索引


例えば部首索引は、日本では大体見開き1ページ目にあると相場が決まっているわけだけど、
この国語日報辞典も、見開きのところに部首索引がついているよ。
写真を見て比較してもらえればわかるけど、旺文社の漢和辞典と出ていることは情報はそっくり同じなので、全く違和感がない。
日本人ならば、これで部首を調べてから、残りの画数を数えて該当箇所に行くというのが一番調べやすいと思う。
ただ、最後で注音が読めないという壁に遭遇するかもしれないが……


あとは、日本人のように、音訓索引によって漢字を調べるというのは当然できないけど、注音による索引で調べることになる。
日本語の漢字のように幾つもの読み方があって、どの読み方で索引を調べるかという初歩段階で混乱することはないだろうから、日本人が考えるよりも、この調べ方は便利なんだと思う。

なお、総画引きについては、この辞書には総画の索引は載っていないけど、こういうアプローチも辞書によってはあるものだと思う。
でも、総画数を数えているうちにわけがわからなくなるような身近な漢字もありそうだし、漢字が書けないから調べているということであれば、多分こういう使い方はしないよね。使う優先度としては相当落ちるものかもしれない。

一応中身はこんな感じ。
意外にあっさりしている。
 
日本の漢和辞典の用途というのが漢字そのものを調べる何か相当特別な理由があるから使うということに比べると、
台湾のものは意味を調べる辞書だと考えれば、こういう差も出るのかな。
ちなみに、「櫻」の説明として「我國長江~」とか、辞書なのにそういう書き方をするんだね。ちょっと驚いた。

それにしても、この国語日報辞典、大きい辞書の割には中身の情報がすかすかなんだよね。
もう少し頑張って、辞書を小さくするとか、内容を充実するとかすればいいのにと思う。
とはいえ、いろんな人がいろいろな辞書をつくったりリニューアルすることが盛んな日本に比べられないよね。
日台の出版事情の差を知る一つの参考になると思う。

台湾の国語辞典 その1」「台湾の国語辞典 その2」も見て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