餅乾的日文

「餅乾」的日文是什麼?

可能有不少初學日文的人在練習造句或是寫日記時會想要用到這個詞。有些人可能曾經用中日辭典查過「餅乾」這個詞,字典可能會把中文的「餅乾」解釋成ビスケット

的確,日文的ビスケット的確是餅乾。不過ビスケット只是種種餅乾當中的一種而已。並不是所有的餅乾都叫ビスケット

在中文裡,「餅乾」意義非常廣。只要是在麵粉裡加入一些副材料,然後由烤箱烘熟的片狀的西點都可以叫作餅乾。不管這個東西的口味是甜的還是鹹的、也不管這個東西的形狀是圓的還是方的、不論上面是否塗了奶油或果醬,都叫作「餅乾」。

但是中文的邏輯並不等同世界的邏輯。中文的「餅乾」和日文的ビスケット並不對等。

日本人看到餅乾時,未必會講ビスケット。因為餅乾的種類很多。

日文的ビスケット的語源是biscuit。稍微懂一點英文的人可能會知道,在英語圈,餅乾可以分為biscuitcookie。懂一點英文又懂一點日文的人可能會知道,日文還有クッキー這個詞。クッキー這個詞的語源就是cookie

那麼クッキービスケット有什麼分別呢?

在英文裡,biscuitcookie都是餅乾。英國人習慣把餅乾稱作biscuit,而美國人則習慣把餅乾稱作cookie。雖然日文中也有源自於biscuitcookie的詞彙,不過這兩個詞變成日文的外來語之後,意思又不太一樣了。

在日文中,可以用來代表餅乾的詞包括ビスケット、クッキー、クラッカー等,其他還有的プレッツェル、ウエハース等。

ビスケット、クッキー、クラッカー,這三者有什麼不一樣呢?

クラッカー(cracker)
クラッカー簡單地說指的就是鹹餅乾,而且這種餅乾在製作過程中要經過發酵,餅乾上打有氣孔、餅乾裡面會有大氣泡。


クラッカー(cracker)。台灣人常吃的麗滋(RITZ)餅乾、蘇打餅乾的日文都可以叫クラッカー。在台灣,有些蘇打餅乾會夾有甜甜的奶油、果醬或是麥芽糖,因此對台灣人而言,蘇打餅乾是否算是鹹餅乾可能見仁見智,不過日本人眼中的クラッカー幾乎都是鹹餅乾,所以只要符合鹹餅乾、發酵餅乾的條件的話,就可以叫クラッカー。

クッキー(cookie)
クッキー指的是看起來像是手工製,脂肪和糖分佔40%以上的甜餅乾。


クッキー(cookie)。凡是外觀看起來像是手工製的甜餅乾都可以叫クッキー。不過要留意的是,外觀看起來像手工製的餅乾未必真的是手工餅乾。例如這張照片中的餅乾看起來像手工餅乾,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工場大量生產的餅乾。

ビスケット(biscuit)
ビスケット原則上指的是機器製的甜餅乾,脂肪和糖分較クッキー少。


ビスケット(biscuit)。一般台灣人吃的甜餅乾(例如OREO夾心餅乾、可口奶滋等)都可以叫作ビスケット。

プレッツェル(pretzel)
プレッツェル是一種比較硬、比較脆的鹹餅乾。有些英漢字典把「pretzel」解釋成「椒鹽脆餅」。說實在,如果在台灣的街上隨便找人問【什麼是椒鹽脆餅】,恐怕大部分的人都會露出疑惑的表情。也就是說,雖然有英漢字典用了「椒鹽脆餅」這個詞,但是在台灣人現實生活中,恐怕大部分的人根本就沒聽過這個詞,也沒有人用過這個詞。一般民眾聽到「椒鹽脆餅」時也沒有辦法想像這是什麼。「椒鹽脆餅」這個詞是編寫英漢字典的人在中文裡找不到和「pretzel」相當的詞而硬造出來的「解釋」。

 
プレッツェル (pretzel)。プレッツェル這種餅乾最具體的實例就是波奇棒(Pocky)。在台灣的某些量販店或是超市偶爾可以買到一種叫作冠寶 (Combos) 起司捲心餅,這種捲心餅的餅乾部分就是所謂的プレッツェル (pretzel)。恐怕沒有人會把波奇棒或是Combos捲心餅稱作「椒鹽脆餅」。

ウエハース(wafers)
ウエハース指的是一種由好幾層薄片製成的夾心餅。


ウエハース(wafers)。在台灣有些人把這種餅乾叫作「哈士」。

事實上,一般日本人或許可以分區別甜餅乾、鹹餅乾、「哈士」夾心餅。不過也有很多日本人無法區分ビスケットクッキー的不同。ビスケットクッキー的差異其實是由食品業者恣意設定,所以日本人看到甜餅乾時,可能會把甜餅乾稱作「ビスケット」,也可能用「クッキー」這個詞。也就是說,在一般日本人眼中ビスケットクッキー其實沒什麼分別。又,日本的夾心餅乾的主體通常是ビスケット,所以也有人把把夾心餅乾稱作ビスケット。如果要特別強調「夾心」的特徵時,可以用「サンド」這個詞。「サンド」這個詞是由「サンドイッチ」(sandwich) 省略而成。

另外,由上面的餅乾分類方式來看,台灣的營養口糧似乎是比較接近日本人眼中的「ビスケット」類的餅乾,而日本的防災用食品「乾パン」則比較接近「クラッカー」。然而如果要向日本人用日語解釋台灣的營養口糧時,恐怕用「乾パン」這個詞會比較易懂。

相關文章連結:
日本的營養口糧:乾パン(1)
日本的營養口糧:乾パ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