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學園漫畫

在台灣,有不少對日本事物感興趣的人是透過「漫畫」來認識日本。

可能有些人認為漫畫是一種創作出來的東西,漫畫內容和現實中的日本是否相符還有待商榷。的確,漫畫就像一齣戲一樣, 許多內容可能超脫現實,然而一般的漫畫是基於「讓人看得懂」的前提之下的創作,因此再怎麼荒誕的內容,還是建立在作者與讀者的共有的認知的部分。

假設某位漫畫家畫了一輛車子,就算這輛車是漫畫家自行設計的、就算現實中沒有這輛車子,但是讀者們可能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輛車子」,這是因為這輛車子具有讀者眼中的車子的特徵。就算這輛車子沒有輪子 (例如以機械足來代替輪子,或是根本就浮在空中),也一定有其他符合車子的特徵。也就是說,虛擬創作的產物當中還是有建立在常識基礎的部分。同樣地,漫畫家筆下的學校或許在現實中不存在,但是當漫畫讀者一看就知道「這是一間學校」時,就表示漫畫家所畫的學校具有讀者眼中的學校的特性。又,當漫畫讀者一看就知道「這是一間平凡的學校」時,就表示漫畫家所畫的學校具有讀者眼中的「平凡學校」的特性。如果某部漫畫相當大眾化的話,這部讀者和漫畫家共感的事物就可以說是一般人所認同的事物。

漫畫雖然是一種創作,但是藉由「漫畫」來理解日本並非不可能,真正的問題是在於讀者如何去抽出那些成分而已。

在日本漫畫中,經常可以看到漫畫人物的學校生活的情節。例如「蠟筆小新」中多少可以看到幼稚園小孩的生活形態,而「哆啦A夢」(小叮噹)、「櫻桃小丸子」、「名偵探柯南」等則多少可以看到小學生的生活形態,至於涉及中學和高校的生活漫畫則多得不勝枚舉,在此就不浪費篇幅了。這些情節不見得是事實,但是既使是非事實部分也是建立在讀者和作者共通的常識上。

在日本,以校園生活為主題的漫畫叫作「學園漫畫」。有些常看漫畫的人可能認為學園漫畫是講硬派學生的格鬥漫畫、或是社團活動為主的作品,甚至可能會有人可能認為學園漫畫的內容比較偏向男性消費者。的確,硬派格鬥或是社團活動的確是學園漫畫的一部分,不過硬派格鬥或是社團活動並非學園漫畫的一切。事實上,日本的學園漫畫是從少女漫畫體系中發展出來的,至於少年漫畫中常見的學園作品其實是少女學園漫畫影響下的產物。

日本的學園漫畫的雛形是形成於1960年代前半,當時日本漫畫界有所謂「貸本漫畫」和「雜誌漫畫」兩個系統,學園漫畫是源於「貸本漫畫」系統下的少女漫畫。

1960年前半,當時新流行的少女漫畫雜誌的讀者層比較偏向家境較好的低年齡層少女,而便宜的貸本少女漫畫的讀者層則是偏向年齡層較高,而且家境相對較差的少女。由於貸本漫畫頁數較少,因此比較不適合製作長篇巨作漫畫,再加上貸本少女漫畫的讀者多半都過了那種充滿幻想的年齡層,少女夢之類的幻想路線作品的發展性有限,於是就有漫畫家開始創作比較貼近少女現實生活的作品,而其中一個領域就是少女校園生活。講到少女的校園生活,有些人可能會聯想到戀愛故事,不過當時的校園生活漫畫並沒有走戀愛路線,而是走「友情」路線。

說到「友情」,可能有些漫畫迷會聯想到集英社的漫畫雜誌「週刊少年JUMP」的三個編輯方針之一。事實上,「友情」和另外兩個漫畫中常見要素其實很早就已經存在各種漫畫,這些漫畫要素並非JUMP系統的漫畫的專利,亦非「週刊少年JUMP」所發明的,「週刊少年JUMP」做的只是把這些漫畫要素不斷地進行純化複製而已。

所謂「友情」路線的少女校園生活漫畫,具體來說就是描寫少女們在學校對面臨的人際關係的問題。例如少女漫畫家巴里夫的1960年代的作品「ひとみが四つ」就是講一個家境清寒而且母親過世的善良少女的故事。故事的女主角在學校經常被一名家境不錯的千金小姐排擠,這名千金還懷疑女主角想偷她的東西、處處和女主角過不去,女主角在學校飽受委屈。在一次偶然機會中,女主角拾得一支高級鋼筆,這支鋼筆的主人是另一名有錢人家的千金小姐,這支鋼筆是該名千金小姐的母親的遺物。善良的女主角設法把鋼筆物歸原主之後,這兩名家庭環境不同,但是同樣沒有母親的少女就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而這名千金少女正好又認識那名常常在學校講女主角壞話、欺負女主角的千金少女。結局則是好千金和壞千金絕交,好千金和主角成為知己。主角獲得了「友情」,不再是孤單的一個人。兩名少女的眼晴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閃爍著 (呼應標題「ひとみが四つ」)。

這種內容看似平凡,但是這種貼近生活的小故事卻可引發當時貸本漫畫的少女讀者們的共鳴。

到了1966年,少女漫畫家西谷祥子把戀愛要素加入到校園生活的作品當中,而許多少女漫畫家受到西谷祥子作品的影響,開始創作校園生活方面的漫畫作品。到了1970年,日本的中學升高校的升學率突破八成,意味著以校園生活為主題漫畫的市場愈來愈成熟,因此「學園漫畫」便成為少女漫畫中的一個主流領域。之後,少年漫畫才開始將「學園漫畫」納入題材。

◆◆◆

早期的少年學園漫畫的構造是主角入學之後,打敗了支配學校的老大,並成為學校的新老大。之後,主角再率領著部下和其他學校對抗,打敗其他學校,並收編其他學校的老大,主角最後成為各校共同的盟主。當然,這裡所謂的「打敗」未必是用拳頭,也有可能是用某種運動競技來擊敗對方。常看少年漫畫的人看到這種構造時,恐怕腦海裡會浮現一大堆關於這方面的作品。

事實上,這種打天下的學園漫畫構造其實和1970年前後日本的學生運動非常類似。1970年前後的學生運動的主軸就是為了打倒威權主義,讓學生從權威中解放,以達到校園自主的目的。少年學園漫畫中的主角和校內老大之間的對抗就是一種對支配者的挑戰。主角打到校內的威權體制之後,又開始向校外發展。這又和當時各個學生運動組織間的鬥爭非常類似,當時各個學運組織之間對於彼此都不服,他們覺得對方都有問題,只有打倒對方才能建立理想的新世界。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少年學園漫畫中的學校其實就是一種國家的縮影,校規就是憲法。而學校可能採權威式的管教也可能採柔懷政策,就像國家可分為專制國家和民主國家一樣。漫畫中的主角抵抗支配者就意味著主角想要改變這個世界,想要調整這個世界中的權力構造。而國家、權力正是屬於男性文化中的符號。

少年學園漫畫的主角在進入學校之後,面對的是一連串的戰鬥。然而少女式的學園漫畫的主角在入學時卻是完全不同的氣氛。

以1966年,西谷祥子的「レモンとサクランボ」(檸檬與櫻桃) 這部作品為例,作品中的女主角禮子在高校的入學典禮時,臉上是帶著興奮喜悅的表情,背景的獨白寫著「不知怎麼地,心中就是充滿著喜悅。禮子看了一下四周,每個人都是和自己一樣是新生,每個人的眼中都充滿著不安和期待,大家都是高中生了」,相當天真純潔。「レモンとサクランボ」這部作品在當時得到了高校的少女的共鳴,而看了這部作品的小學和中學的少女們,也開始對高校產生一種浪漫的憧憬。少女式的學園漫畫中,學校不是權力鬥爭的場所,而是一個充滿期待的浪漫新天地,也是和他人邂逅相逢、戀愛的場所。

我們再以1986年,紡木たく的「みんなで卒業をうたおう」(大家一同來唱「卒業」吧) 為例,該作品是講一名高一少女暗戀同校的高三學長石川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角向即將畢業石川告白時提到:「因為喜歡學長,所以連帶地愛上這所學校」。而石川的回覆中則提到:「我很羨慕妳們,因為妳們還可以在這間學校待兩年」。由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在少女式的學園漫畫中,學校是一個讓人留連、讓人愛的地方,學校是一個快樂的場所,能夠留在學校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少女學園漫畫中充滿快樂與愛的學校,顯然和少年學園漫畫中充滿鬥爭的學校形成一個極大的對比。

漫畫的內容再怎麼荒誕,都是要建立在作者與讀者的共有的認知之上。或許有些人會對這些少女漫畫的內容抱著嗤之以鼻的態度,然而這些少女漫畫之所以能發揮影響力,就是因為少女漫畫的讀者能認同作品,並且能夠和作者及其他讀者產生共鳴。如果少女們從來不認為學校是一個充滿快樂充滿愛的地方,學園漫畫大概就無法立足於漫畫市場了。而偏偏學園漫畫是少女漫畫中的一大主流領域。

對少年而言,學校可能是打天下的第一站,然而對少女而言,學校卻是一個充滿快樂與愛的地方。由此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日本的高中少女會以制服的可愛度來選學校。日本的少女們對高中生活懷著非常浪漫的憧憬,既然要進高中,就要進一間符合自己夢想的高中,讓自己過一個快樂、可愛又值得回憶的三年高中生活,畢竟這可能是她們人生中最後可以向世人展現自己可愛的一面的機會了。

1997年,日本曾經播映過一部叫作「少女革命ウテナ」的電視卡通 (台灣於1998年亦播映過),這部作品雖然是部動畫,不過少女漫畫家齊藤千穗是製作團隊中的一員。這部動畫作品擁有少女漫畫中的常見的華麗校舍、華麗服裝、以及華麗男性角色等的特徵。除了這些華麗特徵以外,這部作品還有一個非常「學園漫畫」的地方,就是「沒有學校外的場景」。

許多少女學園漫畫的世界其實就只有學校而已,整部作品可能從來沒有出現過所謂的「校外」。這些少女就像是從來沒有踏出過校門一步一樣。「少女革命ウテナ」就是這樣的作品。對於少女而言,學校就是整個世界,「校外」是一種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她們不需要、也不可能到外面的商店購買生活用品,作品中也不會交代她們身邊的生活用品是從哪裡來的,這些作品更不會講到少女的爸爸媽媽。這種學校的感覺就像是少女的房間一樣,對少女而言,房間是一個可愛的母體,可以把骯髒的現實生活隔絕於外,不用受到家人干擾。因此房間的門並不是那麼重要的東西。重要的是家具的顏色、可愛的盆栽和布偶。在沒有「校外空間」的學園漫畫中,「校門」也就不是那麼重要的東西了。重要的是學校的華麗的西式建築、可愛的制服、以及美形的男學生。

明治時代的女學校是用來訓練賢妻良母的學校,男人們希望女孩子們從學校畢業後,能乖乖地聽男人的話,讓男人們能安心地去打天下。也就是說,女學校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支撐國家、權力這種男性文化的符號。然而現在的少女學園漫畫卻創造了另一種學校,這種學校就像是一個封閉的特殊空間一樣,只要待在這個空間中,少女永遠都是少女, 不需要受外界男性的支配。這個空間不需要出入口,這個特殊空間要的是華麗的西式建築、可愛的制服、以及美形的男學生。這個空間不需要權力,也沒有鬥爭,只有浪漫的夢想和戀愛而已。

現在日本以男性消費者為銷售對象學園動漫畫作品中,硬派式的權力鬥爭劇情已經愈來愈少,反而是萌少女之流的軟性作品愈來愈多。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種女性的可愛文化反撲影響到男性文化的結果。

相關文章連結:
日本的漫畫 (7) (貸本漫畫介紹之一)
日本的漫畫 (8) (貸本漫畫介紹之二)
日本可愛文化 (5) (少女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