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日本紙芝居是一種街頭表演,表演者騎著一輛載貨用的腳踏車,車子後方的貨架上放有表演紙芝居時的木箱 (戲台)。當表演者到達表演地點後,他們會先拿出兩個長長的木塊,邊敲木塊邊用特別的腔調喊「カーミシバーイ」,然後小朋友就會開始圍過來看。
柝。「柝」是日本傳統表演中常用的一種打擊樂器,它是由兩個木條構成。紙芝居的師父就是邊敲打「柝」,邊用特別的腔調喊「カーミシバーイ」來招呼小朋友。除了紙芝居以外,日本的雅樂、歌舞伎等傳統戲劇中也會用到「柝」。日本大相撲比賽中,經常可以聽到一種木頭的敲擊聲,那就是「柝」的敲打聲。當然,「柝」並非隨便敲就可以了。「柝」看似長方形的木條,實際上是一頭粗一頭細,粗的一端是手握的地方,細的一端則是敲擊的部分。扣除兩頭不算,「柝」一共有四個長方形的面。在這四個長方形的面當中,有三個平面及以一個曲面,打擊時要用曲面和曲面平行相碰,才能打出響亮的聲音。
當觀眾圍過來之後,紙芝居的師父就開始表演。這些師父看圖說故事的方式有點像是說書先生,如果講到女性的角色的台詞的話,他們就會模倣女性的聲音,如果是鬼故事的紙芝居的話,這些師父還會用口技製造出風聲、花草樹木的摩擦聲來營造氣氛。
傳統的日本紙芝居是免費的,這些師父主要是靠兜售零食賺錢 (一種移動式柑仔店),因此,紙芝居只是一種招攬客人的一種手段而已。一場紙芝居可以招攬幾十名小孩,而這幾十名小孩中多少會有人有錢買零食。如果紙芝居師父一天表演個十場的話,可能能會有數十名甚至上百名小孩向他買零食。在一些統計資料中指出,在1955年時,全日本的紙芝居表演者約有兩萬人,由此可以估計在當時受到紙芝居影響的小孩可能超過百萬人,因此紙芝居可以算是當時的青少年的流行文化之一。然而,隨著日本的國民生活水準提高、電視機普及以及娛樂多樣化,傳統的紙芝居也漸漸沒落。
現在的日本人如果想要看紙芝居的話,通常要到各地的圖書館去才能看得到。日本的一些圖書館為了服務小讀者,偶爾會舉行紙芝居的表演。當然,去圖書館看這種表演是不用錢的,只是氣氛上和街頭紙芝居完全不同。事實上,日本的各地的圖書館的兒童閱覽區中可以找到紙芝居的圖片,現在的日本小孩主要就是由圖書館來認識紙芝居的。
在2008年的現在,傳統的街頭紙芝居幾乎可以說是消失了。不過仍然有極少數的紙芝居師父會以街頭賣藝人的身分偶爾在一些街頭藝人的指定表演場所演出紙芝居。然而,當紙芝居從招攬客人的手段成為純粹的街頭表演時,觀眾就必須要付一些鼓勵表演者的錢來看了。
從小在漫畫裡看到的紙芝居原來有這麼多細節,謝謝你們的整理。
謝謝回應
To skylee:
謝謝您的回應。
紙芝居的歷史並不長,但是卻是不少現代日本人的童年的重要回憶。雖然日本有些圖書館的兒童閱覧區偶爾會舉行紙芝居表演,不過這些表演能繼承多少老一輩紙芝居的師父們的技巧則不得而知。而1950及60年代的日本漫畫的多樣化發展也多少是因為紙芝居畫師的貢獻所致。
今後歡迎您繼續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