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武士刀

講到武士刀時,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日本武士腰間配帶的長刀。

其實「武士刀」非常籠統的中文稱呼。日語並沒有「武士刀」這個詞。

在日本,武士配的刀有好幾種,不同種類的刀的名稱當然也不一樣。

日本的武士用來戰鬥的長刀主要有「たち」和「かたな」兩種。「たち」是騎馬戰所用的長刀,「かたな」則是一般步戰格鬥用的長刀。

為什麼這裡要用平假名來寫刀的名稱呢?

因為這些名稱都是和語詞彙。

如果用漢字來表現和語的「たち」這個詞的話,可以寫作「太刀」。
如果用漢字來表現和語的「かたな」這個詞的話,可以寫作「刀」。

由於「かたな」(刀)也是日本刀的一般通稱,為了不讓意思混淆,有些日本人把步戰格鬥用的長刀稱作「うちがたな」,如果用漢字來表現的話,可以寫作「打刀」。

在外觀上,「太刀」的刀鞘上有供使用者懸掛用的構造,而且這個構造是位在刀背側,而太刀在懸掛或是擺放時是刀刃面朝下,刀背朝上

太刀除了用在騎馬戰以外,也可以當作指揮刀,所以太刀的刀柄和刀鞘多半都相當華麗。

至於「打刀」,平常是插在武士的腰間,而且是刀刃的一方朝上,刀背的一方朝下。打刀在擺放時,是刀刃面朝上,刀背面朝下

在日本,稍微對日本刀有點概念的人只要從刀的擺放方式就能判斷出這把刀是「太刀」或「打刀」。一般日本時代劇中的武士所用的長刀都是「打刀」,而非「太刀」。


太刀。由照片中可以看到太刀的刀鍔和刀柄非常華麗,而且刀柄上有供懸掛用的部位,而擺放時刀背朝上。


打刀。日本的時代劇當中,武士腰上插的刀就是打刀,因為打刀要插在腰上,所以刀鞘上並沒有特別的裝飾構造。打刀插在武士腰間,或是擺放在架子上時,刀刃面都朝上。


脇差。日本的武士的腰間除了長的打刀以外,還有一把短的「脇差」。照片中的脇差的擺放方式和打刀一樣,刀刃朝上。

有些台灣人以為武士長刀(打刀)的目的是用來戰鬥,短刀(脇差)的目的是用來切腹。其實這是以訛傳訛的錯誤觀念。

脇差的刀長比較短,的確可以當成切腹的工具。不過武士攜帶脇差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切腹,而是備用的武器。日本武士在切腹時未必要用脇差。由於江戶時代的日本人認為脇差不算刀,所以平民也可以帶脇差來防身。

有些人可能曾經在日本的卡通、漫畫、電影、電視劇中看過一種白木柄、白木鞘、沒有裝飾,也沒有刀鍔的武士刀。其實白木柄、白木鞘並不是刀柄和刀鞘,而是刀刃的保存盒。古代的武士可能有好幾支刀刃,其中一支會裝上刀鍔、刀柄、刀鞘,其他不用刀刃則收藏在白木製的保存盒中。

古時候的平民會用脇差防身。由於沒有必要裝飾脇差,而且平民也不敢招搖,所以白木保存盒就變成克難的刀柄和刀鞘。有些日本電影、日劇、卡通漫畫中,可以看到有人用克難的白木盒裝的長刀。而且用這種刀的多半是壞人。

為什麼壞人會用這種刀呢?

因為這樣可以逃避取締。由於長刀沒有裝上刀鍔、刀柄、刀鞘,所以壞人可以辯稱是「長脇差」。《魯邦三世》中的石川五右衛門在原作中也是無賴漢,所以會用不裝刀鍔、刀柄、刀鞘的刀。

古時候,日本武士在擺放打刀和脇差時,是刀刃面向上,刀背向下,刀柄朝右,刀鞘朝左。這麼擺的原因是:在緊急的時候,武士可以立刻用左手提刀(刀鞘),然後右手就順勢立即拔刀。

不過現在很多日本人在擺放觀賞用的打刀和脇差時,刀柄朝左,刀鞘朝右。和古代的擺放的方向相反。如果用古代的擺法的話,就等於是向訪客宣告:這把刀隨時可以出鞘。這樣對客人很不禮貌。所以現代的擺法和古代不同。

雖然日本的武士的用刀有太刀、打刀、脇差等區分,不過到中文的世界中,就變成「武士刀」一個詞了。這個原因就只是中文的「武士刀」這個詞成立的時候,用這些詞彙的人沒有區分太刀、打刀、脇差的差異的知識。只覺得這些刀都是一樣的東西,所以中文就只有「武士刀」這個籠統的稱呼。

※關於現實中的武士刀的威力,可以參考本站的「日本的武士刀與劍道」這篇文章。

註:
1.在日語中,「刀」(かたな) 可以代表日本刀的總稱,不過當「刀」(かたな) 和「太刀」(たち) 兩者放在一起比較時,「刀」(かたな) 則可以代表武士插在腰間的「打刀」。事實上,「刀」和「太刀」之間的差異只是相對差異,而非絕對差異。也就是說,「刀」和「太刀」之間有模糊地帶。如果把刀柄、刀鍔拆下來的話,「刀」和「太刀」其實幾乎是一樣的東西。當然,如果硬要區分的話,還是可以由製刀師於刀身上的刻字來判別。
2.當步戰成為戰場主流時,打刀開始流行,結果馬戰用的太刀就漸漸式微。
3.講到武士切腹,有些人可能會聯想到武士為了名譽了結生命的方法。其實這是虛擬創作美化的結果。在古代的日本,斬首刑是非常屈辱的刑罰。由於武士的社會地位高,所以犯了死罪的武士可以用切腹結束生命。切腹可以在家執行,不用到刑場讓平民看笑話,這樣可以保住武士階級的面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