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恐怖分子,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中東的一些反西方的回教激進組織。
日本位處東亞,和西方國家關係非常密切,而且是民主主義國家,沒有民族及宗教問題,治安也相當好。所以現在的台灣人可能比較無法把日本和恐怖組織聯想在一起。
其實日本以前曾經出現過恐怖組織。在1970、1980年代的台灣的新聞報導中,如果談到世界的恐怖組織的話,就可能提到日本的「赤軍連」。
事實上,日本並沒有「赤軍連」這樣的組織。日語也沒有「赤軍連」這個詞。「赤軍連」是幾十年前台灣媒體自己發明的詞。這個詞非常不精確。台灣媒體的「赤軍連」可能是指日本的赤軍組織。可是如果要指赤軍組織的話,就直接用「赤軍」這個詞就好了,可是媒體偏偏又在「赤軍」之後畫蛇添足加了個「連」字,非常莫名其妙。這種詞彙問題反映了台灣媒體在報導外國資訊時不求精確的問題。三十多年過去了,台灣媒體品質還是一樣糟。這種知識封閉停滯的後遺症到現在還在影響台灣社會。
日文的「赤」的意思相當於中文的「紅」。如果把日語的「赤軍」翻成易懂的中文的話,就是「紅軍」。「紅軍」本來是指蘇聯的軍隊,後來有人把這個詞擴張解釋成共產國家或是共產組織的軍隊。日本的赤軍組織叫「赤軍」,是因為組織成員和共產主義有一點淵源。
日本的赤軍組織是源於新左翼組織的「共產主義者同盟」(Bund)。
在政治的世界中,有所謂的左派和右派。這種左右分派法是源自法國。1789年法國革命之後,法國成立了民主議會。當時的議會就在討論該不該廢止王權。當時追求平等、主張廢止王權的議員坐在議長左方的座位。追求安定、認為應該保留王權的議員坐在議長右方的座位。結果就有人把傾向改變現狀的一派稱作左派,把傾向保持社會安定的一派稱作右派。後來1917年俄國革命成功,當時的社會主義政權的目標就是打破舊制度,建立完全平等的社會,結果社會主義或是共產主義就變成左翼的代表。日本共產黨在日本國內也算是主張改革的左翼政黨。
不過1955年,日本共產黨宣布放棄武裝鬥爭。對一部分左翼人士而言,放棄武裝鬥爭就等同放棄改革。這些想要改變社會左翼人士覺得遭到日本共產黨背叛。所以這些人就離開共產黨,各自成立新的組織。這些新的左翼組織成員的思想算是舊有左翼思想的進化型,所以叫「新左翼」。
「共產主義者同盟」就是1950年代後半成立的新左翼組織之一。
在戰後的日本,左翼思想是非常前衛的思想。因為左翼思想發現了許多社會問題,而且還提供了打破舊制度,改革社會的方法論。當時的大學生也非常想要破除社會上的不平等,所以左翼思想對學生運動的影響非常深。
1955年日共放棄放棄武裝鬥爭路線後,全學連一直由新左翼團體主導。到了1959年6月的全學連大會中,共產主義者同盟取得全學連的主導權,然後帶領全學連從事60年的安保鬥爭。不過安保鬥爭最後以失敗收場。
(※關於安保鬥爭的背景,可以參考本站的「日本的安保鬥爭」這篇文章)
由於這些新左翼的年輕人非常積極,所以「共產主義者同盟」在安保鬥爭失敗之後就開始檢討。不過每個成員的改革理論都不同,所以檢討就變質成思想批判,於是組織就分裂了。
到了1966年,各個分裂派系中理念相近的成員又重建了「共產主義者同盟」。之後「共產主義者同盟」和「中核派」、「社青同」共同組成了「三派系全學連」。三派系全學連在1960年代後半,用非常激進手法主導很多反美、反戰的學生運動。不過這些運動多半還是以失敗收場。失敗收場之後,組織內部又開始積極檢討,結果各個成員在改革方法論又發生衝突,造成組織內部的人際關係惡化。最後「共產主義者同盟」內部又開始分裂,其中一個分出來的派系就是「赤軍派」。
當時一部分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成員看到1960年代的各大學校園抗爭運動以及街頭抗爭運動相繼失敗,覺得這些抗爭方法從根本上就有問題。他們認為如果要打倒帝國主義(對抗美國及資本主義勢力)、改變世界,必須組織軍隊,然後設法弄到槍枝及炸彈,然後在各地起義。戰場未必要設定在大學。這群人於1969年5月組成「赤軍派」,開始策劃各種革命活動。
從這段歷史可以知道:共產主義者同盟是由一群想要積極改變社會的學生構成的新左翼組織,而且這個組織曾經主導過日本的學生運動。不過這個組織的「赤軍派」的路線已經從學運升級為革命活動。也就是說,赤軍的本質已經不是學運組織,而是左派的遊擊隊激進組織。赤軍當中雖然有學生成員,這些成員可能參加過學生運動。不過赤軍的目的不是從事學生運動,而是發動共產革命。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奇怪,共產主義的人為什麼要搞暴力革命呢?這些人不懂得用和平的方法嗎?
其實馬克思在1848年寫《共產黨宣言》時,當時的歐洲國家的階級壓迫非常嚴重,大眾無法用和平的手段來改變社會,所以只能採用暴力革命來改變社會而已。不過在20世紀後半,民主主義的制度漸漸成熟,大眾可以用和平選舉的方式來改變社會,所以沒有必要再用暴力的路線。如果馬克思生在20世紀後半的話,想法可能會變。日本的新左翼成立的時候,民主主義制度還不成熟,所以年輕人才會想要搞革命。
從日本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分裂史可以得知,當時新左翼的成員不懂得基本的待人處事方法。在那個年代的日本,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並不多。新左翼的成員當中,有不少人受過高等教育,他們雖然看得到社會的問題,但是他們不知道怎麼解決社會的問題、不知道怎麼和人相處、不知道怎麼把事情做好。一知半解的信仰反而扭曲了這些人的正義感,讓這些年輕人缺乏寬容性,所以搞壞了人際關係,進而造成組織內部分裂,最後行動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