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學生運動(2)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政府強力打壓國內左派言論,另一方面則徵調學生上戰場,所以學生沒有力量去發展學生運動。

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佔領日本的盟軍(GHQ)在日本實施民主化,結果學生運動又開始發展起來。

日本戰後學生運動的起點是1945年10月上野女學校的罷課運動。

為什麼學生要罷課呢?

因為上野女學校的校長在戰爭期間讚揚政府。戰爭結束後,還是要求學生繼續比照戰時生活,到學校的農園裡工作。另外,校長還私吞了當時的配給品和學生種的農作物,所以學生非常不滿,開始罷課,要求校長下台,同時也要求戰爭期間遭到解任的教師回到學校。這個罷課行動上了報。結果其他學校的學生也開始發起校園民主化運動。

1945年11月,京都地區的大學生組織了「京都學生連盟」,同年12月,東京地區的大學生組織了「都下學生連絡會」。之後,日本的學生為了推進學運,在各大學成立學生自治會。1946年11月,東京帝大、京都帝大、早稻田大學等又共同成立了「全國學生自治會連合」。當時這些學生組織和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團體有關,所以經常響應勞工運動,而且參加勞工運動時,用了很多馬克思的思想術語。

GHQ當然也看到這些問題,所以GHQ也對學生運動保持警戒。

到了1948年左右,CIE(GHQ的教育幕僚機構)要求文部省制定「大學管理法案」,把國立大學改制成類似美國的州立大學。這個目的是為了避免國權支配學術。讓大學的學術完全自由化。

關於國權支配學術的問題,就讓我想到台灣的《大學法》的問題。台灣的大學法第一條規定了大學的宗旨,其中一個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也就是說,台灣的大學不能純粹研究學問。如果只是純粹研究學問,沒有促進國家發展的話,就違反了大學法的大學宗旨。這代表台灣的學術必須服務國權,結果學術自由只有在服務國權下才能成立。這個條文是非常重的包袱,因為沒有人敢修改。如果一修改,就可能被指控成叛國。

回到正題。當時的大學管理法案的構想是由委員會來管理大學。委員會的成員包括三名國家代表、三名地方自治代表、三名校友代表、三名教授,以及校長。也就是說,大學營運可以聽到國家的意見,但是不會受到國家控制。

不過當大學脫離國家管理,就沒有稅金補助,會出現財政問題,這樣子學費會變成國立大學時代的三倍左右。

這個廢止國立大學的構想再引起國立大學的教授不滿,因為國立大學的教授認為國立大學在戰爭期間還是努力維護了學術自由,而且覺得國立大學有相當好的學術傳統。至於大學學費調漲,則引起學生不滿。左翼政治團體則把問題指向GHQ想要控制日本的大學。

1948年6月,113間學校,20多萬學生開始罷課抗爭。同年9月,日本國內145間學校,約30萬人組織了「全日本學生自治會總連合」(全學連),全面進行抗爭,結果日本政府終於放棄「大學管理法案」等政策。

本來「大學管理法案」的立意是為了讓學術不受國權支配,但是發展群眾運動的人會用極端的論點或是陰謀論加深衝突。具體的方法就把「大學管理法案」指為GHQ的陰謀。

本來,日本的左派思潮在戰前一直受到政府打壓。很多共產黨員或是左派人士被政府送進監獄。日本戰敗後,GHQ佔領了日本,GHQ釋放了戰前及戰時的政治犯。所以在日本的左派以及共產黨人士眼中,美國是救命恩人。很多左派人士覺得將來一片光明,覺得日本不需要革命,也可以自然走向社會主義之路。不過狀況並不單純。

隨著冷戰情勢緊張,美國開始反共。1949年7月,GHQ的教育顧門伊爾斯在新潟大學演講時,主張日本的大學應該要開除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教授。伊爾斯之後又到好幾個大學做同樣的演講。日本的一部分大學受到伊爾斯的影響以及GHQ的勸告,開始排除左派思想的教授。不過當時的東大的校長堅持保衛學術自由,反對排除左派教授。日本的全國大學教授連合也反對伊爾斯的主張。許多大學生也拒絕伊爾斯到自己的學校演講。

之後,全學連在1950年5月的臨時大會中,通過反伊爾斯、反帝國主義的決議。許多學生走上街頭,抗議GHQ的佔領政策。成功阻止GHQ清共政策進入大學校園。

後來韓戰爆發,GHQ開始大規模開除了和共產黨有關的國會議員、公務員、企業界人士、勞工組織成員等。結果又引發了全學連抗爭。當時東大還發起罷課、罷考的運動。

講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每個學生的考量都可能不同,並不是所有有學生都願意配合學運。如果只有學運人士自己罷課、罷考,這樣有什麼效果呢?

其實,這不是只有學運才有的問題。工運的罷工也有類似的問題。由於學運組織和勞工運動組織的往來密切,而且背後還有左翼政治團體撐腰,所以學運組織學了很多群眾運動的抗爭技巧。當時學運組織在罷課時,會派人到車站出口、學校的各個入口攔截不配合的學生。然後把這些不配合的學生帶到學校的食堂集中管理。假設真的有學生突破攔截,到學校上課或考試,學運執行部會到教室直接勸說,或是設法營造出讓不配合的學生無法專心上課或考試的環境(例如在教室外大合唱等)。不過基本上不用暴力。另外,為了掌握學校和警察的動向,學運組織還有派懂通信的學生竊聽電話。種種後勤支援的分工非常細。其實這全部都是左翼政治抗爭的手法。

不過,這次學生的抗爭行動失敗,沒有阻止GHQ的清共活動。

相關文章連結:
日本的共產黨(1)
日本的共產黨(2)

コメント

  1. Labyrinthe

    謝謝!我對日本學生運動一直很感興趣,只可惜網路上中文的資料實在不多呢,尤其是派系之間的分分合合太多,很難理出一條清晰的編年史觀,一直搞不清學生跟日共之間的關係….

    希望您

  2. Labyrinthe

    可以的話,也介紹「日教組』的背景。

    (日本的教師的左傾是由什麼背景原因造成的呢?現在左派在教師中的力量仍佔優勢嗎?還是已成過去式了?當一般說起『那是間右/左翼高中』之類的話時,我總好奇:學校不是教育機關嗎,怎麼分左右?由辦學者的政治傾項來分?可若是公立學校,管理者終究是政府,應該嚴守行政中立,怎麼能容許學校行政人員展露他的政治傾項呢?…阿 問題好多呀…)

  3. 謝謝回應
    To Labyrinthe:

    首先,謝謝您的回應。

    以下簡單說明一下您所提出的問題:

    「日教組」是日本的教師的工會之一。基本上,工會是勞方向資方爭取權益、改善工作環境的組織,因此工會本身具有主張改革、反階級等左派特質。而所謂教師左傾的說法,是從學術界反對威權體制、反對守舊觀念,主張學術自由、革新等觀點而來的。跟據這種觀點,目前的日本學界仍然是以左傾為主流。

    至於左翼高中和右翼高中,通常是一些閒閒沒事的人的茶餘飯後的話題,這些話題的可能是來自於某些學校背後的團體的思想、也有可能是來自於某些學校實施了某些「看似」左傾或右傾的政策,或是因為嬣間學校的教師的言行流露出左傾或右傾的思想。然而不論是基於哪一種理由,本質上其實都只是閒聊、諷刺、開玩笑而造出來的話題,並不具備嚴密性。

    至於學校裡的教職員表露出自己的左傾或右傾思想其實和政治中立並不衝突。在日本現行的教育基本法中關於政治中立的規定,指的是學校不能支持或反對特定政黨。然而學校教職員的左傾或右傾思想往往和政黨崇拜沒什麼關係,這因為一般日本人對政黨支持並不感興趣,而目前日本的政黨的左右走向其實也非常模糊,保守政黨中可能會有改革政策,而革新政黨中也可能有保守意見。在日本,如果有人莫名其妙地向別人強調自己支持某一政黨,恐怕會被人當成新興宗教信徒或變態之流。

    希望以上的說明對能您有所幫助。
    ☆☆☆

  4. DDS

    補充一下當年研修醫與登録醫的不同。
    之所以會引起學生抗爭的研修醫(實習醫師)制度在於日本當年規定醫學部畢業後要做一年研修醫才能參加國家考試, 這一年既不是學生身分又沒有醫師身分, 也沒收入, 所以完全沒有保障(台灣則是把實習醫師列在醫學系牙醫系的最後一年, 仍具有學生身分)。

    學運之後的改革只是讓醫學部學生一畢業就先參加國考取得醫師資格後再當研修醫, 不過仍然沒有收入, 只有由文部省提供的獎學金(很少, 一個月約日幣五萬)。

    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2003年大阪有研修醫過勞死, 法律才強制規定所有醫學部齒學部畢業生在取得資格後「必須」當研修醫(醫科兩年, 齒科一年), 同時這段期間工作時數及收入要符合勞働基準法的規定。

    不過缺點馬上呈現……風險大的科(小兒科, 婦產科)以及地區小醫院的醫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