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二手書店(2)

日本的新古書店賣的書多半是比較新的書籍,只要書籍的出版時間愈新、保存狀態愈好,書就愈貴,不過這裡所謂的「貴」指的是接近一般書店的新書價錢。事實上,由於新古書店的的賣點就是書價比一般新書書店便宜,因此再怎麼貴也不致於貴到和新書一樣。

日本另外一種形態的二手書店則是「古書店」。這種書店所賣的書通常都有一定的年分。大體而言,「新古書店」所賣的書是愈新的書愈貴,而「古書店」賣書的方式則正好相反,是愈舊的書愈貴 (當然,嚴格來說,決定書籍價格的因素除了出版的年代以外也要考慮書籍的稀少性)。

日本最著名古書店集中地是東京神田神保町的「神田古書店街」,這個區域幾乎可以說是整條街上都是書店 (有古書店也有新書店)。一般的新書書店只要營業規模相近的話,所賣的書其實都是大同小異,尤其是大眾雜誌、新書,幾乎都是每家新書書店都買得到。而神保町的各個古書店的魅力是在於這裡可以找到一般書店買不到的舊書、絕版書,而且每間古書店都有他們的專長,例如有些店家專門賣文學類的書,有些店家專門賣藝術類的書,有些店家則專門賣自然科學方面的書。這家書店所賣的書可能整條街上只有這家書店才買得到,甚至可能全日本只有這家書店才能買得到。因此,對於一些在進行專門領域研究的人而言,神保町的古書店群無疑是一個收集資料的大寶庫。


三省堂書店。日本的大型書店之一的三省堂書店的總部就是設在神田神保町。

 
神田古書店街。這個地帶由於專業的古書店非常多,算是一個資料的大寶庫,因此有不少人會來神保町這裡「尋寶」。


古書店門口陳列的書籍。照片中堆起來的書就成套販賣的系列書。專業古書店的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是在於這些店家對於一些書籍的收集以及整理能力強,這些古書店有辦法將一般書店無法湊齊的系列書籍湊齊之後成套販賣,對於一些一次想收集完整一套系列書的人而言,到古書店尋寶可能會有意外收穫。

日本的神田古書店街雖然在世界上有一定的知名度,然而這裡並不算是一個觀光地。會到這裡逛書店的人通常是找資料的學生或是喜歡讀書的人,也有可能是一些喜歡鑽研某個特別領域知識的人。對於不了解舊書的價值的人而言,舊書不過是一堆破舊甚至發霉的廢紙堆而已。然而對於知道書本價值的人而言,舊書的意義就完全不同了。特別是當一般新書店或是圖書館的書的資訊無法滿足這些人時,古書店就是他們的尋寶的地點。而且由於神田古書店街的各個店家都有各自的專長,只要找對書店,就等於找到了比一般書店或是圖書館還要專業的資料庫。

對於部分自然科學背景的人而言,舊書可能是一種落伍資訊的象徵,例如在某些領域中,一本專業書如果出版超過五年,參考價值可能就大打折扣了,畢竟五年間可能會發展出許多新的理論或技術,而一些舊的假說也可能遭到推翻。然而對於想要了解以前的某個領域發展狀況的人而言,當時所出版的書籍或是雜誌反而是最有用的東西,畢竟裡面的資訊甚至廣告都充分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狀況。

而在人文科學的領域中,古書店中舊書當然是重要的參考資料。目前網路上的資訊安定度低,沒有人能保證哪個網站在十年後仍然能維持營運。而且網路上的種種資訊多半是1990年代後半才開始累積的。如果要研究1990年前半甚至更早的東西,網路上的資訊頂多只能提供「點」的資訊而已,而偏門的東西則連「點」都沒有。唯有書本 (特別是當時的出版品) 才能提供一整個「面」的系統化觀念及知識。而這些書往往新書店中找不到,而一般地方圖書館的藏書則可能不夠齊全,在這種情況之下,專業古書店的價值就會變得格外顯眼。

實質的1000篇文章

「梅與櫻」到2008年9月13日為止,已經確確實實地寫了1000篇文章了。所謂的「實質的1000篇文章」指的是「食衣住行育樂」、「日本語と台湾の中国語」、「限制級」、「其他」這四種以「梅與櫻」網站主旨為中心的文章總和。這實質的1000篇文章全部是我們自己從零開始一字一句地寫出來的 (當然,語言類的文章中的例句也都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因此這些文章全部都是原創的文章,如果在網路上的其他地方出現了用字遣詞極為雷同的文章,我們幾乎可以確信那些文章是來自「梅與櫻」。

寫1000篇文章並不容易,如果要針對一個陌生的主題寫1000篇有內容的文章則更不容易,如果針對自己不熟悉的東西寫1000篇有內容、而且其他不熟悉這些東西的人也能看得懂的文章則更是困難。因此今天能夠達成「實質的1000篇文章」,對我們而言算是一個自我成長的見證。

這三年半以來,我們曾經經歷過好幾次低潮期,大約在今年的一月左右,由於當時我們的本業十分忙碌,使得我們的「興趣」(「梅與櫻」網站的營運) 反而成為我們的壓力源之一。由於我們不樂見自己的興趣變成自己的壓力,因此當時我們曾經想過要將網站的營運方針由每天發表一篇文章改成每星期發表一篇文章。我們本來打算在網站文章總數達成1000篇之後開始實施,不過當「梅與櫻」網站文章總數累積到1000篇時,我們已經撐過最忙的時期,因此我們繼續保持著每天一篇文章的速度來營運「梅與櫻」,「梅與櫻」的文章則在不知不覺當中又增加了一百多篇。回頭看看自己在網站成立初期時寫的文章,再比較最近所寫的文章,我確實感覺到這三年半自己學了不少東西,也深刻體會到到自己還有更多不懂的東西。

雖然我們目前並非處於低潮,而且目前我們仍然有自信以每天發一篇文章的方式來營運「梅與櫻」,不過為了防止我們的興趣再度變成我們的壓力,我們決定從現在開始放慢腳步。今後「梅與櫻」的中文文章原則上是每星期一篇的步調來進行。老實說我不知道在這個步調之下網站會變成什麼樣子,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我們仍然有許多想寫但是仍然未寫的話題,只是我們希望那些話題能在輕鬆愉快的狀況之下完成而已。

謝謝各位在這三年半期間給予我們支持及鼓勵,今後我們仍然會繼續在此提供關於日本以及台灣的種種生活上話題與資訊。

1000回書きました

ブログ「梅と桜 ―日本台湾年軽人的事情―」は2005年3月26日から始めたんだけど、
台湾風ウインナー その2」で、実質的な記事数が1000、つまり、記事数から「もくじ」「リンク集」「ブログ歴史」を差し引いたものが1000になったよ。

日記でも1000回書くというのは、とてつもない道のりだよね。今、そこにたどり着いた。
回数を追うごとに感じたことについては、100回ごとに「記念文」という形で文章を蓄積してきたから、それを見てもらえればわかるかな。だから、別にここで振り返ることはしないよ。

このブログづくりを通じて台湾をテーマにしたいろいろなトピックを発表できた。もちろん、企画としてあっても没になった内容もたくさんあるから、ブログに掲載された以上に多くのことを知ることができたと思う。
今は、日本人が台湾に興味がある場所、興味がある視点、日本人がよくしがちな質問みたいなのに妙に詳しくなって、解説している自分がいたりする。また、台湾人が興味を持ちそうなことが納得できる自分がいたりする。
1000回書いてきたというのは、そういうことなのかなと思う。

もちろん、1000回書いたということは、まさにもう一人の書き手と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よるものだよ。もう一人の書き手に感謝したいと思う。

今後のことなんだけど――「コンテンツ記事数が1100」で予告したとおり、今後の更新頻度は、毎日更新というのはやめたい。中国語での日本のトピック、日本語での台湾のトピックとも毎週1回更新としたいと思う。
いろいろな考え方があると思う。ただ、私たちはこのまま毎日更新、驀進してできるところまでというよりも、今後は、少し速度を落としてでも、楽しくつくっていけるブログにすることを選びたいと思う。

今後もこうやって継続していくので、引き続き興味が持てたら遊びに来てくださいね。

台湾風ウインナー その2

台湾風ウインナーは結構大きいので、我々はフランクフルトのような食べ方を想像するわけで、
もちろん、台湾では台湾風ウインナーは模擬店や屋台などでも採用される商品の一つなんだよ。
――といっても、個人的には日本の屋台で見るほどに、台湾の屋台や夜市では見ない気がするんだけどね。

日本と違って、ウインナーに種類があるので、並べるとなかなかカラフルになる。

ただ、このようなウインナーはケチャップやマスタードをつけて食べるのではなく、ニンニクと一緒に食べたりするみたいだから、
日本のような食べる段階での色づけというのはないかな。

上の写真の中央にある台湾風ウインナーのことだけど、
これは、肉が入っているものではなくて、ウインナーの外の皮の中にそのままモチ米を詰めてウインナーのように見立てているものだよ。
 
このモチ米のウインナーにさらに切れ目を入れて本物の台湾風ウインナーを入れていたりするアレンジが施されるものもある。

台湾風ウインナー その1」も見てね。

日本的二手書店(1)

在台灣,一般人在買新書時,書店多半都有折扣優待,因此買書所花的錢往往比書本背後的定價為少。然而在日本,由於書籍這類的出版品有所謂的「再販制度」,因此在書店買新書時,完完全全要照著書本後面的定價付錢。

由於日本的一般書店在賣書時是不能打折的,因此在日本要買到比定價便宜的書必須要到二手書店去 (當然,利用網路購買二手書也是一種方法,不過我們在此並不打算討論網路書店的事情)。

日本的二手書店大致上可分為兩種形態,一種是賣比較新的二手書的書店,如果書愈新愈乾淨,價格就愈高,這種形態的二手書店叫作「新古書店」。另一種則是賣舊書的二手書的書店,如果書籍愈舊,價格就愈高,這種形態的二手書店叫作「古書店」。

到「新古書店」買書的人往往是找一些比較大眾路線的書籍 (例如漫畫、暢銷書等)。由於許多大眾路線書籍是看完就可以丟的書,對於那些想讀這種書卻又不想到一般書店以書本上的「定價」買下這種書來看的人而言,到「新古書店」花比較少的錢買書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事實上,有些「新古書店」中的書其實是向出版社購買書店退貨的書,由於這樣的行為有點類似幫出版處理廢棄物,因此不受到「再販制度」的規範,當「新古書店」將這些退貨的書買下之後當然就可以自由決定價格後賣出,而在「新古書店」中買下這些書的人實質上也算是買到了沒人翻閱過的新書。當然,「新古書店」中的書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一般人讀完書後,賣給「新古書店」的書。如果要把看完的書賣個好價錢的話,書上最好不要有任何污損、傷痕、摺痕或記號,而「新古書店」收購了這些真的二手書之後,會用特殊的機器將書本比較容易弄髒的書口部分稍加削磨,讓書看起來更乾淨。或許這個過程看起來沒什麼太不了,然而顧客看到書口的地方沒有污損,購買意願就會大增。因此這個小小的動作等於是服務了顧客也增加了自己的商機。


BOOK OFF。BOOK OFF是日本的連鎖型「新古書店」,除了賣書以外,也販賣二手的CD、DVD、以及遊戲軟體。也就是說,不想花大錢買新的CD、DVD,或是遊戲軟體的人有可能在這些挖到寶。

註:
日本的書貴嗎?在討論書算是貴還是貴之前,先要定義好什麼是貴,什麼是不貴。如果我們以2008年現在一般人的一餐飯的價錢來和書的價錢進行比較的話,便宜的日本漫畫一冊約300日元,一般的單行本一冊則要500日元,這種價位相當吃一餐日本的麥當勞或是一個便利商店的便當,對於一般日本高中生或是大學生而言,其實還在忍受範圍之內 (省一餐就可以買一本漫畫)。而日本的文庫新書的價格約從700日元到一千多日元不等,對於一般日本上班族而言,也相當於他們一餐飯的價錢,因此就算他們到書店賣新書其實也還是可以接受的。當然,由於日本和台灣的物價不同,如果把日本的漫畫或是新書換算成新台幣,對一般台灣人而言當然相當貴。如果是紀伊國屋的台灣分店的書的話,還要加上運費,對台灣人而言當然是貴上加貴。然而,回過頭來看台灣的一般漫畫或是新書的話,恐怕一般台灣學生省一餐的錢恐怕未必能買一本打折過後的漫畫,而一般台灣上班族省一餐也不見得能買得起一本打折過後的新書。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日本人買日本的書可能比台灣人買台灣的書的負擔為小。

台湾風ウインナー その1

日本でウインナーというと、人間の手の指ぐらいの形、大きさが典型的だけど、
台湾でよく見るウインナーは日本のそれよりも大きいし、いろんなアレンジがきいているように思う。
この手のウインナー、台湾風ウインナーとしかいいようがないけど、これを「香腸」(xiang1chang2)というよ。

台湾風ウインナーはスーパーだけでなく、各肉屋さんが自家製でつくっていたりする。
スーパーだったらパック詰めなんだろうけど、肉屋さんだったらそのままつり下げてあったりするよ。
特大のものは別だろうけど、普通は重さによって販売される。

  
写真に「牛肉香腸」とあるように、ウインナーをつくる肉は豚肉が普通だけど、ほかの肉でつくることもできなくはないようだ。

それから、ウインナーが数珠つなぎにつながっているものと、一本真っすぐになっているものがあるけど、
数珠つなぎになっている方が台湾風ウインナーで、ストレートのものは広東風だよ。
広東風のものは、赤いものがお肉で、黒いものは内臓が詰めてあるんだって。
台湾風と広東風では、広東風のものの方が肉とともに調味されているお酒の量が多いみたいで、それによってウインナーにも好みに差が出るよ。

台湾の肉屋」「台湾の豚肉屋さん」も見てね。

日本的紙芝居(3)

傳統的日本紙芝居是一種街頭表演,表演者騎著一輛載貨用的腳踏車,車子後方的貨架上放有表演紙芝居時的木箱 (戲台)。當表演者到達表演地點後,他們會先拿出兩個長長的木塊,邊敲木塊邊用特別的腔調喊「カーミシバーイ」,然後小朋友就會開始圍過來看。

 
柝。「柝」是日本傳統表演中常用的一種打擊樂器,它是由兩個木條構成。紙芝居的師父就是邊敲打「柝」,邊用特別的腔調喊「カーミシバーイ」來招呼小朋友。除了紙芝居以外,日本的雅樂、歌舞伎等傳統戲劇中也會用到「柝」。日本大相撲比賽中,經常可以聽到一種木頭的敲擊聲,那就是「柝」的敲打聲。當然,「柝」並非隨便敲就可以了。「柝」看似長方形的木條,實際上是一頭粗一頭細,粗的一端是手握的地方,細的一端則是敲擊的部分。扣除兩頭不算,「柝」一共有四個長方形的面。在這四個長方形的面當中,有三個平面及以一個曲面,打擊時要用曲面和曲面平行相碰,才能打出響亮的聲音。

當觀眾圍過來之後,紙芝居的師父就開始表演。這些師父看圖說故事的方式有點像是說書先生,如果講到女性的角色的台詞的話,他們就會模倣女性的聲音,如果是鬼故事的紙芝居的話,這些師父還會用口技製造出風聲、花草樹木的摩擦聲來營造氣氛。

傳統的日本紙芝居是免費的,這些師父主要是靠兜售零食賺錢 (一種移動式柑仔店),因此,紙芝居只是一種招攬客人的一種手段而已。一場紙芝居可以招攬幾十名小孩,而這幾十名小孩中多少會有人有錢買零食。如果紙芝居師父一天表演個十場的話,可能能會有數十名甚至上百名小孩向他買零食。在一些統計資料中指出,在1955年時,全日本的紙芝居表演者約有兩萬人,由此可以估計在當時受到紙芝居影響的小孩可能超過百萬人,因此紙芝居可以算是當時的青少年的流行文化之一。然而,隨著日本的國民生活水準提高、電視機普及以及娛樂多樣化,傳統的紙芝居也漸漸沒落。

現在的日本人如果想要看紙芝居的話,通常要到各地的圖書館去才能看得到。日本的一些圖書館為了服務小讀者,偶爾會舉行紙芝居的表演。當然,去圖書館看這種表演是不用錢的,只是氣氛上和街頭紙芝居完全不同。事實上,日本的各地的圖書館的兒童閱覽區中可以找到紙芝居的圖片,現在的日本小孩主要就是由圖書館來認識紙芝居的。


日本的圖書館中擺放紙芝居圖片的區域。

在2008年的現在,傳統的街頭紙芝居幾乎可以說是消失了。不過仍然有極少數的紙芝居師父會以街頭賣藝人的身分偶爾在一些街頭藝人的指定表演場所演出紙芝居。然而,當紙芝居從招攬客人的手段成為純粹的街頭表演時,觀眾就必須要付一些鼓勵表演者的錢來看了。

紙銭を燃やす その3

紙銭を燃やすということ自体は「紙銭を燃やす その1」「紙銭を燃やす その2」でも書いてきたんだけど、

市場で紙銭を燃やしている様子の写真が撮れたので、載せておくよ。

よくこれで火事にならないものだと不思議に思うよ。
写真を見ると、紙銭を一斉に燃やしているように見えるけど、燃やす時間帯とかは特に決まりがないみたいね。

それから、紙銭を燃やすための炉なんかも紹介したけど、
もちろん違うものを使って燃やしてもいる。

ちなみに、旧暦で毎月1日目と15日は燃やす日と書いたんだけど、
これは旧暦の7月だから燃やしているらしい。旧暦の7月はお盆に当たる月なんだっ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