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漢文(3)

由於日語和華語的句型構造不同,日本人不習慣華語的表達順序,所以日本人在學漢文時會用「返點」符號把句子調整成日本人易讀的文字順序。

又由於日語句子的表達順序比華語自由,所以同一篇漢文文章(或詩)的「返點」標注方式可能會不同。

例如王維的《鹿柴》中的「復照青苔上」就至少有兩種讀法:

讀法1:また照らす青苔の上(順序和漢文相同,所以不用標返點)
讀法2:また青苔の上を照らす(「青苔上」的後方標「一」,「照」的後方標「二」)

其實日本人在學校學漢文時,多少會對漢文的文字閱讀順序迷惘。

日本的學生知道漢文是外國語文,但是這些學生沒有華語知識,日本的學校是教學生用日語來朗誦漢文,要照著「返點」符號跳來跳去閱讀,而不是照著原文的文字順序閱讀。由於日本學生對漢文的印象就是跳來跳去讀,所以有些日本學生會想:華人在讀漢文時是否也要這樣跳來跳去?

另外,由於一般日本的中學生沒有中文知識,而漢文全部都是漢字,所以日本學生可能會誤以為「漢文=中文」。他們不知道中文的古文和現代文的差異。

日本的學校教漢文的老師拿的是國語科教師執照,這些人的專業是日本的國語教育而非外語(中文)教育,所以教漢文的老師也只能教學生日本式的漢文閱讀法,他們自己可能也不知道課本中的漢文和現代中文的差異,也不知道華語圈的人怎麼朗誦這些詩詞。日本的一部分高校和中學雖然有開中文課程,但是那些中文課的程度有限,無法應用到國語科的漢文上。

註:
日本的學校的漢文教材中,偶爾可以發現一些台灣比較少見的古文版本。
以崔顥的《黃鶴樓》為例:
台灣人比較熟知的《黃鶴樓》的第一句是「昔人已乘黃鶴去」,但是日本的教育出版發行的高校漢文教科書中「黃鶴樓」的第一句是「昔人已乘白雲去」。
從這裡可以看出不同的學派對詩的考證會有不同的見解。

コメント

  1. 黃鶴樓
    不知道日文版的黃鶴樓第三句是不是「黃鶴一去不復返」?如果是的話,那麼第一句就應是「黃鶴」無疑。因為第三、第四句,說的是黃鶴已去,白雲千載(沒有去)。而跟黃鶴樓有關的典故也多是騎黃鶴而去的傳說。

  2. 謝謝回應
    To ぼんさん:

    謝謝您的回應。

    黃鶴樓的第一句到底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或是「昔人已乘白雲去」,目前並無定論。

    主張黃鶴的人可能認為第一句的「黃鶴去」乎應了第三句的「黃鶴一去不復返」。

    主張白雲的人認為一二句的「白雲去黃鶴留」和三四句的「黃鶴去白雲留」是一種對比的美。

    不論是「黃鶴」或是「白雲」,兩種解釋都有道理。哪一種是真正的原作,應該讓史學家解謎才對。

    今後歡迎您繼續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