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泡沫經濟時代,各個都市圈的地價高騰,結果一般民眾買不起市區的房子。
當時的日本人的觀念中,土地是只會漲不會跌的東西。大家覺得買了房子後,房價和地價一定會漲,所以早點下手不會吃虧。很多日本民眾理想中的自己家是附有庭院的獨棟住宅。
這真的是一種理想。因為那個時代的日本社會人,很多人小時候是住破爛的木造公寓。「家」其實就只幾個榻榻米大的房間而已。白天這個房間就當成客廳,到了晚上,爸爸媽媽和小孩就一起睡在這個房間。這些人長大之後,有能力買獨棟住宅,算是居住品質的大進化。
不過由於大都市的房價太高,所以一般首都圈的上班族只能在東京的郊外或是到東京周邊的縣買房子。當然,在經濟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如果想要買到大又好房子,就必須要遠離東京,這就造就了日本的長距離通勤的文化。
一般而言,在東京上班,又想住好房子的日本人,通常會在東京的市町村部,或是千葉縣、埼玉縣以及神奈川縣這些地方買房子。不過在泡沫經濟的後期,由於地價漲得太高,東京的市部以及周邊三縣的房價也愈來愈貴,結果有些日本人把購屋的目標設定在栃木、靜岡、群馬等地方。這些地方距離東京超過100公里以上,所以在這些地方買房子的人往往要搭新幹線上班。用幾個例子來看的話:
三島 (靜岡縣)⇔東京,120.7公里,東海道新幹線,一個月的月票約9萬日元
高崎 (群馬縣)⇔東京,105公里,上越新幹線,一個月的月票約10萬日元
宇都宮 (栃木縣)⇔東京,109.5公里,東北新幹線,一個月的月票約10萬日元
這些例子並不是假設或是推論,在1980年代後半真的有部分日本人做過這樣的事。1989年時約有七千八百多人是用這種方式通勤。
就台灣人的感覺來看,為了住獨棟住宅而這麼大費周章,可能很不可思議。日本人會這麼做,並不是因為感情衝動,而是經過精密計算的結果。
在當時的日本社會,這種通勤方式其實是蠻聰明的選擇。在於在泡沫經濟時期,日本的企業對員工的通勤交通費都有相當的補貼,而且就算全額補貼也不奇怪。
由於有補貼,所以對上班族而言,搭普通電車或是搭新幹線其實都不會花到自己的錢。而從三島、高崎或是宇都宮這些地方搭新幹線到東京車站也只要一小時,在日本人的通勤感覺上其實是算「近」。所以住在三島、高崎或是宇都宮的人只是表面上得非常遠而已,實質上和那些住在交通不便的東京市町村部、千葉縣、埼玉縣以及神奈川縣的人相比,搭新幹線通勤其實又快又舒適。
☆